于是这道不怎么特殊点心硬成了她很少能吃到的东西,偶尔想起这个味儿也只能干想想。
现在这么一碟放在手边,雪梨一瞧就知道是做得很好的!
酥层光亮金黄,真的像蟹壳一样。一颗颗芝麻油油亮亮,每一颗都饱满。只这么放着就有浓厚的咸香馅味透出来,雪梨心如止水地闻了一会儿之后……饿了。
她本来想显得很有仪态的!琢磨好了不喝茶不吃东西!
不过……不过这都端上来了,再说惠妃既然歇着,也不知要等多久,如果要一直等到很晚怎么办?
暗搓搓地再扫一眼那碟蟹壳黄,都是一口一个的大小,倒是方便。
那就吃吧……
她愉快地拿了一个送进口中,一咬,还热着呢。
酥脆的外皮一层层地在嘴里剥落开来,鲜肉、蟹粉与葱油混合的香味一下子涌出,绵绵长长的在舌尖上萦绕着。
吃得雪梨满心舒服!
宫娥再进寝殿去禀话的时候,惠妃正抿着茶,听着听着面色一滞,只觉茶水在喉咙里稍有一噎。
“什么?”她黛眉皱起,微惊,“她吃点心了?”
“是……”拿宫娥说着也有点别扭,犹是一五一十道,“奴婢过来的时候,蟹壳黄已吃了三块,绿豆糕吃了一块,还喝了半盏茶。”
……真少见。
熟谙礼数的惠妃乍一听这个很有点反应不过来。一直以来,不成文的规矩,低位拜见高位都是不会动点心的,顶多喝口茶。
这规矩怎么来的她不知道,但总之目下的后宫也都是这么做。数算下来,来她这里拜见的,只有淑妃丽妃会在等候的时候吃那么一小块——这是为了显得和她亲近,更与低位的小嫔妃们拉开身份。
但也就是那么一小块,意思意思就得了。慢慢品着,还要说说话,跟身边的宫女夸上两句,营造和睦。
——但这阮氏,她是真的实实在在的在吃啊!
可又不能说她错,上茶上点心就是尽待客之宜,那“客”吃了,“主”能冲上去说你不该吃吗?
不能。
惠妃好生理了理思绪,俄而说话时还有点怔神:“你去盯着点,若是不够……就再给她上一碟子。”
总不能让客人空了盘子。
然后,整个清馨殿的气氛就都有点怪了。
方才进去禀话的宫女先去小厨房传了话,加点心。片刻后端来给雪梨,外殿候着的那四个宫娥就都是一脸错愕:还没见过给候着的加点心的呢。
可是她们的表情雪梨又看不到,她对此就浑然不知啊!于是饿了吃一块、闲得无聊了吃一块、嘴里没味道了也吃一块……
足足坐了一个时辰,兰心才又出来,含着点歉意跟她说:“姑娘别等了。夫人精神不好不想见人,姑娘的谢意我带到了,夫人明白。”
兰心说着一扫案几,八个一碟的蟹壳黄吃了一碟零两个,四个一碟的绿豆糕吃了一碟零一个,行吧……
说完这话她就打算回去复命了,琢磨着接下来的规矩这丫头铁定没数,她直接照理回“阮氏磕了个头,已告退了”就成了,反正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结果还没转身,这边雪梨先行站了起来,理了理衣裙,端端正正地朝寝殿方向拜下去了。
兰心:“……”
这到底是懂不懂规矩啊?!
紫宸殿。
皇帝听说雪梨回来了,立刻就叫人把她“请”过来了。虽然觉得惠妃不会做什么不该做的事,但他还是有点担心,觉得必须亲自问上一问——主要是雪梨反应不过来的时候就一点都反应不过来,万一做错了什么,她八成现在还没意识到呢,得赶紧问问。
真有什么事,他还得给补救去。
雪梨进了殿一福,皇帝指指身边的圆凳让她坐,然后一句一句地问、她一句一句地答。
雪梨回想起来还觉得奇怪呢,这就算谢恩啦?她去清馨殿总共就说了四句话:“女官,奴婢是御膳房的阮雪梨”、“做了道夫人喜欢的点心”、“好的女官,奴婢等等便是”、“多谢女官、奴婢告退”。
然后干坐了一个多时辰,磕了个头就出来了,连惠妃什么样都没看到,这算谢恩……?
谢昭听完,松气放心。话不多就对了,惠妃要真的把她叫进去好生聊了一番,那就真不对劲了。
他笑笑:“饿了吧?侧殿给你备了吃的。”
雪梨摇摇头:“奴婢在柔嘉宫吃过了。”
“……?!”谢昭骤然一惊,打量着她,“惠妃留你用膳了?”
“没有,但是上了点心还有茶。”她现在装了一肚子蟹壳黄,那东西可顶饱了!
谢昭有些错愕地睇着她,好一会儿,才吐出一个字:“哦……”
雪梨瞧出点端倪,明眸大睁地,眼底带了询问。
“没事了,回去吧。”谢昭支着额头看眼前的奏章,手不露痕迹地揉揉太阳穴,脑子里有点蒙。
“奴婢做错了什么吗?”雪梨问得战战兢兢,目光轻颤不止,心下真的想不出哪里错了。
谢昭好生踌躇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没跟她说原委。
吃都吃了,跟她说了也不能让她吐出来,还得吓她一跳。这些后宫不成文的规矩她不懂就不懂吧,无伤大雅。
“没什么,朕是在想别的事。”他似是随意地又拿了一本奏章,翻了两页一扫,倏尔眉头紧皱。
 ;。。。 ; ;
第55章 国事
夜色沉沉,惠妃躺在榻上睡不着。紫宸殿那边突然传了旨过来,说陛下急召罗乌使节来洛安,约莫半个月后便到,到时要她邀内外命妇一道宴请使节家眷……
想到宴请,她的心思却不知不觉地转到了御膳房上,想到了阮氏。
翻了个身,惠妃侧躺着望着榻边的墙壁,心里念着经给自己静心,却还是心慌不已。
从看到那碟萝卜糕的时候她就被惊住了,阮氏说是做了她爱吃的点心,但惠妃心里十分清楚,宫里没人知道这回事。
她爱吃那个,是因为在家中时,奶娘做的萝卜糕特别好吃,她从小吃到大才格外贪恋那一口。
可后来进了东宫,东宫的厨子做不出那个味儿,她吃了一回就再没叫过,太子继位她跟着进了宫,更是压根没跟尚食局提过。
但是,她清晰地记得,还在东宫的时候,她曾在回忆家事时半开玩笑地提过一嘴:“妾身还记得奶娘做的萝卜糕特别好,咱们东宫的膳房都比不得。不过也好,妾身小时候还因为贪那口东西被母亲打了好几次手心呢。”
只有他知道……
惠妃觉得一阵冷意彻骨,拼命地想告诉自己这其实是件好事,皇帝是记住了她的喜好的,但是无济于事。
另一种感觉在她心头蔓生着,按都按不下去:陛下一定是有心告诉阮氏这件事的。
他是要让她知道他在背后给阮氏撑腰,还是想让她意识到他对阮氏十分放心、放心到什么话都可以说?
惠妃拿捏不准,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太可怕了。她一直以为,不管他喜不喜欢她,他都还是信任她的,可这种暗示无异于在提醒她别动歪心思——他信不过她了?
她确信自己没做错过什么,那就只能是阮氏在他心里的分量太重、让他无论如何都想添一道保护了。
天啊……
惠妃沉沉阖眼,头一回在想,自己是不是错了?
这想法来得太可笑,便是当初丽妃得宠的时候,她也从没有这么想过,今天竟让个小宫女激出了这种想法。
可是顺着想下来,一切又那么明显。
从进了东宫……不,从被昔日的皇后、今日的太后召进宫中教导的时候,她就一直那么贤惠。
她不让任何人操心,不想任何不该想的事情,不违任何规矩。她甚至一直很小心地把自己放在他身边靠后一点的位置上——始终提醒自己能跟他并肩而立的人是未来的皇后,她那么谨慎地守着本分,也并不缠着他,还会大度地劝他雨露均沾。
在今天之前惠妃一直自信自己做得很好,但见了阮氏之后,她突然迷茫了。
阮氏显然是和她不一样的。也未必就能安上个“不懂规矩”的签子,但她显然活得更自如,且还明摆着有点傻乎乎。
给她点心她就吃、给她茶水她就喝,就连同品的淑妃在柔嘉宫都不敢这样。
可陛下就是待她更好啊。看似没露面没多管地让她来了,其实一只手早就伸过来挡在了她前头。
这种感觉惠妃是没有体会过的,也没想过还能这样。她一直那么怕让他心烦,和他相处的时候中间好像有一条特别明确的界限,她严格划定了什么事是能做的、什么事是不能做的。
另一边,突如其来的旨意让尚食局和御膳房都有点缓不过神来。
乱世时事情多,每一次宴饮也许都带着明枪暗箭,每一道佳肴里都有故事;但现在是盛世,宴席上总是歌舞升平,她们早没了要在佳肴里做什么算计的心思。
可今天,圣意下来了,陛下要她们拿佳肴“算计”。
始末传到邹尚食耳朵里的时候,邹尚食愣了一会儿,哭笑不得:“芝麻大小的地方,作什么啊?”
事情也确实是这样。紧邻大齐西南边境的罗乌国,和大齐相比,还真就是个“芝麻大小的地方”,算起来那地方真没什么好,没有好风景、国力也弱,但偏有两样要紧事。
一是盛产黄金,每年贡进来的黄金于大齐而言不可或缺;二是屏峰山横亘其中,地势易守难攻,由罗乌国守着,隔开大齐与更南边的渔猎民族克尔塔,井水不犯河水。
这么多年相安无事,如今皇帝冷不丁地接到了罗乌使节的奏章,大致意思就是:克尔塔近来频频向我们国王大献殷勤,为了不让陛下徒增烦恼、不影响两国邦交,我们打算赶紧去洛安觐见一下,表表忠心。
——鬼才信这话。
克尔塔拉拢罗乌的事明显是暗中进行的,而且做得十分小心,要不是他这奏章里提了,谢昭都不知道,连隐藏在罗乌的御令卫都没听说。
所以这话就是故意的。那个老奸巨猾的罗乌国王这是举棋不定、不知道该向着哪边了,所以打算四处转悠转悠,看哪边好处多。
翻译一下就是:克尔塔最近拉拢我们来着,陛下您不往回拉一把,我们可就走了啊?
谢昭:呵呵。
他其实不怎么有心情跟罗乌玩这种游戏,要真让他按自己的想法来,他更倾向于给那边回一句:“你走!我没你这种混蛋朋友!”
不过这也是没必要,真让罗乌走了,大齐就得多调至少二十万大军驻守边境去,虽然按国力来算即便真的开战,一定能按住了克尔塔往死里揍,但这不是没必要吗?有这个闲钱干点什么不好啊?何必又伤财又劳命啊?
所以谢昭打算表明个态度:想捞好处没有,但你看清楚了,大齐你得罪不起。
使节想来看看就来吧,就算拖家带口不要紧。这边大大方方地招待,保证衣食住行全方位让罗乌国感受一下什么叫“地大物博”。
说白了就是从各方面让他们眼晕一把,适当地时候再点拨一下,微笑:这些享受用的都是闲钱,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不享受,把这闲钱挪给军队。
先软后硬,先礼后兵。能唬住就唬住,唬不住再说揍一顿的事儿。
这样烧不烧钱?自然。但总比直接大动干戈调兵要好得多了,不止省物力,还有人命呢。
是以不止是尚食局和御膳房,其他五局乃至各织造什么的都接到了相关的安排。只不过接风的宫宴之类更加直接,弄得尚食局众人顿时有一种“自己肩负国家兴衰”的错觉。
御膳房里,从崔婉到底下人都有点乱阵脚,匆匆地请了尚食来坐镇,有什么事要商量着来。
雪梨她们这些年纪偏小的就更觉得不解了:这哪是政事啊?怎么感觉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你跟别人玩我就不给你好吃的了”——这个意思?
阅历丰富的邹尚食悠悠一笑:“你们还别奇怪,这事啊,还真有点渊源。”
然后邹尚食接了岳汀贤奉来的茶,给她们讲那过去的事情。
“这事我也是刚进宫的时候,听年老的女官们说的。”邹尚食这么说,“几十年前,还是陛下的爷爷刚继位的时候,大齐和罗乌还没结交。大齐主动派了使节去,但那时国力还弱啊,罗乌也没太把大齐当回事,爱答不理地拖了半年。”
“然后呢?”雪梨一见邹尚食要卖关子就赶紧问。毕竟她之前听说的是,让罗乌俯首称臣的过程可顺利了……
“当时罗乌的太子呢,和派去的使节差不多年纪,使节就想走这条道,偶尔请太子到住处喝喝茶聊聊天什么的。那太子虽然赏脸常去,但一提正事就兜圈子。”邹尚食想着后面的事,自己也笑起来,“直到有一天,太子不知怎的心情好,不请自来到了使节家。碰巧了那使节正做饭呢——都说‘君子远庖厨’,使节当时还很是窘迫……”
邹尚食又要停顿,雪梨听出来这是要到关键点了,给面子地继续追问:“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那一锅糖醋排骨,太子连汤都没给他剩下。”
众人一脸:“……”糖醋的芡汁?没剩下?罗乌太子口味挺重的啊!
之后这条大道就算真的打通了。罗乌虽然是小国,太子手底下也还是有人马的,他对这个一感兴趣,就派了一批人来探索中原美食。据说还真的挺下功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