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女的老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香女的老人国-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章 小皇帝生日 两亲家欢庆(1)
明亮的路灯、闪烁的霓虹灯;车流、人流;哪里还播放流行音乐?小城的夜晚什么时候变得这样绚丽多彩?刘军香好长时间夜晚没有出门了,对这座小城的夜景还感到陌生,简直有点像走进大城市的感觉。老爸、老妈坐在出租车的后排座上,她手里提着生日蛋糕,坐在前排座上,新奇地从车窗中打量着夜景。平时,因为幼儿园五点半就放学,她一般五点钟就从单位或家出发,在五点半以前就赶到幼儿园。从幼儿园接上女儿,就直接回家。回家后就做饭,洗衣,乱七八糟的事,一般晚上就不出门了,所以对这座小城夜景的变化还感到新鲜。

  今天是女儿的五岁生日,农历九月初十。女儿已经五岁了,她们也没有再生。其实,她和永兴早已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她们这个年龄,大部分人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但娘家只有她一个女儿,老公家也只有老公一个男孩,两人都是掌上明珠。对她们的结婚,两家都争着要她们在家住。想来想去,只好一个星期在婆家,一个星期在娘家。轮到哪家都是变着法儿给做好菜好饭吃。可好,市委机关那年集资盖房,永兴在市委,她们就集了一套,才和两家父母都分开住。女儿的出生,使两家的老人高兴的不知怎么好。给女儿起名字,两家老人各家起了各家的名字,最后只好按姓,一家取一个字,老公姓杨,她姓刘,叫杨刘,这又不好听,一听就是夫妻互不相让,这多难堪。只好“刘”字用谐音,“柳”字代替,叫杨柳。说来也巧, 这名字还满好的。不过女儿一到老公家,公公婆婆叫女儿“杨杨”; 一到自己家,老爸老妈叫“柳柳”。“杨杨”也好,“柳柳”也好, 都是表示老人们对孙女、外孙女的疼爱,是长辈的一片爱心吧!老公带着女儿已去接公公、婆婆,她负责取生日蛋糕,接老爸、老妈。本来给女儿过生日是一件小事,可每年的生日,两家的老人都争着要过。原来,婆婆家中午过,妈妈家晚上过,挺麻烦的。近几年,时兴在饭店过生日,她和老公决定干脆在饭店订一桌饭,一起热热闹闹过好了。消费消费,赶赶时髦。                    

  酒店到了,一片灯火辉煌。红色的“天外天”三个大字在夜幕映衬下格外醒目。楼前停满了黑压压的一片小车,看来吃饭的人不少。出租车想靠前多走几步都过不去。出租车提前停了下来,她付了钱,出租车掉头就走了。老爸、老妈跟着她向酒店走去。中秋的夜晚略带寒意,但酒店门口浓妆艳抹的迎宾小姐还穿着大红旗袍,笑容可掬地说:“欢迎光临”,边说边推开大厅的门。

  大厅里灯火灿烂,一股股酒菜的香味扑鼻而来。一排一排的饭桌周围坐满了人,边用餐边吵吵嚷嚷。正面墙上挂着一幅古铜色的墨宝,出自何人之手,写着什么内容,她看不清楚。看到这样的场面,她真有点头大。酒店生意很好,临时来了没有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怎么有这么多人吃饭?他们预订的是二楼包间。她领着两位老人,在人群中穿挤着,挤挤擦擦,走上二楼。

  刘军香推开了201的房门。老公、公公、婆婆、女儿都已先来到,见她们进来都站了起来,两亲家互相握手、寒暄。杨柳很懂事,问道:“姥爷、姥姥好!”老两口激动地连声说:“好、好、好!祝我们小柳柳生日快乐!”当年炮兵团长的老爸,那粗嗓门把小小的包间震得嗡嗡响。边说边两手叉着女儿的胳肢窝,把女儿举过了头,大家都笑了。快八十岁的人了,能这样,老爸身体真好。
  作者题外话:山西日报记者班彦钦:首部老龄化长篇小说《香香女的老人国》问世(百度。书名。可搜索)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段崇轩评论:《香香女的老人国》是直面目前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先行”之作,在老龄化题材领域起到了破冰的积极作用。这部小说中着力刻画了几位富有个性的人物,保证了这部小说的成功,是一部真实、细腻、鲜活、感人的现实之作。    

  作家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王文平说:“老龄化确实是个社会问题,但写老龄化的作品还不多见,这位作者捷足先登了,应当重视。这本书揭示的问题好,人物刻画得也好,文笔也很好。”(百度。书名。可搜索)

第一章 小皇帝生日 两亲家欢庆(2) 
刘军香忽然看见老爸从裤子口袋里取出一瓶瓷瓶汾酒,往桌子上一放,对公公说:“老杨,这酒是咱当年的一个部下给的。这小子是晋中人,离杏花村不远,在河北部队时,这小子挺机灵,格外听我的话,我尽量照顾他。后来转业回到晋中,两个儿子都很争气,大儿子上了大学,后来又出了国,二儿子炼焦炭成了大款。这小子挺有心, 今年夏天,听说他二儿子去大同,路过这里,知道咱这个老团长爱喝两盅,让他二儿子给我捎来两箱瓷汾。还嘱咐,不要多喝,每天只抿两盅。几个月来,我一个人喝了十几瓶,一个人喝意思不大,今天咱俩好好喝喝。”说着就要开瓶斟酒。

  她急忙说:“爸,酒店让不让自带酒水?”老爸说:“自己的酒,咱自己喝,管他们屁事!”她又说:“爸,那也得等一会儿,咱们先吃蛋糕。”接着她把蛋糕拿上了桌子。老爸看看不能喝酒,就拿出烟来,给公公,公公不抽,他独自边抽边说:“你是文人,怕这怕那。咱这大老粗,啥也不怕。其实人命也耐着哩!在部队时,那子弹像雨点一样密集,可总不往咱身上打,战友们死了一茬又一茬,咱活了下来。从部队到地方,烟、酒总离不开,照样不是现在也活到快八十岁了。人,主要是活精神,精神强,病就弱;如果精神弱,病就强了。这大概也得按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军事思想认识。你说是不是?”老爸笑着问公公。

  公公笑着点头称是。公公家成份挺高,是富农。在那阶级斗争年代,公公这个富农崽子,骨子里流着富农的血,理所当然的是批斗对象了。长期的压抑,扭曲了他的人性,见人笑面相迎,说话低声下气,随声附和,做事谨小慎微。对于养生之道,他是很有一套自己的经验,正好和老爸相反。老爸发表他的意见,公公明知有不对的地方,不但不发表意见,还点头称是。她是很希望公公把他的养生之道向老爸宣传宣传,改变改变老爸不良习惯,然而最终还是没有。公公只说:“顺其自然、顺其自然。”

  大家边说边坐了下来。一边是公公、婆婆、老公;一边是老爸、老妈、自己。女儿坐在她与老公中间。她看着两家人这样坐着,不由地觉得好笑。两个国家首脑访问时的会谈不也就是这样安排吗?一边一个国家。她们这两家人,从她与老公结婚,到女儿的出生,不正是把两家人结合成一家吗?

  “先生,请点菜!”一位小姐拿着菜单,对老公说。老公把菜单递给老爸,老爸又把菜单递给公公,公公又把菜单递给了她。她也点不来,又推给了老公。这样高档次的饭店,她还是第一次来。像她们这工薪家庭,一般是不敢来这奢侈的地方的。吃什么呢?鸡、鱼、虾、过油肉等,油糕、饺子,她能叫来的菜随便点了十个,十全十美吧!从菜谱上的标价一算,已经二百多元了。

  这时,刘军香见老妈从口袋里掏出二百元钱,隔过她递在女儿手中,说:“柳柳,这是姥爷、姥姥给你的生日礼物。”

  “妈,不要给她。她又不会花。”她说。

  “那哪行?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老妈还是执意把钱给了女儿。

  女儿拿着崭新的钱高兴地喊:“我有钱了!”
  作者题外话:原山西省政协副秘书长、《山西政协报》总编,高级编辑赵修身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变革的社会问题。一部能够吸引人的文学作品,就应当“原于生活,高于生活”,塑造出几个靓丽鲜活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同情,让人能共鸣。小说中最让人震撼的主人翁刘军香,就是一个东方型有情无私的女性。她既要侍奉自己的养父、养母,又要关爱自己的婆婆、公公,还要牵挂自己的生父、生母。这是何等的艰难啊!但因为刘军香有一颗比金子还要珍贵的孝心,有一份比亲情更为纯洁的真情,有一种比自己工作和事业还要看重的责任。她心甘情愿地、无怨无悔地把几位老人照应的周周到到,让老人们生活得开开心心。百度搜";人间真情孝为先";。

第一章 小皇帝生日 两亲家欢庆(3) 

  在刘军香的记忆中,老妈永远是年轻、精干的。不高不低,不胖不瘦,一头又齐又黑的头发,一年四季不长不短,显得精神利索。老妈当了多年护士,也许是职业习惯或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干活麻利,把屋子收拾的什么时候都是整洁的。老妈比老爸小十八岁,一辈子就是为老爸服务,老爸离开老妈简直一天也过不下去。从医生的眼光看,老爸的生活习惯根本不符合养生之道。老妈一辈子唠叨,老爸一辈子不听。这只是家里的事。在外人面前,老妈给老爸好大的面子,从不说老爸半句。在她的心目中,老妈就是贤妻良母的偶像。

  公公见老妈给女儿生日礼物,看了婆婆一眼,婆婆仍然呆呆地坐着一点反映都没有。最近几年,婆婆的脑子越来越不好用了,颠三倒四,忘了关门、关水、关煤气,是常有的事。做饭时要么忘了放盐,淡的不能吃;要么放两三次盐,咸的不能吃。从农村来到城市也二十多年了,但仍是农村老太婆模样。多亏公公精干,要不她简直不能生活。

  公公捅了一下婆婆,小声说:“钱!”

  婆婆才恍然大悟。急忙掏出二百元钱,隔过老公给女儿,说:“这是爷爷、奶奶给你的生日礼物。”

  女儿又高兴的一把拿了过来,连同刚才的两张放在饭桌上数了起来,“一、二、三、四!”数完高声喊道:“我有四百元了!”又说:“姥爷、姥姥给了;爷爷、奶奶也给了;爸爸、妈妈你们的呢?”

  杨柳神气地歪着头点名向她们要钱,她急忙掏出了一百元钱塞给女儿。女儿一看一百元,笑着说:“不行!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是二百元,你们最少也得二百元。”

  她急忙又拿出一百元递给女儿。

  女儿高兴地说:“这还差不多,我有六张大票子了!”

  现代的小孩就是机灵。

  忽然,杨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转圈看了看所有的人,说:“现在我宣布一个重要事情:爸爸的爸爸,妈妈也是叫爸爸,爸爸的妈妈,妈妈也是叫妈妈;妈妈的爸爸,爸爸也是叫爸爸,妈妈的妈妈,爸爸也是叫妈妈。你们说对不对?”

  六个大人都笑起来,连声说:“对、对、对。”

  刘军香笑着说:“你这绕口令说的不错”。

  女儿接着说:“下面我点名,点到谁,谁就‘到。’姥爷年龄最大,从姥爷开始。”

  “姥爷刘有旺!”

  “到!”老爸用他的粗嗓门应道。

  “姥姥郭春花!”

  “到!”老妈笑着应道。

  “爷爷杨根田!”

  “到!”公公也笑着应道。

  “奶奶邢有鱼!”

  婆婆呆呆地看着大伙,没吭声。公公忙推了一下婆婆,悄声说:“叫你哩!”婆婆才反应过来,说:“到!”

  “爸爸,杨永兴。”

  “到!”

  “妈妈,刘军香!”

  “到!”她应道。

  “杨柳!”

  “到!”女儿自叫自到。

  女儿经常把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拿回家来玩。尽管女儿的话很是幼稚可笑,但玩得开心就行了。
  作者题外话:诗人、作家出版社资深编辑张玉太在编后随想中写道:“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直指世道人心的问题小说。其中的问题—老龄化,像一只尖锐的触角,触动着当今社会每一个人。

  伴随而来的一连串的问题是:你的生活质量是好是坏?你的幸福指数是高是低?你的爱*调是明是暗?你是富有还是贫困?

  勿庸讳言,老龄化正改变着我你他的人生轨迹,改变着整个社会的一道道风景。书中不乏老夫少妻的浪漫,寻常岁月的温馨,乃至人们津津乐道的婚外情,黄昏恋,但,更多因老龄化问题,而带来的是困惑与无奈。

  跌宕起伏的故事,耐人寻味的细节。家庭小舞台,社会大画卷。掩卷之余,留给我们的是悠长的思索,无尽的启迪,还有那淡淡的哀愁……”(百度。书名。可搜索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小皇帝生日 两亲家欢庆(4) 

  刘军香拿出蛋糕打开盒子。蛋糕做得非常精致。用洁白的奶油做得小白免活龙活现,红红的眼睛、红红的萝卜,绿茵茵的叶子,惟妙惟肖。她插好五根蜡烛,点燃,两家人都拍着手用不同的嗓音唱着祝你生日快乐,小屋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她看着两家七个人这样高兴,不由地眼里流出了泪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伦之乐吧!

  现在的商家为了多做生意真想得周到。蛋糕盒内有十个小盘、十个小叉。她把蛋糕分开,每人一份开始品尝。

  饭菜陆续端了上来,她让全家人用餐。老爸和公公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品尝起酒来。两人边喝边说,很是投机。她听到两人正谈论着汾酒的历史,公公还念叨着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她也是知道的。也许正是这首诗,人们喝起汾酒来,更加香醇,更有兴趣,杏花村也更是名扬天下。老爸也不时地拿起瓶子给公公倒一盅。她不会喝酒,但闻着这汾酒的香味也确实挺香、挺诱人的。七个人兴高采烈地吃着饭,妈妈不时地给婆婆夹菜。她想,时间长了带着老人们出来吃一吃饭也好,花个三、二百元的钱也值得。

  过了一会儿,她忽然意识到,老爸不要喝得酒多了。站起来向爸爸要酒瓶。

  “没事!就这一瓶,全喝了也没事!”老爸说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