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去向(中)
赵海听到李强这样说,也装模作样地思考了一下,最后道:“李总会长,说心里话,和正式去国安部神盾局工作,我还是比较喜欢编外特勤员这个身份的。”
宴会结束后,李强留下了赵海,并且和十几个华国领导人一起,陪着他来到总会长办公室,赵海自然明白,他们会和自己谈将来的事情。
作为华国的最高领导人,李强既然知道了自己的存在,并多次劳动过自己,那他自然就希望自己能进入国家体制中,成为国家的一大助力和坚强的后盾了。
可赵海,却根本就不想捧起国安部那个铁饭碗,甚至可说是那个金饭碗。他不愿受束缚,他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虽然国安部在许多华国人的眼中,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部门,能进入其中,荣光大了,而神盾局,更是一些有特殊能力的人的圣地,但对赵海来说,它却没有半点吸引力。
别说赵海拥有乾坤圈在身,即便赵海是一个普通的华国人,那他也不想进国安部。朝五晚八、按部就班地度过这一生,那不是他的心愿。
赵海的心愿,是要成为一个小说家,一个大作家,一个将来的网络至高神。
“哦?赵守护不喜欢国安部的正式工作啊?那——那军队怎么样?我们以前还给赵守护授过一个少将衔啊!哈哈,去了军队,也算名副其实了!”李强哈哈笑起来。
赵海看到,李强的眼中,露出了一丝失望之色。办公室里其他的华国领导人听到他拒绝了国安部的工作。一个个也脸挂遗憾。
赵海心里清楚。在他的去向这件事上。李强和在座的众人,肯定是认真讨论和研究过了。
军队?哼哼,赵海本就喜欢自由,军队那地方,就更不受他待见了。
再说了,作为一个穿越重生众,赵海也没有对华国忠心耿耿的自觉性呀!而军人,效忠祖国。几乎要成为天性啊!
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一回事,感激李强和华国政府对亲人朋友的关爱是另一回事,赵海决不可能因为感激,就投桃报李,把自己这一生,交给华国政府。
“总会长,这些年来,你和各位领导也应该看出来了吧?我喜欢自由的生活,不喜欢多受约束。军队,真的不适合我。”赵海的回答。比较干脆。
“这——哈哈哈,好!赵守护说得好!通过这几年的接触。我们现在也明白了,赵守护其实并不是异能者,赵守护实际是一个修真者啊!
“修真高人,怎么能受世俗的约束呢?哈哈哈,神仙一般的人物,不能和我们这些俗人相比啊!”李强又笑了起来。
赵海已经把话说透切了,只不过,李强还是不死心,他接着又提出了几个部门,询问赵海是不是愿意去,并且,他还为此多说了几句。
李强说:“赵守护,关于你要写小说、当作家这事,我想说,咱们国家机关,也有这样的部门呀!文化部,文学艺术联合会,作家协会,这些地方,你都可以去呀!
“如果赵守护去这样的部门,那我现在就可以向你保证,你不必每天都去上班,你只要在家里干你喜欢干的事情就行了。单位有什么事情需要你做,可以临时联系你。”
赵海也看出来了,李强这是用上了死缠烂打的法子,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拖进国家体制内。
李强毕竟是华国的第一领导人,他把话都说到这个程度了,还给自己打包票,进了那样的部门,也不需要按时去上班,自己如果再推三阻四的,就有点过分了。
赵海沉吟了一下,道:“李总会长,既然你这样说了,那我——那我就去文化部吧。”
根据自身情况,赵海到作协或者文联去比较合适,毕竟这两个地方,都有专业作家的编制。但赵海受前世那个文学忘年交的影响,对文联和作协,没什么好印象。
在赵海的心中,那些吃皇粮的专业作家,和旧朝代的御用文人没什么区别。
李强都把话说到家了,赵海若在文化部挂名,那和在国安部挂名差不多,对他没有什么限制和影响。
见赵海答应到文化部挂名,李强急忙对身边的华国公有会组织部部长曹成功说:“曹部长,你马上和文化部联系一下,给赵守护安排一个位置。”
当即,曹成功就在总会长的办公室里,挂了文化部部长沐文华的电话,告诉他说,将分配一个毕业于华京大学华文系的高材生到文化部去。
“啊?!曹部长,这——”文化部部长沐文华有些惊讶,一个大学毕业生到文化部来工作,怎么会惊动组织部部长来安排,并且亲自挂电话通告他这个一把手?
“沐部长,这位叫赵海的新同志,比较特殊,你只要在文化部给他安排一个位置,挂上名字就可以了。以后,他不需要正常上班。”沐文华还在那里发呆,曹成功又说。
“这个——嗯——我明白了。曹部长,那您让他这几天来部里人事处报个到吧。他的工作岗位,我等会儿一定安排好。”沐文华虽然迷惑不解,但还是满口答应了。
“报到?沐部长,你等一下。”曹成功捂着电话耳机,转头问赵海道:“赵守护,你可不可以例行公事,在这几天里,去文化部报个到啊?”
赵海看曹成功那个小心翼翼的样子,不由地笑了,道:“可以啊!国家分配我到那里工作,我怎么会不去报到呢?”
曹成功转而又对沐文华道:“沐部长,这几天,赵海同志会去报到的,希望你尽快落实好他的工作岗位。还有,我刚才已经说过,赵海同志报到后,上班或者不上班,都由他。”
“是,曹部长。我会按照你的指示去做的。”沐文华在电话那头,恭敬地答应道。听他的话语和口气,就像曹成功是他的顶头上司一样。
文化部部长和组织部部长,在华国,虽然都是正部级干部,看起来是平等的,但两者的分量,却是天差地别。
组织部是管什么的?文化部又是管什么的?稍稍一想,就会明白它们为什么差别那么大。(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百八十四章 去向(下)
听到赵海说在这几天里,就会去文化部报到,李强和一众华国领导人的脸色,齐齐轻松起来,仿佛是刚刚办完了一件十分难搞的事情。,。。
李强满脸挂笑,走到赵海的面前,握住他的手,貌似开玩笑地道:“赵守护,这件事,咱们就说定了啊!你可不许反悔啊!”
赵海也笑道:“李总会长,你们这么多人盯着我,我哪里敢反悔啊?明天——嗯,就明天吧,我一定去文化部报到!”
“哈哈哈——哈哈哈——赵守护,想必你现在也焦急和亲朋好友单独聚一聚了,我们就不耽搁你的时间了!”李强开怀大笑道。
终于说服赵海进了国家体制内,虽然只是在文化部挂个名字,这也足够让李强兴奋不已了。
在华国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此一个强大到爆的高阶修真者,成为国家机器的一员呢!从今以后,有赵海在,华国政府还会怕谁呢?!
和李强他们告了别,赵海出了公有会总部大楼。
顺着华清园中的水泥小路,赵海去了赵向前家。如果不是知道周沫和张康一起,被赵向前拉到赵家去了,那赵海会在第一时间去周家的。
四年的相思,灵与肉的折磨,使赵海恨不得立即和周沫、文雅、凯丽、王玉珍她们单独相处,一解饥渴。
可是,这回来的第一天,有那么多人要见,有那么多亲朋好友等着畅叙离别之情,赵海明白。他只能继续忍一忍。
站在熟悉的十号小楼门前。赵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从董成义的嘴里得知了小赵海的身世秘密后。赵海对华清园里的这个赵家,就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像赵珏武、赵东山、赵向前等,在赵海的心里,自然也就重新定位了。无论他承认与否,赵珏武就是小赵海的爷爷,赵东山就是小赵海的亲生父亲。
赵海本来和赵向前的关系就很好,现在,他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直接就把赵向前当成了同父异母的弟弟,那种亲切,毫不含糊。
赵家的警卫员已经换了人,新的小警卫不认得赵海。待赵海报上名字,那小警卫朝客厅里通告了一声后,赵向前和周沫、张康三人,就全跑出院子来,迎接赵海。
赵珏武还在总会长办公室里,赵东山没有回家,肖海海今天正好去了她妹妹肖洋洋刚在华京开张的书画店。赵家,除去那几个警卫、厨师、医生、保洁员外。只有小芳姑奶奶在。
这一番相见,和中午宴会时自有不同。
周沫的一双眼睛,也不避讳赵向前和张康了,满含深情地盯着赵海,一颗颗豆大的泪珠,滚滚而出。千言万语,尽在那不言的凝视中。
赵海强忍住要把周沫紧紧拥进怀里的冲动,跨步上前,抓住周沫的双手,看着她的脸,道:“周——周老师,终于又见到你了!”
在这四年里,赵海经常想,周沫不知找没找到新的恋人,不知她嫁人了没有。毕竟,周沫都快三十岁了啊!
赵海的这一句话说出,只见周沫身子一晃,差点倒在了赵海的怀里。
张康和赵向前一起,抱住了赵海。
张康拍着赵海的脊背,哽咽着道:“老二,四年多了啊!你可真能狠下心,不回来看看我们啊!”
赵海忽然发现,三十五岁的张康,鬓角已然有了几根白发,他的眼角,皱纹多多,标志出了他中年人的身份。
赵向前摇着赵海的胳膊,也语带哭音地道:“二哥,你知道吗?去年六月三十日毕业那天中午,周老师,老大,三哥,我,于宁,梁小燕,我们六个,都在文化饭店喝醉了啊!”
四年多过去,赵向前变化很大。十九岁的他,一脱昔日的儿童模样,身高达到了一米七十多,直追赵海。
赵向前过去那张婴儿肥的圆脸,不但方了起来,而且还有了棱角。他原本一双细小的眼睛,此时,也变大了,透出一股炯炯的青春之气。
周沫在前,赵海和赵向前、张康三人勾肩搭背,重新回到赵家客厅。
小芳姑奶奶一点老态都没有,她手脚麻利地给赵海送上一杯茶水后,便站在赵向前身旁,一边给赵向前揉肩,一边听四人说话。
在中午的宴会上,赵海和白文、赵世友、吕丽,与苏国总统巴尔比夫,总理奇奇夫,苏军总司令格里高利坐在主桌上,由李强和赵珏武、杨盛三人作陪。
在那种情况下,赵海根本就没机会和其它桌上的周沫、赵向前、张康以及别的亲朋好友说话。
此时,四人坐在赵家的客厅里,尽情地说了起来。
赵向前抢着告诉起赵海,这四年来,各个相好同学的情况,以及毕业后,大家都去了什么地方。
张康和于宁两人,在这些年里,都发表了数十个中短篇小说,现在,两人已成为华国青年作家的领军人物。
张康毕业后,被华国作家协会华京市分会特招为专业作家。在前些日子,又当选为华京市作家协会秘书长。
于宁比张康早一年毕业,当时,就被天渡市作家协会特招为专业作家。
在今年年初的作协代表大会上,于宁当选为天渡市作协副主席,成为华国最年轻的省级作协副主席和华国最年轻的厅级干部!
相比于宁和张康,赵向前也丝毫不逊色,他凭着华国著名青年诗人的头衔和赵家的背景,进入了华国文学艺术联合会总部。
赵向前非但如此,他还在进入文联总部仅仅四个月时,就担当了隶属于文联的文学艺术研究室的副主任,摇身一变,成了堂堂的处级干部!
梁小燕的情况也很不错,由于在四年的学业期中,她于各级报刊发表了许多新闻报道,其中不乏重量级的图片和文字新闻,所以毕业后,她直接被华国日报抢去,成为名记。
王玉珍和孙小胖的学业成绩都很优秀,但他们俩拒绝了几个国家级单位和许多大企业公司的邀请,一起回到了东山省老家,进入了白龙集团。(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五章 再相聚
听了这些情况,赵海感到十分高兴——张康和赵向前、于宁三人,在文学之路上,也算修成了正果。
王玉珍和孙小胖两人的选择,也正是赵海所期望的。
当年,三人考入华京大学后,赵海就曾多次在王玉珍和孙小胖面前说,他们在工商管理专业和金融专业学有所成后,最好回到家乡,帮助父兄,管理白龙集团。
赵海给白龙集团规划的前景里,高层领导人中,就包括着王玉珍、孙小胖、赵河他们。现在,他的期望成真,他怎么能不高兴呢?
赵向前说完了各个关系密切同学的情况后,看了看周沫,脸上露出了一种欲言又止的神色。
赵海认为赵向前终于要对他说一些有关周沫的话了。而赵海从公有会总部大楼里出来后,匆匆赶来赵家,主要就是想了解一下周沫四年来的情况。
看着赵向前那副怪模样,赵海道:“老四,还有什么想和我说的,赶快说啊!等会儿,咱们还要一起去华京国际饭店呢!”
因为中午有十几位华国领导人和三位苏国巨头在面前,赵海没得机会和亲朋好友好好说说话儿,所以他就计划好了,今天晚上,要在华京国际饭店再次聚一聚。
让赵海没想到的是,赵向前接下来说的,竟然是他和张康、孙小胖三人在这四年中修炼金钟罩的事情!
当年,赵海是在被赵向前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