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1927:北伐军兴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94-1927:北伐军兴始末-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埔军校政治部的一位职员,满怀着革命激情写了一首《国民革命歌》,曲调系用一首法国民歌。周恩来看了觉得很好,便推荐给蒋介石,蒋介石看了很高兴。歌词为: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这事情不知怎么被国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知道了,他们在广州市内九矅坊省教育会举行会议时,经人提议,通过了《推行国歌案》。其决议之一是:“在中华民国国歌未公布之前,以国民革命歌代之。”
  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闻报也很高兴,没几天,这首代行国歌的《国民革命歌》便在广州传唱开了。
  在广州大街小巷《国民革命歌》的歌声中,广州呈献出“赤都”的风采。
  这年9月,毛泽东从湖南到达广州。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派毛泽东以中执委候补委员的身份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为了维护国共合作,他同以叶楚伧为代表的反对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右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因工作过于劳累患病,于1924年12月请假回湖南老家养病。老同盟会会员湖南人章士钊与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是好朋友,他很欣赏毛泽东的才华,向广州国民党中央的一些老友力荐毛泽东去中央党部工作。在国民党第111次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上,汪精卫以政府事繁,难于兼顾宣传部长职务为由,提出调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对汪的这一提议,会上没有不同意见。不久,毛泽东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就职。也许是他在上海执行部与国民党右派进行过激烈斗争的缘故,面对广州城一片革命的景象,他以其特有的政治判断力、敏锐的眼光和透彻的分析能力,觉察到“赤都”背后的暗流,内心里不由担忧起来。于是他在他主编的国民中央机关报《政治周报》上发表了系列文章,深入地批判了现为国府委员的戴季陶的观点,他明确指出:“在国际国内新的历史条件下,还想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独裁的国家是根本行不通的。”他预言:“资产阶级右派,基于他们的反动阶级本性,必然要从统一战线中分裂出去,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革命的发展。”果然,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国民党右派公开分裂的事件。但在事件没发生之前,刚成立不久的国民政府就又面临了敌对势力的一次严重的威胁……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次东征(1)
就在国民革命军成立之际,东江的陈炯明又在蠢蠢欲动。1925年8、9月间,港英当局为陈炯明送来了大批现款和300万发子弹;北京的段祺瑞政府为陈炯明送来了30万军费和两艘军舰。南北援助又刺激了陈炯明的野心。
  1925年9月1日,陈炯明兵分三路,分别由林虎、洪兆麟、叶举指挥,先后侵占东江一带。16日,陈炯明从上海到达香港,部署向广州进攻。原来归顺广州国民政府的杨坤如因许崇智被逐,再度附逆陈炯明,盘踞在惠州。而盘踞广东南路的川军熊克武和军阀邓本殷亦随机蠢动,企图联合东江陈炯明夹攻广州。9月27日,洪兆麟、谢文烟等部占领平山,距广州城只有300里。在这一危急情况下,国民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东征。
  9月28日,根据国民政府军委会的命令,蒋介石出任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出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的还有几位苏联军事顾问。
  东征军下辖有何应钦的第一纵队,编有第1军的1、3师和第2军的1个团、欧阳驹指挥的吴铁城旅等;李济深的第二纵队,编有第4军的11师、张发奎部和另外3个团;程潜的第3纵队,编有建国豫军、建国赣军、建国鄂军等部。
  10月1日下午,东征军举行誓师大会。是夜,第一次担任全部军事指挥重任的蒋介石,站在房顶,遥望明月,想起当年在粤军被陈炯明排斥的情景,联想到今天担当剿灭陈逆的重任,不由感慨万千。后来他回忆往事时,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如此良夜而佳兴索然,党国危难,推吾一身当之,小子可不自勉!”
  周恩来为保证第二次东征胜利更是煞费苦心。10月4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人的坚持下,蒋介石向全体东征军官兵列举了第一次东征期间部队侵犯民众利益的种种现象,明确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要求东征军在行动中严守军纪,不得像旧军队那样,胡作非为,欺压百姓,违纪者斩!
  此举对于树立新型军队形象,保证第二次东征胜利起到了很好作用。
  10月6日,东征军开始行动,先取陈炯明的老巢惠州。13日,兵临惠州城下。
  惠州古城,东面是山,三面是水,地理形势易守难攻,据当地人称,在自宋代以来数百年的战乱中惠州从未被攻破过。防守惠州的是原粤军著名的骁将杨坤如,手下共有5000人, 3000余支枪。蒋介石决定强攻,他在1军中组成了由650人参加的敢死队,由杜从戎指挥。周恩来也命令第3师第71团党代表、中###员蒋先云组成以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为主力的另外一支攻坚敢死队。
  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一声令下,担任主攻的黄埔军第2师4团的勇士们以敢死队为前驱,在一阵长号声中从阵地跃起,向惠州城城墙猛扑过去。几公里的战线上,顿时响起连绵一片的枪炮声和喊杀声。第1军野炮营在营长陈诚的指挥下,用山炮向城内轰击。
  一次次冲锋被敌人打退,黄埔军伤亡惨重:4团牺牲300多人,一线军官几乎伤亡殆尽!
  4团团长刘尧宸大怒,拔出左轮手枪,大吼一声,亲自带队攻城,4团仅剩的全部人马:预备队、警卫排,前几次冲锋时幸存的人,都跟着刘尧宸,死命向城墙扑去。
  不少人倒下去了。刘尧宸也倒下去了。
  见此情景,师长何应钦急令4团撤出战斗,退往后方安置伤员,主攻任务由第7、第8两个团来接替。
  “不,我们不下去!”4团的队伍里忽然爆发出一声霹雳般的声音,“我们要为刘教官报仇!”
  何应钦循声望去,是3营3连连长陈明仁。
  在黄埔一期里,刘尧宸对陈明仁的赏识和陈明仁对刘尧宸的尊敬,是人所共知的事。从黄埔一期毕业后,陈明仁一直在刘尧宸手下当班长、排长、连长,这次攻打惠州,陈明仁从一开始就是敢死队员之一。他手下的全连弟兄差不多死光了。刘尧宸重伤倒地后,陈明仁与陈赓等几名敢死队员在炮火和弹雨中,把他抬了回来。刘尧宸无力地望望自己最喜欢的学生,报给他最后一个微笑。
  陈明仁单膝跪地,抚尸恸哭。
  这时,他听见了何应钦叫他们撤到后方的命令,立即像被侮辱似的叫了起来。
  陈明仁放下刘尧宸的尸首,朝何应钦走来。血红的双眼透着森森的杀气,紧攥的双拳,高大的身材气势逼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次东征(2)
陈明仁走到何应钦面前,啪地行了一个正规的军礼,手掌在帽沿边足足停留了几十秒钟,充满希望地望着他,充满了悲壮的气氛。何应钦几乎要流下泪来。
  陈明仁的手不放下。他没说什么,他已经用军人的语言把他想说的都表达尽净。在陈明仁敬礼的时候,4团还活着的300多条汉子全都聚集到陈明仁身后,肃立着。
  何应钦不得不下命令:“陈明仁连长,请稍息!”
  陈明仁依令稍息。
  何应钦继续下令:“我命令,黄埔第4团第1营、第2营,由陈明仁连长代理指挥,原地休整,随时准备参加下次攻城!”
  陈明仁二话不说,又打了个敬礼,转身便去集合部队。
  只这一个交手,何应钦便满心喜欢上了这个硬邦邦的青年军官。何应钦历来以严格的军人气质和仪表来约束自己和部下,也喜欢像陈明仁这样职业军人气十足的军人。自此以后,陈明仁成为何应钦的爱将之一。
  10月14日,最后的时刻终于到了!
  又是下午1时整,野炮对准城头敌军机枪阵地连轰两炮,炸掉了敌人的机枪,并轰垮了一段城墙。野炮对准缺口又是一炮,城墙的缺口更大了。
  陈明仁立即率领敢死队发起冲击,刹那间,炮声、枪声、号声、冲锋的呐喊声,汇成一曲悲壮的交响曲。守军在顽强抗击,有的队员冲到城墙边搭上云梯,向城墙缺口处爬去,但没爬到上面,就被守军打死;有的已爬到缺口边,未及登城,就被刺刀捅死,尸体从上面跌下来;有的连人带梯被手榴弹炸飞。
  战斗残酷地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陈明仁急红了眼,他带着一个号兵,拿着一面指挥旗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击。不一会儿号兵牺牲了,他独自扑到城墙下。这里是死角,难于被敌人发现。他约摸站了半个小时,一直不见一个人影,感到孤立无援,焦急万分。又过了一会儿,他发现两个士兵上来了,是第1连的。他把他们叫到面前,决心爬城。
  下午4时许,身边战士刚把梯子竖起来,身挎驳壳枪,腰扎四颗手榴弹,手举青天白日旗的陈明仁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敏捷地缘梯而上,一跃登上城墙,先以手枪射击敌人,接着抛掷手榴弹,声吼如雷:“冲啊!”敌人猝不及防,抱头鼠窜,纷纷弃枪逃命。陈明仁率领跟上来的士兵乘胜追击,将青天白日旗插上了城楼的最高处,后续部队蜂拥而上,一举攻克了惠州城。
  此役东征军共俘获大炮3门,机关枪数挺,步枪数千支,军用器械无数。敌人除小股部队由惠阳逃遁外,其余被东征军击毙、俘虏的共4000余众。惠州之役成为国民革命军东征以来一个最光辉的战例。
  陈明仁率队攻城时,蒋介石、周恩来等在阵地上用望远镜观战,见城楼上青天白日旗帜飘扬,敌军纷纷败退,蒋介石欣喜若狂地问:“手持大旗,第一个登上城墙的是谁?”
  “你的学生陈明仁!”站在蒋介石身边的黄埔教官李明灏回答。他为同乡陈明仁的壮举而骄傲,为黄埔军校有这样的战士而自豪。
  蒋介石喜形于色,在他脑海里立即浮现那个带头要求从讲武学校合并到黄埔军校的陈明仁威武的身姿。“要为他庆功!”
  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周恩来、何应钦、俄国顾问鲍罗廷等,在惠州城集合全体官兵,召开庆功大会。蒋介石亲发口令,三次吹号向陈明仁致敬,还亲自带头呼口号:“向陈明仁看齐!”命令到会全体官兵向陈明仁致敬,并宣布提升陈明仁为3营营长。
  这个事迹后来被国民党宣传了几十年。南京军事博物馆有一幅大型油画,既画了陈明仁率先登城的场面,也画了蒋介石临阵督战的情景。1949年9月,陈明仁参加首届人民政协会议,周恩来总理见到陈明仁,第一句话就问:“你还认识我吗?打惠州的时候,我还向你举枪敬过礼哩!”
  高亢而悲凉的军号在东江旷野上久久回荡,是为胜利而欢呼,也是为英魂在礼赞。
  攻下惠州,显示了革命阵营的力量,在当时的广州引起轰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革命的信心,使他们看到了国民革命的前途。此役的胜利,也提高了蒋介石的威信。国民政府特意电令表扬蒋介石。
  对于军事的成功,蒋介石却表现出另一种姿态,他上书国民政府请求辞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之职,说什么以避免自己成为军阀。事实上,他只是请辞军长职务,并未请辞东征军总指挥职务。他知道大敌当前,国民政府根本不会同意他辞职的,所以他的辞职,只是为自己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以捞取政治上的好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次东征(3)
虽攻下了惠州,但陈炯明的主力还未被消灭。10月19日,陈炯明的2艘北洋军舰开到虎门,并调动大军攻占西江地区的阳江、罗定、台山等地,熊克武的川军和邓本殷等部也开始行动配合陈炯明部向东征军进攻。蒋介石急令第1军第4团防守海面,对付军舰可能发起的攻击,同时开始大规模的清剿行动。
  10月19日,蒋介石亲率东征军离开惠州向东江进发。当时在海陆丰和潮汕一带的敌军由林虎和洪兆麟指挥。22日,东征军占领海丰,敌军向陆丰败退,东征军第3纵队和第1纵队谭曙卿师即第1军3师向河婆推进。27日,3师求胜心切,造成孤军深入,被敌军包围于华阳附近的塘湖地区,经过一天的激战,3师被敌打垮两个团,死了一个团长、两个副团长,防守的阵线也开始瓦解,东征军潮水一般后退。正在督战的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满身都是虚汗,大叫:“警卫队,警卫队呢?陈赓!”
  “我在这儿!”陈赓大声答道。
  “我命令你代理3师师长,立即收容溃兵,重新组织抵抗!”
  陈赓拔出驳壳枪,冲上去,兜头拦住了一股溃兵。
  “我是第3师代理师长!不准后退,就地抵抗!”
  溃兵根本不作理会,一拥而过。陈赓叫得嗓音嘶哑,甚至向退却的士兵开枪,但无济于事。到处都是人腿,逃命的腿。
  陈赓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向蒋介石报告军情。
  蒋介石的身子一挺,好像坐在马上那样,厉声问道:“你说什么?”
  “校长,指挥部该撤退了!”
  “撤退?现在怎么能撤退?打到一兵一卒,也要坚守阵地!”
  “校长,我们已经落进包围圈,再不走,就走不出去了!”
  “我要反击!”
  “不转移个地方,无法反击!”
  “转移?”蒋介石环顾四野,硝烟弥漫,周围不断有人倒下去,辎重丢得漫山遍野。
  蒋介石显得很激动:“现在转移?哪里出得去?”
  “不远的地方有条河,那里是接合部。”
  “嗯,试试看吧。”
  “轰!”高地上一声炮响。炮弹从头顶上飞过,棕色的爆炸烟云悬挂在树梢上。一刹那,背后黑压压的一大片叛军的喊杀声传到耳边……
  陈赓架着蒋介石往山下走,指挥部的人员及卫兵紧随其后,不断有人中弹倒下……
  蒋介石忽然低下头了,坐在地上喊叫起来:“我不走了!堂堂总司令落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