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创造一切可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宁:创造一切可能-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了健力宝这样坚实的后盾,李宁完全能够在商界找到他的人生新坐标。他将以一个挑战者的姿态,去面对一条完全陌生而艰辛的道路。李宁全新的身份是: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
  说起这个“特别助理”的称谓,还颇有些来历。李宁答应进入健力宝工作之后,李经纬就在思考着一个问题:给李宁一个什么样的身份?一开始,他决定任命李宁为健力宝的副总经理。李宁知道后,拒绝了这个职位。李宁认为自己并不够资格做健力宝的副总经理,一方面自己对健力宝的发展并没有任何功劳;另一方面,自己并不懂得生产和管理,到这里要从头学起。于是,李经纬决定让李宁作为自己的助理,但为了区别一般的助理身份,就又加上了“特别”二字,称为“特别助理”。在当时的中国企业界,还从未有“特别助理”这个职位称呼,这可谓是李经纬的首创。可见为了留住李宁,并给予李宁一个合适的位置和称呼,李经纬也是煞费苦心。
  李经纬郑重地向新闻界宣布:“李宁作为特别助理享受副总经理待遇,必要时,能够行使总经理职权。”这是李经纬给李宁身份上的一个确认,同时让外界明白,健力宝是真真切切找李宁来做事的。
  李宁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动,非常自信地说:“我之所以投身健力宝事业,除了想为我国退役运动员们闯出一条于国、于民、于己有利的新路子外,还想和最先开拓中国体育产业的健力宝人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发中国潜力无穷的体育产业。”
  在今日,对于体操冠军经商,大众会坦然接受,但当时李宁加入健力宝的时候,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改革开放才没多久,中国社会主流思想仍旧讲究的是铁饭碗,稳定工作。经商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低人一等。“下海”是当时社会对经商人士的特殊称呼,这个称呼隐含着一种贬义。李宁此时放弃了仕途,走进商业,让当时的社会大众极为不解,舆论对于“体操王子”经商也颇有微词,但李宁义无反顾。
  1989年5月,李宁加入健力宝,自此,李宁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如果没有兵败汉城,或许,李宁所走的将是另外有一条道路,也就没有叱咤风云,领跑中国民族体育用品品牌的李宁牌。李宁兵败汉城,又何尝不是自己和民族之幸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借力“李宁”,王子涉足商海(1)
如果说,选择体操之路,成为名震全球的“体操王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李宁先天良好的身体条件和聪明灵敏的天赋。那么,李宁在商业上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他辉煌的体操生涯带来的影响力,取决于他对体育事业的挚爱,取决于他的智慧和潜藏的过人的商业才华,取决于他独特的个人魅力。李宁说:“我并不善于经商,只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罢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最简单的企业管理之道,但有多少企业的领导人,在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忘掉了这最简单的道理,最终导致了企业的衰落。
  1。初绽商业锋芒
  在李经纬的指引下,李宁走上了商业之路。李经纬和李宁的携手,一方面得益于李宁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不得不惊叹于李经纬的商业谋略和远见卓识。
  李宁,这个在体操房里度过将近20个春秋的世界冠军,对于商业,毫无经验和知识可言。李经纬,这个一手把健力宝带大的企业家,甘愿做李宁在商业上的“教练”,带着他从蹒跚学步到展翅飞翔。李宁在李经纬的指导下,超过了李经纬的想象,也许连李经纬并没有预料到“李宁品牌”日渐声名显赫,日后远在健力宝之上。
  当世人得知李宁加入健力宝的消息后,几分愕然,几分疑虑,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昔日体操王子,加盟健力宝公司》《李宁出任“健力宝”总经理特别助理》等新闻标题纷纷出现、刊登在国内各大报刊之首。世人在怀疑健力宝总裁李经纬把如此重任交付给李宁,是否太草率了?李宁到底能在偏僻的三水市干多久?
  有人认为,李经纬只是在利用李宁的名气来包装健力宝,纯粹是一次广告宣传;而李宁也仅仅是为了健力宝的实力,背靠大树好乘凉。然而,只有李经纬和李宁最为清楚:李宁到了健力宝之后到底给他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李经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让李宁来健力宝做什么,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李经纬对李宁有着清醒的认识。
  “勤奋努力,思维敏锐,朴实善良,有强烈的事业心。”这是当年的李经纬对李宁的评价,也是他给予李宁信任和支持的基础。“李宁是运动员,不懂经济。到健力宝来,我把他扔在游泳池里,让他自己去学。李宁年轻、聪明、人品好,能学会游泳。我只是在岸上看,做救生员,不行的时候,就伸手拉一把。然后我再放开,再看。几次下来,李宁就会游得比我好,超过我。”
  李宁的表现,证明了李经纬的眼光和胆识。
  初到健力宝,李宁主要分管公关、文化、宣传等工作。此时,中国市场对外资仍是有限度地开放,在民族产业政策的保护下,健力宝正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阶段。中国企业家们面临的是一个对物资有着极大需求的广阔市场,只要能生产出东西,便能够顺利卖出赚到钱,企业便能不断发展壮大。对于品牌宣传的概念,国内还很少有人认识到,而李经纬虽然已经认识到并率先运用了品牌宣传的思想,但在企业内部并没有系统地去做。
  李宁发现健力宝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文化宣传、品牌建设工作,于是他就帮助健力宝聘请了曾经在新华社体育部工作过的一个记者。这个记者拥有27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宣传工作经验。李宁又进一步组建了健力宝的信息宣传系统,成立了宣传信息中心,担负着企业的品牌推广、文化建设工作。这在当时是一个开创性的举动,显示了李宁对商业的敏锐和独到的目光。
  凭着一种天生的直觉,以及多次出国比赛所培养出来的眼界,主管品牌宣传工作的李宁提议重新拍一条有冲击力、富于体育动感的健力宝广告片,而且由他亲自出演。这个建议,连同在当时属于天文数字的60万元的广告费用,得到了李经纬的全力支持。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后,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一年,健力宝的销售量增加了3000万元。
  李宁的重拍广告以及重拍后带来的3000万的销售额,让那些曾经怀疑过李宁能力的人哑口无言。人们最终承认,李宁不仅在体育界是成功的,在商界也有成功的天分。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李宁和李经纬的组合将会创造出商业上的奇迹。 。。

二、借力“李宁”,王子涉足商海(2)
但李宁很清楚:他在商业上的成绩,离不开李经纬的指导。
  李宁说:“作为下岗的运动员,我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李总的全力支持、培养是分不开的。李总给了我最宽松的环境。我的想法、建议,他都能让我去付诸实践,并允许失败。这一点,他和发达国家的企业家有共同之处。对于我的失败和失误,他从来不加指责、甚至怀疑我而不信任我。但他在关键时候总是提醒我,帮助我。所以我可以放手去干,在较短的时间里锻炼出了实践的能力。”
  李经纬对于李宁,除了指导,更多的是放手,实现健力宝和李宁更大的发展。李经纬从李宁身上,看到了健力宝多元化发展的未来,并在李宁进入健力宝以后,果断地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让李宁的个人影响力和商业才华得以充分施展。
  李宁刚到健力宝,李经纬就催促他筹备健力宝服装厂。
  几个月下来,李宁这边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李经纬已经等不下去了,他说:“趁着现在李宁的知名度还很高的时候,赶快把牌子创起来,让李宁和‘李宁牌’保持同一,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时机,而不是完善的技巧。就像游泳一样,只要有了基本功,剩下的就能够自己摸索出来,当年健力宝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李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后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筹建厂子上。计划很快就搞出来了——在健力宝饮料厂边上,盖一座5000平米的大楼。李经纬拿着李宁精心制作的计划书,边看边点头,不断地称赞李宁。这个计划让李经纬看到了李宁的商业才华,他更加放心了。
  计划有了,接下来面临的就是资金的问题。以健力宝当时的实力,投资绝对没问题。然而,李经纬没有直接投资,而是再一次显示了他在商业上的独特眼光和高瞻远瞩的胆略。他希望“李宁牌”创世界名牌,要从诞生时便站在世界的高度上,一出生便不同凡响,风华正茂。
  李经纬说:“李宁是中国的明星,也是世界的,于中国、世界都是财富。‘李宁牌’生产出来,不只要做中国的名牌,更重要的是要创世界的名牌。‘李宁牌’也要和阿迪达斯、耐克比高下。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发展的话,仅靠健力宝就难成大事。”
  李经纬和李宁商议,利用李宁的世界名人效应,寻找一些国外的厂家,搞成中外合资,外商能够帮“李宁牌”打开国外市场。随即,李宁陪同李经纬外出游说。许多外商看好“李宁牌”,认为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意合作。事情进展得很顺利,他们与外商签署了三份合作协议书。
  “天有不测风云”,紧接着,一场变故将几个月的努力全部化为泡影。
  1989年6月,北京发生了风波。李宁与签署合约的海外公司联系时,几家公司都变卦了。于是,运动服装厂的建设,“李宁牌”服装推出的整个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这对李宁来说,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但是,相比一年前的汉城奥运会,这又算得了什么。
  这时,李经纬想起一个人——刘秋毫——新加坡康基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是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依靠国外订单生产名牌服装。李经纬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抱着尝试的态度联系了刘秋毫。
  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刘秋毫当即表示有极大的兴趣,并决定马上就到三水实地考察。几天之后,刘秋毫来到了三水。双方就实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愉快地签订了合同。就这样,濒临绝境、几乎胎死腹中的服装厂,忽然绝处逢生,再现希望。
  经过紧张的施工,不到8个月的时间,原属于健力宝的一个五层楼大型仓库改建完毕,一座5000平米的厂房竣工了。屋顶上,一块巨大广告牌非常醒目地写着几个大字:“李宁牌。”
  2。亚运圣火照亮“李宁”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如果把正比作基础,那么奇就是智谋,在拥有实力的基础之上,只有进行变化,运用不同于常人的智谋才能取胜。
  商场竞争,不亚于战场。建立了企业之后,以企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只有运用智慧和勇气,通过奇妙的战术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借力“李宁”,王子涉足商海(3)
李宁品牌诞生后,如何迅速把品牌形象树立起来,成了考验李宁个人商业能力的最大难题。当时,大多数国内企业对广告宣传并没有科学的认识,只是简单地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做广告,但李宁认为,在宣传方面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1990年9月,第11届亚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这次亚运会是我国第一次承办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国家对这次运动会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后来的2008年的奥运会。在政府的号召下,全国人民都为筹办这次亚运会贡献力量。
  当时,国内的经济普遍不景气,市场疲软、产品积压、能源紧缺、资金紧张。这个时候,中国举办亚运会,已不仅仅是为了发扬体育精神。最重要的是,有关方面把这次亚运会当作提高中国威望、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统一的良好机会,同时希望借助这个盛会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中国的实力。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这次亚运会也受到举国上下空前的重视。
  面临亚运会,李宁认为这是一个品牌宣传的极好时机,他和李经纬商议了一条“以健力宝推动李宁牌,以李宁牌促进健力宝”的策划方案。这个战役的关键,是如何在亚运会上登场亮相。
  亚运会组委会试图把商业融入重大体育赛事,为争办2000年的奥运会增加砝码。这为国内外商业企业借助重大体育赛事宣传企业品牌提供了机会。但赞助亚运会,对于想借助亚运会宣传的企业来说,将付出巨大的资金代价,因为亚运会组委会面临着资金筹措的困难,6亿人民币,绝对不是一个小的数字。
  李经纬根据所策划的联手亚运会的计划,以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以600万元买下了亚运会的专用饮料赞助权。实际赞助费用达到1000多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价的数字,健力宝成为第一个大规模赞助亚运会的国内企业。
  “以健力宝推动李宁牌,以李宁牌促进健力宝”的计划设想的是两个品牌的发展,而健力宝对亚运会的赞助只限于饮料,“李宁牌”如何搭上亚运会这趟东方特快,还是一个疑问。
  这时,李宁突然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长途电话,是中央电视台导演袁德旺打来的。袁德旺处于信息的中心,对亚运会筹备的诸多情况比较了解。无意中两人谈到了亚运火炬的赞助情况,李宁不失时机地向他打听亚运会的筹备情况。
  根据袁德旺了解:当时亚运火炬接力还没有找到赞助,但有几家外国公司对此很感兴趣。通过这个电话,李宁找到了登上亚运列车的契合点——亚运会火炬接力,这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吗?
  李宁后来回忆道:“刚到健力宝,作为一个商业人士所能看到的,从体育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