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与坚持“三个第一”建队指导原则结合起来一体贯彻。全体队员要通过了解国旗了解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屈辱史、争取独立自主的抗争史、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的奋斗史,增强维护和平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国家利益第一、民族利益至上的观念,坚定投身维和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时刻注意自身形象,遵守外事纪律,维护中国良好形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充足的工作干劲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教育训练中去,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迎接联合国甄选评估做好准备,为出征海地打下坚实的基础。♀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当天,全体防暴队员还参观了天安门城楼,瞻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容,向毛主席敬献了鲜花,参观了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军的发展史和武器发展史。许多队员在这次活动中感触良多,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在他们返回营区的整齐步伐中,每个人的心脏似乎都和着沉甸甸的脚步,一下一下,像是最坚定的决心,也像是最豪迈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全体队员们在最后的联合国甄选评估中取得了双百分百的优异成绩。其中,甄选队员阅读、听力成绩优秀率达到100%,评估汇报表演科目动作完成准确率100%,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赢得了联合国考官的高度评价。
在广阔的表演场地上,在一百二十五名庄严肃穆维和勇士注视的目光中,观看完整个汇报项目的海地任务区联海团防暴办副主任尤利斯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出了一句令所有人热血沸腾的总结语:“恭喜你们,你们成功地成为光荣的联合国维和警察中的一员了。”
离情依依
对于世界来讲
你是一个士兵
但是对于你的亲人和情人来讲
你就是整个世界
——阿拉曼战役阵亡官兵纪念碑碑文
就在2007年2月24日,张伟保回江西探亲返队的前一天,母亲被医院确诊为胃转肝癌晚期。那时,张伟保已是一名“准维和警察”,正在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参加出国前的培训。
在张伟保的记忆里,母亲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没有任何文化,13岁就做童养媳来到了张家。从张伟保记事起,她就一直加倍呵护着这个最小的儿子,以至于几个哥哥都说她偏心。张伟保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有七个兄弟,都要靠母亲勤俭持家来养活拉扯大。张伟保还记得自己在寄读学校上学时,每个星期回一次家,母亲总是背着父亲把几元零花钱塞到自己的手里——他知道这钱是母亲养的几只老母鸡下蛋换来的。那个时候张伟保就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要对母亲好。
第二章 磨砺(20)
后来,张伟保参军,也成了家,前几年他把母亲从老家接到广州来住了一段时间,想让她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可是在农村生活惯了的老人,第二天就开始觉得不舒服,一个劲地说没有在老家好,每天吵着要张伟保给她买回家的车票。张伟保没有办法,等母亲住了十来天之后,只好把她送回了老家。
他没有想到,母亲的病会来得这么突然,这么令自己措手不及。医生对张伟保说:母亲年龄偏大,已经做不了手术了。
张伟保自己找了个空房间嚎啕大哭了一场,他甚至连发泄情感的时间都没有,只来得及说几句安慰的话,就不得不把照顾母亲的担子托付给哥嫂,然后按时归队集训。病中的母亲非但不怪他,还一再叮嘱他归队后要安心训练,将来完成好维和任务,为国家争光。
集训期间,张伟保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母亲慈爱而消瘦的脸,他心里难过,就把满腔的委屈统统发泄在了训练上,玩儿命地跑步、射击、练习每个军事动作……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冲淡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他也想过离开防暴队,可是看着所有队员都团结一致,意气风发的样子,他又犹豫了。这一走,自己也许是可以轻松地陪在母亲身边尽孝,可是队里却会因为缺了一个人而造成极大的影响。走,还是不走?张伟保的心里像有两个人在不停吵架,头疼欲裂。
他最后终于还是咬了咬牙,坚持把训练进行了下去。他告诉自己,自古忠孝难两全。尽管如此,那种苦涩的滋味,只有自己才能深深地体会。
好在,在出征之前,张伟保终于在短暂的假期中又回了一趟家,陪母亲呆了几天。他每天陪着母亲聊天说话,给母亲做饭,什么活都抢着干……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甚至连目光都不舍得离开躺在床上的母亲,仿佛一转眼珠,母亲就会从自己的视野里消失。
几天的假期转瞬即逝,这一次,在临别时,母亲特意穿上过年时张伟保给自己买的一直没舍得穿的新衣服,在大哥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把张伟保送到门口,用苍老的手不停地抚摸着他的脸,反复地叮嘱:“保儿……别担心……,放心去吧……”
母亲佝偻的身影站在门前,缓慢地挥着手,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
张伟保回头看去的时候,只觉得那画面恍惚是儿时岁月,那个在门口送自己上学的母亲。只是这一次,母亲是最后一次送儿子远行了。
——他的心里已经非常清楚,这一走,可能就是和母亲今生的永别。
“身为一名军人,能接受祖国的挑选,走出国门,展示中国军人风采,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追求。”
2006年3月,魏光告诉妻子李巧云,他想报名赴海地维和。
李巧云惊呆了,她当即表示反对。并不是她不够深明大义,不支持丈夫工作,故意拖丈夫的后腿,而是这个家实实在在离不开魏光。女儿年龄太小,老母亲中风瘫痪,婆婆也体弱多病,这个家哪个环节缺得了作为顶梁柱的男人?
李巧云还从电视和报纸上得知,海地天天有打仗死人的事。要是魏光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念头,李巧云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李巧云再三劝阻魏光,希望他再考虑一下,可是魏光无论妻子怎么劝说,都是坚定地摇摇头。李巧云知道,自己丈夫一旦决定了的事就算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万般无奈,她也只好同意:“你到那儿去,一定得平平安安回来啊!”魏光使劲点点头。
第二章 磨砺(21)
2006年5月中旬,正当魏光全力以赴准备参加海地维和选拔工作时,他的母亲突然去世!噩耗犹如晴天霹雳,魏光悲痛欲绝。
魏光父亲去世早,他为了尽孝道,总想把母亲接来部队住,可母亲每次都放不下老家的半亩地还有几只鸡,住不了几天就回去了。其实李巧云心里明白,婆婆是看魏光工作忙,怕给他添麻烦。更让魏光夫妇难过的是,直到去世前,母亲还叮嘱大哥:“如果小四的部队工作忙,就别叫他回来了。”
当魏光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把自己反锁在房里,连声音都哭哑了。为了稳定他的情绪,李巧云请了假带上孩子和他一道回老家为婆婆送终。
在婆婆的灵前,李巧云看着丈夫哭得红肿的双眼,轻声地安慰道:“你放心地维和去吧,家里有我呢!”
魏光一把将李巧云搂在怀里,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2006年10月,王正刚刚从北部湾执行半年的特别任务回到单位(江门边防检查站)。这时,妻子的预产期已经快要到了。
由于前线指挥部里只有王正是日语专业毕业,工作需要一直走不开,假期一再推迟,都已经推迟了三个月了,直到小孩都快出生了还没时间回去看看,妻子也一直由两位老人照顾着。这次终于可以回到妻子的身边陪陪她,喜迎小宝宝的降临,王正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坐火车,转汽车,那天中午,他风尘仆仆地终于在预产期的前一天飞回云南昆明,回到了妻子的身边。
妻子看到丈夫终于回来了,嘴上虽然还是嗔怪了几句,心里却是高兴的,两人紧紧地拥在一起,絮絮地说着心里话。
妻子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肚子,与丈夫谈起十月怀胎的酸甜苦辣。有一次妈妈生病,她亲自上街买菜,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到家里一直肚子疼,全家人十分紧张,担心腹中胎儿不保。妻子那几天坐卧不安,特别想给王正打个电话,可是思前想后,还是怕影响王正的工作,因此说什么也没敢跟王正讲,只好独自一人承受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
说到这儿,妻子有些委屈和伤心,她轻轻地拍了一下王正,埋怨道:“都说当兵的人是真正的男子汉,可是,我怀胎十月,孩子都快生了,你都没时间回来看一下咱娘俩儿。那次摔跤那么惨,也看不到你个人影儿,如果孩子没了,我都不想活了……你说,你还配做一个男子汉吗?”
任王正是铁打的东北汉子,听到这儿,心里的愧疚却是怎么也压抑不住的。对于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他只觉得自己欠他们的实在太多了。
他拥着妻子一边安慰一边保证:“老婆在家里辛苦了,这我知道,可是部队工作忙走不开呀。这不,一批到假我马上就飞奔回来了啊!这次,我一定要在家里好好陪着老婆,把咱们的孩子生下来!好好在身边照顾你!”
妻子脸上本来还“乌云密布”,听到王正一席话,终于也绷不住了,噗嗤一笑,终于云开雾散,阳光灿烂。
中午,岳母做了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边聊边说,夫妻两个讨论着要给孩子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需要准备些什么婴儿物品,哪种奶粉最好,哪种尿不湿价格最划算……
就在聊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王正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
看着王正起身接电话的身影,饭桌上忽然一下子沉默了下来。敏感的妻子从王正渐渐严峻起来的脸色上看出了问题,一种不好的预感在瞬间包围了她。她想,难道他又要离开家,离开自己和孩子了吗?
─米─花─书─库─ ;http://__
第二章 磨砺(22)
妻子的猜测没有错,打电话的正是站政委。原来,广东省边防总队受命组建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站党委一致推荐王正去参加在总队花都教导大队的选拔考试,时间就在明天,明天晚上前必须前往报到。
“你是咱们站综合素质最全面的大学生干部,你要去为咱们站争光,将来去了海地维和,也是为咱们国家争光!你马上坐飞机赶回来吧!”政委语重心长,寄予厚望,希望王正可以代表中国前往海地,一展中国军人的风采。
一边是祖国的召唤,一边是即将生产的妻子的无助和期盼,王正顿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矛盾状态中。
其实,维和一直是王正的梦想,早在一个月前报名摸底的时候,他就已经向站党委报了名。只是他没有想到,通知会下达的这么快,又这么巧合。8米8花8书8库8 ;www。7mihua。com
他费力地对妻子开口解释,可是没说几句,妻子就哭了。
“你刚刚才进家门,就马上要走?什么事能比我和孩子还重要?生孩子是一辈子的大事,预产期就在明天,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啊?”
王正无言以对。妻子的哽咽声听起来那么凄婉,那么揪心:“……我听说海地很危险,到处乱开枪,也有可能会牺牲,那边到底是什么样儿的我们都不知道……你去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办?孩子又该怎么办?你是我的丈夫,是孩子的爸爸,你对国家有责任,难道对我们就没有责任吗?”
妻子字字含泪,声声带怨,她的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丈夫前脚迈进门,后脚又要走的做法。“阿正,你不能走,你不能丢下我们娘俩儿不管啊!”她紧紧抱着王正的胳膊,泣不成声。王正的眼泪也流了出来,作为一个军人,他要忠于国家,可是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他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及格。
王正的母亲知道儿子的理想,这是代表国家出国维和,意义重大,非同一般,这个机会儿子已经等了太久了。如今就在面前,如果错过,也许就是王正一辈子的遗憾。
母亲安慰了儿媳很久,和她一起分析王正的想法,王正的心愿。娘儿俩又一起找到了许多海地的资料,许多内容都是她们第一次接触,也是第一次了解。看到海地竟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吃不起一口面包,上不起学,还常常被流弹射杀,王正的妻子惊得连眼泪都停止了。在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那么多生活在悲惨世界里的人们,而自己的丈夫就是去拯救他们,去维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去维护那一片土地的和平。
妻子终于想通了,她决定和母亲一起承担生孩子陪护的重担,让丈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去吧,我只要你平安地回来,我和孩子会在家里等着你。”妻子深情地看着王正,她眼中的目光,是不离不弃的深情,是义无返顾的支持。
她挺着沉重的身子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火车,王正几乎是一步三回头,他眼含热泪,站在车窗边上望着自己的亲人们,一刻也不忍把目光离开。
火车开动的瞬间,王正猛地并拢双腿,挺直肩膀,举起右手,他向父母和妻子敬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
轰鸣声声,带走了王正。月台上,妻子和父母抱成一团,泪流满面。
汤志明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身体魁梧,脸上的笑容始终淡淡的,看起来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他的年轻让人很难想像,他就是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