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大洋是赌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浩瀚大洋是赌场-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盟国舰艇全部被日本海军击沉或俘虏。但是日本海军居然花了46个小时几乎整整两天才打完这次海战,双方加起来不满10艘巡洋舰的小海战,居然在用时上打进了全太平洋战争的前几名。一方面说明同盟国舰队一方作战意志之坚强,同时也说明日本海军即使在古典型海战方面也有问题。
  在爪哇海战中,日本海军命中率之低令人目瞪口呆,第五战队的两艘重型巡洋舰那智和羽黑各带有2 000发8英寸炮弹和24枚鱼雷,战斗结束时那智还剩70发炮弹、4枚鱼雷,羽黑还剩90发炮弹、4枚鱼雷。几乎弹尽,但是多尔曼舰队被全部第五战队击中的只有3枚鱼雷和4发炮弹。4发炮弹中还有3发是哑弹,只有击中埃克塞塔锅炉房的那一发炸响了。后来击沉埃克塞塔时,光重型巡洋舰妙高就打出1 171发主炮炮弹。整个作战,日本海军总共发射鱼雷188枚,击中目标的只有4枚,命中率勉强高于2%。

爪哇凯歌中的阴影(5)
从日俄战争到太平洋战争之间的35年,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是和平的35年,虽然在伊集院五郎“月月火水木金金”的口号下,日本海军没有放弃过训练,而且看起来训练强度还很大。结果却是惨淡的可以。
  35年的时间似乎太长,日本海军中将以下的军官其实除了从书本和讲堂上得来的知识之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战争,本来是为了作战而进行的训练不知不觉间就成了为训练而训练。
  陆军军官从陆军大学校毕业后,起码大佐军衔是能够得到保证的,而海军大学校的毕业身份并不能一定保证晋升到海军大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说海军并非以学历决定一切,而是还有一个更特殊的原因:海军容易发生事故。
  和平时没有什么事故概念的陆军不同,海军主官所负责的都是极其昂贵的军舰等重型武器,就是一艘小炮艇也比坦克贵重得多。因此海军军官晋升的标准中有一条就是看出没出过事故。沉船、翻船当然是事故,撞了别的军舰或码头什么的也是事故。一旦出了事故,前途也就没有了。为了不出事故,在平时训练时也是尽量找安全、能把握住不出事故的训练课目和方法而进行,长此以往,这种训练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日本海军在这场又被称为“泗水湾海战”的海战中的表现很有趣,开火以后,两支舰队基本上一直保持着25 000米左右的距离,使用炮击和当时最先进的93式纯氧鱼雷来进攻。
  93式鱼雷是日本最先进的所谓纯氧式鱼雷的第一款,具有射程长,没有气泡轨迹从而机密性好等优点。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唯一始终胜过美国的武器就是鱼雷,但是在这次海战中鱼雷的战果非常差。
  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鱼雷在性能上就有问题。研究开发93式鱼雷时,舰艇在发射时的速度都低于30节,而到了战斗现场,则成了34节左右,谁也不知道这种鱼雷当时装备的导航陀螺仪无法承受34节的高速,不少鱼雷刚打出去导航仪就已经震坏了,于是就满海面乱跑。又赶上对鱼雷设定深度时都设定在对付驱逐舰上,这样深度标尺就浅了,而且当时引信还有过于敏感的问题,海面有了风浪,水压一变鱼雷自己就炸了。
  这就是日本海军在训练和兵器开发上闭门造车的结果。再有,日本海军过分强调鱼雷的射程也很可笑,鱼雷本身就是近战武器,过大射程本身就没有必要。比如93式鱼雷在36节速度时的射程是40 000米,可当时就是没人想到36节速度跑完全射程需要40分钟,没有目标引导系统的鱼雷怎么可能集中目标?即使是面对完全静止的目标,海流的变化和瞄准时的误差也使得命中变为完全不可能。
  爪哇海战中大部分鱼雷都是在10 000米以上发射的,无法命中目标就是必然的结果了。实战中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射程,如果在5 000米的射程上以46节的最大速度发射,到达目标的时间是大约3分钟,加上扇形多枚发射技术,对手就是要躲避也变得十分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命中率。
  这种莫名其妙的兵器使用方法源于日本海军的巨舰大炮作战哲学。日本民族思维方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容易过度夸张事物的一个方面,当然可能这个方面在事实上确实也非常重要,然后把这个方面推广到所有地方,再提高到政治高度,使得没有人能够反对这个结论。最后自己被这个结论逼上死路。
  比如,这种莫名其妙的鱼雷就是出于对巨舰大炮的盲目崇拜。之所以需要巨舰大炮,就是能够在对手够不到的地方轻轻松松地狠狠打击对方,因为大口径炮射程远嘛,而且有巨舰才能容纳下更多的大口径炮。
  这种理论再扩展就是“远距离战法”(OUT RANGE TACTIC),这种技术含量很高,但几乎完全没有实用性的鱼雷到现在还只是这种“远距离战法”在兵器上的最初体现,将来还会逐步充实提高,完善到一个极不可思议的地步。
  这也是长期受巨舰大炮的风气熏陶,使人怀疑远距离战法是不是已经甚至渗透进了日本海军的血液,成为了遗传因子的一部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接下来去哪?(1)
当时的日本海军没有看到从接连几次的大胜仗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隐患,因为当时正是全线高奏凯歌,谁要是去纠缠那些个小问题就是分不清楚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是看不见大好形势,是长英美鬼畜的志气,灭皇军自己的威风,是严重的政治问题。1941年的日本海军,已经不是日俄战争时期为了一次夜袭不果,而撤换全部驱逐舰长和鱼雷艇长的日本海军了,现在它们只看到了胜利。
  确实是大胜利。从开战开始,仅被日军俘虏的英美军队就有25万人,被日军击沉的各类舰艇115艘,击伤91艘,光被日本海军击落的飞机就达461架,在地面上被炸毁的飞机达到1 076架之多。而发动偷袭的日本方面呢?人员损失是死7 000人,伤14 000人左右。陆军损失飞机440架,海军损失122架,各种小型舰艇27艘,巡洋舰以上损失为零。
  面对着这么伟大的胜利,大本营气焰万丈是理所当然的,在一些公共场合发表一些乐观言论也是正常的。比如在东京神田共公讲堂召开的“第二次祝贺大会上”,大本营海军报道课长平出一夫大佐是这样说的:“这样的祝贺大会以后还会有很多,一直到我们在西边的伦敦举行入城式,在东边的纽约举行观舰式的时候才是最后一次。”
  这种口气很可以理解,问题是就这几句看起来牛气冲天的话恰好暴露了问题之所在:到底是伦敦还是纽约?日本海军,不,日本人到底打算去哪儿?
  不知道。日本人自己不知道,不知道下一步的去向,和甲午、日俄这两场目标明确的战争不同,太平洋战争本身就没有目标。当时的大本营参谋千早正隆中佐战后为了回答“太平洋战争为什么失败”这个问题,利用其参加服部机关写战史、能够接触到所有机密资料这一有利条件,才惊异地发现,所有的大本营文件里都没有定义过什么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连什么是胜利都不知道的战争如何可能胜利?
  海军兵学校号称是“世界三大海军学院之一”,但是海兵毕业生们在战后写的*里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海兵到底给学生们教了些什么”这个问题。
  海兵教了作战用的战术,教了怎么策划和进行作战,不管是不是实用,海兵教了作战所需要的一切。但是海兵没有教“为什么要作战”这个问题,就是说海兵教了战略、战术和战务,但并没有教授战争。
  如果是一支被文官统治的军队,作战军官不懂战争并不是一个问题,自有文官在把定方向,而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国家控制在军人手里,这帮不懂什么是战争,把战争和作战混为一谈的军人们,能不彻底失败吗?
  他们的先辈,那些把日本军国主义化了的人们,还是懂得什么是战争的。他们知道战争只是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之一,战争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打仗。所以在甲午战争时,日本人能够利用清王朝的昏聩取得了最大的战果,同样在日俄战争时期做出了最大的让步,来保证确立已经获得的战果。
  其实从日本的角度来考虑,这时候所应该考虑的不是什么往哪个方向进攻或是防守哪个方面的问题。先撇开英美是不是愿意的问题,日本在当时唯一应该做的其实就是求和了。这种求和还不是像日俄战争时期那种用胜利垫底尽量地争取好处的城下之盟,而是用胜利掩盖退却,大踏步的退却,用胜利吐出一切到现在为止的所有战利品,包括满洲,来换取美国对继续供应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保证。

接下来去哪?(2)
这当然非常不容易,需要极度非常的高瞻远瞩,因为这本身就回到了开战以前外务省提出的B案,从常识出发的考虑,当然是如果在已经取得了巨大胜利的现在还要向美国让步的话,也实在太扯淡了,还不如当时就让步呢。但是当时没有选择妥协这条路确实是极大的错误,而现在是挽救这个错误的唯一时机。至于罗斯福是否愿意谈判,那是另外一回事,对于日本来说,很有试探一下的必要。明治维新的*们或许能够做到这一点,当时的日本有没有人能够做到呢?起码还是有人看出来这一点的,海军的山本五十六就是其中的一个。
  然而,山本甚至都没有公开发表过这个意见,只是在1942年3月和好友桑原虎熊少将的谈话中透露过这个意思,山本说:“是停战的时候了,日本赢不了这场战争,如果把吞下去的东西全吐出来,美国会同意谈判的。”这句话很有意思,“吞下去的东西”到底包括多少?法属印度*的西太平洋是肯定的,中国大陆应该也包括在内,满洲呢?再进一步,朝鲜和台湾怎么办?没有人知道山本五十六的真正含义。
  山本五十六也只是在私下说说,并没有公开表示自己的意见。按照山本五十六的地位和威望,如果公开说了会有什么效果?历史当然不容许假设,但是如果山本五十六像岩畔大佐似的到处大放厥词,更可能的结果是,被东条当作精神病给关起来。反对开战的陆军省兵务局长田中隆吉少将,不就被东条判作了精神病吗?东条可不会管你原来为“皇国”立过多少汗马功劳。
  就是不被当作神经病,在当时也不可能有谁会认真地来听。“实践检验真理”嘛,你们吹得那么神乎其神的英美又怎么样了?老虎屁股不仅摸了,而且还狠狠拍了几巴掌,没见老虎有什么动静,其实那根本就不是什么老虎,顶多就是中国人说的贵州毛驴,所谓黔驴罢了,不信你看看1942年3月7日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的《世界情势判断》是怎么说的:
  1. 英美的物力很庞大,但没有人力,特别是美国伴随着总体战态势的确立而来的是政治社会机构的摩擦和矛盾。
  2. 优势的军备随着进攻据点的丧失而变得毫无价值。
  3. 英国的战争能力依存于海上运输能力,而美国的海上运输能力很贫乏,无法援助英国。
  4. 切断英美将对此次战争的进程产生巨大影响,而切断英国和其殖民地的联系将招致英国的崩溃。
  5. 英美国民生活水准很高,降低生活水准将是不可忍受的痛苦,持续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会导致社会不安、士气下降,而英国的战败又会对美国产生巨大影响。
  6. 英美苏的合作本身就不自然,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政策已经堕落为投机冒险,两国国民不会同意其政策。
  这种论调并不仅仅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很典型的日本式思维。日本人在很多时候会混淆自己的期望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区别,这就是一个好例子,而且这次判断出笼仅仅八个月之后的11月,同样的判断就又翻转了180度。
  山本没有作声,只是想办法怎么再多熬几天。
  这时候首先陆海军闹了起来,参谋本部的意见是,从以上的情势判断来看,英国人的失败已经指日可待,现在只需要守好已经抓到了的地方,等待“间接的胜利”就行了。本来在开战以前的1941年11月20日,陆海军之间就交换过《南方占领地行政实施要领》,里面的主要内容是: 。。

接下来去哪?(3)
陆军担任区域:香港、菲律宾、马来、苏门答腊、爪哇和文莱
  海军担任区域:波罗州、西里伯斯岛、马六甲群岛、小巽他群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关岛
  这个“担任区域”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资源分配,一个是防卫。陆军手里有了资源而且外面有海军来防卫,按照开战以前的设想,陆军要把分出来的兵力调回中国大陆去了,一要打国民党政府,二要防苏联人。
  陆军对英美不太了解,所以把事情看得很简单,海军知道那些英美鬼畜没那么简单就能被打趴下,还早着呢。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海兵的老师没教过。但陆军提出的“防守”概念对海军来说是行不通的,因为海军没有防守的说法,要么打,要么不打,舰队如何防守法?所以海军还是要继续进攻,这就跑出来了山口多闻的意见书。
  连参谋本部都被这个意见吓呆了,也难得海军这次这么积极,于是在3月7日的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上,参谋本部提出了一个以海军意见为基本的《今后应该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里面提出:“为了使英国屈服,美国丧失战意,应该采取继续扩大战果,保持长期不败的战争态势”。
  东条英机看不懂这句话,“扩大战果”是进攻,“保持不败”是防守,这个大纲到底是进攻还是防守?问了半天也没得到满意的回答,反正最后糊里糊涂就通过了这个大纲。这个大纲成为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意义不明的决定”中最有名的一件。
  战后,大家三头六面一对证,才发现这个大纲的意义其实挺明确的,就是陆军主张防守,海军主张进攻,到最后统一不了就做文字游戏,其实就是谁爱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意思。但这个意思不好明说,反正大家心知肚明就行,所以把当时站在政府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