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世纪精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鲁克世纪精选-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在250多年以前,也就是自从统计学之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首次着眼于18世纪早期兰开夏郡和约克夏郡的城市萌芽以来,我们就已经知道城市文明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移民流的人数过多,社会动荡就会来临。在这一点上来说,如今美国大城市中的黑人聚居区,与1900年前后来到维也纳的捷克人定居的可怕贫民窟,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弗雷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所知道的1850年的利物浦或曼彻斯特,非常类似于今天小说家笔下意大利北部西西里人的都灵、洛杉矶东部美籍墨西哥人的聚居区或者是德国鲁尔地区土耳其“外来工人”的贫民窟。同样属于同一时期的悲惨世界,还有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他写于19世纪40年代的小说《艰难时世》(Hard Times)中描写的兰开夏郡的纺纱厂——在这里,遭受残酷剥削的绝望的无产者被工业丛林彻底吞没了。
  进一步的大规模移民显然会遭到反对并且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因此总的来说,发达世界将必须利用自有的劳动大军来勉强应付。发达世界将必须接受这样一些事实:接近工作年龄的年轻人数量锐减;学校教育迅速升级,年轻人的期望因此骤然提升;劳动大军日趋多元化——女性已经在工作参与上(但未必是在工作理念上)与男性平起平坐;“工作”已经不再一定意味着一份全职的、终身的职位;强制退休的时代已经终结,尤其是认为一个人“退休”后就会自动“停止工作”的假定已经不再成立。
  而在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社会上和政治上都最为重要的问题,将是如何为潮水般涌现的接近工作年龄的年轻人找到工作。他们已经离开偏远的山村进入到发展迅速的大城市的中心,他们的身影和声音已经不会再被人们所忽略。
  这些都是新的现实。
  生产分工:跨国一体化
  在发达国家里,传统工作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工作的成本必然因劳动力短缺而上升。但是,即使急剧地提高传统工作的薪水,这也不会创造出所需的劳动力;人们就是不肯做这样的工作。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必然会下降,除非他们能够从别的地方为生产的劳动密集阶段找到一支劳动大军。
  发展中国家会一个个地面临经济状况的恶化和国民产值的下降——以及对社会和政治稳定性的严重威胁,除非他们能够为只胜任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作的过剩劳动力找到工作。他们没有科技和资本,没有建立自己完整的行业所需的管理人才,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没有为这样一些行业创造产品需求的市场。对于那些要求科技和高级管理技能的生产阶段,他们将不得不越来越依赖于发达世界及其过剩的高素质人才。而且只有在发达世界里,发展中国家才有希望为他们的过剩劳动力生产的产品找到足够大的市场。
  因此,生产分工的实践将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同样需要的。在生产分工中,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适合于传统工作的丰富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的资源(管理才能、科技、高素质人才、市场和购买力)被结合在一起。
  在美国销售的皮鞋往往出自一头美国牛身上的皮。然而通常来说,这张皮不是在美国鞣制成革的,而是要运到像巴西这样的地方去加工。鞣革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在美国没有那么多的工人来从事这类工作。然后,鞣制出来的皮革被运往加勒比地区——或许是通过一家作为中介的日本贸易公司。皮革的一部分可能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加工成了鞋帮,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在海地加工成了鞋底。然后,这些鞋帮和鞋底被运到巴巴多斯或牙买加这样的岛国——这些国家的产品可以进入英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或者被运到波多黎各——在那里,它们被加工成皮鞋,在美国的关税庇护下进入美国市场。

第3章 管理巨变:新的人口结构和新的人口动态(10)
这些皮鞋最初是什么呢?是皮。尽管皮是最大的单一成本要素,但也仍旧只占制鞋厂商生产成本的1/4。按照劳动含量来说,这些鞋是“进口鞋”;按照技术含量来说,这些鞋是“美国制造”。毫无疑问,这些鞋是真正的“跨国鞋”。任何具有较高劳动含量的东西都是在发展中国家加工的。牛的饲养是一个高度资本密集型的过程,高度自动化并且要求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因此需要在具备了必要的技术、知识和设备的发达国家里完成。鞋的设计、质量控制和营销这一整个过程的管理,也需要全部在发达国家中完成,因为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人力和技能存在于发达国家中。
  生产分工的另一个例子是手持电子计算器。计算器上可能会有一家日本公司的铭牌,但这个铭牌也是计算器上唯一一件“日本制造”的东西。计算器的电子芯片来自于美国——要么是达拉斯,要么就是离旧金山挺远的“硅谷”。这些计算器组装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或者尼日利亚——任何能够找到中国转包商的地方。制造计算器框架用的钢铁可能是一家印度钢铁厂的产品——这家钢铁厂或许原本是为了给一家印度汽车企业生产钢材而建的,但这家汽车企业却始终没能成为现实。然后,在神户或横滨的某个自由港,这些计算器被贴上了“日本制造”的标签。它们被销往全世界,当然主要是在发达国家。设计、质量控制和营销等,都是由设在某个非常发达的国家里的一家日本企业完成的。那些要求高科技、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高资本投入的生产阶段,比如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也都是在美国这个发达国家里完成的。但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却是在发展中国家完成的。
  这些例子可能已经被无限地放大了,因为在最近这10年里,生产分工一直是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作为一个我在几年前杜撰出来并且尚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生产分工正日益成为整个西方世界里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模式。
  生产分工对设计、营销和质量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对规划、组织、整合以及协调等管理才能提出了甚至更高的要求。但是,生产分工却使控制与整合的传统途径——资本投资——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它只要求发展中国家里最低限度的资本投资。在摩洛哥、尼日利亚或马来西亚,只要拿到了来自发达世界中某家大营销企业的订单,转包商就可以通过传统的短期银行信贷获得所需的资金。
  作为半导体技术的先驱者之一,一家著名的电子企业在西非拥有12 000多名员工(占其整个员工队伍的一半),而且其制造工作的2/3是在那里完成的。但是当我问他们在西非投入了多少企业资本时,回答是:“每个月两张泛美航空公司的往返机票。”所有其余的资本投入,都是西非的转包商凭母公司保证购买西非子公司产品的坚定承诺获得的银行信贷。
  生产分工的第二种形式尤其受日本人的推崇,那就是甚至更加复杂的整个工厂的输出——通过把产品销往发达国家,这种形式获利颇丰。
  例如,日本人正在阿尔及利亚建设一家巨大的石化联合企业。阿尔及利亚自身将只能消耗该厂产量的1/10,其余的产品将由日方销售,而且主要是销往日本。同样,日本人还正在东南亚建立制鞋厂,其产品也将主要在日本销售。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3章 管理巨变:新的人口结构和新的人口动态(11)
这也是生产分工。发达国家提供工厂及其产品的设计;事实上,他们建造工厂,并输出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工厂主体。而且,他们把工厂的产品销往发达国家。你可能又会问,这些石化产品或皮鞋是谁的“产品”?从劳动含量的角度来说,它们当然是工厂所在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而从增加值的角度来说,它们首先是“日本的”产品。
  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在没有激变的情况下顶过就业需求的爆炸性增长,生产分工是最大的或许也是唯一的希望。任何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都无法解决已到工作年龄因而需要职位的年轻人的激增。的确,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没有受到过非常好的教育和培训。但是,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和培训显然要好于他们的父辈。更重要的是,他们处在城市中,而昨天未工业化的人们则处在偏僻遥远的农村。如今,一个生活在印第安村落里的14岁男孩跳进一辆卡车,两个小时之后他就已经置身于一座大城市了。如今,墨西哥有二十多个人口密集地区,每一个的人口都在100万以上;而在40年前,墨西哥只有一座墨西哥城以及勉强可以算数的港口城市维拉克鲁斯。而且在那座城市里,那个印第安男孩是不能被忽视的。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类似的巨大变化。
  在发展中国家,反对生产分工的声音认为这是殖*义和依赖发达世界的另一种形式。但是实际上,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具有这样的市场潜力,可以面向综合产业提供哪怕最低限度的就业机会。拥有足够多的最紧俏资源——也就是管理、专业、创业和技术方面的人才,可以创建、组织和经营必要规模的完整企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几个。这些技能是无法临时拼凑的,也无法从世界市场上买到和输入。只有年轻人在今天——而不是等到新世纪来临之时——得到了足够的工作,这些国家才能够逐步建立起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上层建筑”,及其将来建立自己完整的制造企业所需的大规模购买力。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年轻人对传统制造业工作的可用性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优势”。
  让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阶段在发展中世界而不是本土完成,这也同样体现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毕竟,相互依赖是一条双行道。只有成功地调动了发展中世界的劳动力资源,发达世界才能够保持自身较高的生活水平。发达世界拥有技术资源、企业家资源、管理资源以及市场,但是,他们缺乏而且将日益缺乏完成生产的传统阶段所需的劳动力资源。
  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概念和新的衡量方法
  生产分工正在迅速地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引起注意。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关于生产分工的理论、概念和衡量方法。生产分工完全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因为它代表着目前几乎还不为经济学家或政府的统计人员所知的跨国一体化。
  国际贸易的理论没什么变化,还是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首次提出它时那样。它所谈论的仍旧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不同地区之间的产品交换。它的原型仍旧是亚当·斯密提出的英国毛纺织品交换葡萄牙酒的例子——英国湿冷的气候有利于羊毛和毛纺织品的生产,但却几乎使葡萄酒的生产成为不可能;相反,葡萄牙干热的气候有利于葡萄酒的生产,但却几乎使羊毛的生产成为不可能。这种互补贸易的理论实质上仍旧是国际经济学家们讲授和讨论的内容。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3章 管理巨变:新的人口结构和新的人口动态(12)
但是自1880年前后以来,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国际贸易的现实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了。它已经意味着竞争性产品的交换——一个国家的机械设备与另一个国家的机械设备的交换。它的典型代表是化工行业的贸易模式。每一家化工企业都把其他的化工企业同时视为最重要的客户和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对于美国制造的产品来说,作为客户,拥有大约500万人口的瑞士要远远好于拥有100倍人口的印度。因为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越高,他们就会越趋向于选择其他的工业化国家作为自己的客户。
  我们将要进入一体化贸易时期,因为这就是生产分工的含义。然而,经济学家、理论家和决策者们还完全没有为这一挑战做好准备。事实上,概念和衡量方法的缺乏是一个严重问题。迄今为止,我们的概念还无法应付生产分工。
  一个政府统计人员会把美国的牛皮出口记录为“出口商品”,把皮鞋的进口记录为“进口商品”;他的数字丝毫不会反映出两者的联系。美国的养牛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生计竟然要取决于国外制造的皮鞋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反过来说,在海地为这些美国皮鞋加工鞋底的制造商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竟然要依赖于在美国饲养的牛身上的皮。至今还没有人认识到这些联系。而且,当美国的制鞋工人工会或者北卡罗来纳州的皮鞋制造商们鼓动政府禁止“廉价外国商品”的进口时,没有哪一个生活在大草原上的养牛者会意识到,那些人实际上是在鼓动政府禁止他们这些养牛人赖以谋生的美国牛皮的出口。当美国的鞣革行业要求禁止牛皮外运时,美国的皮鞋零售商们(更不用说美国的消费者了)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意味着在美国的商店里将无鞋可售。他们不知道,在美国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工人可以承担哪怕一小部分必需的鞣革工作。
  生产分工不服从对外贸易、国民经济以及产品的传统概念。然而,它正在成为经济一体化唯一可以利用的形式——只有采取这种形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才能够被有效地用于谋求互利互惠。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多少国家认识到这一点,尽管有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发达国家的前头。不仅仅是政府会抵制这种趋势,工会甚至会更加强烈地抵制它,因为它在公然挑战所有被政府和工会视为“正确”的概念。
  在汽车制造业,生产分工最成功的一个例子是福特嘉年华(Ford Fiesta)。然而,因为政府和工会的抵制,这款车型将不会再出现在美国的市场上,尽管它在降低油耗和控制污染两方面都表现优异。这款车型的概念是美国的,它的规范也同样是美国的。然后,它的实际设计是在德国完成的。德国制造了它的发动机和车架;墨西哥制造了它的传动装置和刹车系统;加拿大制造了它的电气系统。最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