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两张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男人两张脸-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我把做出来的方案给老板看了一眼,老板表示同意,于是我们开始着手新形象发布会的执行工作。

  也许是老板对方案同意通过得太快了的原因,我心里总是没有底,我怕有问题,很不放心,一次跟老板一起到北京出差,我多了一个心眼,就把方案带到北京给他看。因为老板如果天天在公司,每天被很多的具体工作所牵制,根本就没有心思坐下来对一个问题进行深思,所以,我想那次老板到北京,走出嘉迪看嘉迪,跳出方案看方案,也许会有新的意见。

  当老板又一次接过方案在认真阅读的时候,我就按照方案,一个个议程说了出来,特别在一个议程结束后,我把安排这个议程的原因一并汇报,我一边汇报,老板一边点头。

  说句心里话,由于这个方案很多的地方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所以在汇报起来的时候,特别容易出彩,汇报到激动处,我热情洋溢。也许是老板被自己的激情所感染,这次汇报,老板再一次明确新闻发布会就按照这个方案执行。

  于是,我在北京就打电话通知公司的相关人员,新闻发布会的议程已经确定,各部门各就各位,开始执行吧。

  由于汇报时候的方案,是一个架子,是一个思路,就每一项议程做什么非常明确,具体由谁来做,却没有做好安排,因为我认为人是可以调整的,只要符合嘉迪的要求就可以的,最多讲得好一点差一点而已,无关大局。

  在会议当中,我一直没有想好主持人由谁来担任,我想来想去,就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我又想到了老板。那几天老板在上海中欧学习,我在一天的晚上打电话给他,希望能得他的初步想法,后来他提出要么由沙州台的一个主持人来做,要么由浙江台的一个主持人来做,后来他决定由沙州的主持人来做主持。

  第二天一早,他又打电话给我,他说沙州台的人来做主持也许不一定很合适,他要求我再想一想,有没有更合适的人员。

  于是我想到了央视的主持人。

  我通过朋友,找到了央视的一个著名主持人,对方同意过来主持这个发布会,但要价也很高,后来公司高管一商量,觉得不是很合算,而且对方也是一个男的,不是很符合公司这次发布会的要求,于是作罢。

  我继续托朋友寻找,后来在北京电视台请了一个做证券节目的主持人,我把对方的情况跟老板汇报了一下,老板当即拍板:行。

  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把所有一切都安排好了以后,在新闻发布会的前两天,我出差北京,余下执行的工作,由我的同事在执行,我想他们一定会做得很好的,因为大的方向都已经确定下来了,余下的细节工作我想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

  后来,听一些媒体和广告界的朋友反映,嘉迪这次新形象发布会做得很专业,也很有水准。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的用的手法,在公司以后的许多次活动中,都被拷贝了过来。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渐行渐远(16)
(十)与大师对话

  老板与米尔顿科特勒对话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本来要流产了事情却不经意间起死回生了,后来,这成为沙州新闻界的一件大事,搜狐网现场直播对话,直到二00四年的三月份,在沙州成立市场营销协助会时,中国十大著名策划人陈放先生依然不忘提及此事。

  1、差点难产的对话

  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到沙州来早有安排,科特勒与嘉迪的老板对话却是纯属偶然。

  记得还是在2003年的3月份的一天下午,沙州市世界商务师策划联合会的老总来到我的办公室,给了我一份提案,说是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要到沙州来讲学,希望公司能与他一起联合来做这次活动,要求是提供赞助资金,作为回报,这次活动的全程冠名归属嘉迪所有,参与出售门票的回报。当然,科特勒他还将到公司来,参观公司,与老板一起聊一聊,特别是在进入美国市场方面,科特勒可以提供咨询与帮助。

  当时我认为科特勒是世界级的营销大师,而老板是中国的营销大师,如果两个人能坐在一起对话,我想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于是我就把这个赞助方案留了下来,对方先回去等我的消息。

  我把方案给当时我的上司看,上司把这个方案看了一下,由于他当时对公司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对老板的喜好不是很了解,在他的眼里看来,这样的活动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也就没有明确表态说要做,就把方案归还给了我,也没有说把方案给老板看一下,于是我就只的作罢。

  过了几天,老板打电话叫我到他办公室去一下,我到他办公室一看,只见沙州世界商务师策划联合会的老总正坐在老板办公室的对面,我想:这小子直接找老板来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老板就把他介绍给我认识,我说我们已经认识,老板说那最好了,具体的事情你们谈谈吧,我把世界商务师策划联合会的老总带到自己的办公室坐下,我说了一句:对一起,我出去一下。于是我又到老板办公室,询问了一下老板的整体概念,老板说可以适当地合作一下,如请科特勒先生到公司来参考指导一下工作,我们也可以安排一些人去听他的课。

  我心里有数了。

  于是我就跟沙州世界商务师策划联合会的老总谈,我说就让科特勒到公司来吧,公司安排中高层去听第二天科特勒先生的讲课。他说这样也行。双方就在安排多少人去听课上面进行了进一步地磋商,当然从他的角度来讲,希望公司能多安排一些人去听课,这样他的门票就可以多卖一些,而从我的角度来讲,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到底安排哪些合适的人去听,而后确定人数。

  最后我们两个就象两只刺猥,寻找到了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结果。

  2、搜狐的偶然出现

  当与世界商务师策划联合会谈妥以后,我就开始了实质性的策划阶段。作为这样的一次活动,我当然得认真对待,毕竟对方是一个大人物,我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就要做好,否则不如不做,因为做不好,对个人而言品牌损失也很大。

  开始我计划让科特勒先到公司的厂区、车间、专卖店去看一下,然后到公司专门的演播室坐下来,与老板进行面对门的交流。说得直接一点,我是想把这次活动作为一次务虚与务实并举的工作来做的。

  既然有务虚的成分,我就必须让这次活动传播出去,于是邀请媒体必不可少。我圈定了沙州及杭州的几家媒体,主要以纸质与影视媒体为主,搜狐的出现很偶然,完全在我的计划之外,但恰恰是他们的加入,使我们的这次务虚活动增色了不少,而且传播的力度也加大了许多。

  在与科特勒对话前的两天,搜狐的上海公司经理及业务员到公司来洽谈广告合作方面的事宜,我的同事叫我参与洽谈。当我与他们交换名片以后,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公司的相关情况,而且也非常直接地把公司可能可以与他们合作的内容进行了一个深度的沟通,我说如果公司要与他们合作,可能会在产品促销、产品订货会、重大公关活动等方面。对方表示同意。在交流中,我还把科物勒要到公司与老板对话的事情说了一下,对方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表示可以做一场路演。我当时灵机一动,意识到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啊,而且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我们还没体验过呢,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搜狐的上海经理马上与北京总部取得联系,要求总部安排人员带上服务器到沙州来举办这次路演活动。

  第二天,搜狐总部的人员带着服务器按期而至。

  路演取得了圆满成功,搜狐员工的敬业精神和高效的运作让我很敬佩,我想搜狐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最优秀、最棒的门户网站之一,我想是有原因的,从他们上海公司的员工的工作就可见一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渐行渐远(17)
3、男人与男人的碰撞

  对话那天,邀请了不少的媒体,很多没有邀请的媒体也闻讯赶来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报道的话题。

  由于演播室太小、人太多的原因,整个会议室显得很拥挤。尽管会议室显得很拥挤,但是对话一开始,整个会场鸦鹊无声。

  老板与科特勒对话的焦点都是营销。因为老板最感兴趣的是营销,对方成名的也是营销,两个专注于营销的男人坐下来谈的自然也是营销。

  其中他们谈的最多的是产品利润的分布问题,这个问题后来也成为媒体界经常引用的一句话,那就是科特勒提出一个产品最终的利润分成三部分组成,产品利润占15%,渠道利润占35%,品牌利润占50%,这句话也给了老板很大的启发,在这以后,老板关注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如何打造品牌和分销渠道上面。

  在对话现场,科特勒表现得非常机智、充满魅力。

  当有记者问科特勒:你认为伊位克战争还会持续多久?他说这个问题你应该去将军,我不是军人。

  当记者问科特勒参加今天这次对话,是否在为嘉迪代言的时候,他说,今天我与嘉迪的老板是一个男人与另一个男人在对话,我们在讨论男人间的事。

  当记者问中国的产品如何进入美国市场时,他说你要提供价值,说着就把自己的皮鞋脱下,从皮鞋里面拿出一个鞋垫说:我的脚有点平足,平时走路时间长了有点累,于是我就专门买了一个校正扁平足的鞋垫,就这么一个鞋垫,在美国要三百美金,这就是价值。

  科特勒七十有余,但精神非常的好,做事也特别认真,从他那里,我知道,男人之所以男人,其实成功男人的背后,都要有一点过人之处,如敬业、勤奋等等。

  与其说科特勒在与老板对话,还不如说我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次对话。

  在当天下午的沙州晚报,头版头条:中国营销大师与世界营销大师巅峰对话,还配了一张大大的图片。

  很震憾!

  (十一)、一句话一个朋友一条路

  朋友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他们也许不能带给你很多金钱,不能给你很多物质上的东西,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往往都是朋友的一句话,让你实然从梦中醒来,然后朝着更远的目标前行,往往都是朋友成为了你精神一根支柱。

  我是一个爱憎极其分明的男人。因此在每一个阶段,我总会有几个好朋友,属于那种可以无话不谈的;当然,也必然会得罪几个朋友,然后是老死不相往来,我经常有一句话叫做:道不同,不同为谋。

  1、与博士结缘

  与李博士认识并成为好朋友,真的是一种缘份。我认识他也许比他在校的同事要早了许多。

  那时我还在营销总公司当办公室主任。每年的六七月份,嘉迪总要组织在全国各地的营销经理和营销人员回到总部进行培训。照例公司也会到沙州的一些高校请一些老师来讲课,那一年高校特别重视嘉迪的邀请,把学校最强的阵容给安排了过来,这个所谓最强的阵容就是把学校刚刚引进的一个年轻博士生安排到嘉迪给营销人员讲课。

  那个人就是李博士,那时他刚到学校还不到一周,还是在暑假期间,很多的老师都还不知道李博到沙州来的这件事,所以,这样说来,我算是比较早认识李博士的一个人了。

  当李博士来到我们的培训基地的时候,我照例起身与他打招呼,交换了名片,并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次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让他心里有数,以便在讲课的时候更加有针对性。本来是礼节性的交流,没想到我们的话题还挺丰富的,一聊就几个小时过去了,吃过晚饭,我们两个人躺在床上一直聊到十二点,开始还局限在培训的层面,到后面就聊到了对工作、生活与情感的理解,再到后来就无话不谈了。

  从那次培训后,我们就成为好朋友。

  好朋友当然无话不说。后来我才知道,他刚开始来给我们讲课的时候的心态与我和他聊之后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告诉我,他刚开始接到要到公司来讲课的通知的时候,他认为这也许是企业的拿一个博士来做秀而已,不必太认真了。后来跟我一聊,发现事实并不是他想像的那样,本来也没准备和我聊那么长时间的,后来在聊天的过程中发现,我对事情的理解已经超过了他的想像,于是和我就越聊越起劲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渐行渐远(18)
后来,他还专门请我和我的爱人到他家吃饭去。

  他的房子是沙州政府送给他的,因为他属于沙州引进的高智力人才。当我们到他家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家装修得很简单,就地面和墙面稍微装了一下,家里连台电视没有,不过有一台冰箱,吃饭的时候,他特意从冰箱里面拿出了一瓶玫瑰红酒来招待我们,美其名曰:新疆的朋友带过来的。我也不知道真假,不过玫瑰的香气确实很重。

  他的房子是三室一厅的,不过只有一个人住,等待着女主人。

  我抽空看了一下他的房间,一个主卧室,一个书房,还有一室是“练功房”,我走进练功房一看,烟雾缭绕的,有一个蒲团,一柱香、一个中年人的照像,李博说是他的师傅,自己一直在修行,好几年了,早上都不吃,每到寒署假,他都要独自一个人到山上去,找一个山洞,用他的话来说:打坐。

  其实他为什么要这样,我也搞不明白。但我一直与他保持着交往,是因为我钦佩于他的才识,因为与他交流,能感悟出人生的许多的东西。

  2003年的下半年,是我在公司最困难的时期,所谓最困难,是指精神上没有航标与方向,因为那段时间,工作上的磕磕碰碰与不顺心让我很心灰意冷,一直处于痛苦与矛盾当中,那时,他给我讲了一个他的故事。他说,他当过兵、下过海;做过管理、当过老师。还戏谑地说,除了没进过监狱外,其它的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