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
④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最好的党员在他最危险、最紧急的时候,他的行动都是有组织的。
⑤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修养。
⑥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共产党员的修养表现在他对革命群众的无条件的帮助及亲密的联系上。
⑦要有科学知识的修养。
刘少奇关于党员修养标准和内容的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进行修养指明了方向。
党对干部的要求,就是党作为一个组织体对其成员的要求,是团队对个体的要求。一个好的团队,首先要有好的成员组成,然后这些好的成员必须有团队精神,才能组成一个好的团队。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团队,首先这个团队是由优秀的人员组成的,这个团队对自己的成员有严格的要求。党员的标准问题,即是党作为优秀团队对成员的素质要求问题。只有符合党员标准的,才能成为这个团队的成员。
12。 注意化解内部矛盾
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党用来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的团结的重要武器。
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正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加强了党的团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成为“团结——批评——团结”这一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公式,为这一次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方法保证。正是由于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克服了缺点,纠正了错误,所以党的七大把它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成为区别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
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团队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的集中表现,这一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对人性理解的基础上。在西方,关于以人性为基础的组织管理理论主要有四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20世纪初传统的组织管理理论的奠基者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即人是“经济人”的假设;第二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修正时期的“行为科学”理论的先驱梅奥提出的“人群关系”理论,即人是“社会人”的假设;第三次是麦格雷戈的人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第四次是人是“复杂人”的假设。 。 想看书来
第六章 干部管理方向第一(14)
我们之所以要提到这四个假设,是因为团队管理理论的发展就是由这些假设而来的,这些理论假设所依据的正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此,管理理论开始从过去的“以人去适应物”转向“以人为中心”、“让物来适应人”,由注重层层控制式的管理,转而注重调动工人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出现了一种“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职工们在这种参与模式下,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归属,促进了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益。“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就是今天流行的“团队管理理论”。
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可以说正是我们现在企业所讲的“团队管理方式”。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是“以人为中心”,注重参与的管理模式。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组织与成员的一种沟通,而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组织成员之间的一种沟通。一个优秀的团队,把各种人才聚合在一起。大家会在工作中对别人进行了解,在沟通中能发现别人的许多优点和缺点。这时,聪明的管理队伍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同时,大家也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改变自己以前不好的工作习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当然,上面我们讲的是“团队管理模式”下的一种理想状态。如何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是企业考虑的问题所在。共产党对干部的要求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组织与成员的沟通,实现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指出缺点和不足,而以此为动力加以改正的一种形式上的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仅凭一个人的经验已经不能应对全部工作了。在工作中,如果不进行交流和沟通,就意味着隐藏了风险,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成员犯错误。成员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就没有共同的经验教训,成员就会在相同的地方遭到挫折或者失败,而企业也因此增加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特别是对于组织中的年轻成员,他们最缺少的就是经验,容易犯错误。如果能有负责的成员为他们介绍一些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年轻成员指出错误,他们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就能尽早做出成绩。“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应该是企业的一种“管理队伍合作方式”和“管理队伍沟通方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着重点不在批评,而在于相互提醒,相互指正,交流经验,沟通想法,把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把个人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用这种组织优势来尽量地避免个人错误。
……
……
后记:红色管理引领伟大复兴
红色管理是对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成功实践经验,加以系统的管理学的归纳和提炼而创立起来的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它既是对传统管理学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创新精神的理论补充,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执政经验的科学化、系统化的总结。红色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管理工具。
红色管理的理论体系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实践精华,探索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源泉。
管理是一切社会机构的基本职能,这种职能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中的基本任务是相同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需要管理。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自觉和不自觉地按照管理学的原理在构建和完善红色管理理论体系:
1。 正如现代管理学的起源在于对组织的研究,红色管理理论的源头也在于对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正式的组织的研究。在中国近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是理论最先进、战斗力最强、规模最大、基业最长青的一个组织,其组织的形态包涵了一切管理学上关于组织定义的基本要素。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自从一成立,在确立了组织的纲领、使命和奋斗目标之后,就开始了红色管理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
西方现代管理学中关于“组织”的最早定义形成于二次大战期间,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由此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干部管理方向第一(15)
两相比较,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早了几十年。
2。 如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组织成立的同时,就确定了组织的“纲领”,并明确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个纲领直至今日,仍在指导着共产党的行动步伐。而现代管理学上与“纲领”相对应的词汇“愿景”,最终确立于1994年出版的吉姆·柯林斯所著的《基业长青》一书中。该书从《财富》500强企业中选出18家公司进行研究,并得出一个结论:那些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力的企业,都有一个基本的经营理念。柯林斯将它定义为“愿景”(Vision)。时下,“愿景”一词已成为企业理论研究者和众多企业家的口头禅,他们在向西方学习时髦的管理理念的同时,却没有想到,中国共产党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实践“愿景的力量”,而且中国共产党关于“纲领”一词的理论和实践,其深度、广度又超越了一般管理学的含义。
3。 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发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的号召,也正是在这一次讲话中,毛泽东就组织学习对于共产党的意义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于1990年出版的彼得·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在管理学上第一次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第五项修炼》一书也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学习这个问题上,比任何组织都认识得更深刻、更彻底。毛泽东认为:倡导组织学习首要原因是“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学习不仅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更是组织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要素。在这种高度上,相当一部分当代管理者还远没有认识清楚。
4。 创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一直把“创新”当作组织的灵魂来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历史;自主创新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内在生命力。
现代管理学对于“创新”的理解,大部分还停留在“创新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构成要素、企业经营的一种赢利工具”这个认识层次上,而没有上升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这样的高度。这也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在80多年的斗争中,保持组织的先进性,成为管理学意义上的一个标杆式组织,成为“基业长青的组织”。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也从没有一个历史时期有一个政党如此强调创新精神,并且引领和实践着这一场前无古人的创新运动。
以上仅是就红色管理体系中的某些观点作了一些简单的论述。
《红色管理》是把共产党的实践经验,在管理学上所做的一个归纳。同时,也是运用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实践对传统管理学进行的一个伟大的提升。红色管理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管理工具,它是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并拥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将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武器,引领中国组织管理的变革,引领全国人民在正确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然,同目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在进行的这一场伟大的实践运动相比,本书只是轮廓式地提出一个理论框架,相关专题的深入研究,还有待更多同仁深入总结和提炼。
本书是在多年思考之后对于构建红色管理理论体系的一点尝试,也是本着“创新”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体系的一次创新补充。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我希望用天地逢源集体创作的一首诗来表达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祝愿:
领 航
是什么力量领航着远行的巨舟
是谁用思想握住中华精神之手
四海风云奔涌倾听人民在呼唤
我们挺立潮头驾驭这沧海横流
是什么话语道出了历史的要求
是谁的声音催发生机布满神州
时代脉搏涌动谱写改革新篇章
我们引领风帆看中华壮志得酬
让“和谐社会”的追求走向五大洲
把思想精魂注入炎黄子孙心头
揽日月入胸怀华夏江山更锦绣
振兴民族数风流人物再写春秋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