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决策机制,同时中央银行要有独立性,因此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应有问责机
制,而增加透明度是实现问责制的途径。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观点认为,美联储直
接调控的联邦基金隔夜利率本身并不能影响银根松紧,真正起作用的是整个收益率曲线。如
果美联储能提供前瞻性的信息,应可以帮助管理市场预期。如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就能通
过调节联邦基金利率来调动其他所有相关利率。
因此,随着货币政策透明化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为使货币政策措施能发挥预期的效果,联邦
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自1994年起开始致力于提升其透明化水平。
1994年2月,美联储宣布FOMC
会后立即发表会议决议。以往FOMC在开会5~8周后才披露会议决议,新制度则规定会议当天
即对外宣布货币政策的调整内容,并在FOMC
下次会议后的第一个星期五公布上次会议的结果。新的披露方式可使金融市场不致误解美联
储正常性的技术操作或防卫性的操作。在政策动向充分传达至市场后,市场不再将公开市场
作为货币政策变化的唯一信息来源,联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难度和力度都有所降低。
在试行一年后,美联储于1995年2月2日正式规范这一模式,即开始发表较完整的政策声明,
即使维持利率不变,也要表示倾向性意见。这一模式下,会后声明主要包括当前经济和金融
形势的简要介绍、M2和M3的变化情况及公开市场操作目标范围以及下次会议前的货币政策动
向。在下次会议后的第一个星期五则公布会议纪要,内容包括会议的日期、地点、时间、出
席及列席人员名单,上次会议以来公开市场(本币与外汇)操作情况,当前经济和金融形势
,出席会议人员对经济和金融形势与政策动向的看法,会议结论以及投票情况等。
到1997年8月,又宣布FOMC以设定联邦资金利率目标的方式制定货币政策,并由纽约联储银行
以此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指导方针。1999年5月,FOMC会后声明中开始公布在未来的货币政策
取向(bias)。为避免市场误解而产生过度反应,又从2000年1月起改以“balance of
risks”替代“bias”一词。2002 年3
月开始在声明中披露理事会投票结果和投票人的姓名,如果有投不同意见票的,还要同时公
布反对者的姓名及其政策主张。2003年8月后,在声明中对未来政策开始加入一些时间定语。
2004年6月以来,FOMC每次例会都将利率调升25个基点,并且每次都表示,预期将继续以“可
度量”的步伐提高利率。2005年2月以后,联储开始加快公布FOMC例会会议记录,使其成为反
映该委员会思路更及时的指南。
可以说,格林斯潘任主席的这一阶段,美联储变得更加透明。伯南科在2004年也曾说:“公职
人员的作为影响到每一个市民的生活,中央银行家有责任向民众充分地、令人信服地解释有
关政策措施。”他还说:“如果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金融市场对联邦基金利率未来走势形
成更有效的预期,货币政策就会更加有效。”伯南科一直主张中央银行应设立明确的通胀目标
,倾向于用更加清楚的方式来向公众阐述联储的目标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