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工作4小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每周工作4小时-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把皮带束在里面。它不松我是不会去整理的。
  只有在带来更大效率和乐趣的情况下,与众不同才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每一个人都以同一个方法来看待和解决同一个问题,而结果总是让人不满意,这时,我们该问自己,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做?不要总是遵循错误的模式。方法错误,本事再大也没用。
  当我踏出校门开始我的第一份工作——销售数据存储器时,我就注意到:大多数打给潜在客户的推销电话都找不到当事人接听,原因只有一个:看门人式的秘书。比如,我只在早上8:00—8:30和下午6:00—6:30的时间段打电话过去,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就能够避开接听电话的秘书而直接与客户预约会面,而公司里的高级销售主管则是从早上9:00上班开始一直打电话直到下午5:00下班,他们所预约的会面次数仅为我的一半。换言之,我仅用了1/8的工作时间就达到了2倍的工作效果。
  从日本到摩纳哥,从环游世界的单身妈妈到拥有百万家产的赛车手,所有的成功新贵的基本准则都惊人的一致,同时,又与其他人群的基本准则有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就是这些异类者的规则,阅读时请大家谨记在心。
  1.退休是预防出现最坏情况的保险。
  退休计划就像人寿保险,它只是预防出现最坏情况的一个保障而已:这时,身体已无力工作,你需要借助储蓄生存下去。
  以退休为目标,或者把退休当成终极回报,都是错误的,有以下三条有力的理由:
  a.退休就是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你不喜欢自己在人生最年富力强的岁月中所从事的工作。这种人一开始就失去成功的希望了——这样的牺牲完全不值得。
  b.大多数人的退休生活甚至都不可能永远保持温饱水平。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退休生活平均有二三十年之久,而通货膨胀则导致购买力每年平均要下降2%~4%——即使是100万,价值也会大大缩水。原先的预算根本不够。4期盼已久的黄金岁月变成了中低阶层生活的回味。这可是一个亦悲亦喜的结局。
  c.如果原先的储备够用,那表明你是一台雄心勃勃、勤奋肯干的机器。假如情况是这样的话,会怎么样呢?退休一个星期,你就会感到无聊透顶、闲得发慌。极有可能你会去找一个新工作或者开一家新公司。如果这样,你等了一辈子的退休不就失去了意义吗?
  我并不是说不要去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我已经为了我的401K计划(美国一种养老金计划。——译注)和个人退休账户,从个人纳税计划中抽存了很多——但是我不会把退休当作自己的目标。
  2.兴趣和精力有高潮和低谷的周期变化。
  假如我给你1000万美元要求你连续15年每天工作24小时然后退休,你会接受吗?当然不会——因为你做不到。这是无法承受的,正如大家经常描述的职业生涯:每天超过8个小时做同样事情的结果,要么就是崩溃,要么就是赚够了钱后就此彻底停止工作。
  我那些30岁左右的朋友们,怎么个个看上去都有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或者著名女星琼?瑞佛丝的影子呢?太可怕了——每天3杯法布奇诺咖啡和难以承受的工作量,导致过早的衰老。
  我们的生存需要将工作和休息交替着进行,更别说我们还需要自我发展了。能力、兴趣和心智的忍耐力都有各自的周期,有高潮也有低谷。我们的计划也应该随之调整。
  新贵的目标是把“迷你退休”分配到整个一生,而不是愚蠢地把休息和享乐一再延迟统统放到退休以后。只在身体机能处于最高效的时候工作,生活才会更充实和愉悦。制作蛋糕,并享用蛋糕。就是这样。
  目前,我的个人目标是,每两个月的工作之后,就有一个月的海外生活或者一个月的强化学习(探戈、搏击,什么都行)。
  3.少做并不意味着懒惰。
  少做些无意义的工作,就能够集中精力做对个人而言更重要的事情,这并不是懒惰。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好像不太能接受,因为我们的文化更重视个人牺牲而不是个人的产出能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流行皆为误区(2)
很少有人会去(或者有能力去)了解自己工作的成效,继而及时评测出自己的贡献。更多的工作时间,就意味着更多的自我价值,意味着来自上司和周围同事的支持和肯定。可是,新贵花很少的时间呆在办公室里,却能够比十几个非新贵取得更有意义的成果。
  让我们重新定义一下“懒惰”——容忍令人不满的现状,让客观环境或其他人决定自己的生活,或者积累着财富,却像走过办公室窗户的路人一样走过自己的人生。银行存款的数额并不能说明什么,花在处理无关紧要的邮件和琐事上的工作时间也不能说明什么。
  关键是高效,而不是忙碌。
  4.刻意安排的时间永远都不准确。
  我曾经问妈妈她是如何决定什么时候要第一个小孩,就是幼时的我。妈妈的回答很简单:“我们当时想要,而且认为没有理由去拖延。生小孩这种事情是刻意安排不了的。”于是,就有了我。
  对于所有的重大事情,刻意的安排通常会搞砸。等待一个好时机辞职?但是,正如星空中所有的星星不可能排成一列,人生路上的红绿灯也不可能同时变绿。万事万物不会都和你做对,当然也不会都顺你的意。各种环境条件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总有那么一天”,这个借口会像疾病一样,将你的梦想和你一起带入坟墓。不断地权衡利弊也没有意义。如果这对你来说很重要,而且“最终”你会这么做,那么现在就做吧,边做边调整。
  5.寻求宽恕,而不是寻求许可。
  如果事情并不至于毁掉你周围的一切,那么就试着去做,然后证明它是正确的。人们——无论是父母、伴侣还是老板——情感和本能上也许会拒绝,但是事后,他们会学着慢慢接受。如果事情造成的损失不太大或者有可能弥补,就不要给别人说不的机会。大多数人习惯在你动手做之前就来劝阻,但是一旦你开始做了,他们的阻挠就变得犹豫了。要学会做一个麻烦制造者,真正搞砸的时候也要学会说对不起。
  6.要强调优势,而不是弥补弱势。
  大多数人通常只擅长小部分事情,而在其他大部分事情上做得非常糟糕。我就只在产品创意和产品销售方面比较有优势,但在大多数方面就非常差。
  我的体质生来就适合举重和投掷,事实上正是如此。但是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尝试过游泳,但看上去像只快要淹死的猴子。我尝试过打篮球,但看上去像个石器时代的野人。这之后,我才成为了一名搏击手,并且一举成功。
  相比修理盔甲上的所有裂口,发挥自身的强项则更为有效也有趣得多。选择是:利用强项的倍增效应,而不是持续改进弱项,后者最多也不过是达到中等水平。集中精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是总去对弱项修修补补。
  7.物极必反。
  拥有非常多的好东西是可能的。但是如果过头的话,大部分的努力和所拥有的这些好东西就会变成不利因素。于是:
  和平主义者变成好战分子;
  自由主义战士变成暴君;
  祝福变成诅咒;
  帮忙变成帮倒忙;
  更多变成更少。5
  太多或者太频繁地占有,原本渴望的东西也变成不想要的。这个道理对于财产甚至时间都同样适用。生活方式设计并不旨在创造过多的空闲时间,这事实上是有害的,而是致力于积极地利用空闲时间,简单地说,就是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被迫去做不想做的事。
  8.光靠钱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关于金钱作为通货的力量,人们强调得很多(我自己也很感兴趣),但是拥有更多的金钱却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而之所以产生这种答案,部分原因就是我们头脑懒惰。在我们需要深刻自我反省的时候,或者为了现在而不是将来创造快乐生活做必要决定的时候,一句“要是我有更多的钱”往往成了最简单的借口。我们拿金钱作为借口,拿工作作为心力费尽的理由,很快,我们就只剩下抱怨的时间了:“约翰,我很想谈一谈生活中的空虚问题,每天早上当我打开电脑的时候,看到有那么多工作要做,那种绝望的感觉就像被拳头击中眼睛。但是我有这么多的工作要做!我至少要花3个小时回复那些无关紧要的电子邮件,然后才能给昨天说‘不’的那些潜在客户打电话。”

流行皆为误区(3)
让自己跟着金钱的车轮忙碌地转动,假装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你还想方设法地让自己分心,以至于无视这一切的毫无意义。内心深处,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但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在参与同一个虚幻游戏,事情的真相很容易就被忽视了。
  这一切绝不仅仅是金钱问题。
  9.相对收入比绝对收入更重要。
  关于卡路里的价值,饮食学家和营养学家之间有一些争论。一个卡路里就是一个卡路里,就像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一样吗?减肥就是消耗的卡路里要比吸收的多这么简单,或者还是卡路里的来源比较重要?根据和顶尖运动员共事的经验,我知道后者才是正确的答案。
  那又如何看待收入呢?1美元就是1美元吗?新贵可不是这么看。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像小学五年级数学题的问题。两个勤奋的年轻人彼此相向出发。年轻人A每周前进80小时,年轻人B每周前进10小时。两人每年都有5万美元的收入。当他们在午夜相遇时哪一个更富有呢?如果你回答是B,那么你答对了,这就是相对收入和绝对收入的区别。
  绝对收入(absolute ine)只有一个神圣而不变的衡量指标:原始却无所不能的美元。比如珍妮每年挣10万美元,而约翰每年赚5万美元,这样珍妮赚的就是约翰的两倍。
  相对收入(relative ine)有两个变量:美元和时间,一般以小时计算。“每年”这样的概念太笼统了,很容易蒙蔽人。让我们来看一看实例。珍妮每年赚10万美元,每年50周,每周赚2000美元,每周工作80个小时。这样算下来珍妮每小时赚25美元。而约翰每年赚5万美元,每年50周,每周1000美元,但是他每周只工作10小时,因此算下来他每小时能赚100美元。从相对收入角度比较,约翰比珍妮富有4倍之多。
  当然,相对收入还得和实现目标所必需的最小数额一起考虑。假定我每小时赚100美元但是每周只工作1小时,我就不可能活得像明星一样潇洒。假定绝对收入的总和是实现我的梦想的保证(并不是和同层次的人去任意比较),相对收入则是对新贵财富的最真实的衡量指标。
  最顶尖的新贵牛人每小时至少能赚5000美元。而我刚出校门时,只有每小时5美元的报酬。这里,我将带你靠近前者。
  10.负面压力是有害的,良性压力则是有益的。
  大多数只爱享乐的人并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坏事。相反,新贵并不打算消除所有的压力,想都没想过。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压力,就比如兴高采烈和它所对应的烦躁不安之间的差别一样,后者一般不常被提及。
  负面压力(distress)指的就是让你变得更脆弱、更不自信和更无能的有害刺激。毁灭性的批评、恶言恶语的上司和当街被掴都是属于这一类。这些是我们尽力避免的事情。
  另一种,良性压力(eustress),可能是你从未听说过的一个词。“eu…”是一个表示“有益的,良好的”的希腊语前缀,在单词“兴高采烈”(euphoria)中也是这个意思。激励我们超越自我的行为榜样、消除腰部赘肉的体育训练以及拓展我们适应范畴的冒险,都属于良性压力——有益健康且刺激成长的压力。
  不欢迎任何批评的人必定会失败。我们需要避免的是那种毁灭性的批评,而不是所有的批评。同样,没有良性压力就没有进步,创造或者利用更多的良性压力,我们就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关键就在于区分以上两者。
  在消除负面压力和寻找良性压力两方面,新贵都同样积极主动。
  

消除恐惧:问题和行动
如果你对作出改变感到不安,或者因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而不断推迟改变,以下就是消除恐惧的好办法。看到问题后,写下你的答案,记住,直接写下你的第一反应,不要反复思考。写下答案后,不要修改——尽量写详细。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花几分钟。
  1.描述你所担心的噩梦,如果现在就做你想做的事,最坏的后果可能是什么。一想到你能够——必须——做出的巨大改变时,脑海中立即显现的是哪些疑虑、恐惧和“推测”(what…ifs)?尽可能详尽地把它们描述出来。改变会是你人生的终结吗?如果会带来终身后果,以1-10级的标准来计算,这些后果真的是终身的吗?你认为这些后果发生的几率有多大?
  2.如何弥补损失或者让事情恢复到正常状态,至少是暂时性地?实际情况要比你想像的容易许多。如何让事态重新回到你的掌控之中?
  3.对于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它的结果和好处会是什么,无论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既然你已描述了噩梦,那么无论是对内在方面(信心、自尊等),还是外在方面,更有可能发生的、更确定的积极结果会是什么?这些更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所具有的影响会是什么级别,1~10级之间?你创造较好的结果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有没有能力比你差的人在你之前成功过?
  4.如果今天你被解雇了,你会做什么来维持生计?想像一下这种场景,再回头看一下1—3题你的回答。如果为了尝试其他的选择你辞职了,然后又不得不回到原来的工作轨道,你会如何做?
  5.你因为恐惧而不断被推迟的计划是什么?一般说来,我们最害怕做的事正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一个电话、一次谈话,无论是什么事——正是因为担心未知的结果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