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小地主-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不是。”张氏点头。

“宋家,咱给他当三个人算吧,还有县城大姐家,估计大姐他们两口子,还有两个孩子都能来,这加一起就是七个人了。宋家肯定得带下人来,另外还得给预备席面……”连守信就道。

“王举人家肯定也得来人,昨天听蒋大人说,县衙那也会来人……,还有六爷那,估计也得打发人来……”五郎道。

“还有咱村子里,要来的人怕是也不少……”连守信道。

一家人核计了半天。

“搬家,这在咱村里也不算个啥大事。这村里的礼,咱就不收了。”连守信就道。

“明天,我就放出话去,说这人情咱都领了,以后该咋地咋地。咱不是那样的人家,有了牌楼,咱还是咱,还能就鱼肉乡里了?”张氏就道。

连蔓儿听了,就忍不住噗地笑出声来。

“笑啥,我说的不对是咋地?”张氏就问。

“娘,你说的对。我这笑吧,我是高兴的。我娘现在也是文化人了,都会说鱼肉乡里了。”连蔓儿说完,低头闷笑。

“你不就笑话娘是个大老粗吗?这个词,我还是跟咱小七学的那。小七,这个词,娘用的对不?”张氏就扭头问小七。

小七也正跟着连蔓儿嘻嘻地笑,听张氏问他,忙就板了脸。

“娘,你这个词,用的太好了。”

“得了,我以后也不费劲巴力地学了。我不学,你们总催着我学。我这学了,你们又笑话我。”张氏佯装生气地道。

“娘,我们没笑话你。我们是高兴,你学的好。”连蔓儿和小七赶忙哄张氏。

娘儿几个说笑了一会,又说回正题。

“那这么这,咱也别请厨子了,干脆就在悦来酒楼订几桌席吧。”连蔓儿看了看纸上她记录下来的人数,提议道。

“那订多少桌合适?”连守信问。

连蔓儿、五郎和小七三个凑在一起,嘀咕了一阵,又噼里啪啦地拨拉了一阵算盘。

“就先定六桌上等的席面吧,中等的席面再定三桌,其他的,咱跟武掌柜商量好了,到时候现做也来得及。”连蔓儿就道。

上等的席面,是招待来的宾客。中等的席面,是给那些宾客们带来的管事、有体面的婆子丫头们准备的。

一家人商量好了,当天,连守信就去了镇上,将定金给了武掌柜,说好了,到时候,看情况或有增减。武掌柜下了包票,说一切都交给他,那天肯定以连家的宴席为主,一切都会办的妥妥当当。

忙碌的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御赐牌楼落成、连蔓儿家要搬入新居的那一天。

一大早,宾客就陆续到了。大家都聚集在牌楼前的空地上。

吉日、吉时

就听得礼炮声响起,紧接着是一百挂鞭炮一齐点燃。在这震耳欲聋的响声里,大幅的红绸飘落,露出建成的牌楼的全貌。

牌楼正中为明楼,明楼正中的牌匾上有龙凤祥云纹样,中央是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御赐”。牌匾下又有横额,上面雕刻有文字,记述了某年月日牌楼御赐给谁,因何御赐的牌楼,以及牌楼修建和完工的日期等。

明楼两侧有夹楼,精雕有如意纹、貔貅式样。夹楼下为次楼,次楼也有匾额,一边刻有功在社稷,另一边刻的是流芳百代。

整座牌楼,全是采用的大块汉白玉石建造雕刻、飞檐斗拱,龙吻兽头,在朝阳映衬下,显得格外巍峨雄伟。

牌楼前的众人都纷纷下拜,嘴里念诵着皇恩浩荡。

拜过了牌楼,众人才渐次往新宅里来。

新宅里早都预备好了,前院有吴玉贵和吴玉昌兄弟带着吴家兴做知客,帮连守信招待男客。后院则是张氏带人招待女客,吴家兴的娘吴王氏,张采云的娘张王氏,还有蒋氏都帮着张氏忙活。

张青山、李氏带着张庆年、王氏还有孙女张采云是昨天下晌到的,连继祖和蒋氏,是昨天傍晚时分到的。

男客六桌,在前院的正厅和书房用饭。

沈家今天来了人,既不是沈六,也不是沈九,而是沈家的三爷,由钟管事带着人陪同来的。这还是连蔓儿第一次看见沈六和沈九之外,沈家其他的兄弟。

沈家三爷看年纪大约将近四十岁,长的十分富态。那富态劲儿,和沈九到有几分相像,不过眉眼却是另外一番模样,和沈六相比,那则是一点相像的地方也找不出来。

起码,连蔓儿是这么认为的。

连蔓儿看了沈家送来的礼物,是两个玉石盆景,一张富贵牡丹的绣屏,另有四个上用的妆花缎子。

小厮全福不知为何没跟着沈六,也跟了来这里。这小厮极机灵,瞅见机会就凑到连蔓儿跟前。

“……这几样礼,姑娘看着可还好?这是咱们六爷和九爷挑的。”

“多承费心。”连蔓儿就笑了,“你们六爷,还有九爷,都在家?干什么那,今天咋没来?”

“九爷被关在书房念书那,六爷是十天前,就去巡边了。给姑娘家送的这些礼,还是那时候就挑好了的。”

连蔓儿笑着点头,随后就找了小七过来,让他捎信给前院的五郎,将全福安排在跨院吃席,不能怠慢了。

辽东府的知府、锦阳县的知县和一些属官也来了,这些人也多有礼物送上,多是玩器摆设。唯独那位李大人,送的是一套翰林院刊印的新书,另有湖笔一盒、徽墨一盒,端砚两端。

宋海龙和连花儿,也带来了厚礼。

(完)

第四百零六章 厚礼

今天来的女客,一律在内宅招待。从穿堂进来,就见偌大的一个院子,都是青砖铺地,错落地种着些丁香、夹竹桃,上房廊檐地下,是四个大缸,里面种的是石榴。四周的抄手游廊下面,摆的整整齐齐的,都是应季的红的、黄的、粉的月季,盛开的月季,每一朵都有拳头大小。除了月季,还有应季的菊花,多是黄的、白的,紫的,辽东府有的品种,这里几乎都全了。

这些花木,有的是人送的,有的是连蔓儿家自己买的。

虽已经是晚秋初冬时节,这些花木依旧将整个院落点缀的格外精致又生机勃勃。

宋家的老夫人本来说,也要来拜一拜牌楼,给连蔓儿家贺喜。只是这天一冷,她身子不大好,这一天,就没有来成,只打发了宋海龙和连花儿两个来。

连花儿进内院的时候,身边只带了一个丫头,一个婆子。这两个,连蔓儿都认识,就是去年在连花儿怀孕的时候,曾经来过连家老宅,说要请古氏去照看连花儿的孙大娘和小红。

这两个平常都是跟着沈老夫人跟前伺候的人。

宋家的老夫人没来,但是话却通过孙大娘都捎到了。

宋家带来的礼,很丰厚。

两架炕屏,一架绒面的屏风,上面绣着孔雀开屏,据说是采用真的孔雀羽毛织绣而成的,适合稍冷的天气摆放,一架是鹅黄色的帛绢面炕屏,上面绣着四时花卉,最适宜暖和的天气摆放。

一对双耳大肚。、白底青花的大瓷瓶,这瓷瓶比小七还要高上那么一点点,是这个年代有钱人家最爱摆在厅堂做装饰的。瓷瓶内可装谷物,也可装水,瓷瓶口可以插花或做其他的装饰。

另有上等细瓷茶具两套。彩缎两匹,贡茶两盒,鎏金的佛像两座。

还有一只长木匣,里面是整整齐齐的一层银锞子。

“……太太别笑话,这是我们老夫人看着我们翻箱柜,正好看见这个,就说,正好给太太留着赏人。比现去倾方处。”孙大娘笑着对张氏道。

“老夫人替我们想的周到,我这感激还来不及那。”张氏就道。

宋家老夫人的礼物备办的齐整,可见是真的用了心。

除了这些,宋家另外还给连枝儿、连蔓儿、五郎和小七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礼物。

一套文房四宝。一套辽东府官学新刊印的图书,这是给五郎和小七的。给连蔓儿和连枝儿的,则是一人一个雕漆的妆匣。

“这是西洋舶来的新玩意儿,姑娘打开看看。”小红就笑着对连蔓儿道。

连蔓儿依言将妆匣打开,不觉也有些喜欢。那妆匣盖子打开来,里面竟是镶嵌了一整幅的镜子。看那镜面,光滑、清透,照着人清清楚楚,没半点失真。竟是最上等的玻璃镜。

“……家里的商队刚带回来,只有这么几个,我们老夫人惦记着姑娘,特意吩咐了,捡两个最上好、最精致的,送给姑娘。”孙大娘就笑道。

“让老夫人费心了。”连蔓儿和连枝儿忙就站起来,谢道。

“姑娘再看看里面的东西。喜欢不喜欢?”小红又笑着道。

妆匣里面又分两层,第一层是销金的帕子,帕子一角系着一套精巧的金三事儿,第二层又分为几个小格子,里面胭脂水粉眉黛,象牙梳篦,日常梳妆所用的东西,竟然俱都齐备了。另有一根赤金凤头点翠簪子,并两只赤金小佛手压发。

宋家这个份礼可真压手,不只是因为礼物贵重,还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准备礼物的人,那种重视、体贴、周到的心意。

“这簪子和压发,还是我帮着选的。”连花儿这个时候终于有机会插话道。

刚才一直是孙大娘。以传达老夫人的话的名义,在跟张氏说话。连花儿在旁边坐着,能说上的话极少。

连花儿就伸手取了簪子,笑着招呼连蔓儿,要替她带在头上。

连蔓儿笑着走近连花儿,却在连花儿要将簪子插到她头上的时候,突然好像想起什么来了似地,略微往旁边一躲。

连花儿的手就落了空。

“花儿姐,这簪子不急着戴,一会咱们到那边说话,你再慢慢帮我戴。”连蔓儿状似亲密地和连花儿说道。

连花儿笑了笑,只得将簪子重新又放入妆匣里。

“好,咱们姐妹,可有好些日子,没在一起好好说过话了。我在县城里,每天都想着你们。”连花儿也是一脸亲密地笑着道。

孙大娘和小红在旁边看着,也是满脸的笑容。

女客的宴席,也分做两桌,一桌摆在东屋,一桌摆在西屋。

东屋这边,坐的都是年纪较长的女客,有张氏的娘李氏,娘家弟媳妇王氏,吴家兴的娘王氏,连兰儿、王举人的太太、知县的太太,另有锦阳县里两位属官的太太。

西屋这边,则是年纪较轻,辈分较小的女客。有知县的嫡女,今年才十岁,跟着父母来看热闹,另外就是怀大奶奶、蒋氏、连花儿、连兰儿的小女儿银锁、吴家玉、张采云,然后就是连蔓儿和连枝儿姐妹俩。

女客多是连蔓儿家的亲戚,别人极少,这是因为那些来拜牌楼的宾客中,只有锦阳县的知县和两名属官带了家眷来。

连蔓儿家内院的上房,共有五间,东屋两间,是连守信和张氏的房间。连守信和张氏喜欢大开间,因此,这两间房并没有隔断,和连家老宅上房东屋的布局相仿。

西屋两间,是连枝儿和连蔓儿姐妹俩的房间。房子中间设有木雕的隔断,在炕上的部分,与窗台齐高的部分为青砖隔断,外面镶有木板,窗台以上的部分,为雕花木格,镶嵌琉璃,这琉璃采用的是和上房的窗户一样的琉璃。透光性非常好。所以,虽然设了隔断,一点也不影响室内的采光。

地下部分,与炕齐高的是实木板隔断,之上,也是雕花木格,这部分镶嵌的不是琉璃,而是厚缎子。隔断中间有门。

这隔出来的两间。外间是客厅,里间则是两姐妹的卧房。卧房内有隔断全幅的帘子,将帘子都拉上,门关上。这里外两间就完全的独立起来了。

西屋的这一桌酒席,就摆在外间的炕上。

张采云、吴家玉和蒋氏是已经来过的,其余几个人,却是第一次进来,难免都会好奇。

知县的闺女年纪虽小,却已经是一副矜持的大姑娘做派,进了屋,并不东张西望,怀大奶奶略看了几眼。便也不再多打量。

只有连花儿和银锁,看的最为仔细。

一进门,门背后,靠东侧墙摆放着两只躺柜,柜子上面,摆着两只帽匣,帽匣上面。是一架小坐镜。这是庄户人家中的富户常有的摆设。

进门的正对面是隔断,挨着炕下面,靠着木隔断,摆放着两张椅子,扶手、脚踏俱全,两张椅子中间,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放着茶壶茶碗。靠北墙。是一张大书桌,桌上摆着两摞子书、笔墨纸砚,另有一只琉璃花瓶,里面插着各色鲜花。

今天太阳正好,因为琉璃的窗户,屋内亮堂堂地。温暖而舒适,青砖地面,一尘不染。

银锁的脸上就露出了歆羡的表情,连花儿的目光在屋里四下逡巡,似乎是想找出些错漏来,可惜最终也没找到。

连花儿走进屋,就在西面靠炕一侧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这才不过一年的光景吧,连蔓儿家的日子竟然过的这样好了。这样宽敞的大院落,洁净、舒服的环境,独立的卧房和客厅,即便是她没成亲前,在镇上住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好的条件和享受。

那个时候,她可是秀才老爷家的小姐,身后有一大家子人供养。

可连蔓儿这一家人,是怎么发达起来的那?分家的时候,明明是几口人都挤在不足两间的厢房里,穿的是缝补的旧衣,吃的是难以下咽的粗饭,几口人加在一起,身上也凑不足几文铜钱的。

连蔓儿家是怎么发迹的,连花儿曾和古氏很认真地研究过这个问题。

“谁知道是走了啥运道?一家子苦大力,做买卖、种地,啥活都干,啥买卖都做,多亏分家了,要不然,还得把咱们给带累了。就他们一个平头百姓,挣的那俩钱,跟咱离门离户的,早晚,也是别人碗里的肉。”古氏曾经这样说过。

不过,去上任的途中,在县城小住,古氏的说辞就有些变了。

古氏问她,知不知道,连守信一家是怎么攀上的沈家。

“照说,这可真是八竿子打不着。莫不是,还是因为你,因为你们家老夫人?”

古氏让她找机会跟老夫人探一探。

可巧的是,老夫人将她找了去,话里话外,问的也是同样的问题。

她自然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不过她留了一个心眼,故意将连家和沈家可能是老亲这件事,说的模棱两可。

连蔓儿家突然得了皇帝的赏赐,门前建了御赐的牌楼,这件事太过出乎她的意料。

“蔓儿,你是个好命的。”连花儿笑着说道,有阴影从她的眼睛里瞬间闪过。

第四百零七章 结怨

听连花儿这样说,连蔓儿就笑了笑。

“花儿姐,你又拿我开玩笑了。别人家我不知道,要说原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