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按摩到下颌,反复浴面18次。能保持面部皮肤光泽有弹性,消除皱纹。
(3)目运法:两眼睁开,眼珠慢慢地向上下、左右、远近各活动18次,再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转动18次。能提高视力,防治眼病。
(4)揉鼻法:两手中指放在鼻孔两旁,轻轻地揉按36次。能防治感冒、鼻炎。
(5)叩齿法:先后叩上下门牙和两侧大牙48次,叩的力量要轻。能防治牙病。
(6)搅舌法:口唇轻闭,将舌头放在牙齿外面,嘴唇里面,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慢慢地转动,各做18次。能防治牙周炎。
(7)咽津法:将口腔中唾液,慢慢地吞咽到胃肠小腹。能帮助消化。
(8)抬头法:头部由前向后慢慢抬起,反复做18次。能防治颈椎病。
(9)弹耳法:将两手掌心捂住两侧外耳道,轻轻地抬起放下。可防治鼓膜内陷及耳病。
(10)揉腹法:两手掌心重叠放在肚脐上,先按顺时针方向揉腹12次,再逆时针方向大范围揉腹12次。能防治肝、胆、胃、肠诸病。(注意:便秘宜顺时针摩腹,腹泻宜逆时针摩腹。)
(11)转腰法:将两手掌轻轻地放在两侧腰部的肾俞穴上,慢慢地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6次,然后再向左侧和右侧各转腰6次。能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
(12)提肛法:吸气时慢慢地收腹提肛,呼气时慢慢地鼓腹松肛,这样反复做18次。能防治痔疮、大小便失禁。
(13)摇肩法:两手臂由前后上下各摇动18次。能防治肩周炎。
(14)蹲膝法:两膝稍屈,再伸直,上下反复做18次。能防治关节炎,增强下肢肌力。
(15)颠跟法:两脚跟慢慢踮起后保持一会,反复做18次,站立,坐着时都可做。能防治增强体力。
。。
一、心情愉悦,让人神情自如(1)
做美容的时候,美容师常常会告诉你:“平时不要生气,那会让你面部的皮肤更容易产生皱纹,只有保持愉快的心情,人才显得年青,皮肤才会好。”其实,这是美容的一个重要的常识。
在中世纪,享有“医学之王”美誉的著名伊朗医学家西拿曾做过一个试验:他给两只公羊同样的食物,却把它们分别系在不同的地方。一只系在没有危险的草坪,而另一只被关在狼群的隔壁房间。与狼为邻的羊整日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不久就死了;而在草坪上的羊却生活得很好。这个试验说明情绪对健康和生命的影响是很大的。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而产生的一切主观体验,它能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愉悦的心情使人身体健康,健康也会使人愉快地面对生活中的事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高血压、溃疡病、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糖尿病,以及偏头痛、哮喘等都与不好的情绪状态有着紧密的关系。
身处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不会事事都顺心,重要的是要学会调节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悠然自如才能处理好遇到的很多事情。让我们看看《内经》是怎么说的吧!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的事件、人物、情况的不同反应。正常的七情,是不会使人出现疾病的,但是突然的、强烈的或持久的不正常的情志,一旦超过了人体能承受的正常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怒则伤肝,喜则伤心,思则伤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
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失调又会损伤五脏的功能而出现疾病。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意思是说,只有保持安静和谐的精神状态才可以少得病、不得病,身体健康。
★中医调养情绪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传统中草药处方
(1)甘麦大枣汤
适应证:有常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烦躁等症的女性,为肝血亏虚之脏燥,即今之精神分裂症。
使用方法:浮小麦100克,大枣10枚,炙甘草10克。水煮炙甘草,取其汁再煮小麦、大枣,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煨至小麦烂熟成稀粥即可。
(2)逍遥丸
适应证:有两胁下胀痛、嗳气或恶心呕吐、食欲减少、精神抑郁、急躁易怒、精神疲倦,时有低热时冷、头晕目眩等。属于肝郁、血虚、脾弱所引起的胁痛、情志抑郁。
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炙)等。药店都有成药可购买服用。
☆针灸推拿
①头部穴位:四神冲,神庭,风池,安眠穴。拇指按揉,每组穴位按摩5分钟。还可用指腹沿胸锁乳突肌从上至下轻柔按摩,每日数次。
②腹部穴位: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可以用掌揉,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
③腰背穴位:背俞穴。可以掌揉、点穴或者拔罐,每次约5分钟。
④四肢穴位:外关,合谷,足三里,阴陵泉。大拇指按揉,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
⑤足部反射区:大脑,小脑,垂体,肝,心,肾,甲状腺反射区等。拇指按揉每个穴位3分钟左右。
一、心情愉悦,让人神情自如(2)
☆中医调心
(1)少私寡欲
内心大度,少有私欲的人大多都会淡泊名利、性格开朗、处世豁达,这样的人往往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平时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就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充盛、病邪不能侵而百病不生。(
(2)知足常乐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善于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人,心情就会很愉快,心神自然宁静。
不过,善于满足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工作中还要保持上进心,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3)心胸豁达
心胸豁达的人很容易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气氛,获得亲密的朋友关系。
使人心胸豁达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常常走出家门,游览于青山绿水之间,感受大自然中的各种情趣。品味风景名胜,体会历史的变迁。不管是大自然的花花草草,还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使人有一种脱俗入雅的感觉。(
☆日常生活便利贴
①深呼吸。能调整心情,缓解紧张情绪。
②听一些轻音乐。音乐是最好的医生。
③做做养生功。前面介绍有华佗的“五禽戏”等。
④找朋友倾诉。倾诉和发泄是心理治疗的好方法。
⑤画画、练毛笔字,琴棋书画都能让人心情愉悦。
二、心平气和,才是养生之道
《内经》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肺,怒胜恐。”
现代人养生要做到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但是不可过度,过度就会有损健康。
适当的喜,能“气和志达,荣卫通利”,可以消除因忧思所造成的“气机结滞”。但狂喜过度,就会“暴喜伤阳,乐极生悲”。常常有人因为大喜若狂,冲昏头脑,酿成不良后果,甚至导致猝死。
再如悲,有悲伤之事,如果大哭一场,就会发泄出来。但要是悲伤过度,就会造成生理功能紊乱,心跳不规则,严重者同样可以致病或昏厥。
所以人的情绪只有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才能稳定下来,保持平和,情绪过了头,心理会失衡,阴阳会失调,疾病便上身了。
中医认为,消极的情绪如抑郁、焦虑、忧愁、悲伤、惊恐、怨恨、恐惧、愤怒、委屈、嫉妒等都是不良的情绪,生活中应尽量避免。
★怎么才能做到心平气和呢?可以学学古人是怎么控制“七情”的。
(1)养生要“控怒”
《黄帝内经?素问》说:“怒伤肝”、“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古往今来,很多长寿之人情绪养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宽容大度,遇事不怒。
(2)养生要“戒躁”
急躁可以导致愤怒、忧愁、悲哀。中医理论认为,一个人思想上安定祥和、没有贪欲,体内的真气就和顺,精神也内守而不耗散,外界的邪气不能侵犯人体。
当一个人焦躁时,心理失控,削弱了人体的免疫功能,疾病便“乘虚而入”。所以,身体弱、抵抗力差的人更应戒躁。
心情不好的时候,可用淋浴,因为人在淋浴时会产生一种阴离子,好似炎夏在山泉边沐浴一样心旷神怡。
(3)养生要“克悲”
春秋时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之间发眉皆白,悲伤过度真能导致如此大的变化吗?中医的情绪养生告诉我们,若不懂得克悲和节哀,过度伤痛果真会使人早衰或者早逝。悲伤时,不要独自咽泪,应当学会寻求安慰来避免对身体的影响。
(4)养生要“消愁”
古人曰:“衣食足则形乐而外实,思虑多则志苦而内虚。”告诫人们遇到令人忧愁之事时,应当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杞人忧天、操心过度,心胸要开阔。“一笑失百忧”,经常看看喜剧片,听听轻音乐,逛逛公园,转移思虑,忘却愁事;用开朗、乐观的态度消解哪怕积累了万古的愁怀。何以解忧,唯宽心也。
★日常宽心小贴士
①运用渲泄法,一吐为快,讲出来,会觉得轻松一些。
②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将烦恼丢开,去做想做的事。
③到风景宜人的地方散步,或到知心朋友家作客,或参加自己喜爱的文娱体育活动。
④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新的生活目标,分散注意力,使生活有新的意义。
⑤帮助别人,可使你忘却烦恼。
⑥效仿古圣先贤言行,提高个人修养。退一步海阔天空,豁达人生,眼光看远一些,小事不必计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睡眠好,气色就好
我身边的美女们常常早上一见面就说:“唉呀,昨晚上没有睡好,今天起来脸色也难看了,黑眼圈也出来了,好丑哦。”可见睡眠对容貌气色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我国有20%~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1/3的人属于重度失眠,不过,大多数人却不知晓失眠的危害有多严重!
《内经》早就指出,天有四时,人的睡眠应该符合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说:“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解释道: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生活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有节律,是人保持健康的根本。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认为,通过安排起居、调养精神,使人体的阴阳气与自然界的阴阳气升降规律和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保持一致,才能起到保养精气、益寿延年的作用。女性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气血充盈、靓丽夺目。
★失眠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①睡眠不足,第二天免疫力就会下降,出现头昏、头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②失眠是青春容颜的天敌,经常失眠者的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3倍。
③长期睡眠不足4小时者,寿命将会比正常睡眠者缩短1/3。
④持续失眠容易引起血压、血糖、血脂“三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⑤失眠容易造成内分泌失调,严重影响女性心理和生理,特别是更年期的女性。
⑥失眠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事故发生率上升。
★睡前十忌
①忌睡前进食。进食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影响睡眠。
②忌睡前用脑。睡前想事,大脑会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睡,易形成失眠症。
③忌睡前激动。睡前激动会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和紊乱,特别忌大动肝火。
④忌睡前说话。俗话说:“食不言,觉不语。”卧躺时过多说话会使人精神兴奋。
⑤忌掩面而睡。睡时掩住面部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缺氧,影响身体健康。
⑥忌张口而睡。睡时张口呼吸,冷空气和灰尘没经鼻腔过滤,直接被吸入肺部,会引起口腔及肺部炎症。胃也会着凉。
⑦忌当风而睡。睡眠时人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中风或伤寒,所以在睡眠时注意保暖,不可让风直接吹。
⑧忌对炉而睡。对炉而睡会使人过热,容易引起疮疖等病症。
⑨忌睡前饮茶、饮酒、咖啡。茶含有咖啡碱、咖啡含有咖啡因,还有酒水,都会使人兴奋莫名,不易入睡。
⑩忌睡前过度娱乐。睡前过度娱乐也使人的神经系统乐而不眠。
★诱发失眠的因素有哪些
饮酒:饮酒后虽然容易入睡,但睡得并不踏实。
晚餐过饱:晚餐吃得太晚或太饱,胃肠活动频繁,夜间反而更难入睡。
睡前情绪激动:睡时有心事,入睡时大脑就会兴奋,出现失眠和多梦。
睡前喝水过多:睡前喝水或吃西瓜、稀粥等含水较多的食物,膀胱充盈,频频上厕所,自然难以安睡。
床铺被褥不舒适、光线太亮、清洁条件差、通风不好、周围环境很吵闹等,都可能导致失眠。
夜间睡不着,白天补觉,再到夜晚又会难以入睡。
★睡眠养生六法
①按时上床就寝。人的身体有一个生物钟,所以生活要有规律。午睡在下午1到3点最好,夜间最好10—11点上床睡觉,这样安排睡眠比较符合生理规律。
②睡眠姿势要正确。睡眠要“卧如弓”,右侧卧最好,有利于肌肉组织松弛,消除疲劳,帮助胃内食物向十二指肠方向运动,避免心脏受压。
③选择合适的床铺和被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