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的入门教程:你应该懂点投资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个人投资的入门教程:你应该懂点投资学-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想看书来

手表定律——投资策略一致的重要性(1)
在一片森林中,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来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有一天,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时不小心弄丢了一块手表,一只年轻的猴子拾到了这块手表。这只聪明的猴子叫做蒙科,它很快就搞懂了手表的用途。于是,它便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它询问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它来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蒙科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蒙科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才使自己当上猴王。于是它每天除了规划其他猴子的时间以外,就是在森林里面巡查,希望能够再拾到更多的表,让自己的运气更好。终于,有一天,它又获得了第二块手表。但这块表不仅没有给蒙科还来好运,反而给他添了麻烦。因为两只表的时间不一样,蒙科也不知道哪一块表上的时间是正确的。从这一天起,再有其他的猴子来问它时间时,它的回答就不再那么果断,变得支支吾吾。结果猴群的作息时间变得混乱,蒙科的威信也日渐下降。终于有一天,有另一只强壮且有智慧的猴子起来造反,把蒙科推下了猴王的宝座。同时把蒙科的“宝贝”也收为己有。但很快,这个新的猴王也面临着和蒙科同样的困惑。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一只手表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准确的时间,但拥有两只或者更多的手表,我们却无法确定现在是几点。因为更多的钟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只会让人们失去依靠手表来获知准确时间的信心。这个道理就是在管理学和教育学中被普遍关注的“手表定律”。事实上,这个定律对于证券投资者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很多朋友或许有过这样的困惑,就是在通过长时间的投资学习之后,掌握了很多种分析方法和交易策略。既包括基本面的价值分析,也包括各种各样的技术分析方法,可能同时还对交易心理和交易者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却还是常常亏损,不能实现稳定赢利。这种情况常常是交易策略前后不一致所造成的。
  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如果想实现稳定的赢利,就一定要遵循合理的交易体系,而且这套体系是完整且前后统一的。无论采用基本面的价值分析,还是基于技术分析的方法,一定要从头到尾地贯彻执行同一种方式。否则,如果基于基本面价值分析去买入股票,而采用技术分析的技术信号去卖出股票,整个交易策略就缺少统一性,也就无法保证投资的收益。比如某一只股票,按照其基本价值来进行判断,它的合理价值区间是9元到10元之间,我们应该以低于这个价格区间的成本买入,而高于这个区间之后,比如达到11元,我们就应该考虑卖出了。而同一只股票,按照技术分析的方法,完全有可能在12元左右才会出现应该买入的情况,而采用同样的技术分析方法,则有可能一直持有到15元才会出现符合卖出的条件。那么我们如果按照技术分析在12元时买入,按照基本价值分析在11元卖出,就出现了交易方法不一致的情况,遭受亏损就在所难免了。
  在股票投资策略上,短线思路与长线思路也不可以在同一笔交易中混合使用。因为短线思路是以灵活的交易方式、较高的正确率、频繁的交易次数,在每一次交易中获得相对较微薄的收益,然后通过长期的收益积累,实现稳定赢利。而长线交易思路则是通过长时间持有股票,通过股票长期累积的上涨幅度获取每笔较丰厚的收益。在两种交易策略中,止赢、止损、资金管理和交易心态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我们是采取短线思路买入的股票,而采取长线的思路去卖出,则很难获得收益,反之亦然。

手表定律——投资策略一致的重要性(2)
在进行股票、期货等证券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主观地将各类不同的交易思路胡乱搭配,而应保持投资策略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实现稳定赢利。
  谁是那个穿上运动鞋的人——投资也是弱肉强食
  两个朋友一起到山中探险,忽然他们发觉一只老虎向他们跑来,其中一个人撒腿就要跑,而另一个却迅速地从背包里拿出一双运动鞋穿在脚上。先跑的人看到后,对这个穿上运动鞋的人说:“你穿什么鞋也跑不过老虎的!”而这个人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我不需要跑过老虎,我只需跑过你就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再亲密的友情也会面临你死我活的博弈,想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一定要让自己具有优势。证券交易作为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高度社会化的人类行为,其对竞争有着更深刻的诠释。
  做过股票交易的投资者都会知道,在股市当中,有一些所谓的“主力”存在,他们借助资金优势以及信息优势,在市场中垄断、操控,叱咤风云。很多投资者由于善于分析“主力”的动向,敏感地把握市场波动,因而获利颇丰;也有些人凭借与主力的密切关系,提前入场低价布局,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在主力对市场的影响下,分不清方向,一头雾水。更有大量散户被主力诱导,一步步走入陷阱当中,遭受大幅的亏损。
  证券市场始终是一个零和博弈的市场,不存在双赢。至少在股市当中,如果不考虑股息和分红,仅仅是将收益着眼在交易的差价上,股票交易就是一个标准的零和博弈。在零和博弈中,任何一个交易者都是为了获得收益,而收益的获得是建立在对另外投资者的利益产生损害的基础之上的。从理论上讲,其他的交易者都是自己的对手,而所谓的“主力”,则是一个有着非凡实力的对手。目前国内A股市场的单向交易,不利于投资者认清市场的实质,形成正确的交易思维。有些人认为,市场行情上涨,大家才可以赚钱,在绝大多数时候,主力和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股市中,如果不考虑股息和分红,收益就仅仅在资本利得上面,也即通俗理解的买卖差价上。而A股市场的分红机制,一向被外界所诟病,从而无论是主力还是普通投资者,都不可能将收益的预期寄托在不确定且极其微薄的分红和股息上。若要获得收益,只有通过实现买卖价差这种单一的途径。
  也就是说,如果持有的是股票,在股票没有卖出变现之前,所有的账面收益都是无效的。只有在适合的价格买入,并在有获利空间的点位卖出,才是赢利的。可能说到这里,有些读者还不明白,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假设主力和普通投资者不存在利益分歧,那前提条件是双方都可以在这个市场上赚到钱。要想赚到钱,就都要在较低的价格买入,并在较高的价格卖出。但这时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低位有人卖,才有人能买到,高位要有人买,才能够卖出。低位有人卖,这种情况容易理解,因为人们会担心价格跌到更低,但多数在低位卖出的交易者,都是因为蒙受了一定幅度的亏损。另外我们再来看一下在高位卖出,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心理是在赢利的时候,想赢利更多,这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如果股价一直上涨,那么很少有人会选择卖出,往往都是因为市场在上涨之后出现了回调,才会有人卖出,那么这个时候,在更高位置介入市场的投资者,还是会处在亏损的状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手表定律——投资策略一致的重要性(3)
可能有些读者会认为,有些人是不贪婪的,即便股票一直上涨,从不回调,也会在上涨的过程中卖出,因为这个投资者已经赚到让自己满意的钱了。假设这种不切合投资者心理的假设是成立的,但如果股票价格一直上涨,从不出现回调,那么这种上涨也是不可能持续的。因为股票价格若一直上涨,那么新的投资者就要支付比此前买入股票的投资者更多的金额,才可以买到股票。那么在上涨的过程中,股票的数量是不变的,股价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撑这个价格,但市场中的资金不可能无穷无尽,那么总有资金不足以支撑股价继续上涨的时候。所以,寄希望于股价一直上涨,从而统一主力与普通投资者之间的利益,这种思路,也是不可取的。
  对于主力来说,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所以几乎所有主力都会尽可能不让普通投资者在低位介入,并让更多的普通投资者在高位接盘。通常在低位的时候,主力资金发现存在介入的机会,但由于和普通投资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所以不可能留给普通投资者更多低位入场的机会。虽然这时已经是低位,但主力资金往往仍然有能力促使市场过度波动,以阻止普通投资者入场,即使入场也不敢继续持有头寸。而在持有足够的筹码之后,主力开始拉升股票价格。这时,主力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诱使普通投资者介入,同时逐渐在股价拉高的过程中,将获利之后的头寸转移至普通投资者的手中。在这个过程中,股价整体上是处在上涨的趋势中的,在相对低位入场、相对高位离场的普通投资者,就是在市场中可以通过技术分析获利的那些人。而多数投资者这时仍然会处在场内,在市场上还存在足够资金支撑时,主力也未必会及时考虑离场。但市场总会出现回调,无论是基于市场的理性回归,还是基于资金面的压力。这时的回调,对于主力和普通投资者来说,都无疑是个坏消息,应该做的就是逃跑。在这个问题上,主力相对于普通投资者,表现得肯定更为理性,一定会“穿上运动鞋”,以牺牲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换取自己的全身而退。
  在投资时一定要理性,不可认为有所谓的“主力”资金与自己共进同退。而且,由于主力通常入场较早,成本也较低,在市场下跌之前,已经出手部分头寸,获得了充分的利润。对于主力来说,此时离场的成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使手上的头寸全部离场变为更安全的现金。所以,主力常常会在下跌的过程中,用较小的成本制造反弹的假象,并且在普通投资者受到诱导入场时大举抛售。这也是为什么可以将下跌时交易量大、反弹时交易量小,作为对市场存在继续下跌空间判断的主要依据。
  普通投资者应认清自己与所谓“主力”之间的博弈关系,从多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以免因受到主力的误导而遭受损失。比如,不能听信所谓的内幕消息。很多人自称有所谓“庄家”或“主力”的内幕消息,甚至将这些消息当作商品来销售,而很多人也信以为真。或许某时候,这种消息会让投资者获得暂时的赢利,但如果依赖这种消息来进行投资,其风险不亚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真正的主力只会在需要有人帮助推高股价或是高位接盘时,才会把所谓的消息散布出去,否则是不会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提供赢利机会的。
  在投资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种零和游戏,主力永远都是我们的交易对手,而不是助人为乐的“雷锋”。同时,我们也应坚信,想要在投资中稳定赢利,只能相信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而不能偏听偏信任何所谓的内幕消息。
  

摩天大楼指数——如影随形的经济危机(1)
作为一种以巨大的经济力量为支撑的建筑物,摩天大楼常被民众和政客视为展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标志。有些经济学家则持完全相反的看法,认为摩天大楼的出现,特别是摩天大楼的纪录被刷新,往往预示着经济即将衰退。
  “高楼建成之日,即是市场衰退之时”,这是德意志银行的证券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于1999年发表的判言。2006年2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在北京召开全球经济会议,其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卢埃林向我国客户提及“摩天大楼指数”的预言。卢埃林称:“如果全球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那很可能会在2007年或2008年。”他的理由是2007年和2008年分别是上海世界金融中心、香港的联合广场第七期以及在世贸大厦遗址上新建的自由大厦完工的时间。
  雷曼的首席经济学家预见了2007年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但却不曾想到,雷曼的百年基业正是在这场危机中化为泡影。对于经济而言,摩天大楼是荣耀还是诅咒?其与经济危机之间是否真的存在这样密切的联系呢?
  1999年,安德鲁?劳伦斯经过研究验证了摩天大楼与经济危机的关联,并将这种关联称为“摩天大楼指数”。每一幢刷新世界纪录的摩天大楼的崛起,往往都伴随着经济的衰退。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共出现了四轮摩天大楼热,而每一次,都伴随着经济危机或金融动荡。1908年,美国纽约的胜家大厦竣工,将世界第一高楼的纪录刷新,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纽约大都会人寿大厦建成,再度刷新了世界第一建筑的记录。但在这两座摩天大楼建造中的1907年,由于农业收成的季节性因素及货币、信贷的周期性因素共同影响,加之一家受全国银行系统管制的银行拒绝向一家未接受管制的信托机构结清资金,从而导致金融恐慌,其结果银行遭储户挤提,出现了银行危机,引发了美国经济史上剧烈的一次经济萎缩。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转好,证券市场再度空前繁荣,民用、商用房产建设高歌猛进。这期间,三座刷新纪录的摩天大楼先后兴建。纽约的华尔街40号、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相继于1929年至1931年的三年中落成,但随之而来的不是新的繁荣,而是空前的大萧条。在经历了被美国人称之为“黄金时代”的20世纪60年代强劲、持续的经济繁荣后,纽约的世贸中心和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开始兴建。1972年和1974年,两座再次刷新世界纪录的摩天大楼相继落成,随后,全球经济发生了严重滞胀。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中,最先恢复的是东南亚地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亚洲经济高速增长。1997年,全球最高建筑的桂冠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