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按需施教原则: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时机都要符合工作需要,并且要学用一致;
(4)投入产出原则:培训是一种投资,就要考虑投入的成本和预期的收益;
(5)灵活多样原则: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要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方式和方法;
(6)有所侧重原则: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要重点对关键职位的员工进行强化培训。
培训的原则可以概括为:“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着眼长远,着手眼前。”
【培训形式】
员工培训形式是指培训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以下多种不同的形式。
1、按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划分
(1)在职培训:员工在职位上从事工作期间接受的培训;
(2)职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前或老员工转岗前接受的培训;
(3)离职培训:员工暂时离开职位接受的培训。
2、按培训的目的划分
(1)角色转换培训:为了帮助新员工完成向本企业相应职位的角色转换的培训;
(2)知识更新培训:为了帮助员工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培训;
(3)技能提高培训:为了帮助员工提高业务能力以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的培训;
(4)职位晋升培训:为了帮助即将升职的员工适应目标职位要求的培训;
(5)组织变革培训:为了帮助员工理解、接受和支持组织变革而进行的观念培训;
(6)项目推进培训:为了帮助员工适应管理项目(如TPM)需要而进行的培训。
3、按培训地点与企业所在地的关系划分
(1)内部培训:在企业内部场所进行的培训;
(2)外部培训:在企业以外的场所进行的培训;
(3)网上培训: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培训。
4、按培训地点与教室的关系划分,有室内培训、户外培训;
5、按培训师与企业的关系划分,有内师培训、外师培训;
6、按培训对象的职位划分,有管理者培训、销售员培训、技术人员培训、工人培训、客户培训、中间商培训等;
7、按培训对象的范围划分,有全员培训、部门培训、团队培训等;
8、按培训内容划分,有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培训、观念培训、心理培训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培训文化】
培训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企业在培训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关于培训职能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基本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
1、健康的培训文化具有以下表现:
(1)培训活动与企业战略目标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2)培训工作成为所有管理者的共同职责;
(3)培训被视为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
(4)接受培训者在培训内容、形式、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上有很高的自由度;
(5)培训计划强调系统性和成长性;
(6)培训费用被视为人力资本投资,而不是成本;
(7)完备的培训信息系统得以建立并良性运作;
(8)强调对培训需求的满足和培训效果的评估;
(9)必要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和良好的培训设施、设备;
(10)员工可以得到培训交流信息;
(11)培训资源社会化;
(12)工作中允许失败并将其视为学习的过程;
(13)培训结果成为评估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4)培训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生产率稳步提高。
2、不健康的培训文化有以下表现
(1)培训工作没有计划性,更谈不上战略性;
(2)培训工作只是培训从业者的职责;
(3)培训被视为浪费时间与金钱;
(4)强制员工参加不对口的培训;
(5)培训内容仅限于技能层面;
(6)缺乏培训设施与设备;
(7)只有管理者有培训机会,一般员工很少得到培训;
(8)只对一般员工进行培训,管理者认为自己不需要接受培训;
(9)培训结果后便无人问津;
(10)几乎不聘请外部培训师;
(11)很少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12)生产空闲时才组织一些培训以填补时间;
(13)培训方法单调,一般仅限于课堂灌输;
(14)课堂纪律松懈,进进出出,电话不断。
【培训角色与职能】
具有健康培训文化的企业,培训被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设置有专门职位并配备有合格的员工,或者把各种培训职能赋予某些职位。一般来说,培训工作中有三类角色,并各负其责。
1、战略促进者
(1)制定符合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的培训战略和目标;
(2)开发并合理运用培训资源;
(3)推动培训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
(4)建设开放式的培训信息系统;
(5)为各部门提供培训支援;
(6)开发超前的培训供应系统;
(7)主持培训效果评估;
(8)建设并管理培训组织。
2、培训实施者
(1)进行培训需求调查;
(2)制订和执行培训计划;
(3)全程评估培训活动;
(4)提供培训信息;
(5)具体分配培训资源;
(6)培训设施与设备建设;
(7)培训投入产出分析;
(8)配合讲师的课程实现。
3、培训讲师/顾问
(1)配合学员了解培训需求;
(2)开发培训课程;
(3)开发实现课程的技术;
(4)配合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课程;
(5)对学员的学习和成长给予肯定和鼓励;
(6)检讨并改进培训内容、方法和技术;
(7)提供在线培训咨询。
【培训信息库】
培训信息库是指与培训相关的各类信息的集合,它对于培训管理决策、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策略的制定、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手段与技术的运用具有重在的参考价值。
1、外部培训信息
(1)客户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2)竞争对手的培训信息;
(3)专业培训顾问公司的培训信息;
(4)专业培训顾问的信息;
(5)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信息;
(6)与培训工作紧密相关的学科信息(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演讲艺术等);
(7)国家有关培训发展方面的政策变化。
2、内部培训信息
(1)企业目标、战略与发展计划;
(2)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3)培训资源;
(4)培训实施全程记录;
(5)培训评估信息;
(6)各部门工作目标与计划;
(7)各部门培训计划;
(8)管理制度的变化;
(9)培训心得;
(10)个人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
当企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培训才能解决或者才能更好地解决时,培训需求就产生了。可以用公式表示:培训需求=要求具备的素质-已经具备的素质。针对需求进行培训,才能取得培训效益和效果。
1、需求源
需求源就是产生培训需求的因素,包括常规性因素和事件性因素。
(1)常规性因素: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发展环境、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绩效考评结果、员工行为评估结果、企业资源状况等;
(2)事件性因素:引入新项目、新员工加入、职位调整、顾客抱怨、发生生产事故、产品质量下降、销售下滑、成本升高、员工工作绩效下降、某些事件导致士气低落等。
2、培训需求的管理
(1)需求信息收集:利用问卷调查、面谈、观察、资料收集、工作任务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分别从企业、职位、个人的角度,全面地收集培训需求信息;
(2)需求信息分析:辨别真正的需求与假象的需求、普遍需求与个别需求、当前需求与未来需求,并明确培训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时间、地点、费用等;
(3)需求信息确认:一般是通过召开有学员代表、部门经理、培训工作者、培训顾问参加的会议,对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并进行会签;
(4)培训需求较正:一般是在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对由于需求变动而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对新产生的需求进行补充,对已经实现的需求进行淘汰,以保证培训需求的动态有效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包括了整体培训计划、培训管理计划和培训实施计划三个层次。确定计划的常用方法是会议讨论、部门经理沟通和领导决策。
(1)整体培训计划:计划时间一般为1~3年,根据从培训信息系统得到的信息,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和预测,明确企业的培训目标、战略、资源和策略,对培训工作起着全局性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2)培训管理计划:计划时间一般1~3年,对整体培训计划的具体化,主要包括培训目标的细化、培训战术层面的规定、培训工作规范、费用预算等,对制定实施计划起着指导作用;
(3)培训实施计划:一般为1~3个月,需要明确培训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对象、培训形式、课程编排、讲师或顾问、工作分工和标准、具体日程、资源使用、培训支援的落实和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从培训项目中收集数据,并将其与培训目标进行对比,以确定培训项目的优势、价值和质量的过程。在培训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员和培训本身两方面的全程评估,构成了培训评估系统。
1、评估的层次(由低到高)
(1)观察学员的反应;
(2)检查学员的学习效果;
(3)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绩效;
(4)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
2、评估的流程
(1)确定是否开展评估。需要评估的情况是,培训项目经费超过一定警戒线,培训项目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培训项目的效果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某一部门的培训对其它部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企业某重大决策需要以评估结论为依据;不需要评估的情况是,培训目标不明确或目标上缺乏共识,评估的结果不能得到利用,评估时间有限导致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评估资源不足导致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项目缺乏外在价值。
(2)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的目的,特别是评估听取人的意图;确定评估者;选择评估形式的评估工具;安排评估进度;
(3)实施评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资料收集、观察收集、面谈收集、问卷调查;评估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判断、讨论、观察、检查、客户调查等定性方法,以及成本—收益分析、假设检验等定量方法;
(4)评估结果反馈。编制评估报告,并递交评估听取人。评估报告内容一般包括培训背景说明、培训概况说明、评估实施说明、评估信息说明和分析、评估结果与培训目标的比较,以及培训项目计划调整或是否实施的建议。
3、评估的内容
(1)培训前的评估:培训需求,学员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学员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行为,培训计划;
(2)培训中的评估:培训组织准备工作,学员参与培训情况,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讲师和培训工作者的工作情况,培训进度和中间效果,培训环境和培训设施;
(3)培训后的评估:培训目标达成情况,培训效果和效益,培训工作者的工作绩效,企业经营业绩变化。
【系统型模式】
这一模式源于美国陆军教学训练,流程为:
(1)培训需求分析;
(2)培训课程设计;
(3)培训日程安排;
(4)培训实施;
(5)培训效果评估。
英国的培训专家对美国的系统型模式进行了发展:
(1)确定学习需求;
(2)确定学习目标;
(3)决定培训战略;
(4)设计和计划培训;
(5)执行培训;
(6)评价学习。
系统型模式有两个共性的特点,一是培训应被看作一系列连贯的步骤,二是培训需求的确定可以在一个适当的阶段引入到培训循环中。这些模式或是以对个人或组织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调查为依据,或是以对组织既定的整体目标的理解为依据。当然,也包括以二者的结合为依据。
系统型模式的价值在于,它确实使培训者认识到有结构、有规则地从事培训的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对培训活动实行有效评价的地位,以及它可以带给培训过程其他环节的益处。然而,它显然还没有达到能够解决实施最佳培训的实际问题的程度,具体地讲,它并未表明培训智能在“开发供应领先能力”方面应该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没有考虑到将现代培训职能深植于组织的必要性,没有阐明它与培训实施中相关各方之间的关系。
【过渡型模式】
哈莉&;#8226;泰勒对系统型模式提出了批评,提出了一个修正后的过渡型模式,他将其描述为公司战略和学习的双环路。内环仍然是系统型模式,外环则是战略和学习:
(1)远景(期望设想);
(2)使命(组织存在的意义);
(3)价值(对前两者的易理解的解释);
(4)非系统性探索;
(5)实现。
泰勒的过渡型模式具有一定的探索型,但却具有相当的启示意义。他保留了系统型模式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