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而听父母讲的只有1人。得出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奇怪。多少年以来,中学《生理卫生》、《健康教育》课本中的那个章节被老师们有意无意地跳过去了,家长们也讳莫如深,漏掉了人生重要一课的孩子们只得 “自学”,结果可想而知。
我在采访中,曾听到某校关于女生“同性恋”的笑话:
某名校两位外语系的女生交往甚密,后来发展到如果一天不见面,对方就觉得缺了点什么,两人甚至还互相约定:以后都不找男朋友,就这样相守到老。到了大二下学期,有位女孩与一个男孩好上了,疏远了另一位女孩。另一位女孩心里非常痛苦,于是她找对方谈话,向她恳求,还在一次自习课的时候,当着全班吵了起来,那位谈恋爱的女生失声痛哭,还大声地说:“我就是要跟男生好,我可不是同性恋!”
现在看来,这对女孩根本就不能算同性恋,最多只能算是一种青春期同性爱慕依赖的心理倾向,而这是大多数女孩子在青春期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她们会自然地形成“同性集团”,在同性中寻找亲密朋友,并排斥和异性的深入交往。很多人不知道同性恋的定义,胡乱猜测自己的性取向,令人啼笑皆非。
据一项对城市11到17岁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的调查显示:的男青少年在自己首次遗精时没有向任何人请教,的女青少年明确表示对自己的月经初潮感到惊恐。大学生在生殖健康知识方面也存在明显“弱智”表现,有百分之十不知道怀孕如何产生。
笔者认为,当前社会上对性教育存在三种误区:一是刻意回避;二是认为性无师自通,采取放牛吃草的方式对待;三是盯在“性”而非“教育”上,总是谈性色变,遮遮掩掩。
如今的中国高校,极少有学校设有专门的性教育课,就连旁敲侧击引入一些性教育内容的课程凤毛林角。“片子都老掉牙了,解说还是六七十年代那个味呢,然后就讲了青春期的变化和注意的问题,讲到了结婚之前就完了。”某艺术院校近年举行了一场性教育的录像学习,一个女孩子不屑地说:“还放给我看,性经验还没我多呢!”
据知,在高校性教育讲座时,学子们直抒胸臆时常语惊四座:“为什么我们青春期性教育那么保守?为什么不能更加透明、大方?与其让男生们去买璩美凤,还不如有健康的录像片让我们学习。”“如果发生了性接触,对方怀了孕或者是得了病,我们又不敢找家长要钱,有没有什么机构可以让我们贷款?”“既然把我们当作成年人,为什么讲解内容不大胆一些,比如模型现场演示,实物讲解安全套的用法等。为什么没有真实的性爱片断,难道非要我们集体躲在宿舍里看A片,看饭岛爱叶玉卿李丽珍吗?这种问题反应热烈,经常被同学们的掌声打断。
千百年的封锁、禁锢和压抑,性教育在中国教育领域成为不可逾越的禁区。校方挥舞大棒早就明言谁谈恋爱开除谁,老师经常上课时嘲笑亲热过度学习不好只知恋爱的学生。长期以来,很多学子性心理渐渐扭曲变形。研究性恋亚文化的李银河对此感受颇深。作为一个性社会学研究者,她曾在80年代三次申请在某大学开设性学课程,但均被拒绝。
前阵子,西南某学院女生怀孕被退学闹得沸沸扬扬。学校要求怀孕女生写检查………交待发生性关系的时间、地点、次数并承认犯有“品行恶劣,道德败坏”的错误,家长怒上法庭;认为校方侵犯了学子隐私权。试问,校方面对性问题的小儿科作风,几时能与社会时代接轨?
近日又见报载,深大出台相关条例草案,禁止大学生在校内做拥抱接吻等亲热举止,否则将罚分惩戒直至勒令退学。看完后不由喷饭。这些让很多学子不屑的条例我想起了文革时的大鸣大放、酷令苛例。难道校方领导自己没曾做过少年之维特,没诵过歌德的名句: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男不善钟情?20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不谈恋爱等到30几40几再谈?这种生老病死饮食男女等自然天则,难道校方也要否定,又来一次人定胜天?实在荒唐至极。
一方面是压抑过度,一方面是大刀阔斧开放无拘。
美国大学与性有关的课程不少。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为例,该校《男性性欲》课程隶属该校的《民主教育计划》,已开办5年,课程的学分亦会计算在毕业成绩内。据报道在学期期末时参加课程的一大班学生前往同性恋脱衣舞夜总会“实地考察”,负责该课程的学生导师更在夜总会内大跳脱衣舞及公然做爱。《男性性欲》课内容还包括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个人的性经验、失贞过程和性幻想,又曾邀请变性人到课堂上接受学生的提问,课堂上也教授有关安全性行为的知识。其实地考察等出位行为遭外间质疑指摘,但课程导师则坚称课程不含色情成分。
据知伯克利分校亦设有《女性性欲》课程,已有10年历史,而且办得更有规划,报读的学生平均年纪较大,女生比男生多。而通常《男性性欲》班的男女生数目相仿。由此联想到荷兰等欧洲国家开办性爱学校大打广告,主持人鼓动女生毕业后从事妓女一职并接受性爱培训,俄罗斯也有专门的艺妓学校—由此感叹东西方性教育与性文化的极大反差。
在性教育方面,中西合璧也许才最适合年轻人。台湾作家刘塘给儿子的性教育也许可以给家长们以借签。
刘轩在《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里谈到父亲的性教育。
“爷爷九岁去世,爸爸是独子,跟奶奶一起长大,爸爸从小就没有性教育。奶奶很保守,看到电视上亲昵画面就会走开,老爸的性教育是自学成才。爸爸小时候问奶奶为什么女人没有小鸡鸡,奶奶说女人本来有,后来得罪了秦始皇,被割掉了。爸爸信以为真,很大了还痛恨秦始皇焚书坑儒、割女人的小鸡鸡”。
食色。性也。无食不足以维持生命,无色不足以延续生命。所以刘墉早在刘轩很小时就摸儿子的蛋,看是不是隐睾,十岁时看刘轩洗澡,让儿子把包皮扒开。还从犹太人行割礼让犹太妇女宫颈癌减少的事例说明开包皮的重要。“尽量穿较松内裤平常把皮夹克脱掉让头圳出来使裤子与生理部位摩擦接触,别让幼嫩皮肤藏在皮夹克进而变得敏感将来影响婚姻生活。”
刘轩上了高中刘墉开始尊重儿子的隐私权。他跟儿子讲自慰……与其说自慰对身体造成伤害,不如说自慰时怕被家人发现造成的伤害更大。想想刘猫(因发情关在屋里致死的刘家的宠猫),自慰能让青春期性冲动释放减少性冒险与犯罪,也并不完全是坏事。
美国爱滋病的泛滥也让刘墉时时提醒儿子安全性行为的重要。
“洗脚一定穿袜子(做爱带套之意)。袜子买不起老子出钱。他教育儿子“交女朋友晚上千万别去中央公园那种鬼地方,不要去下三滥的旅馆。如果没地方,可以带回家里。在你自己的房间。没人去管。
刘轩感叹;老爸性教育就象普通人似的话家常,从不令我感到脸红!
写到这儿,想起了一位女友的故事。
她是山东人,父母亲都很保守传统。父母亲从小就不让她穿花衣服,看到电视中出现的亲热接吻镜头经常当着她的面批驳‘不要脸’,给这位女友留下男女亲热是不光彩的印记。她是个内向的人,很贤静。上大学时有不少男生追她,她都拒绝了。那时有个男生曾经强吻过她,她哭着跑回宿舍不停漱口,觉得脏。后来毕业后的她一直没谈对象,快三十的人了,在家庭的压力下匆匆嫁了人。但短短一年就离了。他的丈夫曾经跟我说过,她是严重的性冷淡,根本就排斥夫妻生活。两个人结婚一年没过几次性生活,因为她总是反抗,即使做,也是提不起精神,草草催着结束。他老公坦言‘这种生活我一天都不想过下去了’。女友也知道自己是性冷淡:“没办法,很久形成的习惯,改不过来了。也许这辈子我跟幸福没缘了!”她现在还一个人,已经三十六岁了。
我自己也有惨烈的经历。父母亲结婚时都是大龄,除了刚结婚那几年,父母亲一直吵架不和,除了个性相左以外,我后来想两个人肯定有性生活不和谐的原因。加之家里贫穷,母亲脾气不好也缺少爱心,整个家里根本没有爱和关怀鼓励,更谈不上性知识与教育了。我和哥哥一直到二十几岁,父母亲从来不在我和哥哥面前提与恋爱有关的事情,如果有人不小心说别人恋爱的话,也被母亲呵斥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所以青春期过得异常痛苦,需要男生却又觉得那是些肮脏的东西,在灵与肉的挣扎里不知不觉成了大龄青年。
现在回想16…25岁时青春期的爱情,一片空白。前几天母亲打来电话问个人的事情,我回答的倒也干脆:不想结婚了,更不想生小孩,因为自己不幸的家庭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母亲说一辈留给一辈,我问她早干吗了,十年前为什么不说呢?放下电话时我泪流满面:为情窦初开时多年的性压抑,为不幸的家庭,为没有助力鼓励和教育的人生。这个时候才会羡慕刘轩:有刘墉这样的父亲是多么幸福幸运的一件事!
在中国,社会学校逃避性教育,家庭也不例外。
据了解,九成父母亲对自己子女的性事了解甚少,几乎没有性方面的沟通。有位受访高校男孩称,他在父母面前很乖,父母都以为他是处男,其实他找过很多小姐,也玩过性派对,是个性爱老手;还访问过一位男孩是个优秀学生会干部,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他也经常约见网友大玩一夜情,他笑称有SM倾向,以虐待女伴为乐。有的女孩住到了男友宿舍,消失了数月,父母到处都找不到;有的女生怀了孕偷偷打掉从不求助于家人;有的千里去寻网友却从不跟父母亲商量………因为缺少沟通,家长面对子女在性事上的出轨事件也很无奈。
据2000年杜蕾斯全球性调查报告,美国人的性教育主要来源于家庭(30%左右)。而中国孩子来自家庭的性教育只有2%。
年轻人到青春期自然会爱慕异性,这是洪水猛兽都挡不住的。与其围堵不如开导,引导他们一开始就有全面正确的性爱观,这样接触异性反而不容易出大麻烦。性学专家李银河认为:从社会对同性恋者的态度上,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性从禁忌走向开放。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高校的性教育目前依然还处于阴暗地带。缺少质量上佳时代感强实用的性教育教材录像带,没有专门的课程,偶尔来点青春期性知识及防爱宣讲,也是雷声大雨点小,难以产生实际有效的作用。
既然饮食男女人是人之大欲,既然性是无毛两足动物的两大基本欲望之一,又何必将21世纪学子的性需求封存压抑扭曲堵截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与其让学生们看A片、下载黄色小说成为手淫高手,不如让他们早点了解自己生理心理的发育过程,进而掌握自己的需要,正视自身的性生理心理并确立健康安全的性观念。
健康安全的情爱对年轻人而言何其美好。每个身心成熟的学子都有权享受属于他们的性爱和快乐。然而,空白的青春期性教育,又让多少学子尝到因性无知带来的悔恨与苦涩?面对他们的需求和呼唤,我们老师、父母还有校方,真的还无动于衷,让他们‘自生自灭’吗。
别让我在风中痴痴的等,痴痴的等(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这一次,来回真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没什么大不了,快乐就好
多少人宠爱 一样经不起伤害
多少人期待 一样逃不过衰败
你在流泪 为岁月无情轮回
你正伤悲 为风雨后凋零玫瑰
看夜空流星陨落多少颗
看人间聚散悲欢多少合
你若流泪 为所有星光的落坠
又禁得起几回
你若伤悲 为所有盛开的枯萎
又安慰得了谁
顺其自然 生命中很多事我们无力回天
顺其自然 各人归宿自有个人承担
顺其自然 无愧无惧行走在天地之间
顺其自然 冥冥中命运自有安排看不见
顺其自然 荣辱得失之间只做等闲
顺其自然 天地间你我都是造物的尊严
这是我在2003年4月1日读到‘张国荣坠楼化蝶’的报道后随手写下的一首《顺其自然》。
2003年愚人节,全世界的TOPNEWS应该是‘香港歌星张国荣于文华酒店跳楼自杀’。张(双性恋)患抑郁症二十余年,曾自杀未遂。死前留有一封寥寥五十余字的遗书:“Depression(沮丧、抑郁)。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呢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下款署名:Leslie。
精神抑郁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精神杀手,娱乐明星亦无幸免。香港著名电影人徐枫、当红主持大S、影帝周润发等都曾深受精神抑郁的困扰;歌坛浪子王杰也曾患上抑郁症与厌食症:“我刚出道的时候体重是130多斤,后来瘦到只剩下80多斤……瘦到已经没有办法,回到家吃饭都会吐出来,到最后我最怕洗澡,对着浴室的镜子尖叫,大哭。我没办法接受镜子里枯瘦的我。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重压下,我开始频频晕倒。一位医生后来很严肃地跟我讲:你现在除了忧郁症,还有很严重的厌食症。这样我去了加拿大。”经过长达七年的挣扎与治疗,如今的王杰签约香港英皇,重新沉浮于娱乐圈。
有钱有名有人追捧的娱乐明星尚且如此郁闷,看来,快乐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的大学时代就是一段蛮忧郁蛮灰暗的时光,非常的不快乐。家庭不幸和孤僻的个性让我独来独往从不参加集体活动,那种自我封闭让自己挣扎在自我的小天地里痛苦寂寞孤独。而辞职后到北京的打拼也经历了很多坎坷,精神一直十分抑郁。可以说,对于快乐,我比谁都渴望,也深切地感知抑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