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奇才李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转身奇才李宁-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基础。
  公司业务部门和信息部共同组织了项目工作小组,开始和国内外众多系统供应商洽谈合作的可能性,开始调研整理子公司、经销商、各销售点的实际业务需求。
  无疑,这又是一次挑战。ERP的实施只是在公司内部,而这次将面对复杂的销售结构和分销网络,“包括直营店、分销店,以加盟、合作等方式存在的店中店、大卖场在内,三层分销层级,规模大至13个分公司400多家门店,还有2000家经销商。分销渠道异常复杂,是完全的*结构,而这些全都要囊括在这套零售终端系统里。”这些工作光想想就让人咋舌。
  但是,“李宁”做到了。与实施ERP时同样的严苛无须赘述,制定和推进相关机制和运行流程的办法再次成为法宝。
  此后每天,在这套系统里运行的门店销售终端EPOS系统,在规定时间将每天的各项销售指标通过数据通信传达到分公司的MIS系统,也同时传到总公司的MIS系统,所有的销售数据及时、准确、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自上而下的数据关联。根据这些数据,每个销售部门可以做出各类分析,迅速做出调整并及时反馈到品牌决策层。
  ERP无疑是让“李宁”看清了企业的五脏六腑,而EPOS则让它的视角延伸到了末梢神经,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体育服装市场,“心手相连”的“李宁”胜算的把握又提高了几成。
  用一位行业专家的话来讲,如果说“一切皆有可能”的系列广告为“李宁”在体育用品世界塑造了营销新形象,那么,正是在“ERP”和“EPOS”实施后,“李宁”将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雄鹰”展翅:“因为专业,一切皆有可能”(7)
“李宁”,让一切管理皆有可能!
  第三节  精彩之作:以专业化追求更高境界的突破
  改革家族管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李宁”的“二次腾飞”打下了制度基础。
  然而,当头棒喝,一切从头再来。
  “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专业化战略的确定,为“李宁”追求更高境界指明了方向。
  专业化,需要研发。这是立足本土的国际化突围之必要根基。
  于是,李宁再次亮剑,亮出一个又一个的超越与辉煌……
  1。当头棒喝,一切从头再来
  在家族企业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李宁”一步步摸索和挪动着,在陈义宏的管理下,“李宁”也开始逐渐转型。
  然而,用尽一切办法,销售额却仍未见效。
  陈义宏的工作方式是李宁喜欢的:陈义宏对生意充满兴趣,喜欢每件生意都自己去做。他亲手建立了佛山设计研究中心,但“包括一双鞋子什么颜色,一件衬衣什么款式,他都要插手”。他亲自参与设计出适当的款式,然后,将这些款式打入市场。不过,这一方式却成了此时陈义宏不得不离开总经理职务的原因之一。
  站在公司总体战略上考虑,李宁建议陈义宏找一个助手,集中精力在战略规划上。
  于是,张志勇出场了。
  和李宁一样,张志勇也想弄清楚一个根本问题:国内市场在增长,但为何公司销售额却无法突破魔障般的10亿元天花板呢?而且,随着体育用品市场容量逐步放大,李宁的公司市场地位为何反而下降呢?
  审视当时,李宁发现,金融风暴这个理由并不足以让人信服:公司并没有出口业务,对亚洲市场没有依赖;而国内的市场由于实行固定汇率,也没有受到过多影响;数据统计也显示,国内市场仍然在增长。尽管团体消费能力在降低,但是也不足以让“李宁”一蹶不振。一定是哪里发生了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
  面对危机,李宁并没有退缩,也没有把责任推到金融风暴上,他看到危机到来时公司的脆弱,希望能找到一个办法,让公司在重大危机面前也能顺利发展。
  他请来了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盖洛普公司。
  盖洛普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了咨询诊断,结论很残酷:
  (1)“李宁”品牌目标消费者不清。李宁公司管理层定位的目标消费者是:年龄在14~28岁之间,学生为主,大中城市,喜爱运动,崇尚新潮时尚和国际化的流行趋势。但真正购买“李宁牌”体育用品的核心消费者的年龄在18~45岁之间,居住在二级城市,中等收入,非“体育用品的重度消费者”。
  (2)品牌面临被遗忘的危险。品牌的忠诚度很高,但忠诚的消费者是崇拜李宁的那代人,更加年轻的新生代并不知道李宁是谁,对新生代追逐的流行时尚,“李宁”品牌是隔膜的。
  (3)品牌的个性不鲜明。在真正的消费者眼中,“李宁牌”的个性是与李宁本人的形象连在一起的,是具“亲和性的、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并非是李宁公司最近几年奋力打造的“年轻的、时尚的”品牌个性。
  (4)“李宁牌”的产品线不断地扩张,很难搞清楚它的“旗舰产品”是什么。更多的产品会使得消费者无法弄清楚“李宁牌”到底是什么概念。
  “李宁”的商业模式不对、不专业。公司品牌与目标设定的差距非常明显。当消费者提出他们需要篮球服、足球服以及更专业的鞋子时,而“李宁”仍然是以T恤、短裤、运动鞋来应付。

“雄鹰”展翅:“因为专业,一切皆有可能”(8)
李宁遗憾地意识到,自己的公司仍旧只是一个产品公司,离一个真正的品牌公司还很远。
  他明白,他必须立即改变这种状况,而这不是一个小工程。
  针对这样的一个情况……经过最初几年的高速发展与多元化战略的推进,“李宁”除了生产体育用品服装和运动鞋帽,还扩展到健身器械,甚至还生产过西装、衬衫、皮衣、文具、化妆品。既有适合中年人的体育用品,也有针对儿童的运动服装及配件,然而却没有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旗舰产品”!
  于此,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危机四伏,李宁决定聘请IBM的战略咨询团队帮助指导企业的发展。而这也再次显示出李宁的前瞻眼光,善于借助外力和敢作敢为的行事风格。
  管理咨询,在21世纪初可谓是一项新鲜事务,中国很多企业还不知道管理咨询为何物。李宁此时已经意识到了借助国外先进管理方式的重要性,虽然需要花费巨额费用,但他毫不犹豫。
  2002年年底,IBM的战略咨询服务团队进入到“李宁”来。在IBM战略咨询服务团队的帮助下,“李宁”仔细地对公司外部环境中整个体育用品行业、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和公司内部的企业经营现状、企业的竞争优势与资源做了深入的分析。当头棒喝,越来越多的问题被发现出来:
  在产品销售上,“李宁”没有清晰的市场推广计划供指导经销商订货,产品没有专业的运动属性。零售网点位置一般,商场内的陈列位置不好,不同单店的协调工作差,打折往往不统一,不能同时进行,IT网络落后。这凸显出李宁公司没有着重培养自身的零售管理能力:选址、谈判能力受管理机制制约,反应速度慢,单店管理能力(业态,VM,品类)差,店铺复制能力、加盟管理能力差,终端信息采集、分析能力差等等。
  在产品设计上,经销商认为“李宁”每季的SKU过多,但单品的销量少,主流产品没有延续性,难以做出销售预估;产品的系列性不好,例如乒乓系列只有服装但没有乒乓鞋,产品没有风格。而在公司内部管理上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最终投入生产的不到30%,造成大量的无效劳动;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半年,有的甚至只有两个月,没有主流卖点贯穿产品,产品的延续性差,产品的原创性差,产品设计的目标客户群不清,使产品设计的针对性差。
  “李宁”战略的不明确造成业务策略的模糊、偏战术化(以应对为主)。归纳起来,就是公司的品牌在时尚与专业之间徘徊,研发缺乏主导宗旨、核心技术,产品新品类推出与淘汰有随意性,渠道自建相对于整合控制无重点,市场秩序紊乱,零售多品牌相对于公司专卖之间,无明确战略,供应链处于市场拉动型和生产导向型之间,也无明确战略。
  方向性的缺失,使得公司的内部结构上出现了问题,公司的内部结构上的问题,又导致了市场运营上的问题,总之,公司的一切问题都可归结为无清晰的战略这一核心问题上。
  然而,在十多年的经营与市场竞争中,“李宁”已经做出了显着的业绩,积累了许多资源:国内销售量第一、最大规模销售网络、认知度最高的国内体育用品品牌、最完整的研发体系、运动专业化程度国内最高、最先以自身品牌走国际化道路等。这些优异的表现是不是李宁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雄鹰”展翅:“因为专业,一切皆有可能”(9)
IBM公司认为,李宁公司进入市场早、销售渠道基础扎实、综合财力良好是李宁公司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IBM公司认为,“李宁”品牌是体育用品行业第一家中国品牌,“李宁”挟中国改革开放、振兴民族产业的历史性契机,完成了“第一攻击波造牌”,先发优势明显:品牌认知度远高于国内其他品牌,甚至高于耐克和阿迪达斯;产品的综合表现得到广泛认可;沟通成本相对低;以“中国第一家民族品牌”身份抢先建立了与政府和公众的良好关系;专业运动属性有良好基础:创业者本人是专业运动员(自然品牌联想),国家专业运动队赞助活动起步早,国内惟一有潜力以专业属性(单项运动)带动综合性的品牌。这在理论上来说,“李宁”有了先发优势,抢占市场后,后继竞争者要以成倍的投入来追赶才能取得“李宁”今天的成绩。
  而对于渠道来说,“李宁”的销售网络初具规模,虽然网络的质量(如商铺位置、销售额等)参差不齐,但是已有了相当扎实的基础:网络覆盖面大、全,能辐射全国主要区域;零售终端业态多样;网络本地化程度高,由最熟悉本地市场的本地人经营;经销商经多年培育,相对稳定,对“李宁牌”忠诚度高;渠道改良的基础好,起步快、二次投入低,渠道的横向拓宽,渠道的纵向延伸、渗透都很好,渠道的多元化兼容多品类产品。
  因此,基于对“李宁”问题分析以及“李宁”优势的分析,IBM公司认为,“李宁”必须在业务发展方向有所舍弃,应当聚焦资源,将原来“李宁”的品牌优势放大。
  一切从头再来,“李宁”需要把体育专业化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
  对此提议,李宁欣然同意。这一时间是在2002年年底。
  2。“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
  在确定了专业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李宁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时候不论你做什么产品,都会有很好的销路。当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更新换代跟不上,设了研发中心后,又可能走另一个极端:完全以研发为导向,没人去研究市场消费者的行为,没人从品牌战略出发做比较长远的规划。”
  于是,此时的李宁,思考的更多的是,到底什么叫运动品牌公司?什么叫运动品牌?“李宁”自此开始了品牌建设的探索过程,逐步开始从一个做服装、做鞋的公司向做一个运动品牌蜕变。
  此时的李宁果断地决定:“李宁”不完全以研发为导向,而是专门派人去研究市场消费者的行为,对品牌战略做一个较为长远的规划,目的是把“李宁”发展成一个体育用品产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公司。
  首先能够看出问题,也能够很快纠正的是广告。
  “李宁”回顾发展,之前14年竟然换了8个广告语,从“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到“我运动,我存在”,到“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其广告诉求一直不明确,消费者看不到这个品牌跟自己的关联。
  于是,李宁一方面率人进行了公司内部访谈,跟基层的销售人员和各个部门的经理沟通,得到很多关于品牌的片段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做了32场消费者座谈,挖掘消费者对“李宁”的想法。
  通过访谈、调研,一切反馈信息都表明:“李宁”没有鲜明的品牌联想。无疑,这又验证了李宁的担忧。

“雄鹰”展翅:“因为专业,一切皆有可能”(10)
调查显示,在许多消费者心中,耐克像一个百岁老人,品牌个性却是叛逆和张扬,对于中国普通消费者似乎有点高不可攀;阿迪达斯则让人更多想到的是30多岁的成功男士,其个性是稳健;而“李宁”则像一个10岁的孩子,像一个朋友,是具有民族荣誉感的中国体育品牌,但个性却很模糊,而其他国产品牌则无个性,人格尚未形成。
  这些状况都在不断提醒着李宁,“李宁牌”的核心价值在消费者心中并不十分清晰。现有消费群体对“李宁”的品牌认知,与“李宁”努力塑造的品牌定位也不十分吻合,被消费者认知的某些品牌属性正是“李宁”希望弱化的。
  此时的“李宁”亟须突破自我,在消费者心目中重新树立起明确的品牌观念。
  于是,一个关于“李宁”的新的品牌个性渐渐浮出水面:“李宁”要做成一个运动时尚的体育品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李宁”的管理团队希望人们谈到自己品牌的时候,会用“亲和”、“时尚”、“魅力”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很明显,“李宁”、耐克、阿迪达斯3个公司面对的是不同的目标消费者。“李宁牌”应该是亲和的、有魅力的、时尚的;“李宁牌”应该给消费者两个利益支持点:功能性的利益和体验上的利益。而对于体育用品来说,其功能性与体验性是天然相通的。这两者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
  几个月后,“李宁”在电视上开始播放一个新的广告片:一群普通的男孩女孩都穿着李宁服装,眼神里流露出对运动无尽的专注与陶醉。小院里晾着衣服,他们站在两边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