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我敬你一杯。”李世民举起酒杯,与段志玄一饮而尽。罢了,眼望着长孙顺德,那目光分明在问:你准备怎么做。
“我要走得更远一些,想请二公子给我一个人,让他同我前行。”
“谁?”李世民问。
长孙顺德不言语,只把目光投向刘弘基,微笑着问道:“你愿与我同去吗?”
“当然愿意!”刘弘基大声说。
“有弘基与我同行,一月之后,不募得上万勇士,算是我顺德吹牛皮。”
李世民听了,欣喜不已,揣起一杯酒说:“岳叔父,我信你,等你的好消息。来!刘弘基,我敬你俩人一杯,祝你们马到成功,凯旋归来。”说毕,三人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就你们饮来饮去,我们连酒也没得喝,我自好自斟自酌了。”侯君集在一旁开玩笑说。
“我建议,”长孙无忌端着酒杯,站起来说:“我们共饮一杯,祝他们三人此去旗开得胜,满载而归。”
“这还差不多,来!”侯君集端起酒杯第一个响应。
“好,我们一起干杯,祝他们旗开得胜,满载而归!”李世民高兴地说。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蓄势待发3
三节、兵败马邑
25、
不到半月,段志玄果然募得千余人归来,李世民刚刚兴高采烈地安置了他们,长孙顺德与刘弘基又归来,他俩带回浩浩荡荡的队伍足足有一万三千多人。李家父子见了,大为高兴,将所招新兵安置在太原城外安营驻扎,由李世民亲自督促,每日里加紧操练。
冬日的太原效外,山已经冷僵了,天上的云彩也冻得失去了往日的生气,一动不动的大地再不见红花绿树,只有棵棵挺直的杨树,傲然伫立,完全不在意这冬日的冷漠。
在一座古老的院墙内,凛冽的寒风,肆无忌惮地扑打着一群青年。他们却并不在意,一声声气壮山河的喊杀声,寒风不过是在为他们助威,替他们拂去年青的体内发出来的热气。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在操场的高台上观看新兵的操练,偶尔也活动一下自己的四肢,看到新兵们一个个满脸通红,浑身冒汗,李世民忍不住也脱下披风,从高台下来,与新兵们一起操练。
侯君集与刘弘基,还有段志玄、殷开山、长孙顺德都被任命为教练,他们穿梭于新兵队伍之间,不断指点示范。侯君集正在纠正一个新兵的动作,只见他把头偏向了一边在看,顺了他的目光看去,只见李世民在飞动手上的长剑。一时不由得呆了,他虽然跟了李世民这么久,还第一次看见他舞剑,没想到李世民的剑术竟是这般精湛!一时忘了去教那新兵,瞪大了眼去看李世民舞剑。不一会,新兵们在李世民身边围了个大圈,大家都极为欣喜地看着他舞剑。
李世民见了,一时兴起,劈、刺、点、撩,剑如飞风,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直看得众人忍禁不住,掌声四起。李世民这才停下手来,望着大家说:“我是来看你们练武的,怎么都在看起我舞剑来了?”
“二公子的剑,真是出神入化,殷开山大开眼界了。” 殷开山走到李世民跟前,充满敬意地说:“如果二公子能挤出时间,今后每月都来给我们舞一回剑,相信大家的武艺一定可以提高不少。”
侯君集、段志玄、刘弘基等听了,都同声请求,要李世民每月来舞一回剑。李世民听了,高兴地说:
“到时候,我一定想方设法来。我希望我们这支队伍,一定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正说着,忽见李渊带了刘政会,后面跟着十余个膘悍的亲兵,缓缓地走过来。刘政会原为太原鹰扬府司马,李渊任太原留守,他便率兵来归于李渊麾下。刘政会对李渊忠心耿耿,李渊对他也信任有佳,这才带了他来到太原效外,查看李世民新军训练的情况。
无忌向李世民呶呶嘴,李世民顺着无忌的目光看去,见父亲带了刘政会前来,忙迎上前,带他们到帐中款待。李渊将刘政会介绍给李世民,然后询问新兵训练情况。
“有侯君集、刘弘基他们亲自训练,新兵一个个都很努力,相信再有两个月时间的强行训练,他们就可以出征交战了。” 李世民说。
李渊听了,点点头,说:“一定要给他们很好的待遇,衣、食要给足,要让他们成为我李家自己的军队。”
“孩儿明白。孩儿……”李世民信心十足地正说着,只见唐剑一人一骑匆匆赶来,忙止了话头。
这唐俭的祖上与李渊的祖上一样,都是北齐大臣,唐家与李家世交甚宜,李渊做太原留守之后,唐俭前来投靠,李渊视之为心腹中的心腹,凡有密事,总是托嘱于他。这回来郊外探视新兵,踪迹不便让外人知道,又担心府中万一有事照顾不到,这才将自己的行踪告诉唐俭,若有急事,可前来相告。因此,李渊一见唐俭赶来,便知有急事,向李世民一罢手,把目光置住了唐剑。
“出了点事,北方突厥来犯,已将马邑郡团团围住,马邑郡守王仁恭派人前来求援。”唐俭急急地说。
“这样,走,我们马上回去。”李渊说完对李世民点点头:“你好好训练新兵。”
“孩儿一定不负父亲所托。”
“好!”李渊拍了一下李世民的肩膀,低声说:“要让众人服你,父亲去了。”
“孩儿知道,请父亲保重!”
李渊深情地看了李世民一眼,转身一跃上马,唐俭与亲兵紧跟着,一行人匆匆离去。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的目光,追踪着李渊的踪影,直到什么也看不到时,还是久久地停留在那逝去的方向。
“你说,我父亲此去,能一举而败突厥大兵吗?”李世民问长孙无忌。
“突厥可不比叛军,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魔鬼。”长孙无忌有些忧虑地说。
“你是说我父亲不一定能打赢这一场?”
长孙无忌摇摇头。
26、
马邑郡在太原以北,位于山西雁北地区的西南端,其地东接恒山,西近黄河,雁门峙其前,桑干绕其后,是晋北的天然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
李渊回到留守府,急召高君雅、王威前来商议退敌之策。
“马邑乃太原之门户,突厥若占此地,太原就再也不得安宁。”听完军情汇报,王威发表自己的看法。
李渊听了,淡然一笑,心想: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也用得着在这里高谈阔论?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王副留守说得极对,只不知怎样方可解马邑之围?”
“这,我看可以速派一支劲旅,前去支援方可解围。”
“谁当主帅领兵为宜?”李渊又问。
王威眨巴着双眼,一时难以回答,便把求援的目光投向高君雅。因他俩来太原做李渊的副手时,皇上曾有圣喻:若遇难事,俩人要相互商量。
高君雅看到王威求援的目光,略一思考,对李渊说:
“君雅不才,愿为主帅领兵前去解马邑之围。”
李渊听了,低头沉思:王仁恭原本也是一员骁将,手下有万余守军,往日也曾连败突厥。只因近来变得贪婪,这才败于突厥之后。高君雅既然请命要去,就让他去一回。多给他些部队,保证他能胜利而归。这么想着,抬起头来,望着高君雅说:
“高副留守愿去,李渊实在感激,我就给你精兵三万,前去解围,只是此役关系重大,还请高副留守谨慎小心。”
“谢留守信任,君雅此去,一定小心谨慎,一举解了马邑之围,不负留守所托。”
第二天,高君雅领兵三万,浩浩荡荡,前往马邑。李渊与王威,还有刘政会、唐俭等人,都前来送行,其场面之壮,甚是感人。高君雅兵至马邑,与郡守王仁恭汇合一处,商议破敌之策。
这王仁恭,天水上邽人,小时刚毅修谨,工骑射,曾经屡跟杨素打击突厥、平息汉王谅举兵谋反,建立功勋,后任信都太守,深得民众喜爱。在辽东战场上,屡建功业,深得皇上信任,只因杨素之子杨玄感叛乱,仁恭受到牵连罢官。后来突厥屡为祸患,隋炀帝这才想到仁恭这个宿将,下诏给他官复原职,做马邑郡守。几年来,突厥曾多次进攻马邑,均被仁恭击败。只是仁恭因为曾受惩罚,日渐心恢意懒,当时天下大乱,百姓饥馁,道路隔绝,仁恭一改过去爱民之心,受纳货贿,且不肯打开粮仓,赈恤百姓,终使得百姓离心,故才无力抗击来犯突厥。今见高君雅领兵前来救援,仁恭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总算盼来了援兵,马邑之困围或可解除。担心的是,对于高君雅,他还是了解的,知道他只会顺着皇上的意思说话,却不懂得用兵。思之再三,仁恭无法,只好自己来出主意,便提议说:
“而今副留守兵至,我军实力已与突厥相当,可以与他们在城外的‘血头场’,展开大战,一举而解马邑之围。”
在一旁的郡丞李靖听了,忙说:“血头场地势险恶,高地已为突厥所占,在那里开战,于我军不利。不如固守城池,以逸待劳,到突厥兵疲马困时,我军发起进攻,可一举而败突厥。”
高君雅刚来,并不明白情况,听完俩人的意见,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把目光投向王仁恭,但见他微微含笑,轻轻摇头说:
“突厥犯我马邑,已有多次,均被我一一击败。这次只因他人数更多了些,因此被围,现如今高元帅领兵三万来援,怎能再龟缩在城里任其围困?”
高君雅听了,大为高兴。他初次领兵前来解围,本来就只想速胜邀功,自然巴不得尽早决战,自己好班师太原,于是立刻表态,说:“郡守之言甚妥,明日就在城外的‘血头场’摆开战场,大战突厥。”
李靖听了,大吃一惊,连声说:“血头场之战,万万不可!”
王仁恭见李靖如此,大为不满,瞪着李靖说:“郡丞如果不愿意,可在一边看着本郡守与副留守是怎样击溃突厥。”
郡守是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李靖作为马邑郡丞,只是郡守的佐官。见王仁恭如此坚持,李靖不好再言,摇摇头,在心里说:马邑危矣!
这个李靖,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人,祖父、父亲都曾官至太守。李靖不仅长得一表堂堂,在父亲的培养下从小就雄心壮志,颇具文武才略,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员名将,每次与李靖谈论兵战,对李绩的见解都很赏识,曾为此抚着他的头说:“如今身边能与我谈论孙、吴兵法的人,就只有你了。”李靖虽然才能出众,却因性格倔犟,难得上级赏识,故此官位一直不高。虽是官微职卑,在朝廷中也很有名气,甚至吏部尚书牛弘也称他有“王佐之才”,宰相杨素与他谈论公事之后,指着自己的坐椅说:“迟早有一天,你会坐在这样的位置上。”李靖尽管有这诸多的赞誉,终是只能来做一个马邑郡丞,在王仁恭的限制下,才能得不到发挥,还常常受到王仁恭的指责。这一次,他明知“血头场大战”只会以失败而告终,却也只能在心里暗暗着急。
第二天一早,马邑郡城门大开。郡里的万余守兵,连同高君雅带来的三万援兵,共计四万余人,在王仁恭、高君雅的亲自指挥下,齐声呐喊,冲出城来。始毕可汗见了,闪动着阴绿的眼睛,裂嘴哈哈大笑。随着他的弯刀高举,黑马纵身向前,身边的百余名虎将齐齐地扬起弯刀,带了他们各自的铁骑,象展开的黑翅膀一样,随了他们的首脑始毕可汗,迎向城内冲来的军队。
刹时间,“血头场”便成了屠宰场,马邑城的守军和他的援军在突厥的弯刀下,一个个被砍倒在血泊里。
待到王仁恭与高君雅撤回城里时,仅剩下了不到一万的士兵。马邑之战败了,而且败得这么惨重,按照隋朝的法律,战败是要受到惩罚的,不仅是守城的王仁恭,救援的高君雅,太原留守李渊,也脱不了干系!
27、
扬州行宫,豪华宽大的卧房里,隋炀帝刚刚醒来,凝目身旁*裸的美人,忍不住低头又要去亲一下。就在这时候,他脑子里突然掠过昨天传来的恶耗:子盖卒于东京。
从雁门下扬州时,途中有叛贼敬槃陀、柴保昌等领兵数万阻挡。来势汹汹,扬言不杀皇帝绝不罢兵。炀帝听了,心中恼怒,便令子盖领精兵两万,前去征讨。临行时,炀帝对子盖说:
“叛贼太过猖狂,爱卿所到之处,一定悉数杀光,以敬效尤。”
子盖领命出击,一举击败了敬槃陀、柴保昌等阻兵。胜利回师时,子盖下令:将汾水北村坞全部焚烧。
一时之间,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几十里内,哀哭声声,数十万百姓,无家可归。子盖凯旋,皇上非常高兴,大加赞赏。殊不料,没出三月,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又在被焚烧了的废墟上,举兵起事,发誓要推翻暴隋。炀帝听了,大为震惊,再次命子盖前去征讨。谁知,就在昨日,汾水竟传来恶耗。
想到这事,隋炀帝再无心*,翻身下床,唤来黄门侍郎裴矩问道:“子盖临终何语?”
“子盖病笃,深恨雁门之耻。”裴矩回答说。
皇上听了,伤心不已,吩咐裴矩:“令百官就吊,赠子盖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景。”
裴矩领喻前去办理,隋炀帝呆坐一会,又想到萧禹,自言自语地说:“你为何要反对朕呢?”罢了,朕的身边,怎么都是些愚蠢之才。隋炀帝摇摇头,随手翻出自己的一本诗集。
而今*四起,作为一个皇帝,连京城长安也不能回去。昔日的重臣,死的死了,还有不少,因为反对自己被贬官州郡、甚至杀头。还有一些,也是貌合神离。唉,朕一代天之骄子,何以就弄得如此狼狈?隋炀帝想到这些,烦躁地放下诗集。罢罢罢,一切就由他去,朕再好好地逍遥一些日子。难不成,天还真会塌了下来?隋炀帝在心里愤愤地说。突然,他想起一个人来,于是大声地吩咐:“唤虞世南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