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生常谈-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生如爬山
###人生如爬山,要想欣赏山顶的美景,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就要登临山顶。爬山需要付出,不仅是身心的劳累,有时脚上可能磨出血泡,有时还需别的付出。当然,我们在登山的过程中,也要留意沿途的风景。

  滞留山脚,尽管平淡,付出的也少,但体会不出登山的乐趣和艰辛。

  山的选择如人生的目标,登小山当然付出少但收获也小。山越险峻,越秀美,越需要付出更多。也要考虑个人情况,量力而行,不具备身体等条件的,也不能好高骛远。

  登山是需要毅力的,没有坚韧的毅力,往往会半途而废。坚持是人生精彩的基础。

  登山是需要技巧的,不懂得登山的方法,往往会事倍功半。路径的选择是人生成败的关键。

学会自我表扬
刚才看了一位网友的文章,内容说要学会表扬别人,我完全同意。另外想补充的是在除了学会表扬别人外,还要学会表扬自己,做到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

  新形势下,社会弥漫着急功近利的东西,人们工作压力大,心态普遍浮躁,抑郁之人渐增,抑郁严重者成抑郁症,有跳楼者,也有投河自尽的。有人开玩笑说,北大学子“鱼翔浅底”,指跳未名湖自杀;清华学子“鹰击长空”,指跳高楼自杀。归根结底还是心态问题。

  学习也好,工作也好,家庭生活也好,哪能事事遂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靠别人表扬恐怕还是不够的。要听别人表扬,首先得自己做出了成绩,其次还需要表扬者心情好、不忌妒,且有慈悲胸怀和宽阔胸襟。可见,听别人表扬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人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学会自我表扬。

  当然,这里说的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和有些人歪曲了的三大作风(理论与实惠相结合、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意思是不同的,他指的是自我吹捧,我这里指的是自我激励。

  人的一生,会经历顺境,也会经历逆境,有成功的事情,也肯定会有不成功的事情,甚至于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功成名就的时候。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但是,无论成败得失,每个人都要学习、工作和生活,“鱼翔浅底”、“鹰击长空”者毕竟是少数、是另类。人生活的幸福与否,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并不成正相关,所谓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富人有富人的烦恼。我以为,不论身处何种生存状态和条件,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积极的健康的心态。这种心态从何而来,不仅来自别人的表扬,自我表扬是最关键的。

  一个人可以自我表扬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可能你职务不高,你可以庆幸自己不需担当责任;可能你挣钱不多,你可以庆幸自己工作轻闲;可能你已经下岗,你要表扬自己的生存能力,毕竟还有饭吃没有饿死;等等。要学会在顺境和逆境时及时调整好心态。

  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才可能赢得人们的理解和支持,也才可能取得成功。。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人生不是写文章
十几年前,风华正茂的年龄。喜欢一首歌,是周华健的《最真的梦》。或许当初就已知道,“总是要历经百转和千回,才知道情深意浓,总是要走遍千山和万水,才知道何去何从”。但是现在更多的体会是,“为何等到错过多年以后,才知道自己最真的梦”。

  有一天,看到关于“成功”的释义是,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问自己,你的目的、目标、你的最真的梦是什么?如果说有些迷茫,恐怕会被人笑掉大牙吧。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幸福是自己能够感觉到的,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只是想,如果当时…,或许又是一种人生轨迹。

  人生,只有一次,不象写文章,可以修改,改到自己满意为止。而且过去写的文章现在再读也未必满意。正确也好,错误也罢,走过去就过去了,不可能重新走一遍。那么,那个梦呢?就让它在梦里存在吧。梦也许只能是梦。

要学会放弃
做官的人,从科长、处长到厅长、部长,从局长、县长到市长、省长,无论在哪个位子上,上面还有领导。做生意的人,从小做到大,从几万、几十万到百万、千万,无论挣了多少钱,前面还有挣不完的钱。做学问的人,先图个职称,从初级、中级到高级、正高,当了教授,还要当博导、院士,前面还有许多学术头衔。这都是正常人的正常思维和追求,但永无止境。如果心态好还行,如果心态出现偏差,往往容易犯错误,甚至于违法犯罪。如果违法犯罪,被判死刑,他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改成死缓或无期;如果判决无期,想的是改成有期;如果判决有期,想的是能判决成缓刑;有的还想着如何能无罪,过个普通人的生活。但是违法犯罪被追究以前,他绝不会羡慕普通人的生活。

  贪和贫二字,只有一点之差,多一点为贪,少一点为贫,贪与贫下面均为贝,即钱财,上面均有一把刀,多了为贪,少了为贫。如此比较,你不得不叹服汉语造字的博大精深。

  官场上的人往往容易横向比较,某某人和自己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已经走上什么级别的岗位了。同一级别也会比较,人家那个单位、部门有实权,自己的单位部门无职无权。很多人缺少纵向比较,不比自己的过去。横向比较,也绝不和比自己差的人比较。这都是许多人的通病。有的人身居高位,官到省部级、钱财几千万仍不满足,最后身陷囹圄。大处说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简单说就一个贪字。

  有上述想法的人可能多是吃不着葡萄的人,一旦自己深陷其中,往往不能自拔。可谓利令智昏。小时候,就听过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恐怕那些犯了错误的人很少不懂得这个道理。

  有句俗语说,久在河边站,难有不湿鞋。还有句话说,要叫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归根到底,还得听陈老总那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真不希望身边出现这样的例子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适当地放松心情
五一节,对于北方而言,应该说是个不错的时节,沙尘暴刚刚过去,天气转暖且晴朗起来,这样的天气到户外活动是个不错的选择。对我而言,七天的长假是个难得的休息,我宁愿呆在家里,睡个懒觉,上上网,看看电视,不用早出晚归,不用请示汇报,不用去看谁的脸色,不用开那些永远开不完的会,不用干那些越干越多的工作,不去商场去找人挤人的感觉,不去旅游点去看被人包裹着的风景,不去饭店不去健身不出家门,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节日。人不是为工作而活着但又不得不工作。工作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决定了工作不会是快乐的。偶尔的小小成就,会使你有些许欢愉,增添了你工作的动力。工作总是要做的,不管你持怎样的态度和心情,因为你要生存。用积极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去工作,会使你的工作更有成效,也会使你能够保持好的心情,偶尔或许还会有些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会逐渐改变你的工作环境,因为你要生活的更好,不光为了自己,还有你的家人。关键的一点,你没有不需工作就能生活并生活的好的资本。为了工作的好、生活的好,精神上的弦不能绷的太紧,必须适时放松心情。如何放松,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惯和喜好,我选择的是呆在家里。脱去外衣,想躺床上就躺在床上,想坐沙发就坐沙发,想翘腿就翘腿,想看电视上百个台随便调,想上网聊天BOLG玩游戏看新闻干什么都行。(2006…05…01 09:51:15)

平安就是幸福
近日,一名昔日同窗卷入一起大案,被起诉,即将面临审判。即使被判有限徒刑,也终结了昔日的辉煌,更失去了宝贵的自由和平静的生活。再想想原统计局长邱晓华之类高官,生出许多感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一点是平平安安、平平淡淡生活就是福。和一位朋友说过,如果我们在退休以后,还能一起喝喝茶,打打麻将,那是多么的惬意的生活啊。如果我们在年事高的时候,也能象现在的老年人们一样,和老伴一块散步,也是很令人向往的生活。

  产生这样的想法,并非因为自己有什么事情,而是对以后生活的担忧。忧的是这个社会环境下,如何能够抵得住那么多的诱惑。想想邱晓华,曾经是多么的刻苦、勤奋和努力,却在身居高官的时候落马。其实,研究一下被曝光和追究的贪官们的简历,不难发现,这些人都曾经是奋发有为的人,都有过艰辛的追求,都曾为社会做过许多贡献,多数是非常有能力的干部。他们的落马,主要是自己放松世界观改造,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不能否认现在这个社会的诱惑太多,尤其是对于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来讲,能否抵得住诱惑是个很大的考验。

  胡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了“八大作风”的要求,我非常同意。所有的领导干部都应注意工作作风,这也是作为共产党人的起码要求。为人民服务,作人民的公仆,这不是为了好听,也不是欺骗人的假话,而是对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要求。*等人可能在思想上早已没有了这个观念,想的恐怕只有如何对人民、对百姓、对下属作威作福。领导干部的三讲、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其实是对党员和干部的警示,可惜许多人不能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其实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任。

把小事做大,把大事化小
大事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小事常常被忽略;大事容易出成绩,小事往往干不出名堂;大事干不好会被问责,小事干不好会轻易地得到原谅。

  大与小是相对的,能把小事做大是一种本事,能把大事化小也是一种本事。把小事做大是从小事入手,造声势,扩影响,引起重视,干出成绩。工作中无小事,把小事做精做细做好,既需要能力,也体现素质。把大事化小要有举重若轻的气慨,而不是被困难和问题压倒,考验的是心理素质,本质上体现的还是能力和素质。

  把小事做大,就是要小题大作,就是要学会抓细节,从细微处入手,但绝不能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是要注意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大事化小,目的不是为了不了了之,更不是回避矛盾、逃避责任,而是一种工作方法。

  大多数工作人员,日常接触的是小事,但是百姓利益无小事,于细微处见精神,只有把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信任。各级领导干部,面对的多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部门和单位利益的大事,如果始终紧绷一根弦,平均用力,不仅精神上受不了,而且会影响工作质量和效果。

  所以,我们要提倡一般工作人员要有把小事做大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有把大事化小的气魄。这样对于我们的工作与党和国家的事业乃至自身的健康与发展都是有益的。

党员是一个神圣的称号
我出生在*时期。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姓名很有时代特色,诸如建中、建国、建军、党生、爱民、爱国、爱军、*、红卫、卫国、保卫、胜利等,父母给我起的名字里有个“忠”字,可能是希望我永远忠于毛主席、忠于党中央吧。

  刚上小学的时候,尽管人们还吃不太饱饭,记得村子里的墙上写满了“批林批孔”、“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标语,家家糊屋顶的报纸上写的是“将一小撮反革命分子揪出来”,墙壁上挂着“毛主席去安源”画像,墙围正中间都用红油彩画着一个大大“忠”字,桌子上摆着毛主席半身石膏像,安徽来耍猴戏的人让猴子扮演的是“王光美”(刘少奇同志的夫人,当时少奇同志被打成反革命,王光美同志也是批斗的对象),学的第一篇课文是《大海航行靠舵手》,那时的农村和城市一样政治色彩很浓。

  儿时对党的印象,党就是毛主席,党就是拥护毛主席,党就是斗争、批判和打倒一切阶级敌人。那时,村里年令大的学生是红卫兵,我们年令小的是红小兵。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永远跟着共产党,誓死捍卫毛主席。我们的榜样是潘冬子、刘胡兰、王二小、雷锋、黄继光、董存瑞,还有草原英雄小姐妹。小伙伴们玩的游戏通常是好人和坏人打仗。坏人有三个,一是蒋介石,二是小日本,三是美国鬼子。所有的打仗都是好人打败坏人。演坏人一方的多数不情愿,不只是因为被打败,而是因为演了坏人脸上不光彩。每个孩子作梦都想当个潘冬子他们那样的英雄,长大后象黄继光、董存瑞那样去堵枪眼、举炸药包。

  那年的冬天,发现村子里有人左臂上围上一块黑纱,而且都是村子里有头有脸的人,有支书、队长、会计等,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后来才听大人们讲,是“敬爱的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去世了。虽然有过不安,但是当时还不太懂得悲痛。对周总理的更多了解是后来看书和通过新闻媒体获得的。尽管现在周总理是我最崇拜的领袖人物之一,但在当时却对能给领导人戴黑纱很是羡慕,心里想,我要是能象他们一样,该有多么神气呀!听说那些人都是党员,更加坚定了我要做党员的信念。

  那年的秋天,在学校里,听到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幼稚的头脑里感觉一片空白,毛主席怎么能死呢,毛主席死了我们怎么办(当时的印象到现在还经常能想起)。和所有的同学一起在我们的学校参加了毛主席的追悼会,当时大家的表情都很悲痛,而且多数同学是发自内心的。

  后来,广播里说,“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四人帮’”,我们和大人们一样的高兴,画王、张、江、姚的画像,玩捉拿“四人帮”的游戏。记忆深刻的是当时有一幅标语是“抓纲治国”,以为是要大练钢铁,直至上高中后才知道“纲举目张”。

  儿时的共产党是那样的神圣、伟大,党员是那么的令人向往和高不可攀。那时最常见的一句口号让我终身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