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缺乏的是学习的动力、计划性和持续性。或者说,目前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但学习是必须的。所以,下一步一定要科学地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使其保持下来,成为习惯。
时光荏苒,不要等到白首时方悔学习迟。何况,学习对于自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写下来时刻提醒自己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谈产房牢房住房燃房的启示
前几天,在内蒙古日报看到一篇短文,谈到做人要经常“四看看”,一看医院的产房;二看监狱的牢房;三看贫困户的住房;四看殡仪馆的燃房。读后颇受启迪。
看看产房,会想到父母育儿之辛苦,会想到如何回报他们的抚育之恩。自己为人父,也深知培养孩子的不易。也常常想,人们如果能把用在孩子上辛苦的十分之一用在父母身上,应该也是孝顺的了。天气变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该添减衣物了。上学路上,我们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我们又有多少时候在考虑惦记着我们的父母?他们年龄大了,我们却经常以工作忙、孩子补课等为名,很难保证常回家看看。其实,不难发现,父母头上白发多了,腰肝没有那么挺直了,身体慢慢的也有了一些小毛病了,真的该常回家看看了。不要等到站立在陵园,面对冰冷的墓碑时,再追悔莫及。
看看牢房。其实自己工作的缘故,每年都是有机会参观牢房的,再加上近年来监狱成为反腐倡廉基地,看的多了,感受也很多。监狱的犯人,不管以前做什么工作,也不管文化程度,都被训练的内务整齐化一、立正稍息喊报告,可想之不易。最宝贵的自由没有了,面对铁窗,“从门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也是七步”,白天干活,晚上十几个人一个监舍,吃的是馒头烩菜,在入监前谁想过这样的生活。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监舍看到一个铺上挂着一个小女孩的照片,能想见这个犯人每天面对孩子的照片以泪水洗面的景象。相比之下,安分守已,安居乐业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何必争名夺利,勾心斗角。
我们的生活怎么样,多数人肯定不会说已经很好了,充其量会说一般。如果看完贫困户的住房,拥挤、杂乱、陈旧、简陋的景象,估计人们暂时不会抱怨工资低、待遇差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平时人们只爱向上比,如果向下看看,心态自然会平和许多。人们多爱横向攀比,常忘了纵向比,比比自己的过去,估计幸福感会增加不少。如果再看看贫困者的生活,就会更多地增加幸福感。现代城市人,普通工作人员想的是和当官的比,做官的想的是和大款比,都忘了知足者常乐的古训了。
再想想人死后,一把火后成了一把灰。纵有家财万贯,又能带走多少?生前的浮华也灰飞烟灭了。
四看看,其实看到的是一种人生观,也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经常四看看,会给人无限启迪,开阔胸怀,使人更加超脱一些。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不知出处,但从小就听大人们说,应该是俗语吧。过去对这句话感受不深,近日仔细思考,这句话简直是太经典了!
旧中国,女子奉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女不嫁二夫的思想,夫为妻纲,女的嫁了人,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一旦嫁错了人,一辈子也只有受苦、受累、受罪了。孟姜女哭长城,在我看来,哭的不只是死去的丈夫,还有当时的社会制度。
而男人如果干错了“行”,一臣不侍二主,那也基本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一辈子也就完了。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碰上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韩信、张良能有用武之地,亏得遇上了刘邦。
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但无论男女,但凡工作之人,最怕的就是因为选择行业没有对,而导致今后在事业上没有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司机是个热门行业,开上车那是让人羡慕的,现在开车成了都市人的一种必备技能了,司机的身份是工人,属于机关里地位最低、收入最少的工勤人员。那时候,军人也是女孩子们找对象的首选,现在军人一复员多数意味着失业,家里没有点关系的,到了企业,找对象是个问题。过去的国企和大集体的工人老大哥,和机关干部收入差不多,如果工厂里生产的是紧俏产品,还会有许多人去巴结。现在的工人,能不下岗,就是幸运的了,收入水平和机关干部是没法比了。据我了解,在有的工厂里现在还有一些离休干部,月工资一千多元,和机关的退休干部四五千元的收入都没法比。
除了行业,单位也很重要。同样的行业,不同单位发展是有差距的。我的大学同学,在部里工作的,有当司长、处长的了,在县里工作的,有的还是科长副科长;在南方工作的早就大康了,在西部工作的还在为小康而奋斗。现在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好的公司月收入上万元,差的可能只能吃饱肚子。
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就几步。选对专业,选对老师,选对行业,选对地区,同样的努力,不同的结果。
现在有的女大学生,把嫁个好男人,当成是她们的事业。这也不全无道理。如果两个大学同学毕业结婚,没有家里的支持,在城市里买套房子会成为他们终身的奋斗目标。如果女同学一毕业就嫁给了一个事业有成男士,房子、车子全是现成的,能说她有什么错吗?
关键时刻的抉择,太重要了! 。。
我的好老师
H老师是我二十年前的汉语文老师,下过乡,插过队,返城后上了大学,从一重点中学的教导处主任调任我的母校,阅历丰富,知识面广,英俊洒脱,有气质,课讲得好,爱抽烟,且姿势优雅,为人随和豁达,是我当时最喜欢、最欣赏、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
中学阶段我作文功底一般,但善于构思,有几篇作文被当作过范文,因而对写作还是喜欢的,但绝不是擅长。作了H老师的学生,因为喜欢老师,所以学习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课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学期间写了几篇小短文上过板报和校广播站,当时好像没有校报。还记得H老师组织我们搞过辩论会,我这个普通话极不标准的学生(当时还不如现在,现在也不行)居然做了一次主持人,同时也是组织者。我不敢说这些经历对于我的成长、我的人生有多么大的作用和影响,但起码是有益的。
工作后,老师也非常关心自己。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老师身上那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前几年,老师退休了,联系也少了。但每遇老师,短暂的交谈,总能感觉到那种真诚的关心与鼓励。
近日,老师病了,检查为肺癌,做了炭化(可能是这两个字吧),还要继续做化疗。见了老师,仍是谈笑风生,哪能看出癌症患者的痛苦和抑郁?据称,老先生最初连家人都不想告诉,后来不得已才告诉了。现在人家只要有空,还不忘散步逛街,估计身体不允许棋是下不成了。
老师爱抽烟,我也爱抽烟,师徒见面,总免不了吞云吐雾。这次见面我几次差点儿忍不住掏出烟来。老师告诉我,烟还是少抽吧。言语间既有老人家对自己几十年烟龄的一丝感慨,更多的是对我的忠告。
老师,学生祝您早日康复!虽然学生不能陪伴在您的身旁,但您应该能够感觉到,学生心里惦记着您。学生工作中有了成绩,还要向您汇报,遇到人生的十字路口,还需要您指点。您的乐观将赋予学生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 想看书来
如厕读书之感悟
一直以来,本人有在厕所读书之习惯。起初,常受妻女之批判,久而久之,非但妻子不再责难,连上小学的女儿也偶尔在厕所读起书来。所以,我家有个现象,某人长时间没有动静,必是在那个最不应该读书的地方认真学习。因而,我家卫生间,必有一些必读之书。这类书,就如枕边入睡前读的书一样,不登大雅之堂,多为消遣之用,没有专业典籍,多为各类文摘。有些美文、有些格言、有些故事,常看而不烦。
今日,忙里偷闲,借故给自己放了半天假。如厕时,又随便翻看一本文摘,有几句话还颇符合目前之心境。“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何等之精辟的语言呀!学习已成生活之方式,比之前贤、巨匠和领导对学习重要性的论述,更为恰当和妥贴。“有些失望是无可避免的,但大部分的失望,都是因为你高估了自己”。期望值越高,失望的机率也越高,多么浅显通俗的道理,但确有许多人还经常处于这种不该有的失望中。“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当你认识到自己的最大优点就是和别人不同时,你才会有最完全的自信”。现实中许多人不就是因为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而常陷入苦闷和自卑吗?“不让猴子爬树,却叫它游泳;不让鸭子游泳,却叫它爬树。按一种标准要求所有的人,只会浪费人才”。这样经典的用人理念,这么深刻的哲学思想,又有多少领导干部懂得并能真正运用好呢?
坐在办公室里,是不会看这样的书,想这么多的事情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网络时代的出行真的很便利
上周,和家人去北戴河游玩。
因是第一次去,人生地不熟。在网上预订了房间(刘庄一家庭旅馆),原本是以试试看的心态,也未当真。提前发了个短信,一个小姑娘真的去车站接了站,房间条件和网上说的一模一样,价格也如是。旅馆还能帮助做海鲜,介绍当地情况,预订返程车票。一直以来,存在怕上当受骗的心理,尤其是出门在外。但这次出行总体感觉,绝大多数商家是讲诚信的,多数人是善良的。
因途经北京,在北京订了两个旅馆,一个在东四,一个在机场,为的是方便在天安门附近游玩和方便乘机。均是人未到,电话就打来询问了。房价和订的价格一样。东四福苑宾馆的标间,预订200元/间,门市价是368元,后来换了一个套间标价888元,只收了两个标间的价格400元。寰宇京航宾馆在机场附近,网上订价标间188元,也远低于门市价。且服务态度都很好。我考虑的不是实际价格高低,更多的是诚信(别上当受骗)。
如果没有网上的预订,临时找住处,肯定也能找着,但价格和住宿条件就不好说了。
还有从北京到呼和浩特的机票,也是网上预订的,提前订票,打了6折。比同机到呼的其他乘客(可能也有打折的,但换登机牌时前后的乘客都是全票550元),每人节省200元。
因为网络提供的便利,不仅省钱省时,也在家人面前挣足了面子。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干干净净做事真的很难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是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理想。
人到中年,经历了许多的事,见过了许多的人,有时候怀疑清清白白的官员是否太少了,有时候感慨干干净净做事是否太难了。
我做事,自认为公道正派,一清二白,坦坦荡荡,自己不耻于吃拿卡要,当然不会有别人的好处。有时候难免让人感觉你得到了多少好处而吃独食,上级会觉得你太黑,下属会觉得你太霸道。这种心理可能许多人会有吧。
看到别人做事的时候,自己也会想他得了多少好处。
症结可能在于,反面的例子太多了。
老百姓说,台上反腐,台下腐 败。许多官员屁股底下都不干净,经不起查,一查就有问题。重庆打黑,带出了许多保护伞,公安系统包括常务副局长、副局长、两个总队长、分局长,许多高官出事了。
我坚信,绝对还有清正廉洁的好官员,但老百姓能看到的多是反面典型。那么多的官员刚做完报告即被双规,那么多的前车之鉴,谁还敢相信坐在台上领导的清白?老百姓有句话说的好,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还在主席台。
我只想干干净净做点事,但有时候真的好难。
那些儿时的美好记忆
大队、小队,这样的名称,现在提起来,人们想的肯定是军事单位。过去听习惯了,没感觉有什么不妥,现在突然想起来,感觉却有些怪。
我想说的是,我生长的年代,在农村把生产单位都称之为大队、小队,现在的村委会组织过去称为生产大队,生产大队下面设生产小队,大队小队都有队长,称为大队长和小队长,工作场所称为队部。这和现在的军事单位尤其是武警部队基层连队的称谓是一致的。人们去田里干活是集合了一块去的,虽然不用排队。每天谁干什么活是由队长分配的,干一天活记一个工分。家里的粮食是队里分配的,除了按人头分,还要结合工分。
还有就是现在的乡镇,过去称之为人民公社,稍有些历史常识的人恐怕马上会想到巴黎公社。从字眼看,就很有革命的意味。
那时候,公社还有电影放影队,在各村巡回放影。每有放电影的时候,各村都象过节一样喜庆。人们早早吃了饭,天未黑以前就搬板凳守候在影幕前。放影员是很让人羡慕的职业,因为他们除了可以先睹为快外,还可以不受次数的限制。那时候电影里的台词多数人能顺口说上几句,比如“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冰棍儿,三分钱一根”,“今天我休息”。那时候电影里的人物除了好人都是坏人,坏人包括日本鬼子、美国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电影里的坏人一出来,小孩子都认得,除了长相难看外,动作也很不正常。
每个大队都有赤脚医生,这个名称不知从何而来,但至少在北方,村里的医生和别人一样都是穿鞋的。赤脚医生是给人们看病的,虽然看不了大病,但是人们头痛脑热随叫随到。不象现在农村有人生病得到很远的医院看病。
村村都有小学,有许多小学采用的是复式教学,就是每个教室至少有两个年级的学生,老师先给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做作业,稍后再给后一个年级讲课,前一个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