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重用,被任命为客卿。
这个时候,苏秦派去跟随帮助他的人才把真相告诉他说,苏秦为了唤醒他的自尊和自信,故意采取激怒的办法,盼望他能够在秦国掌权帮助苏秦实现他六国合纵的大业。现在苏秦的目的达到了,他要告别张仪去复命了。张仪这才恍然大悟。这一段时间以来,自己一直都在纳闷,以他和苏秦的同窗之谊,苏秦为什么那样对待自己呢?原来老同学是怕他贪图一时的眼前小利,过分安于现状而闪失了斗志。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激励自己的上进心。他对苏秦的门人说:“请你转告苏先生,我不会让他失望的。”
苏秦慧眼识英雄,造就了一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
尽管以后张仪成为苏秦的对手,但是苏秦张仪的同窗之谊令人敬佩仰慕,堪与春秋时期的管仲鲍叔牙媲美。如果苏秦不是采取激将的办法,而是留下张仪在自己的手下做个小官,历史上不仅仅就没有了这一段美好的佳话,而且也绝对就没有了在战国末期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张仪了。
鬼谷子说:“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素琴为张仪前途的谋划可谓周密,同出师门的张仪简直丝毫没有发现;苏秦激将张仪的语言可谓掷地有声,张仪是句句铭刻在心,激励着张仪毅然前往秦国成就大业。等到张仪已经在秦国占住了脚,终于知道原来一切都是苏秦的周密计划,这可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
八面玲珑的叔孙通
八面玲珑的叔孙通
叔孙通是薛县(今山东省滕州市)人,因有文才而被秦朝朝廷征召。陈胜起义的消息传到咸阳后,秦二世征集所有儒生,商讨对策。除了叔孙通外,其它人均据实回报。秦二世把其它儒生处罚,而正式委任叔孙通为博士。叔孙通在回答秦二世的询问时阿意逢迎,引起了同僚的不满。叔孙通表示这样做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他随后逃亡回家乡薛县,其时薛县已被起义军占领。叔孙通先后跟随起义军领袖项梁、熊心及项羽。前205年,刘邦率军攻入彭城,叔孙通向汉军投降。后来项羽回来打败刘邦,叔孙通跟随刘邦回到关中。汉高祖亦委任叔孙通为博士,并赐封号“稷嗣君”。
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汉高祖。他把秦朝的礼仪废除,力求简易。当时大臣们在朝堂上经常做出失礼的行为,如饮酒争论、醉后喧哗,甚至拔剑击打宫殿的支柱。汉高祖对这种情况渐渐感到不满,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订宫廷礼仪,得到汉高祖的同意。叔孙通到鲁国故地征召约三十名儒生到长安,协助制订及演习宫廷礼仪。一个多月后,叔孙通邀请汉高祖观礼。汉高祖认为有关礼仪可行,于是命令大臣进行彩排。
前200年,长乐宫落成,汉高祖首次使用叔孙通制订的宫廷礼仪进行新年朝会。《史记》记载是次朝会如下:
天亮时,由谒者掌礼,来访者依次进入殿门。宫中设有车骑、步卒守卫,以及兵器、旗帜等。殿上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入殿。功臣、列侯、将军及其它军官在西列队,向东而立;文官自丞相以下在东列队,向西而立。大行依爵位高低宣示来宾上殿。于是皇帝乘辇出房,百官手执帜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领六百石薪金的吏员依次奉贺。这时,自诸侯王以下,各人无不肃然起敬。礼成后开始酒会,宫内侍从坐在殿上,全部伏下,以来宾尊卑依次敬酒。九觞酒后,谒者宣布“罢酒”。御史在场内执法,见到不依礼仪的人便立刻把他带走。整个酒会过程中都没有人敢喧哗失礼。
汉高祖对是次朝会非常满意,认为自己终于知道做皇帝的尊贵之处。他委任叔孙通为太常,并赏赐黄金五百斤。随叔孙通入京的儒生获汉高祖封为郎,另外叔孙通把赏赐所得全数分赠随行的儒生。
前198年,叔孙通出任太子太傅,辅佐太子刘盈。三年后 (前195年),汉高祖有意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叔孙通以晋献公和秦始皇立嗣不定终致国家内乱的事向汉高祖进谏。据《楚汉春秋》记载,叔孙通曾在汉高祖面前企图自杀,迫使汉高祖收回易储的建议。汉高祖死后,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叔孙通再次出任太常,负责制订汉朝各种礼仪。
汉惠帝曾因前往长乐宫朝见吕后时需封闭道路、导致交通不便,而下令另筑一条复道。叔孙通进谏,指复道处于通往宗庙的路上,后人在路上行走是不敬。孝惠帝想拆毁复道,叔孙通指“人主无过举”,建议在渭河北岸兴建原庙,代替复道通往的宗庙,免除复道带来的影响。
鬼谷子说:“说者听,必合于情;故说: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事誓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说: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叔孙通简直把此道运用得出神入化。他降汉后,还是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最初常向刘邦引荐不怕牺牲的盗贼、力士等在战场上可以奋勇争先的人才,得到了刘邦的赏识,但却被同行的儒生埋怨,乃至于瞧不起。天下太平以后,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礼作乐时,引荐了知书达理的儒生。叔孙通曾说:君主在进取、争夺天下的时候,最需要能打仗的人才。到了守护天下的时候,文人、儒生便比较可靠。
郑国渠
郑国渠
前 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
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是战国末年秦国穿凿的郑国渠。当时所以要兴建这一工程,除上面所说的自然条件因素外,另一个因素是政治军事的需要。
战国时,我国历史朝着建立统一国家的方向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全国。兼并战争十分剧烈。关中是秦国的基地,它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力量,以便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需要发展关中的农田水利,以提高秦国的粮食产量。
韩国是秦国的东邻。战国末期,在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中,当秦国国力蒸蒸日上,虎视眈眈,欲有事于东方时,首当其冲的韩国,却孱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被秦并吞。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
这一年是秦王嬴政元年。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国,很快地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汉书&;#8226;沟洫志》嬴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人称郑国渠。
鬼谷子说:“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秦王嬴政真不愧是一代雄主,当初韩国谋划出“疲秦”的阴招,秦王高兴的接受了修建郑国渠的建议。后来阴谋败露,秦王大怒,但是当听了郑国一番义正词严的陈述以后,秦王接受了郑国建议,绝没有因为郑国原来是韩国的间谍而杀掉他,反而重用郑国,完成了这一造福万代的伟大水利工程。。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九章:权篇第九
第九章:权篇第九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言或反覆,欲相却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纵舍不疑者,决也;策选进谋者,权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说: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者见)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也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圣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说:「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其用而用也。
故说:辞言有五:说病、说恐、说忧、说怒、说喜。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忘。听贵聪,辞贵奇。
注:
权:权衡。
干:同于或为。 。。
第一节:诸言
第一节:诸言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言或反覆,欲相却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纵舍不疑者,决也;策选进谋者,权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笔者字面理解
说者,说之也;
游说的人,是为了说服别人;
说之者,资之也。
要说服别人,就要让对方感到有好处。
饰言者,假之也;
用华丽的语言修饰,是为了蒙蔽对方;
假之者,益损也。
要想蒙蔽对方,就要让他知道成败利害关系。
应对者,利辞也;
良好的应对,来源于流利的言辞;
利辞者,轻论也。
流利的言辞,来源于简明扼要阐述。
成义者,明之也;
成就大义,来源于磊落和豁达;
明之者,符验也。(言或反覆,欲相却也。)
磊落和豁达,来源于合乎别人欲望的计划得到顺利实现。(言论也许会反覆,那是因为与别人的欲望还有距离。)
难言者,却论也;
很难说出口的,是反面意见;
却论者,钓几也。
要说出反面意见,一定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佞言者,谄而于忠;
奸佞小人,往往因为献媚之言而体现出忠;
谀言者,博而于智;
阿谀奉承的人,往往因为语言丰富而体现出智;
平言者,决而于勇;
语言平静不露声色的人,由于果断而显得勇;
戚言者,权而于信;
面目严肃的人,由于大权在握而显得有信用;
静言者,反而于胜。
说话稳重的人,由于能使用反向思维而能够胜利。
先意承欲者,谄也;
顺着别人欲望不断改变自己观点的人,必定是献媚之人;
繁称文辞者,博也;
语言夸张粉饰太平的人,必定是揽权的人;
纵舍不疑者,决也;
纵横驰骋毫不犹豫的人,必定是果断之人;
策选进谋者,权也;
选择别人进谋的人,必定是有权的人;
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自己错误百出还要压制别人的正确主张的人,必定是反面人物。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各种语言技巧和判断各种献说词人的方法。
语言技巧。
所谓“说”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意图,同时要听语言表述的人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换言之就是要说服别人。要想说服人,对别人没有吸引力是不行的,如何才能吸引别人呢?让别人觉得有“好处”就可以吸引人,或者是能够增长知识、或者是能够稳固地位、或者是能够得到想要的利益、或者是削弱敌人、或者是增强朋友帮助自己等等这些,都是能够给别人带来好处的,别人都会愿意听的。
别人愿意听,还要引人入胜,还要动听。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述语言时还要对语言进行装裱、修饰,还要有逻辑、有调理、言简意赅,让语言华丽动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