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家事与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胡适家事与情事-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授以御衣瑶玩,以示太子实”,让他明白自己的真实出身。昌翼劫后余生,心灰意冷,“遂不仕,隐居考川”。胡昌翼在考川生活怡然自得,活到96岁,旁观战乱争纷五代十国历史结束,又过了宋朝太祖、太宗两代,直到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十月三日才归天。可谓封建战乱历史上的“世纪老人”了。他在学术上很有建树,一生倡导明经学,尤精邃《易经》,著有《周易传注》三卷、《周易解微》三卷、《易传摘疑》一卷。后世子孙尊称这位世祖为“明经翁”、“为世儒翁”。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曾拜题考川为“明经学校,诗礼人家”。胡昌翼还给考川留下了三首七绝,颇有唐诗遗风。
  家住乡庄深僻处,就中幽景胜他人;林园满月犹堪玩,丘亩当门渐觉新。
  醉乡往往眠芳草,归路时时送夕阳;倘若异时咸得志,林泉惟愿莫相忘。
  绎思斋中寻古义,畅情池上钩金鳞;人生但得长如此,任是湖边属汉秦。
  明经胡氏是无比显赫李唐皇家的后裔,近千年来已为世人所允认,然而却无见于正史记载,诚如其41世裔孙胡祥蛟(铁花)所说:“吾家旧谱所记,始祖本是唐昭宗太子,避朱温乱改从胡姓;二世祖仕宋,卒封王爵,事迹不见于史册,与曾氏始祖关内侯据略同故。”原文正公曾国藩的湘籍宗谱载,曾氏十五世孙避王莽乱南迁,为南州诸曾之始,也未入正史。
  胡昌翼有三子,长子胡延进,又名延政,在宋太祖开宝末年(975)年任绩溪县令,明经胡开始与皖南大山中的绩溪结缘了;不过他后来又赴浙江任建德知军(1002年),卒于任上。延进的儿子胡忠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迁往绩溪龙井村(现上庄镇宅坦村)定居。这样,明经胡氏的第三代就开始在上庄的山地繁衍子孙了。
  查阅明经胡氏宗谱及参照有关专家考证,自胡忠之后,经历了胡昉、胡文谅两代,宅坦胡与上庄胡是同宗共祖同村的。之后因居住不同,而同宗分支了。明经胡氏的第七世孙胡德真迁入与宅坦仅一公里之距的上庄村杨林桥一带定居,第八世孙胡七二成为上庄胡氏裔孙的始祖。自此,明经胡氏遂分龙井(宅坦)、杨林(上庄)两分支,但他们的共同始祖就是胡昌翼,而且一至五世,都同宗共祖。明经胡氏传至胡适(1891——1962),已是第42世了。以杰出裔孙而论,一般认为龙井支以第41世孙胡宝铎为代表;杨林支以第42世孙胡适为代表。胡宝铎(1825——1896)宅坦村人,幼时有神童称,清同治十年(1871年)登进士第,分发兵部武选司,官至军机章京总理各国衙门行走,特赏三品衔,胡适父亲胡铁花中年踏上仕途,是他引荐吉林吴大  而肇始的。他与胡铁花是同宗兄弟,甚为相知。
  

上庄村,踏访胡适故居(1)
1992年仲秋,我在胡适侄外孙法德先生的引导陪同下,以团结报地方记者的身份来到上庄村采访胡氏故居。当时“故居”是县文物保护单位,到90年代末,升格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对待胡适的社会背景,据我局部所知是,上一年11月上旬,恰逢胡适诞辰100周年,在安徽绩溪县举行了一次“胡适学术讨论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三年来首次研究胡适的学术###——后来消息进一步证实,该会是由中国社科联、安徽大学等十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变批判胡适为研究胡适,这是学风上的了不起的变化。据说,各地胡适研究中卓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如白吉庵、易竹贤、沈卫威、朱文华等50多人与会,大家评读了2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研究胡适的方方面面,如胡适与中国文学,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胡适与墨学,胡适与徽学,胡适与中国传统文化,胡适与中国公学,以及较为敏感的胡适的“科学人生观”、胡适的实验主义等等。与会者实事就是研讨述评了这位大学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给中国文化留下的深远影响。据说台湾胡适研究会董事长陈宏正先生也来到绩溪与会,表示要为修缮上庄“胡适故居”向海外筹款。在这之前,大陆已陆续出版了有关胡适的著作40多本,其中评传20多种,估计有1600多万字。我因为得悉消息迟了一个月,错过了赴会采访的机会,所以“亡羊补牢”——采访绩溪,踏访上庄——尤为心切。也是在这一年,一家把研究胡适作为徽学研究组成部份的“杭州徽州学研究会”登记注册,正式成立。我因为对胡适、黄宾虹有兴趣,与该会有往来(后来加入该学会)。在杭州徽学会的促成下,终使采访成行。
  我们的越野车从绩溪县城开出,向西北方向丘陵山地行进一个多小时,就到上庄镇了。进上庄镇之前,有人叫车子停有一下,指着路畔一个孤冢说,那就是胡适的红颜知己曹诚英的墓哩,我们都下了车。胡适与曹诚英1923年在杭州烟霞洞相恋回肠荡气,曹诚英此后终身未嫁,情眷“  哥”,临终遗言, 归葬上庄村口。她没有子女,乡亲们照办了。这是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后面有专节叙述)。我在这座衰草孤坟前肃立默思。
  继续驾车前行。上庄现在是镇的编制,有600余户2000多人口。上庄村胡适故居则坐落该镇中段。我们在镇政府前一个广场下了车,就步行曲曲弯弯有近百年历史的青石板铺成的巷道,拐过一座又一座建于19世纪的徽式高墙庭院。望远处,则是青山逶迤,绿水涟漪。俯脚旁,时有和驯的黄狗在伴行。约摸走了20分钟光景,程法德先生兴奋地说:“外公家到了!”这是一座200多平方米的典型徽派民居,粉墙黛瓦,二层通转楼房(即楼上南、东、西均有走廊通转),砖雕门楼,石砌门框。大门口挂了一块竖牌“胡适故居”系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手迹。
  程法德先生告诉我们,此屋并非胡家世居故屋,是胡适父亲胡铁花将军甲午殉国后,二外公,即胡适二哥绍之先生动用铁花公宦囊遗银于1897年建造的,之后不久,胡家兄弟分家析产,房屋完好保留,如今也是三个朝代的百年老屋了。
  我们穿过一个浅浅的天井,便进入前厅堂。厅堂正中上方,悬有一块沙书“胡适故居”匾额。匾额之下,挂了一轴上海画家叶森槐绘制的中晚年胡适肖像的中堂,胡适戴了眼镜,身穿深色西服,打着领红黑相间的领带。中堂两旁,是著名美术家钱君匋1987年书写的一副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此联原为胡适1933年所撰。此联背后
  ,有一段他们53年前在沪杭列车上相遇的故事。笔者1995年在浙江奉化溪口宾馆采访钱老先生时,承他告诉:1933年,我从硖石(海宁)上火车到上海去,不意在车上与大名鼎鼎的胡适博士相遇了。我恭恭敬敬地叫他“胡先生”,他也很客气地回答。他丝毫没有大人物的架子,因此我们竟也谈了一阵天,下车时,我叫来“红帽子”提我们的行李。胡适笑笑说:不用了,我在美国读书,下火车都是自己拎箱子的。我听了十分感动,几乎热血滚动全身。道别时我大胆提出求字要求,他答应了,说回北平后寄给你。后来果然寄来了,就是这幅对联。可憾的是“文革”时被造反派毁掉了,现在我补写,挂在“胡适故居”,以慰先生昔日对我后学的扶掖和鼓励。中堂、对联之下是一张布满岁月痕迹的搁几,上置一口指针停在6时30分的自鸣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上庄村,踏访胡适故居(2)
(胡适于1962年2月24日下午6时35分逝世)。程法德先生说:,搁几上原来还有一对花瓶、帽筒——花瓶为紫红色土瓷制作;帽筒为直隶总督张之洞所赠,烧制有张氏的题款手迹。搁几之下便是一张八仙桌、一对太师椅,桌上有块大砚台和一锭微墨,都是黄山的特产,应现在展方人员加上去的。家具估计是原物,都非花梨木、红木等高档木料,可见胡家当年的经济状况。左、右板壁,展方悬挂了一些镜框,计有:“胡适传略”、“胡适直系近亲简介表”、“胡适家世源流直系图”、“胡适兄弟子侄简介表”等,特别是一幅手书的胡适诗《希望》(1921),令我趋近,吟读一遍——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我登时联想到台湾“校园歌曲”中的《兰花草》,轻声哼了起来:“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的花过时,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转眼秋天到,移花入暖房,朝朝频不息,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蔟蔟,开得有书香。”后者唱遍了海峡两岸,当代校园青年,可知《兰花草》脱胎于半个世纪前“五四”大白话诗人胡适的《希望》。
  带着兰花草历世七十又二年的胡适博士终于飘然而逝,但留在他故居的兰香依旧绕梁。不是么,十扇门窗的木雕兰花(平底浮雕)招人驻足。那是出于同村坊胡开文墨庄杨林樵子先生的刀刃。虽然是展方的布置,倒也补充了“胡适故居”的书香氛围。
  前厅左、右两间,当年因分家,分别析给胡适冯氏母子和老二嗣秬(绍之)。现在右间和东西厢房里陈列着海内外胡适研究著作和有关书画条幅;左间,则为1917年12月30日胡适、江冬秀完婚的新房,里面陈列着一架雕花大木床,床头挂着一把铜剑(这是很普通装饰,我家旧时也这样),卧室内还有一张四仙桌、一张三屉桌、一口大衣橱,大概是原物吧,均已油漆斑驳。地面铺地坪,窗户高窄,颇有阴湿感。
  穿过第二进天井,我们来到后厅。据程法德先生告诉,这里才是这家主人——胡适四兄弟两姐妹的家长冯太夫人起居落座的地方。当年大梁上悬挂着光绪皇帝追封的“三品恭人”的一道诰命,是一幅盖有朱红御印的黄缎子。由于有黄帝的圣旨在上,一般有官衔的亲友来访,不敢坐上座,只能忝列两旁坐椅上。按绩溪习俗,至亲中女婿为大,程法德父亲程治平则是大房嗣稼的女婿,可谓“资深女婿”了,他来到这间厅堂时倒是可以坐上座,胡适母亲冯太夫人则坐在一旁的坐椅上,手捧水烟筒,陪着与这位孙女婿谈天,而胡适的二嫂及侄辈只能在一边侍立。历史烟云飘过后,这种规矩当然没有了;那道圣旨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后厅最显眼的是高高悬挂着的一块红底金字匾额“持节宣威”。这是1941年仲秋,为庆贺时任驻美大使胡适五十华诞,由绩溪县长朱亚云出面制匾,代表全县百姓赠送的寿礼。原来悬于上庄村胡氏宗祠。现该宗祠已颓圮,此匾就移挂“胡适故居”。此匾下,挂有一轴胡适父亲胡铁花坐像工笔画的中堂。左右是字联、书、画立轴及照片镜框。其中一个镜框内装有胡适生母冯顺弟的一张照片。这是她一生唯一的留影,摄于1913年,当时她生了场大病,担心不久于人世,为使在美国读书的儿子不分心,隐满这个消息,照样每月寄家书、报平安,对家人说,将来  儿回来了,而我已去了,就把这张照片交给他,犹如见到我一样……此影可谓弥足珍贵(不过她转危为安,此后又活了五年)。后厅左侧为冯太夫人的卧室。
  “故居”楼上尚未开发利用。
  程法德先生说,“胡适故居”大门外原来是个有围墙的庭院,石板铺地,砌有花坛,植有兰草、天竺、腊梅等花草。胡适童年时,有人送他一棵竹子,栽在花坛。后来冯太夫人将它移植后面菜园里,到胡适留学归来时,竟萌发成一片竹林。可惜如今竹林找不到了,庭院被时光扫成空地,只剩青石板。我们一行人便在大门前空地上摄影留念。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上庄村,踏访胡适故居(3)
出了“胡适故居”,我被带引出上庄村,向曹家湾山地走去,参观坐落在将军降山的胡家祖坟。那里埋葬着胡适祖父胡奎熙暨祖母程氏、父亲胡传(铁花)暨母亲冯氏。胡适祖父享年52岁,跑出山村到上海川沙继续经营独资“胡万和”茶叶庄,在他手中发展到全盛时期,制茶兼销售,以致在汉口有了分店,还派生出酒坊;在上海大东门合股开办瑞馨泰茶叶庄。他因为儿子胡铁花官至三品,也被诰封奉政大夫、通议大夫。我们到了墓地,发现所谓“将军降山“,不过是丘林起伏的一块高阜而已,此处视野开阔,深秋季时染得大地色彩斑斓,地形颇似宝剑出匣,这倒附合这位甲午抗日勇士遗愿的。
  1928年,胡适请同乡建筑工程师程士范设计他祖父母、父母的墓园;又派他妻子江冬秀专程返绩溪,督建墓园。他请郑孝胥题写墓碑:“胡公奎熙及其妻程夫人之墓  胡公传及其继配冯夫人之墓”。程法德先生告诉说,这块墓碑在文革时被拆卸到水库工地,作水渠的过道石板。盛传近一百年的祖坟胡铁花棺椁里“无头尸”流言,此时终于爆发了盗墓窃取金头的荒唐剧(邻村几个村民所为)。哪来的“金头”、“银头”!县文化部门去收拾遗骸时,证实了有头颅骨。1987年,这座墓园作为“胡适故居”的一部分,被确定为县级文保单位后,终于得以修复。墓碑及墓顶的竖碑“锄月山房”(也郑书)取回来了,修复如旧。其它附属墓碑重制,胡适原撰的楹联,由同村的胡开文微墨庄第八代传人胡云书写:“群山逶迤,溪水漪涟,惟吾先人,永息如斯”;“两代祖茔,於今始就,惟成此功,吾妻冬秀”(胡适在这里表扬修墓劳苦功高的妻子江冬秀)。“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胡适把这两句《神童诗》也勒石于墓碑,据说是他青少年时代熟诵喜欢的;旁人看来,恰是他一生处世和心路的写照。
  周围观热闹的人逐渐散去,我等一行人在胡家祖坟流连一阵,开始返程。这时我发现有一个个子矮小的农民总是随着我,似乎想表示什么。我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