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社会的启示:谁能拯救日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个体社会的启示:谁能拯救日本-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对男人来说,没有比目睹这变化更刺激更感动的了。没有比确认自己最爱的女人在性的欢愉中逐渐苏醒更为快乐骄傲的事了。起初像紧实蕾苞般稚嫩的肉体,慢慢放松,而后像盛开的花朵般绽放芬芳。能够参与这整个过程就是自己的存在深植在她肉体深处的证据。至少,久木是这么相信,也从中得到了可以说是生存价值的满足。
  可惜这种程度的幽会,都无法满足久木和凛子,都希望见更多次面,让对方更贴近自己。有了这样的期待,也让他们有了可以不顾家庭、随心所欲行动的勇气和坚定意志。坦白地说,久木不觉得现在的快乐是罪恶。确实,有妇之夫和有夫之妇相爱结合是违背道德伦理的,但相爱的两个人为爱结合又有什么错呢? 久木和凛子双双搬出家同居了。此时久木所任职的出版社收到了“有关久木祥一郎之身家调查”的揭发其外遇丑闻的信。这让久木打定了主意:辞职。
  该做了断的时候了,凛子寄了离婚申请书回去。久木太太在此之前就提出了要离婚,久木一直没回应,现在自然必须做个了断了。和妻子二十五年的共同生活,夫妻之间不再有浪漫的感觉和激情,有的只是安定。久木仔细想来差不多十年没和老婆发生性关系了。在离婚证书外,久木还附寄一封短信,末了还加上一行——让你百般困扰,我实无恶意,亦不会亏待于你,祝好。
  久木突然有种像漫步云端的浮游感,没想到他只不过说声辞职,寄了离婚申请书,自由就如此轻易到手了,就摆脱了这世上的一切束缚,得以享受自由与奔放。可怜的凛子此时却被母亲、兄嫂还有亲戚可看成了抛弃丈夫投入别的男人怀抱的罪人,连为父亲扫墓的事,都限制她去。可凛子认为,抛弃虚伪的婚姻生活,拥抱真实的爱,才是忠于自己心灵的行为。
  可自从某一天,凛子在去远处看了一眼久木的太太后,就在担心和久木的爱情会不会因为岁月的侵蚀而破灭。为了消除对爱情不能永存的不安,凛子不断地寻求*,让自己全身舒畅震颤,直到陶醉在高潮的至爱快乐中。在高潮同时,凛子一遍又一遍呼喊着“杀了我”,她希望死在愉悦最极致的那一刻。
  “我们一定是现在最幸福,再多活几年,也不会有比现在更幸福辉煌的时刻到来。”凛子发出如歌的声音,“和你在一起,这样全身都连在一起,就这样死了也无所谓嘛。”久木发现自己的心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温柔顺从,他也认为:今后必将面临的死亡,不论什么样,都不会比和凛子同死那般华丽绚烂而壮烈。    
  深秋,久木和凛子来到了避暑胜地轻井泽。秋风穿越在静寂的树林间,秋月映着像血一样的玛歌堡葡萄酒,久木和凛子一起写着遗书:“请愿谅我们最后的任性,请将我们葬在一起,谨此为愿。”
  最后的验尸报告是这样记载的:发现时,男子*与相对女子强劲拥抱肌体紧密相贴,*仍插在女子*中。因系死后尸体最僵硬之时间带,无法轻易拉开,由两名警官合力勉强将两人分开。
  本书出版发行后,读者争相购读,但是一问读后的感想,批判的意见特别显眼。诸如“中年男性的*狂小说”、“冠以文学名义的官能小说”等等的批判非常多。对此,有个署名为八方美人男 的读者作了一个比较精辟的分析。他指出:从心底相爱的男女,会摆脱家庭和社会的精神束缚,去满足去畅享*。人作为一种不能跳出肉体这种躯壳的生物,只要感受到强烈的爱,那么最后就会有身体的接触,发生*。渡边这部小说把*裸的*关系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迫使大家重新审视现实中的自我和配偶或者恋人的关系。一般的日本读者都不会像小说的主角久木、凛子那样深深的爱与被爱。正是肯定了久木和凛子之间的爱是爱的极致,所以读者反而要非难这部小说。因为肯定了这部小说,读者自身有关人生、爱情方面的知识都会彻底被否定。那样才是最可怕的事。所以,读者会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反感这部小说。

矛盾心理 1997年的畅销书(5)
八方美人男还指出,日本读者一边承认久木和凛子之间爱情的真挚,一边却不敢对照自己的生活。向往荡气回肠的恋爱,却又不能否定现在的生活方式,这也说明了他们普遍存在着希望改变又害怕改变的心理矛盾。就像有读者指出的那样:渡边淳一的作品基本上只能说是上班族的童话。对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上班族只能从他的作品中去寻找。
  而渡边的这部小说以及后期的其他作品几乎都是描写婚外恋的。对此,有位读者写道:虽说是婚外恋,但是能够找到自己从心底喜爱的人,并且能够相互深深去爱,还是极为美妙的事。《失乐园》在连载时,就有著名的艺人为自己的婚外恋辩解说,很多艺术和文化都是从婚外恋中产生的,而媒体也把这句话浓缩成了一句名言——“婚外恋就是文化”,婚外恋也成为了一种流行。这在当时的流行语中可以得到反映,去失乐园成为了一句流行语。
  关于去失乐园到底应该如何理解,有一位读者的亲身体验非常有参考价值 。这位读者写道:十年前通过恋爱,他和相爱的同事结了婚,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看上去家庭其乐融融。夫妇之间难免会吵架,但两人的关系并不坏,只是已经有数年没有同床*了。
  现在他有一个女朋友,他们非常相爱。和女朋友在一起他感到非常的放松,又找到了以前那种恋爱的感觉。但他并不想离婚。他的女朋友也已经结婚并且有一个孩子,虽然数年没有性生活,但和丈夫的关系也很好。她也不想离婚。
  他们如果离婚的话,马上可以组成新的家庭,不过他们都不想使现在的家庭遭到破坏,使现在的家庭成员遭受伤害。但是,他们之间又是如此从心底相爱。他们相约要爱到天久地长,但不会向《失乐园》的主角学习,不会走向死亡。
  其实他们自己对现在这种不可思议的关系也感到不能理解。他们非常不安,不知道这种关系能够维持到什么时候。他们无所期待,但又有所期待。
  这或许是对去失乐园的一种解释。但是去失乐园的那种矛盾心理恐怕是难以解释清楚的。有位女性读者十年后留言说,在20多岁读这本书时觉得主角们都是那么的愚蠢,但是现在重读时开始觉得对去失乐园的心事有所理解了。
  《少年H》
  作者:妹尾河童
  出版时间:1997年1月
  《少年H》是妹尾河童回忆少年时代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少年的眼睛反映了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人集团心理的恐怖性和愚蠢性,以及当时很多的历史史实。在日本这类自传被称为自我史。日本的历史学家认为,无名之辈也可以把自己真实的经历记录下来,这对于历史来说也是意义的。自我史的先驱、社会活动家桥本义夫曾经用这样的方式记录当时的民众运动。自我史虽然是某个人的真实的经历,但也能反映一定的社会情况。上下卷销售超过了300万册。本书还获得了每日出版文化奖特别奖。
  不过,本书被指责大量剽窃了讲谈社1989年出版的《从废墟出发——昭和两万天的纪录》。儿童文学作家山中恒还出版了批判的专著,对照《少年H》的内容,详细指出了出典和引用情况。对此,妹尾河童没有对大家的批判作具体的反论,只是坚称自己写的都是除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
  母亲给妹尾肇少年亲手编织的毛衣上有一个很大“H”字母,所以妹尾肇少年得到了一个“H”的绰号。他家住在神户市须磨地区离海边不远的居民工厂杂居的地方,父亲开了一家西装店,母亲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妹尾肇少年和伙伴们常常到海边或者到山上玩耍;有时还到邻居大哥那里听唱片,到电影院混电影看,好奇心非常旺盛。因为父亲的西装店经常有外国客人出入,加上母亲把房间出租给韩国人金田,这在战争气氛日益浓厚的当时,少年H一家被邻居们视为异端分子。

矛盾心理 1997年的畅销书(6)
在虔诚的信徒母亲的指引下,妹尾家包括妹妹好子在内全家都成了基督信徒。少年H虽然也受了洗,但他对信仰总是心不在焉,所以经常受到母亲的训斥。
  邻居中年轻的男子一个个应征入伍,少年H邻居大哥流浪艺人“男姐姐”也受到了应征入伍的红纸信封。在大家的欢送下,“男姐姐”登上了出征的列车。满脑子军国主义思想的退伍军人安慰“男姐姐”说,会照顾他年迈的母亲的,而退伍军人喝完了配给的送行酒之后,就再也没有来看过“男姐姐”的母亲一次。“男姐姐”好像知道这些人都不可信,所以途中偷偷地跑回来想自己照顾母亲。但最后在警察和退伍军人们的围追下,不得不上吊自杀。又一天晚上,秘密警察以思想犯的罪名逮捕了少年H非常喜爱的邻居大哥,少年H对口头上动不动就说“天皇陛下的命令”的大人们的疑惑越来越大了。对这些疑问,父亲很冷静地给予了回答,同时也关照少年H千万不要把他们会话的内容告诉别人,如果那样的话,就会被当作“非国民”而定罪。
  在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三国结成同盟之后,日本制定了国民服装,父亲的西装店的生意从此一落千丈。少年H很多事情都变得非常奇怪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限制也开始越来越多了。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社会对基督教徒的*升级了。父亲教育大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同时更要注意好自己的生命。因为父母亲积极地参加社区活动,处处展现基督徒的奉献精神,所以被视为异端的父母也得到了邻里的首肯。
  就在日本政府向国民报告越来越多的战胜消息时,神户上空出现了美军的轰炸机,投下了大量的燃烧弹。少年H对新闻报道和现实之间出现的这样大的差距感到疑惑。有一天,便衣警察带走了父亲,原因是少年H曾经给同伴看过母亲的教友从美国寄来的明信片,便衣警察怀疑父亲是否里通外国。少年H对同伴出卖自己感到非常恼火,但是同伴却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反而被震惊得哭了起来。少年H切身体会到连和同伴的无暇会话也会被引起疑心的时代的悲惨。
  进入神户二中后,学校开始安排繁重的农活和高强度军训。自由散漫的少年H因不合教官的脾气,受到了教官的种种折磨。喜欢绘画的少年H只能盼望在课堂中尽情挥笔,但是上课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了。败色逐渐浓重,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艰苦,妹妹好子作为学生疏散也被送到乡下去了,临走的晚上,全家吃了一顿凄凉的晚餐。第二天,大家到车站送别妹妹,少年H一直到列车看不见了还在那里眺望。
  终于有一天,B…52轰炸机飞临神户上空,神户的城市变成一片火海,惨不忍睹。少年H的家也被大火烧毁。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棵原子弹后,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告投降。战争终于结束了。
  妹妹好子也回到了家,在一片焦土的神户,一家人重新欢聚一堂。父亲重开了西服店,和平的生活重新开始了。
  这次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战争的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在还没有对战争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时,少年H又要直面从军国主义一夜变成了*主义之后,大家变得毫无责任感的社会状况。对此,少年H感到手足无措,心中的不满只能对家里的人发泄。少年H把锅盖砸向了父亲,离家出走了。
  以后,少年H选择了学习绘画的道路。同艺术家们的交流,和优秀的绘画作品给了少年H很大的生活勇气。少年H在绘画工作室里满腔热情地干起来了。
  著名作家立花隆本书非常赞赏本书,认为本书“通过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眼睛,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二战那个时代”。立花隆是日本著名的作家,曾经以一篇《田中角荣研究——他的人脉和金脉》的论文迫使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辞职下台。1945年,6岁以前曾在北京生活过,有过战争生活的体验。
  同样二战时期在中国东北度过少年时代的著名作家泽蒂久枝也认为,本书具有其他人未曾写出的“时代的证言”这一贵重意义,他呼吁那些没有战争体验,不了解战争的少年少女都来读一读本书。
  很多具有二战生活经验的人都认可这本书的内容。不少没有战争生活经验的人也被本书吸引,他们认为本书给读者带来的最大印象是很冷静地讲述了战争的残酷。这部作品不像野坂昭如的《火烧的坟墓》那样凄惨,也不像其他作品那样激情高昂,对少年儿童来说是一部非常容易读懂的书。通过对当时生活中很多现在不可想象的各种限制的了解,通过少年H朴素疑问的喷发和率真感情的流露,大家是可以体会到军国主义是怎么回事,是可以了解到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东京经济大学高井良健一教授在他的个人主页上发表的读后感 ,提到了战争的恐怖和处在矛盾心理时期的少年需要呵护,高度概括了本书的要旨。
  《少年H》那种充满幽默的笔调,具有吸引无数读者的魅力。故事的舞台是神户须磨地区附近的本庄町,这又使我们联想到最近在须磨地区发生的令人痛心的“酒鬼蔷薇圣斗”的少年连续杀人事件。少年H还是一个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郁闷的思春期。其中有两个场景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男姐姐”事件,一个是少年H自杀未遂事件。
  “男姐姐”是一个对少年H非常亲切的亲年男子。有一天收到了征兵的通知,在大家的“万岁”欢送声中奔赴了战场。但是因出征途中逃跑,最终难逃悲惨的逃兵的命运。这个场景非常深刻地描述了战争时代的恐怖性。
  而少年H自杀未遂事件表明了少年在思春期的很多疑惑和疑虑。周围人的如此多变,自己生存空间的被剥夺,活泼的少年H感到了迷茫,以自杀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愤懑。人生有许多喜怒哀乐,也会有许多无名之火无处发泄。这些事情只有自己的亲人才能理解,才会承受。亲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