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到荼蘼-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昨夜
  新台水再次漫过我的心
  那是冰凉刺骨的冷冻
  不复昔日
  昔日
  泚水安宁美好 一如我心
  一如我心中渴求的
  那种幸福
  那种幸福
  男耕女织 你浓我浓
  优雅的天鹅自泚水
  向幸福的更深处游弋
  那只是世间最寻常的幸福
  我只是世间最寻常的女子
  最多不过
  拥有一份不寻常的美丽
  我据以等待
  终于等来燕婉
  他知己知彼 知热知寒
  并知我心底朴素纯粹的祈求
  春闱剥落
  从前的骄傲  此刻
  却成为我心底的刺
  狞笑着戳破每个春风吹拂的清晨
  祸起泚水
  是墨的黑 以及蟾蜍的丑陋
  燕婉之求
  只换得一个困守的梦
  新台有泚水,河水漫漫。安宁美好的追求,对老百姓很常见。新台有分流。河水浊浊。安宁美好的追求,老百姓总不间断。因为设置了鱼网,大雁、天鹅则离去。安宁美好之求,却得此悲伤教训。
  这首诗讲的是美丽宣姜凄凉的爱情故事。
  宣姜是齐国美名遐迩的女子。姜氏出美女,不独她,文姜、庄姜、夷姜也都是。
  关于庄姜,最出名的当是那首赞她的诗:“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是原版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当时上流社会的男子,纷纷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荣耀。
  每个女子都渴望获得完美的爱情。越是美丽,越心高气傲,因为有绝世的美丽,因此期待绝世的爱情,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
  宣姜做到了——只不过,她的爱情是绝世的丑陋,并因这丑陋影响了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进程。
  公元前718年,豆蔻女子宣姜十五岁。那年夏天,一位皇子敲响了她的心扉。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伋,卫宣公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夷姜。他与姜姓颇有渊源。
  夷姜本为卫宣公之父庄公的妃子,然而妃子却爱上年轻俊逸的公子,也就是后来的卫宣公。庶母与庶子私通,生下了姬伋。
  因为是黑暗的儿子,姬伋被偷养在宫外,直到成人。
  当宣公执掌天下之后,姬伋的母亲被庶子纳为后宫,姬伋因此被立为太子,终于扬眉吐气曝露在阳光之下。
  虽然身世并不光明,但姬伋是无辜的,他毕竟是宣公的血脉。乱伦之子也还是皇子,何况他还生得俊美,小有雅名。
  公主与皇子原门当户对,并且联姻还完成了结盟的政治任务,宣姜的父皇齐僖公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婚事。
  于是,卫国立刻为迎娶新妇忙碌起来。
  奇怪的是,这时节,新郎姬伋却被卫宣公派了公差,出使宋国去了。与此同时,迎接宣姜的行宫很快也被搭建起来了。
  行宫位于淇水河畔,名为“新台”,那自然是一座精美的宫殿。
  一切就绪,宣姜被隆重而迫不及待地迎了进来,迅速地举行了周公之礼。
  在洞房里,宣姜发现天地变色了。她的如意郎君变成耄耋饕餮。卫宣公姬晋使了一出偷梁换柱的手段,将著名美女宣姜请到了自己衰老的瓮中。
  “新台有■,河水淋渺:燕婉之求,“遵涤”不鲜!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通涤”、“戚施”都用以形容宣公老丑狠恶的形貌,宣姜还在为才子佳人的生活暗自窃喜,谁知梦刚刚开始便已破灭。
  后人常常猜想宣姜在看见卫宣公的刹那心中涌起怎样的念头?
  

当燕婉遭逢戚施(2)
面对洞房巨变,通常有两种反应:
  其一,哭泣然后妥协;
  其二,愤怒而后反抗。
  根据史实,宣姜当然没有反抗。那么她是如何在万变的瞬息说服了自己,坦然接受了卫宣公这个糟老头的呢?
  容易推断的是卫宣公得到美丽的新妇,必然以手指天发尽千般宠溺誓言。事实也确实如此,卫宣公对宣姜相当纵容,也许想以此战胜美貌少女对鸡皮鹤发的恐惧和厌恶吧。
  至于宣姜就很难评说了。
  是慑于卫宣公帝王的光环?宣姜本是公主,见惯了帝王将相,或许未必如此向往富贵吧?
  然而,也许正因为如此,再也不能离开富贵也未可知。
  无法猜度,我们只知道,宣姜最后选择了接受。然而她不曾预料,她的选择注定了未来生活中种种悲剧的发生。
  一场丑陋的闹剧就此落下了帷幕。
  这样的丑陋史上并不匮乏,甚至俯拾皆是。
  被称颂不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不也是父娶子妇吗?虽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佳话,到了玉环还是被恩爱的男人赐死在马嵬,遗世而立的美丽终做了土。
  丑陋的土壤毕竟难以绽放真正的风华。
  很多有关这个故事的版本,都在讽刺卫宣公的无耻,然而《新台》它写出了宣姜的心事,而这心事从这里不过刚刚开始。
  还有更加丑陋的下文。
  卫宣公的劫色,对齐僖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虽然有被蒙骗的愤怒,但是女儿嫁的是当权的帝王而不是尚未执掌玉玺的太子,实际更加符合他的政治心意。因此他接受起来没什么难度,甚至可以说欢欣鼓舞。
  难处在皇子。
  为了安抚姬伋,宣公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出色的送去给儿子。为免后患,卫宣公还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
  姬伋自然心怀不满,但身份都是老爹给的,一介太子并不能左右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他木讷地接受了父亲的安排,并从此变得更加木讷。
  他唯一的爆发要在多年之后了,不难预想那将是一次壮烈的爆发。
  宣姜很快生下了两个皇子:姬寿与姬朔。他们是姬伋的弟弟。
  很有可能这两个弟弟带给姬伋无比的震撼,因为他难免会假想:这两个弟弟本该是我的儿子——很混乱吧?春秋时代仿佛就是这样混乱着一路狂奔而来。
  十五年就在姬伋的疑惑与沉默中过去了,宣姜的儿子皆已成人。
  卫宣公老了,他很快就将退出历史舞台,下一个闪亮登场的该是姬伋了。
  姬伋,宣姜当年差点就嫁与的男人,他会登上帝位,并剥夺宣姜的幸福——她的儿子就是她仅有的幸福。
  身为帝王泰半会铲除异己的。宣姜年老色衰,已没有胆色靠脸蛋维护儿子的命运了。恰在此时,小儿子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姬伋从未忘记父皇的夺妻之恨,并发誓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
  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个温良少年,然而姬朔却非良人。他想利用母亲除去姬伋,自己取而代之。
  权利欲使当年宣姜躬身接受的丑陋再次破土而出,现出了棱角。
  宣姜立刻带着姬朔跪倒在卫宣公脚下,告发了姬伋的所谓“阴谋”。
  女子真是可怜,先被丈夫欺骗,然后再被儿子欺骗。原来无论怎样,女子总躲不开男人的欺骗。
  昏庸的卫宣公大怒,他召来了姬伋的生母夷姜,斥责她失于管教。
  在这天夜里夷姜带着无限愤恨自缢了。这名女子,失了节,又失了宠,最后还因为儿子失了势,所以,她绝望地选择了离开。
  可以肯定,姬伋的一生极其不幸。
  从他母亲的不顾而去便知道他并未享受多少母爱。说不定,他是母亲郁郁寡欢的成因。
  当年因美貌虏获了庶子的夷姜,在年华老去门庭冷落之时,未尝不充满悔恨。
  恨屋及乌,她能有几多母爱来对无辜的姬伋抛洒?原本还指望他做了帝王,自己享受下太后的荣华,现在连这丁点希望都破灭了,不如死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当燕婉遭逢戚施(3)
夷姜拂袖而去,便轮到姬伋。
  祸及姬伋,宣姜始料未及,在她心里或许还留有姬伋少年时的英姿,她只想救儿子,却忘了此地是宫廷,从来没有小事。
  犯上,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卫宣公越老,越恐惧丧失权利和生命。因此他一边派姬伋打着“四马白旌尾”的旌旗出使齐国,一边派出了杀手。
  宣姜大骇,急命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
  可是姬伋完全不相信,他认为虎毒不食子,父皇再狠毒,不过抢了自己的新娘。
  抢劫而已,又不是杀人。因此坚持要出发。
  这时,故事里第二个正面人物出场了。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伋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
  于是只认旌旗不认人的杀手将姬寿毙于鬼头刀下。
  待姬伋醒来赶去,姬寿已香消玉陨。姬伋痛骂杀手,叹道:“误矣!”出于职业道德,杀手将送上门来的正确目标人物乱刀斩死。
  两个诚实的男人前仆后继。我们不禁假想,在生前,这两个善良的人也许素有来往,说不定早有相惜之情在两人之间暗存。
  替死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姬寿是出于义,那他是位好汉。如果出于情,他是位君子。
  父债子偿,他代替父亲向姬伋谢罪,也可说是死得其所。
  而姬伋的死便如同山林中的云烟,轻易而浪费。
  宣姜闻之,顿时昏死过去。死而复苏的宣姜,从此也像当年的姬伋一样,将万般心事藏于心中,面无表情,木讷无语。
  但命运还不打算放过这位美女。
  很快卫宣公亡,姬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卫国的贵族们不能接受这个坏蛋当王,发动了政变,姬朔被赶到了姥姥家。临走的时候,他压根就忘了他的母亲。
  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
  她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是卫国的贵族们并不想得罪齐国,竟然饶了她。
  齐国此时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襄公。
  齐襄公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好办法:让死去的卫太子姬伋的同母弟弟公子硕迎娶宣姜,以完哥哥的心愿。
  既安慰亡灵,又巩固两国交好。
  卫国贵族都觉得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于是,被灌醉的公子硕和宣姜,被关进了新房。
  虽然贵为公主,又艳绝于世,实际上只不过是国家间的联系工具,宣姜在茫然中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后来她又生了三男二女:齐子、戴公申、文公毁、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
  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
  她盛开过,有过燕婉的爱情理想,然而却度过戚施般的一生。
  想当年钱谦益先生跟柳如是小姐定情之夕,钱先生七十岁矣,而柳小姐才二十余岁,钱先生曰:“你的皮肤像我胡子一样地白。”柳小姐曰:“你的皮肤则像我头发一样地黑。”
  似乎,年龄并非如山,有了爱便可翻山越岭。
  然而毕竟是不同的,比之两千年前的宣姜,一个是主动,一个是突如其来的意外。
  理想的爱情被骤现的戚施代替,在荣华富贵的背后,可知鸡皮疙瘩早掉了一地。
  

桑之落(1)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所有未能善始善终的爱似乎都一样,像绝美而下降的弧线。当其姿态可爱、优雅地划过心际,痴情女子总躲不过诱惑而哀伤的宿命。
  因为,弧线的尾总是朝下的,即便曾盛放,也终将坠入黑暗的土地。
  爱情往往如斯。再热辣的感情,到了都不过是片发黄陨落的桑叶。这样的忧愁,两千多年前的卫国女子已经尝过了。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毛传曰“民”。蚩蚩,毛曰“敦厚之貌”,据韩诗义,则“蚩蚩”者,乃笑之痴也。
  敦厚也好,微笑也罢,这个男子总是合乎女子的心意的。
  男子打着“抱布贸丝”的旗号,其实“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范处义曰:从我贸丝,其意非为丝也,即欲谋我为室家耳。是时必有谋昏之言,诗之所不及,不然安得已有从之之意。
  这个男子,当然是有预谋的。
  刘义庆《幽明录》中有故事曰《买粉儿》,略云:“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宠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无由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无所言,积渐久,女深疑之。明日复来,问曰:‘君买此粉,将欲何施?’答曰:‘意相爱乐,不敢自达,然恒欲相见,故假此以观姿耳。’女怅然有感,遂相许以私。”
  后来《聊斋志异》的《阿秀》,开头儿也有相似的情节,乃买扇也。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此中自然藏了故事,虽然没有细节,但八个字已尽曲折_时间的,还有起伏在时间中的喜嗔怨怒。
  于最明媚的春日,明眸皓齿的男子带着醉人的笑容现世。不是只有女子才懂色诱,登徒子的血液里也流淌美艳。
  他是这般温柔多情,如同桑叶中包裹排山倒海的绿意。他又肯为爱冒险,借着布匹交易来亲近。他积极、主动、大胆、热烈,手段乖巧、勇气可嘉。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范处义又曰:送其去涉淇水之外,至于一成之顿丘。是时必有迫促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