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得烧三把火吧,你不烧,就等着别人烧你吧。
姬忽是这样了,可是最让人想不到的,郑国命运的突破口,却出现在郑庄公无比信任和器重的智囊祭足的身上。虽然,祭足每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都是运筹帷幄的智慧形象,可是没有人说过他就是个忠厚的人。在他的眼中,国君是什么?就是自己的老板而已,定期给他发工资,给他买保险,给他安排工作。国君死了,对他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换一个老板而已,自己的资格也够了,什么都不用说,这个时代是允许他炒老板鱿鱼的,因为老板太容易换了。之前他为什么力挺姬忽?姬忽是太子嘛,维护正统就是维护秩序,做到这点,郑庄公就可以放心了。我们要说,老板是永远看不透手下的,他只会被手下看透,因为俯视永远没有仰视看得全面通透啊!祭足要做的,不过就是保持这个国相的地位,老板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国相是他自己!
作为父亲留给自己的一号人才,姬忽丝毫没有戒心,也是郑庄公惯坏的孩子,父亲可想不完身后的事情啊,你如果自己不为自己想也就罢了,祭足他可是要为自己想的啊!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郑庄公的儿子们(四)
第七章 郑庄公的儿子们
(四)
上一回,我们把目光集中到了郑国的国相祭足教授身上,郑国的事情我们也说了不少,但是重点都是郑庄公父子几人,仔细去看看就不难发现,有一个人始终在郑庄公父子中间穿插,他就是祭足。
先让我们盘点一下之前祭足的每次露脸:帮助郑庄公姬寤生设计拿下弟弟姬段;利用军队抢劫天子地盘的粮食,试探周王室对郑国的态度;搞定陈国,结盟齐鲁,然后假传圣旨攻打宋国;第一个发现姬忽辞婚齐国自毁长城,然后大呼小叫;对待周王室的大军,祭足先兵后礼,一切做得游刃有余、无懈可击;郑庄公临终要换掉姬忽,挺身而出,坚持“忽派”路线。以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郑国的大事,可以说郑庄公为郑国打出今天的局面,就智谋方面,一半出自祭足的脑瓜。他在郑国的地位,打个比方,几乎就和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一样,然而,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发现这个人物,远远要比我们能够找出来的例子更为复杂,读完这段历史之后,菩提由衷感叹:他是人吗!他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最有力捍卫者,因为他有惊人的生命力!
还是先公布一下他的个人档案,此人姓祭(zhai),名足,字仲,所以他也叫做祭仲,或者祭仲足,总之这几个名字都是他的,古人的名字是犯罪作案的一大优势!前面发生了的事情,不再赘述,总之大家一定觉得祭足这人确实有本事,给他个教授名头都有点委屈他吧?郑庄公死后,姬忽继位了,祭足仍然是郑国的正卿国相,那是权倾朝野,郑国上下好像仍旧社会和谐、一团和气。现在郑国的新君继位了,照例是要派出使臣出使各国,强调大家的传统友谊和深厚感情,祭足被派往宋国。
作者觉得,就祭足出使宋国这个事情真的有点蹊跷。宋国此时的国君宋庄公子冯,大家清楚他之前的事情,深受郑庄公的大恩,恩及子孙,那么宋国方面对待郑国的新君应该是怀着友善感情的,根据子冯归国之前对郑庄公的许诺,他的宋国是要唯郑国马首是瞻的。根据以上的种种因素,那么郑庄公去世,郑国新君上台,你宋庄公该不该亲自前往郑国去送旧贺新?宋庄公没有去,难道他就不在乎国际舆论指责他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吗?虽然他后面确实这样干了,但是此时条件并不成熟啊。子冯不来,作为郑庄公儿子的姬忽难道就一点都不在乎,这个负心薄幸的子冯吗?现在宋国摆出一副你郑国怎么了都关我屁事的姿态,作为此时还是强国的郑国,难道就没有一点强国的姿态吗?姬忽反而不痒不痛,派出郑国堂堂国相出使宋国,这合理吗?
历史留给我们的线索,太少,我们只能分析一件事情的合理性。国际上都知道宋国子冯深受郑国大恩,此时不但没有报恩的态度,郑国新君还如此郑重地派祭足出去,还有那么多诸侯会怎么去看待郑国这个新君呢?一看就是个软蛋,过去郑庄公的那种威风已经不在了!姬忽可能老实看不到这点,然而聪明得头顶冒石油的祭足看不到吗?即使郑国常年的征战,国力大减,到姬忽上台的时候已经有衰败迹象,可是这是一个能以弱点示人的时代吗?作为郑国大能臣、大忠臣的祭足,可能让姬忽在这些问题上露出破绽吗?不合理,也许祭足的出使宋国就是他自愿的!虽然,这些外交问题一定要获得国君的首肯才能执行,但是在那个时代,君权和相权有很多重叠含糊的地方,加上祭足身居高位多年,很多事情还真的是别人搞不懂、少了他就不行的,他随便扯个理由就可以出国考察一下。政治是姬忽的弱项这一点,再一次暴露了出来,外交问题有外交部长嘛,动不动就要总理大臣亲自前往,要知道这个总理可是权力仅次于自己的人啊,稍有个什么闪失,对他对国家都是不小的震动,更不要说还有什么自己最不愿意的情况发生了。还有一点,郑国之于宋国是什么?是恩国、是战胜国、是话事人!一点点小事情你就派个国相出去,那么对于齐国、鲁国这些坚定盟友们,你是不是该有事无事自己去呢?郑国有郑国的国际形象,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国际形象啊,形象这东西靠自己树立,也要靠别人来认可啊!如此不顾形象、不分轻重,姬忽下课指日可待!
但是,祭足他不顾一把年纪,为什么要主动出使宋国呢?这也许是历史永远的谜,因为太多人去讨论过了,但是我觉得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争议,还是因为祭足他实在狡猾得不是人了,他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得瞒过历史的目光,要查明真相吗?请租用美国麻省理工的时间机器,大家一起穿越回去调查,记得带上数码设备,还有回程路费……继续说,后面发生的事情,可能会证明一些我们的推论。祭足到了宋国,宋国宋庄公子冯方面笑了,笑得很阴险,参看本书第六章《宋庄公》,史书上讲,宋庄公策划好了以后,就等着祭足的到来,祭足一进门,一群全副武装的特工就是一个下马威,将他逮捕了起来,在他惊魂未定的时候,和他同等级的宋国太宰华督进来了(人家宋国还知道什么叫做身份对等的外交),于是华督开始给祭足教授上课充电了。
内容就是宋国认为姬忽个性、才干等方面都不足以担当郑国这样大国的国君一职,于是要求祭足带领郑国臣民弹劾姬忽,然后换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姬突。我们说这宋国也好笑,这样的理由也有,明摆了是干涉他国内政,根本没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概念,他丫的政治是咋学滴?还有,祭足和你们也没啥交情,凭啥就觉得这下让祭足答应了,他就不反悔?疑点再一次出来了。宋国大老远的在那里给姬忽弄水门、弄莱温斯基门,辛辛苦苦为了弹劾一个姬忽,祭足呢?当然起初是要拒绝的。可是等到华督板起脸来说道:“答不答应也无所谓了,我们宋国这次是摆明了要救郑国黎民于水火,换掉你们没用的国君了,现在我们宋国的所有战略轰炸机都等着命令,目标就是郑国荥阳,数十颗核弹头已经解码,不过你对我们还是有价值的,出征之日,一定会把你绑在轰炸机的尾巴上烧烤的……”据说,听了这话以后,祭足“大惧”,于是妥协了……华督为了进一步坚定祭足的信念,又道:“您老别那样迂腐封建嘛,都什么时代了,哪个国家不流行这篡位弑君的事情嘛,您看看咱们宋国不就是因为民主改革,能者上台,现在全国上下形势大好吗?”
在华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开导下,祭足和姬突、子冯歃血盟誓,同时祭足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姬突的舅舅雍纠……等等事情之后,姬突就和祭足一起悄然潜伏回国了。宋国的那段经历就这样完结了,可是疑问确实太多太大了。历史上有人作诗这样讥讽祭足:“丈夫宠辱不能惊,国相如何受胁陵!若是忠臣拼一死,宋人未必敢相轻!”也有人觉得讽刺祭足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春秋。公羊传》的观点就是:“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意思就是祭足如果不听宋国的,姬忽就得死,国家就要亡;反之,姬忽活下来了,郑国也不会亡了。)”还说祭足教授:“自贬损以行权。”读者们以为呢?作者的理解:一派胡言!作者只知道祭足如果不听宋国的话,要死的只有他自己,怎么扯在姬忽和郑国身上去了?有了祭足这个大汉奸,姬忽才危险、郑国才会痛苦,后面和宋国的几次战争怎么不是因为这个事情?同时郑国的衰败不也是因为这个事情开始的吗?还说祭足是为了捍卫国家的利益,从而不顾及个人荣辱……简直侮辱后人的智商!那个时候,国家的利益就是直接和国君相联系的,连自己根本没有什么过错的国君都不去维护的人,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生死,这样的人和行为能用如此高尚的言辞来形容吗?
后面的每一件事情,没有一次祭足是敢于担待的,总是首先想到自己如何逃脱,说白了一个祭跑跑!如果,祭足和宋国的结盟是一次策略,那都还好,你不就滴了几滴血吗?你相信自己的誓言是有效的、是有神明监督的,那好,那么背主叛国的行为就没有神明监督吗?郑国列祖列宗的英灵就看不到吗?不要装的那么委屈,你祭足是害怕郑国打不过宋国,害怕亡国……这些论调成立吗?郑国此时仍旧兵强马壮啊,还有齐鲁大援,宋国敢用这样的理由向郑国宣战吗?还有历史上,宋国不知被郑国打成什么样子,军队中的“恐郑症”不知道痊愈没有,“亡国论”不过是“曲线叛国论”而已!还是司马迁先生的眼光犀利,《史记》说道:“祭仲要盟,郑久不昌!”是啊,你的行为,不值得半点肯定。
之前讨论的都还是前人反复强调了的问题,现在说说作者的看法,这一切,从郑庄公死的时候,祭足力挺姬忽,到现在他妥协和姬突、子冯结盟,根本上就是一个连贯的阴谋!上一节说了,郑庄公死前蚊帐后面的人影晃动,祭足是知道的,所以让郑庄公、姬忽和天下都认为他是一个维护国家稳定的坚定“忽派”,可是这个阴谋早已在酝酿之中了,在他的心目中,姬忽不可辅佐,因为他是个“君子”!祭足从出场到现在,我们在排开佩服他谋略的心态之后,再来看他的那些聪明,不都很阴险吗?一个正派的主子能容下一个狡诈的手下吗?同样一个奸诈的手下能够安稳地呆在正派的主子下面吗?
所以,郑国的这场政变,就必然了,中间一系列事情,一言以蔽之,祭足的假动作而已!晃过了两千多年来多少人的眼睛?接着看他是如何担当这个阴谋家的吧! 。。
第七章 郑庄公的儿子们(五)
第七章 郑庄公的儿子们
(五)
结束了对宋国的访问,祭足就带着他希望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姬突,还有据说他被人威逼而收的女婿回国了,当然他们一行人回国肯定是秘密潜入的。
这里值得说一下,所有的史书都说祭足是被宋国威逼,看起来都是客观的影响。那我们先说说客观方面的事情,宋国强迫祭足背主似乎有点成立,可是威逼你嫁女儿这点就没有说服力了。为什么没有说服力?祭足的女儿祭大小姐在宋国雍家人手里吗?还是祭大小姐和雍纠公子私定终身,然后生米煮成熟饭了?都没有啊,更进一步说,没有哪里记载了祭大小姐就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值得雍家人这么费力地让宋君做媒。所以,这场婚姻完全不能够说是祭足被逼迫的,应该是被利诱的。而且,笔者很肯定地认为,这也是祭足阴谋里的一部分,这就是他主观方面的事情了,主观方面,祭足很清楚姬突的背景,他是宋国雍氏一族的人,换了国君,自己虽然有功,但是这样的功劳只是记在本子上面的,很容易因为哪个太监一不留神给付之一炬了。为了保证自己在郑国的既得利益和二把手地位,那么就需要和这个新国君建立起血缘关系。然而,他为什么要选择雍纠而不选择直接和姬突联姻呢?因为他太狡猾了!祭大小姐是什么条件我们不清楚,这个时候要让姬突娶祭足的女儿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别人会怎么说这个祭足呢?他的一切努力就显得浅薄了,万一有朝一日姬突垮了,那自己连同自己的女儿就难以抽身了。所以,不但要把政治爱情进行到底,还要进行得有深度有造诣!祭足去招雍纠做女婿,那可是姬突的舅舅啊,他一下子就高出未来国君两辈,甚至高出郑庄公一辈,论辈分他何止国老级别?他日有变,自己还可以划得清关系,因为这是被胁迫的啊!
理论完了祭足、姬突和雍纠三人因为闪婚造成的复杂关系以后,我们再谈谈公事。还是首先说说历史记载的问题,把祭足在宋国发生的这些事情理解成意外和偶然。祭足在宋国,在别人的地盘被威逼和胁迫要换掉国君姬忽,那么现在你回国了,回到了自己的地盘,而且姬突和雍纠等人还毫无异议地跟着你回来了。作为一个几朝###、首辅重臣,你该怎么做?该拿出你手中的权力,典治国贼!作为一个郑国知法守法懂法护法的公民,你该怎么做?你该马上通知郑国司法机关、安全机关,马上抓捕这群违法乱纪的乱党!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是非,心怀着郑庄公知遇之恩的人,你该怎么做?你该为了保护姬忽的合法地位、维护郑国的稳定统一,以死捍卫国君的尊严!
这些,祭足都没有!所以,答案很明显了,祭足他丫的就是一个玩弄权术、卖国求荣、知法犯法、渎职疏职、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小人!所以,这是郑庄公生前用得最没有结果的一个人;所以,郑国有了这样的国相,出这些事情乃是必然!
回国以后,祭足不愧是春秋一号阴谋家,做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