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道德经-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作者:孟小春。1963年出生在四川省德阳市,生长在三线建设的国营特大型企业。

  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又回到国营特大型企业工作。在国营特大型机器制造企业设备系统工作了10余年,系统的学习过原苏联的管理经验、日本的管理经验、美国的管理经验,系统的学习了邯钢的管理经验。对国营企业的管理理念了解颇深。

  1993年作者开始从事石材行业。在石材行业大型集团公司担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撰写了中国石材行业工具书《石材实用技术宝典》和培训教材《石材专业技术教材》,成为石材行业著名专家。提出了“学习型企业”和“导师型领导”的管理理念,成功的培养了一大批石材行业精英人才,在石材行业享有很高声望。提出了“集体营销”和“合同评审”的营销理念、“品味服务”的服务理念,成功打造出几个国内石材行业的著名品牌。

  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作者成功的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的企业管理模式不能脱离国情”的“中国式企业管理”理念,对“以中国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有独到见解,并通过他撰写的系列《我读道德经》、《我读鬼谷子》、《我读孙子兵法》和《以中国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之道》作品加以阐述。由于他在民族文化研究上的造诣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聘请为高级文化顾问。

  作者出生在传统文化很深的干部家庭,从小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对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作者在大型企业担任要职,即便是在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也没有中断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并成功的把这些文化运用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中去。多年来作者运用传统文化培养了一大批高品德、高素质、高修养、高才干忠孝两全的君子型精英人才。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作者把二十多年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编纂成书《我读道德经》、《我读鬼谷子》、《我读孙子兵法》和《以中国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之道》,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

前   言
前   言

  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经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深深扎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了。只是这些文化很多都是通过老一辈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流传下来的,我们也会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流传给我们的后代,人们有意无意的都在按照这个轨迹往前走。比方说有的人做出了不和常理的事,就有人站出来说:“没有王法啦!”这个“王法”二字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再比方说有的孩子很懂事,大人们就会高兴的表扬他:“这个孩子很有家教!”这个“家教”二字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有的人喜欢在人前大吹大擂,就会有人告诉他“山外青山楼外楼”劝他不要骄傲,这个“山外山楼外楼”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无恶不作的恶霸遭到了法办,人们总会用“报应”这样的词藻来给他们打总结,这里的“报应”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谁能够详细说出他们的具体内涵呢?这就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所在,一种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生命中的文化传统。

  很多在国外深造的中华学子,有的是在国外好几代的华侨,他们接受的是完全西化的教育,学成后有的在国外参加了工作,他们可以完全融入异国的文化。在日本,他们可以完全融入日本文化,循规蹈矩、彬彬有礼;在美国,他们可以完全融入美国文化,风度潇洒、性格张扬;在欧洲,他们可以完全融入欧洲文化,浪漫洒脱、幽默风趣。但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美德使他们在异国他乡表现非凡,有的很快就走上领导岗位。一旦他们走上领导岗位以后,融入生命里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会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勤劳智慧”、“谦虚谨慎”、“吃苦耐劳”、“乐善好施”、“尊老爱幼”、“循循善诱”、“艰苦朴素”、“纯朴善良”、“扶危济困”……,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会在他领导的范围内发扬光大。既能融入异国文化,又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道”表现。

  现在,我们这一代人,在谈到我们的下一代(俗称80后)时,总是担心多于欣慰,乃至于觉得我们后继乏人了,我们为国家和民族的今后而担心。但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我们的后代,也如同大地震一样瞬间爆发出无穷的爱国力量。没有人动员,也无需号召,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80后”不约而同的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篇章。

  我的一个朋友,一谈到他的儿子就摇头。没有想到,大地震发生后,刚刚当兵两个月的孩子,没有和父母商量,强烈要求到抗震一线,三天就把一双崭新的军用胶鞋给磨穿了。在强烈余震到来的时候,正在悬岩上怀抱灾区婴儿的孩子,毅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婴儿的安全,自己却被飞石砸伤。立功回来探亲的孩子告诉我们:他写好了遗书,悄悄地把父母委托给了朋友,已经做好了随时为国牺牲的准备。一席话把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觉得在儿女面前我们是何等的惭愧,我们自愧不如啊!有这样的后代国家和民族哪有不强大的道理!

  其实,我们的长辈已经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们的后代,在他们心里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他们表现出来而对他们感到失望,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我们应该好好反省自己。

  四川大地震的爆发,又引发了更大的“地震”,那就是引发了隐藏在全球华人内心深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瞬间爆发,其迸发出来的能量,足以震撼全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谁也阻挡不了!

  文化人一提到“百家争鸣”就无比的向往,殊不知今天就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时代了。人们不会担心“焚书坑儒”的残忍,不用害怕“文字狱”的恐怖,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人们才可以畅所欲言充分敞开自己的心扉。在这种情况下,把每一个炎黄子孙深深扎根在内心深处的文化提炼出来,让大家知道这些文化的来龙去脉,可以大大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项工作格外重要。我写《我读道德经》的目的就在于此。我深深的知道,我这一点才学,是没有资格谈论《道德经》的,但是,现在世面上流传的一些版本的注释,学术价值很高,但很难为广大群众所读懂。因此,我就不计后果的抖着胆子做了这件事。我已经把我所做的事,当成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了,所以不用担心我会知难而退。我把我的肤浅暴露得越充分,来自广大读者的帮助就越及时,揭示出的文化就越趋于准确,弘扬民族文化的力度就越大,反而会变成一件好事。

  要学习“道学”就要学习《道德经》,怎样学习《道德经》呢?

  曾国藩九江一战,被石达开打得大败,苦心经营的水师全军覆灭。曾国藩投湖自杀,被部下救起。恰逢他的父亲去世,曾国藩回家守孝。从此他一蹶不振、骨瘦如柴。

  一天他的弟弟告诉他,有个老和尚看病很准,不妨一试。

  老和尚听说来人是曾国藩,连面都没见,写了一张纸条给他。曾国藩打开一看:“黄老治心病”。曾国藩心想:“尽管《道德经》我都会背诵,也不妨好好研究一下”。曾国藩研究了三年,大彻大悟,展现于世人的再也不是当年那凶神恶煞的“曾剃头”了。曾国藩用“心”一举打败了洪秀全。

  道学崇尚“水”、崇尚“柔弱”、崇尚“不争”、崇尚“无为”、崇尚“无私”……。听起来很深奥,从道学演变出来的“武学”;诸如“太极”、“八卦”等拳法就可以看出,没有哪一种是进攻的,全部是防守,“以守为攻”才是奥妙所在。也就是说:道学是修炼心境的。

  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我理解为:通常在人类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表面现象逐渐认识到一定深度的奥妙,人类要把观察到的这些奥妙描述出来这就是“名”。通常人类一旦对事物的探索发展到“名”的阶段,人类会把这些支离破碎的“名”组织起来,加以系统归纳就发展到“科学知识”的阶段了。人类用科学知识武装了头脑,就会产生更强烈的探索更深层次自然内在本质的欲望,正是这个欲望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先有物质存在就是“道”,后有意识产生就是“名”,这就是两千多年前老子提出的唯物论观点。与*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论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用美与恶、善与不善等,指出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的结果。这与两千多年以后诞生的*主义矛盾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阐述了一个中华民族最好的美德:大公无私。大公无私不代表无私,刘少奇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实是辩证法关系。凡大公无私的人,他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处处为别人着想。换言之,就是别人会在他那里得到了实惠,当大家都得到了实惠,而他还什么也没有得到时,大家还会袖手旁观吗?当大家都来帮助他时,他得到的还会少吗?他处处都为别人的安危着想,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大家都感到平安了,还会不管他的安危吗?当大家都来保护他了,他的安全还会有问题吗?

  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天下。”其实是一个辩证法关系,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的人,得到的回报会更丰厚,那就是社会会把权力和地位交给他;有了权力和地位,他可以更大范围的造福人民,社会会把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交给他;有了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他又可以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社会会授予他崇高荣誉。可以说:“大公无私”得到的回报是丰硕的。

  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老子在这一段里,把“认识论”阐述得淋漓尽致。万事万物远远早于人类就已经存在了,这就是“道”。人类在不断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斗争的时候,开始是被动的认识自然的表面现象,这就是“名”的产生过程。当“名”发展到一定准确程度的时候,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把这些“名”归纳总结,就产生了“科学知识”。于是人们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开始主动更深层次的探索自然奥秘。又有新的“名”产生,随着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更新的知识又将诞生。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会不断消磨认识的锋锐部分,消除各种认识的意见分歧,融合各种观点的光辉,最终形成共同的观点。这就是人们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

  老子说:“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判断事物,在当今找不到根据,就到古代前人的经验中去找。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先贤就已经意识到了,借鉴前人总结出来的现成经验,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总结,这样做事成功的概率会大大的提高,失败的可能性会压缩到最小。

  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器,无之以为用。”我理解为:用三十根辐条造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装车轴,才有车子的作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空的地方可放东西,才有器皿的作用。开门窗造房子,当中空的地方可放东西和住人,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器具用的都是它的空间。这又是老子给我们指明的修炼心境的方法。善架车的驾驶员,能够确保终生平安,驾驶技术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给别人留有足够的空间,才是确保自己安全的关键。这个哲理非常重要,我们做人、做事,眼睛不能只看到自己,不能要求别人给自己提供多少空间、多少方便,这种要求可能永远都做不到。马上能够做到的是自己给别人提供空间和方便,不要奢望回报,日积月累回报自然到来。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与“福”的辨正关系,是中国人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哲学思想。所谓:“居安思危”、“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晴带蓑衣饱带干粮”等等,这些常挂在中国人嘴边的话语里都蕴涵了这种哲学思想。时时提醒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颓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很多中国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名言。事物向着自身反对的方向发展,经过逐渐的加量,到了一定的时候,就突然变成与自身相反的事物。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之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应该理解为尊重爱护一切自然规律和法则,这里的慈就不仅仅是对人而言的了,是对万事万物的慈爱之心。国家对国家、文化对文化、社会的各个阶层之间、人对大自然、人对动物世界、人对各种资源等等都要有慈爱之心。如果人类都以慈爱之心对待万物的话,今天面对空前恶化的自然环境还会如此畏惧吗?在古代,蒙古人也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