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人类不能使我感兴趣!!!!!!!!!!!!…………“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英国)
罪恶、死亡、肮脏、丑陋、疼痛、哀哭……能永远从世界上消失吗?英雄、圣人、科学家……能解救世人吗?要多久呢?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还是永远……那有什么用呢?
人类是宇宙之间最伟大最杰出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主宰,地位仅次于天使(形而上)的高等垃圾,但人类(形而下)只不过是草,哈哈!!!凡有血气的都必死尽灭绝,人类,渺小而无能的力量!!!
上帝说你嚷嚷什么呢?你尽管嚷嚷吧!有人声说,“你喊叫吧!”有一个说:“我喊叫什么呢?”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百姓诚然是草。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唯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以赛亚书40:6-8)
2:22你们休要依靠世人,他鼻孔里不过有气息。他在一切事上可算什么呢?
—— 以赛亚书--第2章22
主再来的应许: (水+火=災)=既济
水
3:1亲爱的兄弟啊,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这两封都是题醒你们,激发你们诚实的心。
3:2叫你们记念圣先知豫先所说的话,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
3:3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
3:4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3:5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
3:6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
(世界末日之所以迟迟不来是因为):火
3:7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沈沦的日子,用火焚烧。
(而且上帝是永生不死的,有大把的时间和人类玩,人类的生命是短暂而虚空的,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却仍然犯罪不知悔改):
3:8亲爱的弟兄阿,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3: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沈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3:10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既济
3:11这一切既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
3:12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熔化。
3:13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新约 ……彼得后书(2Peter) ……第 3章
生与死
生从何处来;死亡哪里去???
“罪的工价乃是死,这就如罪是从一人(亚当)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罗马书》 …… 第 5 章12
";因为我们属肉体的时候,那因律法而生的恶欲,就在我们肢体中发动,以致结成死亡的果子。";
罗马书…… 第 7章 5
“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雅各书 …… 第 1 章 14-15
拟挽歌辞 其一
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生是怎么一回事,死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没有生,就不可能知道死。同样“不知死,焉知生”我们没有死,就不可能知道生。生是从一个世界来到另一个世界,死也是从另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出生的时候好像是通过一束光明降临人间的,据说死也是随着一束光明,好像通过长长的隧道通向另一个世界。死时会回忆起在人间时的美好回忆,通过这条隧道好像要通往美好的地方。
生是短暂的只有一次,死也是只有一次,不过死是永远的,会有轮回吗?灵魂是不灭的,死后我们在那个世界还会不会想办法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世界又再度死去,又何苦呢?
生,它把我们带来这个世界,接受光明、黑暗、痛苦、快乐、欢喜悲忧……受到重重的束缚,但又有无限欢乐,又有无尽的烦恼。生它是开始,同时在走向死亡,自出生开始就注定了死亡,有生必有死。
生,它受到肉体的束缚,但灵魂似乎反抗肉体,它们在互相争战,罪恶与良善。生和死又要激烈地斗争,当一个生命来到世界的时候我们欢天喜地,欢声雷鸣;当一个生命离开人间的时候我们有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欲生欲死,我们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却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它们已经不在世界上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只留下我们记忆中他们生前的点点滴滴,一丝丝的伤感回忆,令人感慨不已……
生的时候不知道死,死的时候不知道生。生与死谁是开始?谁又是结束呢?生前我们害怕很多东西,但死后呢?生的时候我们当过好它,死的时候我们做些什么呢?
生是存在物质,死是虚空无有吗?死,它断绝了我们与物质世界的一切联系,灵魂去了一个非物质的世界,但似乎死也是生,只不过他们形态不同而已,不然生从哪里来,死又往哪里去呢?物质、能量守恒定律说:“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我们也是物质、能量,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物质看得见,能量看不见,但是他们却一直存在。我们似乎从来就存在不曾生过也不曾死过。但是我们在物质和非物质的世界只是存在一次还是轮流存在呢?我们为什么不是生在五千年前或五千年后呢?或者我们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曾经存在过,又消失了,现在又存在。(轮回转世)这样看来我们好像从来不曾生,从来不曾死,我们是永恒不灭的?难道历史上存在过的人全部都是以前存在过的人吗?
生和死是一回事吗?有什么不同呢?生是由无数死构成的,死是由无数的生构成的,一代过去一代又来,生生死死绵绵连,生把善恶美丑、恩怨是非对错、爱恨情仇带来人间,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生命战争。死又把善恶美丑、恩怨是非对错、爱恨情仇带进了棺材,埋进了地土,生前的一切是是非非又消失而去了,他们也不能再回来了。他们就这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从不间断。然而基因把善恶美丑等等又带来人间,人类在不断进化,却仍在不断挣扎,爱很情仇、战争和平好像永无止尽似的,死亡却依旧存在,生存却又继续存在。就这样生存和死亡,善恶与美丑,黑暗与死亡……他们的斗争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生生死死绵绵连连,是是非非纷纷扰扰,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呢?也许是一年,一千年,亿万年,也许是每时每刻?
8:22 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
8:23 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
8:24 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有古卷作人所看见的何必再盼望呢?)
8:25 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
罗马书 …… 第 8 章 1…25
没有人知道死后会去哪里,也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首先引出的是所罗门的话“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见《传道书》第xii…12章,第7节)。如果没有其他经文意义与之直接相反时,这段经文就满可以作这样一种解释:当人死去时,唯有上帝知道人的灵的结局怎样,人是不会知道的。正是这位所罗门在同一传道书中(第iii…3章,第20与21节)在我所给与的意义下说出了同一种话,他的话是这样说的:“(人与兽)都归于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是归于尘土。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这就是说,除开上帝以外谁也不知道。关于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们也常说:“上帝知道是什么”、“上帝知道在什么地方”。《创世记》(第v…5章,第24节)中说:“以诺与神同行,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希伯莱书》(第xi…11章,第5节)中作出解释说:
“他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到了神喜悦他的明证。”这话非但说明躯体的不朽,而且也说明灵魂的不朽;其中证明他这种肉体(非物质的)的升天唯有获得神宠的人才有,并不及于与恶人同在的人,而且是,取决于神恩,不取决于人类的本性。从另一方面说来,所罗门在《传道书》(第iii…3章,第19节)中说:
“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平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
——《利维坦》霍布斯(英国)
“我们四周的一切都在爆炸,一切都在崩坍,死亡本身也显得荒谬,这就更显得荒谬的彻底了。”
“死是一件庄严的事。死是与死人的思想、习惯、物品的新的关系网。死重新安排了世界。表面上什么也没改变,事实上一切都变了。书得一页还是老样子,但书的意义不一样。要体会死亡的滋味,为了体会是去战友的感觉,我们必须想象我们需要着死去的人的时候。但缺少这时候。想象需要我们的时候吧!但已不再需要我们了。想象友好往来的时候吧!却发现它空洞无物。我们必须看到生活的前景。但在埋葬的那一天,死人的尸体是不完整的。我们光顾着顿足,我真得和假的朋友的手,考虑安排葬礼的具体事情,心思集中不到死人的身上。到了第二天我们才在沉默中怀念死去的人。他完整无缺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完整无缺地离开我们的生活。为了这去了的人,我们无法挽留的人,我们号啕大哭,我们捶胸顿足。”
“在天空遇难,至少还死得干净!在冰与火中死亡。在太阳里,在冰与火中。而在下面,却被粘土消化!”
——《战机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法国)
世界名著《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1900…1944)驾驶战机在太平洋消失(死得其所),但愿他能在天国里永远幸福。
“我也一样,今天,要回家去了……”然后他忧伤地说:
“我回家要远得多……要难得多……”
“你明白,路很远。我不能带着这副身躯走,它太重了!”
“但是,这(死亡)就像剥落的就树皮一样。旧树皮,并没有什么可悲的!”
——《小王子》(法国)圣埃克。苏佩里
人生只不过如浮云片片,转瞬即逝不留下一点痕迹。今日还是意气风发,年少轻狂的少年;明日已是白发苍苍,年老力衰的老人了。人的日子像影儿一样过去,对生命意犹未尽却不知要到哪里去了。人生好像并没有家并没有故乡,像云一样不知从何而来从何而去。瞬间这些曾叱咤风云、呼风唤雨,或无恶不作人尽皆知的、或好人或坏人他们去了哪里呢?这地土好像已经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呼号(叶利钦走了,帕瓦罗蒂也走了……),他们也不能再回来了,而那遗留的废墟却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遗留的疤痕。但是他们为什么去了又来呢???为什么来了又去呢???人生只能一直走下去,好像并没有回头路并没有家,像匆匆过客,瞬间这地却不认得他们了,他们也不能回去了。恩怨是非对错我们曾经苦苦计较,爱恨情仇我们曾经苦苦追求。可转瞬之间恩怨是非对错,爱恨情仇,他们的爱,他们的恨都随他们进了地土,瞬间他们就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也不能再留在这地土了,可是为什么他们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呢???蒙着耳朵,哪里哪天不再听到在呼号的人;蒙着眼睛,再见往昔景仰的那样一道疤痕,留在地壳头上。今日是,明日已非。世间上不知道有什么是永恒的东西,一切都会改变,又何必计较那么多呢?!?世间真的有什么值得留恋吗???到底在哪里才有永恒呢???在哪里呢???
血肉之躯是罪恶和死亡的根源,只有战胜了魔鬼之后,就是战胜了死亡,就不再有死亡了。获胜所得的就是永恒的生命。
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2:15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希伯来书…… 第 2 章 14…15
“但现今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作了神的奴仆,就有成圣的果子,那结局就是永生。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罗马书…… 第 6 章 12-23
11:25 耶稣对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11:26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约翰福音…… 第 11 章 25…26
耶稣基督最终会战胜死亡:
基督的复活
15:1 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