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红楼历史十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土默热红楼历史十讲-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聪明美丽的表妹,如林以宁、钱凤纶、冯又令等,她们都是清初著名的女诗人,曾经结过“蕉园诗社”,号称“蕉园五子”、“蕉园七子”,在西湖、秋雪庵一带游戏吟咏,在当时名气很大。“蕉园诗社”的女儿们,也多数命运不幸,正可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洪昇创作《红楼梦》,是在康熙二十八年遭遇“斥革下狱”之祸后,被迫于康熙三十一年返回故乡杭州之时。其时家庭已是一片“茫茫白地”,二弟和两个妹妹都已惨死,众多表姐妹风流云散,远嫁的远嫁,病死的病死,守寡的守寡,其他也多在苦痛中呻吟挣扎。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洪昇悲从中来,再联想到自己“于国于家无望”的窘境,开始动笔创作《红楼梦》,经过十多年的潜心创作,于康熙四十二年或四十三年方杀青。
  

《红楼梦》历史地理(3)
第二节    大观园
  一、大观园究竟有没有实地生活原型?
  关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否有原型,原型在哪里,历来是《红楼梦》研究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研究大观园的原型必须搞清《红楼梦》的作者,再循着作者的生活轨迹去探究,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过去很多红学家也试图这么做,但他们没有搞对《红楼梦》的真实作者,把《红楼梦》的著作权交给了曹雪芹,然后再到曹家在南京的织造府花园(后来的隋园)去寻找大观园原型,发现满不是这么回事——织造府花园比起《红楼梦》书中的大观园来,几乎就像老鼠与大象的关系。失望之余,人们开始了漫无边际的“猜笨谜”,有人把大观园的原型找到了北京的圆明园,也有人找到了恭王府花园,还有人找到了天津的水西庄,但无论如何,这些所谓原型,同曹雪芹挂不上钩,同《红楼梦》故事更贴不上边。无奈之下,吃不到葡萄只好说葡萄酸,于是有人干脆断定大观园没有实地原型,是曹雪芹综合了中华园林艺术在脑袋里杜撰的。
  本文无意在这些无聊的争论中浪费笔墨。笔者始终坚信,《红楼梦》作者之所以能把大观园描写得如此美丽,如此清楚,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没有创作原型几乎是不可能的!大观园原型与《红楼梦》作者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这里寄托了作者太多的美梦,太多的辛酸,太多的怀恋,太多的感叹。不仅大观园有原型,曾在大观园中生活的那些聪明美丽的女儿也一定有生活原型,在她们身上,寄托了作者太多的爱,太多的亲,太多的敬,太多的怜。可以说,《红楼梦》作者、红楼女儿原型和大观园原型,是《红楼梦》这部空前绝后文学作品三位一体的创作基石!
  红学的“三大死结”,无情地判了曹雪芹著作权的死刑!笔者经过多年的精心考证,证实了《红楼梦》的真实作者是清朝初年杭州的大文学家洪昇,从而清晰地揭示了《红楼梦》三位一体的创作基础:书中那位无才补天石头的原型,就是《红楼梦》真实作者洪昇自己;书中十二位女儿的原型,就是洪昇的姐妹“蕉园十二钗”;而大观园的原型,则是洪昇与姐妹们青少年时的天堂——杭州西溪!本文侧重考证大观园的原型杭州西溪,把真相仔细告诉朋友们,也算勾画一幅“大观园导游图”,带领朋友们去游览一下杭州西溪——当然是明末清初的西溪,而不完全是今天的西溪公园。
  二、“五院三庵三馆”——大观园与西溪共同的格局
  熟读《红楼梦》的朋友都能够在头脑中大致勾画出一幅大观园景观分布图。大观园虽然有“三里半大”,景点众多,但大致可分为三大景区,即“五院三庵三馆”。
  所谓“五院”,就是大观园中五个院落式建筑:大观楼,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和怡红院。大观楼是元妃省亲时的主建筑,可谓金碧辉煌;潇湘馆是林妹妹居住的场所,以竹影摇曳著称;稻香村是大嫂子寡妇李纨居住的地方,以乡村风味闻名;蘅芜苑是宝姐姐居住的天地,以鲜花香草遍地为标致;怡红院是“混世魔王”宝玉居住的洞天福地,其豪华奢侈自然在其他姐妹们居住的场所之上。
  大观园“五院”的原型,就集中分布在今天杭州西溪湿地的东南角,见图二和图四中标示的“大观园五院风景区”,五个建筑院落互相之间分布不远,衔山抱水,建筑当年十分豪华。怡红院的原型,便是洪昇园,是《红楼梦》作者洪昇的故园。初始是南宋年间御赐的“国公第”,重建于明朝,是洪昇的六世祖洪昇钟建设用以暮年养静的场所。洪家号称“宋代父子公侯三宰相,明季祖孙太保五尚书”,是杭州著名的“百年望族”。洪园今已不存,其位置在今天蒋村乡南部的深潭口。
  潇湘馆的原型,是洪昇的老乡兼老朋友高士奇建筑的“西溪山庄”,今已不存,地名称为高庄。高士奇在康熙年间曾任朝廷“南书房行走”,是皇帝的近臣。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第三次南巡驾临杭州,高士奇为了接驾,在这里特意修建了“西溪山庄”,所以《红楼梦》书中把这里又叫做“有凤来仪”。西溪山庄的景致以竹胜,十分清幽,康熙皇帝来到这里,大为高兴,亲笔为山庄题写了“竹窗”二字。朋友们不妨仔细回味一下,《红楼梦》书中黛玉经常面对“窗前也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的景色,便知余言不谬。
  稻香村的原型,是洪昇的表嫂柴静仪夫家沈氏的产业。这里古称“杏花村”,所以《红楼梦》中题名为杏常在望,众清客取名“杏花村”,贾政不同意,认为“犯了正名”,宝玉方正式命名稻香村。“蕉园”就是沈家菜园所取的雅称。《红楼梦》中众姐妹选李执为诗社社长,事实上,当年蕉园诗社,确实合推柴静仪为诗社“祭酒”。柴静仪是“蕉园诗社”的骨干成员,青年守寡,苦守着独生儿子沈用济度日,这娘俩应该就是《红楼梦》中大嫂子李纨与贾兰的原型。沈家的产业当年确实是“竹篱茅舍”的农村田园风光,与《红楼梦》中的描写完全一致。这里直到今天仍然还是杭州城里人节假日到农村休闲的好去处,建有休闲度假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红楼梦》历史地理(4)
蘅芜苑的原型是花坞,这里的历史十分悠久,从宋代起,这里就遍地种植鲜花香草,千年以来一直是杭州城里鲜花香草的主要供应地。《红楼梦》中之所以安排宝姐姐住在这里,是因为这里距离古荡较近,宝姐姐的原型钱凤纶是杭州古荡人,钱家是古荡的世家望族,十分富有,花坞是否是钱家的产业,于史无考,似乎不无可能。
  大观楼的原型今天也已经不存在了,其地址在今天的御临镇。御临镇就是因为康熙皇帝当年巡游杭州驾临这里而得名,皇帝驾临的地方,地方官员预先建设高大的牌楼和巍峨的楼阁,是必然的事情。当年皇帝去西溪山庄并沿途游赏,就是在这里上船的,上船的地方叫御临桥,今天叫王家桥。在《红楼梦》中,元妃也是在这里下船的,把这里叫做沁芳桥。沁芳桥旁有沁芳闸,船行往前有沁芳池,这里今天仍然有御临池地名为证。
  大观园中的所谓“三庵”,就是探春居住的芦雪庵,迎春居住的紫菱洲和惜春居住的藕香榭。芦雪庵的原型是今天的秋雪庵,紫菱洲的原型是今天的茭芦庵,藕香榭的原型是今天的曲水庵。这三处景观都是历史悠久的佛庵,地面建筑今天久以不存,但仍然是今天西溪湿地的核心景区。位置在深潭口的西边,大致在“五院”景区的西部偏北,(见图二)。
  《红楼梦》中的芦雪庵,是姐妹们锦心绣口赛诗的地方,也是湘云烤鹿肉吃的地方。探春邀二哥宝玉来这里,请柬上写的是希望他能“棹雪而来”,所谓“棹雪”就是乘船穿过雪花而来,从洪园所在地深潭口来这里,确实需要乘船;但姐妹聚会的时间是秋季,何来的雪花?原来这里芦苇丛生,每到秋季,芦花如雪,秋雪庵名字与《红楼梦》书中的芦雪庵名字本来就是一个意思,乘船穿过芦花来这里,正所谓“棹雪而来”。
  曲水庵今天一片荒凉,但历史上曾有规模很大的佛庵,这应该是惜春居住的藕香榭——也叫暖香坞的原型。历史上在庵堂周围水道曲折,故名“曲水庵”。为了联系外界方便,过去这里曾经建有一座竹桥,竹桥旁水中还建有一座凉亭,分别叫做藕香桥和藕香亭。亭和桥虽然久已不存,但至今这里仍保留着“藕香桥”的地名,是为铁证。
  茭芦庵的建筑今天也早就荡然无存了。从“茭芦庵”这个名称分析,这里昔日应该是盛产红菱莲藕的地方,直到今天这里还出产大量的红菱。历史上这里确实曾有一座相当繁华的庵堂。《红楼梦》中以这里为原型创作紫菱洲,的确是十分贴切的。
  大观园中的所谓“三馆”,就是贾母月下听笛悲寂寞的凸碧堂,黛玉和湘云联诗的凹晶馆,以及妙玉修行的栊翠庵。这三座建筑在历史上也确实是有原型的,凸碧堂的原型是西溪草堂,凹晶馆的原型是西溪水馆,栊翠庵的原型是随喜庵。三座建筑集中在今天西溪湿地的西南部,位于老和山与西溪河道交界处的山坡上下(见图二、图四)。
  西溪草堂在明末清初,是著名官僚文人冯梦桢的别业,草堂建在老和山的山坡上,地势较高,周边林木苍翠,故《红楼梦》中称之为凸碧堂。西溪草堂的山下,就是西溪水馆,历史上这里是杭州大盐商汪然明的别业,由于其地正在西溪水边,地势低洼,水天一色,故《红楼梦》中称其为凹晶馆。随喜庵的位置就在西溪水馆附近的山坡上,历史上庵中红梅很盛。明末著名诗妓林天素,与汪然明交往甚密,当时就寄住在随喜庵中,与汪然明来往方便。因为这里盛产红梅,所以书中让宝玉到这里“乞红梅”;又因为这里距离西溪水馆较近,所以《红楼梦》书中黛玉湘云在凹晶馆月夜联诗时,让妙玉突然出现,并为二人之联诗做结束之三十五韵。
  三、宝玉题咏大观园之路线还原
  《红楼梦》书中第十七回,大观园建成之后,贾政带领儿子宝玉和众清客,首先去逛园子,顺便为园子各处景点题咏,以备元妃省亲时命名参考。宝玉一路上大展才华,受到众清客的一致赞赏,贾政也十分满意和自豪。本文无意研究宝玉题咏大观园的文采,仅就贾政等人的游览路线,再根据杭州西溪的历史景观,来对照还原大观园原型的真面貌。
  根据《红楼梦》第十七回描述,贾政一行进入大观园之后,来到的第一处景观,便是“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的“沁芳亭”。沁芳亭附近,有桥名“沁芳桥”,有闸也名“沁芳闸”,还有一水池,名字仍然是“沁芳池”。这里的原型,便是西溪之“御临桥”(见图三)。御临桥今名王家桥,御临桥是清代名称,得名的原因是康熙皇帝南巡曾在这里上船游览西溪。御临桥的前面,确有御临池;至于亭和闸,今天已经难见踪迹了。
   。。

《红楼梦》历史地理(5)
从沁芳亭前行,经过“蓼汀花溆”(西溪至今仍有“芦汀沙溆”之地名。芦即是蓼,沙溆变花溆,不过雅一点罢了)贾政一行来到“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有凤来仪”,后来又被题名“潇湘馆”。这里的原型便是“西溪山庄”,是当年高士奇建设用来接待康熙南巡游览西溪的驻足场所(见图三)。西溪山庄今已无存,当地人叫这里为高庄,大概就是高士奇山庄的意思吧。
  从潇湘馆继续前行,贾政一行人来到“山坡之下”“分畦列亩”的“稻香村”。这里的原型就是当年沈家(柴静仪家)的庄园(见图三)。今天这里仍然是一片田园风光,被辟为杭州农村风光休闲游览地,市民闲暇时,很多人携妻带子来到这里游览,倒也的确是“柴门临水稻花香”的景色。不过《红楼梦》中用这句诗描绘这里,未必完全是“柴门”的本意,很大程度上是说这里的女主人公姓柴,她的家门当然也是“柴门”了。
  贾政一行人从稻香村出来,“转过山坡”,“过了荼糜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来到遍地香草藤萝的“蘅芷清芬”,后来这里被正式题名“蘅芜苑”。这一大堆地名都是以花草命名,它们的原型,都是今天的“花坞”。花坞的地盘很大,当年分区种植牡丹芍药等鲜花和各种香草,所以每个花区都有一个子名称。可惜这里今天早已被城市某大单位占用,非复当年鲜花香草满地的优美景色。
  从蘅芜院出来,贾政一行来到了“崇阁巍峨,层楼高起”、“琳宫合抱”、“玉栏绕砌”的元妃省亲正殿“大观楼”。这里今天叫做“御临镇”(见图三),不过当年接待康熙皇帝的亭台楼阁早已不复存在了。
  一行人出大观楼,便到了“沁芳闸”。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贾政一行人从“大主山”出发,按照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大观楼——沁芳闸的顺序,又回到“大主山”,实际上是绕了一个圈子,又回到了出发的原地。好多红学专家不明此理,画大观园图时,把沁芳亭和沁芳闸画成了相隔很远的两个地方。如果不知道大观园的原型西溪,很容易闹这个笑话。《红楼梦》书中所说的“大主山”,便是今天的老和山。
  一行人从沁芳闸再出发,沿途经过若干“清堂茅舍”、“佛寺丹房”、“长廊曲洞”、“方厦圆亭”,逶迤来到了大观园的核心怡红院。这里就是《红楼梦》作者洪昇的故园洪园(见图三),位置在今天蒋村乡的南面的深潭口。读者朋友们可能注意到了,从沁芳闸到怡红院,路途似乎比较远,作者对沿途景色没有详表,只是一笔带过。从怡红院出来,便是“平坦宽阔大路”,一行人从这里便出了大观园。这里便是今天深潭口前面的大路。这条路古已有之。
  《红楼梦》书中交代,宝玉跟随父亲游览的景点,只占了大观园的“十之五六”。从图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