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苏州、杭州三地,也不能说是“金陵”的四大家族。
我劝朋友们再认真品读一下“护官符”,最好是翻过来倒过去地读。请朋友们注意一下这四句话的最后四个字是什么?是“马、史、王、铁”四个大字!什么是“马史王铁”?就是南明小朝廷的四个权臣:马士英,史可法,王铎,钱谦益!
马士英拥立福王有功,当时权倾朝野;史可法是原来南京六部的兵部尚书,资格最老,位置最尊;王铎号称不倒翁,左右逢源,掌握着朝廷实权;钱谦益是东林党领袖,名气最大。这四个大臣,在南明政权中都身居大学士(宰相)高位,互相之间确实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他们勾结起来,卖官鬻爵,把南明政权搞得乌烟瘴气!当时如果谁想当官,不走这四个人的门路是绝对不成的,所以《红楼梦》中的“护官符”要写这四个姓氏。其中“马、史、王”三人,都是直接写的本姓,只有那个“铁”,写的不是本姓,而是钱姓,但“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表述,也清楚地表示出该家族之“钱”大气粗!
《红楼梦》历史公案(4)
由“四大家族”联想到“葫芦庙”,庙者,庙堂也,朝廷也。《红楼梦》中明确交代,葫芦庙是因为地方狭小而得名,地方狭小的庙堂,就是南明小朝廷的代指。北方丢了,中原丢了,西北丢了,西南丢了,只剩东南一隅苟延残喘,正是葫芦那么一点的庙堂!“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葫芦庙失火,被烧成一片白地,也正是清朝大军下江南,南明政权土崩瓦解、顷刻覆亡的代名词!
《红楼梦》书中,描写这个葫芦庙一样的地方狭窄的小朝廷覆亡后,甄士隐出家了。“甄士隐”者,“真仕隐”也,这正是隐写南明小朝廷覆亡后,具有强烈遗民思想的真正士大夫纷纷出家入道的现实!这个甄士隐出家前口中唱的《好了歌解》,正是悼念明朝“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从此“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中还有个奇怪的“以金代玉”的内容,也同南明小朝廷发生的故事有关。崇祯政权在北京灭亡后,大明王朝的传国玉玺落入了李自成起义军手中。南明政权建立时,是没有传国玉玺的。为了政权的合法性,必须重新刻一方代表皇权的玉玺。南明政权建立仓促,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玉料,于是,南明君臣便首先刻了一方“金玺”,暂时代替玉玺;后来找到玉料后,方重新刻成一方玉玺,将金玺取代下来。这段有趣的史实,在《南渡录》、《甲乙事案》等史料中都有明确记载。
不知朋友们注意没有,《红楼梦》中宝玉“奇缘识金锁”一节中,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了玉和锁的形状,并且勾画了玉和锁的图案。其真实用意,应该就是影射这段奇特的“金玺代玉玺”的史实。“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刻词,都明显是在影射“受命于天,即受永昌”的传国玉玺的刻词!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曾说《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原型是清初杭州的洪黄钱翁四个百年望族,这里又说是暗指南明小朝廷的马史王钱四大权臣,是否自相矛盾呢?其实一点也不矛盾。我们知道,《红楼梦》创作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洪昇原意是像《桃花扇》那样,写南明覆亡史,写国仇,后期由于家族及个人的不幸,转写自己与姐妹的遭际,写家难。两个阶段都涉及“四大家族”问题,所以书中的“四大家族”亦此亦彼,两个原型的形象都隐含其中。
第三节 真真国女孩子
《红楼梦》中宝琴向姐妹们说,有一个“真真国女孩子”,金发碧眼,能用汉语作诗,诗中有“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字样。红学界好多专家推断这个“真真国”是隐指台湾,这个“真真国女孩子”是在台湾的荷兰人。这是很有道理的。问题是这个“真真国”究竟代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台湾。
大家知道,明朝后期,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南明时期,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作为抗清基地;清朝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收复了台湾,从此正式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直到甲午战争清朝割让台湾,1945年台湾再次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时,盘踞台湾的荷兰人投降后,便乘船离开了台湾,从此再没有返回。从《红楼梦》中描写的“真真国女孩子”形象看,金发碧眼,熟悉汉语,只能是曾经长期居住在台湾的荷兰人。台湾有荷兰人,也只能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后一段时间的事情,其他时期台湾都不会有西方白人形象的女孩子。曹雪芹所处的乾隆中叶,台湾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真真国女孩子”,只有南明时期,才会有对“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的“真真国女孩子”。从这一点看,《红楼梦》作品的南明背景也是不容置疑的!
第四节 林四娘
《红楼梦》中最能代表时代背景的典型人物,就是那个“危画(均有女旁)将军”林四娘!林四娘的故事,与乾隆朝和曹雪芹可是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是个发生在山东青州的真实故事,在明末清初曾广为流传。《红楼梦》书中交代,贾政和他的清客们,得了一个“新题目”,就是林四娘的事迹,然后把宝玉、贾环、贾兰找来作诗。贾兰写了一首七绝,贾环写了一首五律,宝玉独出心裁,写下一首长篇古风《词》,对林四娘赞颂备至。
所谓“新题目”,应该就是刚刚发生的可资歌咏的新故事。既然是新发生的事情,只能是近年发生的、刚刚传到贾政耳朵里的故事,总不能一百多年后传到曹雪芹耳朵里,还是“新题目”吧?事实上,清朝初年的蒲松龄和王士,就分别在《聊斋志异》和《池北偶谈》中,分别记述了林四娘的故事,也确实是按照“新题目”来歌颂的。仅仅根据这一点,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推断《红楼梦》与《聊斋志异》是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红楼梦》历史公案(5)
顺治二年(1645),也就是南明弘光元年,当时清军占领了北京,但势力尚未向南发展;南明政权自顾不暇,也没有北进的愿望,山东一带,成了四不管的地方。进入北京的李自成军队,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合击败后,大队伍向西溃退,其中一支农民军脱离了大部队,退向山东。
山东青州,是明朝衡王的封地。这支农民军占领青州后,衡王落入了农民军手中。农民军此时正处于孤立无依的状态,于是便欲拥戴衡王登基,继续与清军对抗。哪知这个衡王是个扶不上壁的烂泥,究竟是否顺从农民军,已不可考,反正无所作为就是了。后来,清军进入山东,在交战中,衡王不知是被农民军杀死了,还是被清军处决了,反正是不明不白地死了。衡王死后,据说衡府旧址经常发生妃嫔或宫娥冤魂出没的事情。
衡王与林四娘的故事,在当时南明的首都南京流传很广,南明君臣曾经为衡王的遭遇叹息不止。《红楼梦》、《聊斋志异》、《池北偶谈》等作品,都是根据这一传说写成的林四娘故事,由于传闻的差异,所以记载也大同小异。《红楼梦》中写这个衡王,用的是“恒王”二字,这个“恒王”并非另有其人,只是衡王的同音讹转罢了;林四娘三个字,在所有记述中都是一致的,没有异议。
其他典籍中记载的林四娘,都是一个在战乱中死去的柔弱女子,《红楼梦》中却把她写成了驰骋沙场的女英雄,女烈士,这明显是受了南明时期那些战场女英雄事迹的影响。
顺治十一年(1654)钱谦益意外继承了外祖父的一处庄园遗产——常熟城东三十里的“芙蓉庄”。芙蓉庄不仅名字风雅,周围风景也十分秀美。庄内还有一棵百年红豆树,所以又被当地人称为“碧梧红豆庄”。对芙蓉庄略加修葺之后,夫妻二人携带他们的小女儿,搬来这里居住。
钱柳夫妻搬进芙蓉庄后,一件奇迹发生了,庄中那株已经二十多年不开花的老红豆树,忽然之间竟花发满枝,香飘数里!这年九月,在钱谦益华诞前,居然结下了一粒红豆,而且仅仅一粒!柳如是虽然对陈子龙终生怀念,但对苍老的丈夫能够真心悔过,并且在垂暮之年为反清复明大业辛勤奔走,也充满了一腔柔情。在钱谦益的寿礼上,妻子献给他的礼物,就是这颗代表着相思的红豆,令钱谦益老人激动不已,在席上口占十首绝句,歌咏红豆,歌咏爱情!
钱柳夫妻之所以搬来这里,除掉风光怡人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同江南义军联络方便。这一时期,钱谦益同他的学生郑成功来往频繁,正策划着郑氏水师由长江口溯江而上,力争夺取南京,占领江南半壁,再图恢复全国。
顺治十一年(1654)正月,郑成功的水师,在张名振、张煌言的统帅下,攻入长江口,停泊在金山江面。柳如是随丈夫亲自来到水师大营箪食壶浆犒劳义军。在这支威武的军队里,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有一支身着戎装、腰佩刀剑、英姿飒爽的娘子军!
柳如是一生侠肝义胆,年轻时经常扮作男装,或儒生,或武生,自比宋朝擂鼓战金山的梁红玉。为了装备起义的五百“罗汉军”,她在自己生活窘困的情况下,把一生积攒的价值万金的首饰,连同“百宝箱”,慷慨地捐给了义军,为世人交口称奇,赞叹不已。
这次也是在与梁红玉战斗地点同名的金山,见到真正的女兵,柳如是内心之激动,可想而知。她同娘子军的首领阮姑娘立刻成了好朋友。张名振看到此情景,笑着说,将来战事结束,让阮姑娘在你个女将军左右侍奉,让你终日和“危画(女旁)将军”在一起。可惜的是,郑成功水师战败后,阮姑娘在舟山战死,永远没有侍奉左右的机缘了!这支娘子军的残部,在“邓小脚”的率领下,后来转战闽南山区,给清兵以惨重打击。最后,终因力量悬殊、粮草断绝,全军覆没,所有女兵全部壮烈牺牲!
《红楼梦》中的林四娘,应该是混合着青州林四娘与江南阮姑娘形象创作出来的。我们知道,《红楼梦》创作初期,洪昇曾以南明时期作为背景,以柳如是为原型进行创作。义军水师女兵的故事,与柳如是紧密相连,难怪洪昇要如此描写。
第五节 曹雪芹书箱
一、“曹雪芹书箱”风波
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一项轰动红学界的重大事件:在北京一个张姓的家庭中,发现了“一对儿”所谓的“曹雪芹书箱”。收藏者自称其祖先是曹雪芹的好朋友张宜泉,张宜泉著有《春柳堂诗稿》,内有关于曹雪芹的诗,是新红学理论的重要文献基础。据红学大师冯其庸推断,该书箱确实是乾隆年代的旧物,是曹雪芹或其续弦夫人逝世后,由张宜泉保存下来的。
《红楼梦》历史公案(6)
准确地说,这是一对木制的书箧,左右宽厘米,上下高51厘米,前后深23厘米。两个书箧的正面,左右相对刻有兰花。右边的兰花下有一拳石,兰花上端有行书题刻:
题芹溪处士句:
并蒂花呈瑞,
同心友谊真。
一拳顽石下,
时得露华新。
左边一幅兰花上端题刻:
乾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上巳。
左边一幅兰花的右下角题刻:
拙笔写兰。
还有两句题刻:
清香沁诗脾,花国第一芳。
左边书箧的箧门背面,用章草书写着箱内所装物品的清单。由此清单可见,此箱的主人是一个名为“芳卿”的女子,箱中物品是她与丈夫所绘的编织一类的草图和歌诀稿本,即所谓“花样子”。清单共五行字,五行字左边,则是用娟秀的行书写的一首七言悼亡诗,括号里的文字,是书写当时被勾掉的:
不怨糟糠怨杜康,乩诼玄羊重克伤。
(丧明子夏又逝伤,地圻天崩人未亡。)
睹物思情理陈箧,停君待殓鬻嫁裳。
(才非班女书难续,义重冒)
织锦意身睥苏女,续书才浅愧班娘。
谁识戏语终成谶,窀穸何处葬刘郎。
此书箧的发现,着实令红学界兴奋了一阵子。吴恩裕、冯其庸等大师断定这对书箧是曹雪芹续娶时,朋友们送给他的贺礼;赵冈先生还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曹雪芹的继室许芳卿》。这件乾隆时期遗物重见天日,红学界几乎异口同声认为,是《红楼梦》问世“二百年来的一次重大发现”!因为它不仅证实了新红学理论的根本所在,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本人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曹雪芹确实有个续弦夫人,就是书箧的主人“许芳卿”!
然而,正在红学界大师们好梦沉酣的时刻,却冷不防被人浇了一瓢冷水:1983年3月,在《文献》杂志第15辑,刊出了端木蕻良与洪静渊先生《关于新见“芳卿悼亡诗”的通信》。端木先生是曾经创作长篇小说《曹雪芹》的著名作家,洪先生是安徽省著名文人,二人在文坛均可谓德高望重。洪静渊先生称“从友人处获阅《旧雨晨星集》一书残本”,书内记载一个名“许芳卿”的女诗人,在其夫卒后,作悼亡诗云:
不怨糟糠怨杜康,克伤乩诼重玄羊。
思人睹物埋沉箧,待殓停君鬻嫁裳。
织锦意深惭蕙女,续书才浅愧班娘。
谁知戏语终成谶,欲奠刘郎向北邙。
此诗的发现,红学界立即大哗。因为《旧雨晨星集》的作者为程琼,号“转华夫人”,其夫吴震生,号“玉勾词客”,二人均乃生活在康雍两代的安徽籍著名词人。吴震生在乾隆二年为《西青散记》作续时,自称“鳏叟”,其时“转华夫人”下世最起码已经十年以上了。这说明,与“转华夫人”生前为邻居的“许芳卿”,悼念亡夫时,曹雪芹尚未出生。许芳卿根本不可能成为曹雪芹的续弦夫人,所悼的死者也不可能是曹雪芹!据此,高阳先生撰文《许芳卿悼亡,曹雪芹未生》,红学界又交口一声,断定“曹雪芹书箧”乃是“作伪”的产物。
随着吴恩裕大师的逝世和冯其庸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