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的乡村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土地上的乡村事-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吵了,别吵了,自己一家人坐下来好好说话。”梅桂的婆婆忙过来劝说,怕事情闹大。

  “去,没有你的事。”梅桂嫂的公公推开自己的老伴儿,看着妇联主任生气地说:“杜娃和梅桂是我儿媳妇不假,他们长的都有腿,去哪里,我管不着,再说,他们去哪儿,你村主任比我更清楚。”

  “你这是什么话?你把儿媳妇藏起来就是违犯国法,到时候,他们来拉你的东西,抓你的人,和我没关系。”妇联主任说完,扭头气冲冲地往外走。“

  “闺女,你别走……”梅桂嫂的婆婆慌忙想去拉住妇联主任却被老伴高喊一声。

  “回来!”吓得梅桂嫂的婆婆站住了脚。

  “什么东西,欺软怕硬的,自己的弟媳妇年年不交罚款,也没听她说啥政策﹑国法,我看有权有钱的就算特殊情况!”梅桂嫂的公公对着妇联主任背后黑着脸说。

  “他爹,你别说了,到时候他们真的来拉东西,抓人,咋办?”梅桂嫂的婆婆小心地说。

  “咋办,你越怕事,他们越找你的事,他们来拉东西﹑抓人,随便。”

  妇女主任回到村委会时,村支书和乡里人还在等她。村支书看见妇联主任回来,拿起桌子上的烟,从中抽出一支递给妇联主任。妇联主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点上烟,对着支书和乡里人说,王老头真不是东西,自己好话说尽,他就是软硬不吃。村支书看着乡里人,没有话说。乡里人问像梅桂这样的双胎双女户有多少家。妇联主任说有十一﹑二户,大都罚款已交,只有三﹑四户罚款不好收,王老头这户是最难缠的。村支书这才对着乡里人说王老头的儿媳妇一家人都跑了,家里只剩下三间破草房,什么东西方都没有,这事乡里也知道。难道王老头真的不知道儿媳妇把东西藏到哪儿了吗?乡里人不相信。王老头就是不肯说,总不能抓人吧?妇联主任对着乡里人说,干脆乡里来人拉王老头的东西抵他儿子的罚款,他王老头不让拉就把他抓到乡里去。村支书没有说话,看一眼妇联主任。乡里人说抓人是不妥的,你把一个老头弄到乡里,还要管他吃喝,他要是病了或者有个三长两短的,事情就闹大了, 拉他家的东西可以考虑,不过这东西先存在村委会,等其他人的罚款收齐后一起拉到乡里。妇联主任说这样也好。很少说话的村支书对乡里人说,是否等村长回来后大家再一起商量一下?乡里人说村里计划生育的事是你支书和妇联主任主抓的,这事不用和村长商量了,他回来后你告诉他行了。书记还想说什么没有张口。乡里人看着村支书和妇联主任说王老头的事就这么定了,我明天派人来,没有别的事,我先走了,别的村还有事办。乡里人抓起桌子上的一包烟装进口袋,站起来走出村委会。村支书和妇联主任把乡里人送出村委会大院,目送乡里人骑着摩托车离去。

  第二天,妇联主任真的领着乡里来的人到梅桂公婆家拉粮食。三﹑四个壮小伙子拿着大蛇皮站在粮食穴上就装,很快,五﹑六袋小麦装上车。梅桂嫂的婆婆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喊着,老天爷,这以后的日子还咋过啊……梅桂嫂的公公一个人蹲在院子里,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抽,看着乡里人把自家的粮食装上车,没有说一句话。村里看热闹的人把梅桂嫂的婆婆拉起来,劝说几句,粮食拉走就拉走,自己可要想开点儿,保重身体要紧。梅桂嫂的公公走过来对老伴说,哭个啥,没有粮食到妇联主任家去吃。吃晚饭的时候,梅桂嫂的公公真的去了妇联主任家。妇联主任不在家,她男人和孩子在家吃晚饭。妇联主任的男人问,叔啥事儿?梅桂嫂的公公说肚子饿了,来吃口饭。妇联主任的男人忙给他端来碗盛饭吃,梅桂嫂的公公吃完饭就走。

  晚上,妇联主任回到家发现男人没有了往日的热情,便问男人是不是不舒服,男人说:

  “你怎么带乡里人拉王老头家的粮食?”

  “怎么啦,他来咱们家闹事不成?”女人抬起趴在男人胸怀里的头,和男人并靠在床头坐着,问。

  “他说你带人拉走他家的粮食,他没有饭吃,来咱家吃饭。”男人靠着床头,伸手从桌子上拿来一支烟点上。

  “他这个死老头,是乡里拉他的粮食,凭什么来咱家吃饭。”女人气着说。

  “他已和他儿媳妇分家了,你不能因他儿媳妇的事去拉他的粮食。”男人抽着烟说。

  “王老头真孬,他明知媳妇去哪里和东西藏在哪,就是不说。”

  “就是这样你也不能带人去拉他家的粮食,两个老人家,儿子﹑媳妇不在家,没有粮食吃,怎么办?”

  “你怎么老是说是我带人拉他的粮食呢,是乡里来人拉的,我是妇联主任,不去能行吗?”女人很生气地看着男人说。

  “他要是天天来吃饭咋办?”男人问。

  “只要他有那个老脸来,吃顿饭算什么?”

  “村里计划生育工作不好干,乡里乡亲的,弄不好就得罪人。”男人看一眼女人说。

  “像王老头这样的硬头户,不治一治,村里其他户都向他学习,我这计划生育工作还怎么开展。”女人消气说。

  “不管王老头是不是硬头户,你要把他的事处理好,不要让他天天来找麻烦。”

  “放心吧,他的事不用你操心。”女人轻柔地说,搂着男人的脖子钻进被窝。

  梅桂嫂的公公在妇联主任家一连吃了三天饭,这下妇联主任可受不住了。梅桂嫂的公公再去吃饭时,她已在家等候。妇联主任看见梅桂嫂的公公来,忙强装笑脸说:“大叔,您坐,我今天特意为您炒两个菜,您老慢慢吃,咱有话好好说。”

  “说啥,你帮人把我家的粮食拉走,我更省事,不用天天做饭,有现成的吃。”老头子毫不客气,拿起筷子就吃,妇联主任的孩子吓得不敢看着他。

  “大叔,粮食是乡里拉走的,不是我。”妇联主任干笑着。

  “谁带人到我家拉粮食,我就到谁家吃饭。”梅桂嫂的公公冷笑着说。

  “如果乡里人直接到你家拉咋办?”妇联主任心里很气愤,仍干笑着说。

  “我就到乡里吃饭,与你们任何人不沾边。”

  妇联主任陪笑几声,没有说话。

  “都什么年代了,还搞牵连,难道儿子犯死罪枪毙,当老子的也要拉出去枪毙?我和儿子已分开家了,他的计划生育是他的事,这和我家有何关系,我就不信中央有政策规定,因儿子的计划生育而找老子的事。”梅桂嫂的公公嘴里吃着,还不停地说理。

  “大叔,你的事,说该咋办?”妇联主任陪着笑说。

  “把我的粮食给我拉回来,我以后不会到你家来吃饭。”

  “大叔,这事我得和村里﹑乡里商量商量,要是我一人说了算,什么事都好说。”妇联主任仍陪笑着说。

  梅桂嫂的公公没有说话,只顾吃着菜。

  梅桂嫂的公公吃饱饭走后,妇联主任几乎要哭出声来,天啊,我这个妇联主任怎么会碰上这样一个人。

  村委对王老头去妇联主任家吃饭的事是一清二楚,乡里计划生育办公室也有耳闻。当妇联主任提出把王老头粮食退还给他时,村支书和村长以及其他人没有一个反对的。大家心里都明白,谁碰上王老头这样的钉子,是倒了大霉。一个老头,天天到你家去吃饭,又不说一句好话,时间久了,还不把一家人搞成精神病。

  梅桂嫂公公到村委会拉回自家的粮食,妇联主任这才如释重负,终于松一口气,家里的瘟神总算送走了。

  村里人说,别看梅桂的公公整天穿着一双破布鞋,看着像一个要饭的老头,他就有把乡里拉走的粮食拉回的本事,你不服气,还真不行。那些被拉走粮食的抵罚款的人说,自己还不如一个老头。梅桂的公公说,我一个老头怕什么,没权没钱,只有一张老脸和一条老命。对于梅桂嫂的事,乡里﹑村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农村人没有男孩儿是不会罢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村人对梅桂嫂的事也就淡记忘了。这年头,谁不是想着法子去挣钱,谁还有心情去管别人家的事,哪里还有时间去谈论别人?梅桂嫂一家人在新疆生活得怎么样,村里人也不知道,也没人去问梅桂嫂的公公,村里人心里清楚,问他也是白问。张彪常去新疆做生意,他遇到过杜娃和梅桂,还在他们家住了两天。张彪说梅桂比在家里显得年轻多,脸色红润,杜娃也不敢打她了。村人才知道梅桂去了新疆,生活得还不错,后来,听说梅桂又生了个女娃。

  二

  早饭刚吃罢,梅桂嫂的婆婆乐哈哈来到新生家。邀请他母亲晌午去她家喝喜酒,母亲愉快地答应着。梅桂嫂的婆婆没有在新生家多停留,她说今儿个是孙子的大喜日子,喝喜酒的人多,活多人忙的,改日过来看看大妹子和新生的家人。新生的母亲笑着送走梅桂嫂的婆婆。新生的爱人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要生三﹑四个孩子,这和封建社会有什么两样,女人成了男人的生孩子的机器。三四个孩子能养得起吗?母亲说这是农村生活的现实。农村和城市还没法比,父母老了,一切都要靠儿子。城市人有养老金,人老了月月有钱拿,吃穿不用愁,闺女﹑儿子谁养活老人都一样。农村人只有亩把地,你不种地没有吃穿,岂不活活地饿死?你说起土地来,真让人愁!这农村的土地是按人数平均分给每家每户,不论男女老少,这看是很公平,却是苦了老人。小孩的土地是由父母来种,老人的地自然由子女来种。闺女大了要嫁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不会回来,这老人的地自然落在儿媳妇身上。没有儿子的老人就没儿媳妇,这地还不是自己种?你如果能干得动农活,好说,自己养活自己吧,你没能力种地怎么办?可想而知了。你说没有儿子能行吗?难道农村没有敬老院吗?有啊!一个乡就一个敬老院,可有什么用?说白了,一个敬老院还不够一个村的老人住,一个乡的老人咋能住得了?话又说过来了,乡敬老院也不是哪一个老人都能随便进的。你即使住进养老院也要有一定的劳动力,有不少的事需要自己干,别人也不愿照料生病的老人,因此能干活的老人不愿进,你说这养老送终的事还不落在儿子身上?老人就算住了敬老院,病了,自己动不了,没人管,也会活活的病死。咱村里的光棍 ,他是活的时候,积有阴德,死后第二天就被人发现了,要不,这大热天的,他的身体还不臭?农村人为啥一定要生个男娃,就是因为这个现实。你说孩子多了咋养?一个孩子也是养,三四个也是养,只是多了几张嘴吃饭。农村娃好养活,让他们吃饱饭就行了,不像城市的孩子,既要吃饱,又要吃好,还要教育好。新生的爱人不说话,她认为自己肚子里的道理难以说通婆婆。她的文明理论经不起婆婆的事实反击。是自己对农村太不了解,还是因为其它方面?新生的爱人认为婆婆说的事实不会太长久了。

  梅桂嫂的家里很是热闹。不大的四合院摆放着六张八仙桌,桌子上搁摆着瓜子,花生和喜糖,燃放过的炮纸落满地,就象桃花一样,红的白的,给人喜庆。来喝喜酒的大多数是妇女和孩子。妇女争着看梅桂嫂的儿子,小孩子抢着吃瓜子和喜糖。梅桂嫂的公公脚上穿一双新布鞋,脸上笑迷迷的,站大院子里欣赏着院子的一切。多年不修的院落墙已用红砖砌好,使破落不堪的院子生气起来,被乡里撬掉的门窗也重新安装,上面涂了红漆,屋顶上的麦草也已被大青瓦代替,这一切都是在孙子回来前干成的。王老头看着院子里抢糖吃的孩子,心里乐哈哈的,他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来了,来了,妇联主任手夹着香烟与杜娃一起谈笑着走了过来。梅桂嫂的公公忙迎上去。

  “闺女,今天是你侄的喜日子,你一定要喝个痛快”王老头递上一支烟。

  “叔,您的年龄越来越大,可您活得是越来越年轻,是不是因为抱上孙子了?”妇联主任接过烟笑着说。

  “闺女,你也是一样。”

  “我”妇联主任愣一下,随后哈哈笑着说“叔,您说话真风趣。”

  “肚子,快给你嫂子端杯茶”王老头对儿子说。

  “不,我先看看侄儿。”

  “闺女不要急,现在屋里的人多,你先喝茶抽支烟,过一会去看也不迟。”王老头把妇联主任让到屋檐下一张小桌旁坐下,这里正好有棵大树的影子罩着,很是凉爽。

  梅桂嫂的公公对妇联主任说,这些年给闺女添了不少的麻烦,自己也干不少丢脸的事。大伙都知道,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最难抓,最容易得罪人的事,咱村里的村长书记换了一茬又一茬,就闺女你这个妇联主任没有换,别村的妇联主任干不几年就不干,闺女你一干就是十几年,叔从心里佩服你,以前叔对你也多有得罪,闺女你不要往心里去。妇联主任笑一笑说,叔还让梅桂妹子生不生?梅桂嫂的公公说,闺女又笑话叔了,叔不是老顽固,这几年通过电视叔学了不少的东西,脑袋开窍很多。以前,叔总认为人多势大没有人敢欺负,自己总想多抱几个孙子,现在叔的思想想开了,知道计划生育是国策,是造福后代的大事。电视上常讲孩子多的害处,说计划生育的好处。起先,叔不信电视里说的,时间长了,叔想一想,人家说的确实对。电视里说,孩子多是农村贫穷的原因之一。孩子多了,大人一生要操劳,孩子自己也受不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又象咱一样,一生生活在贫困中。人,不是猪,生的越多越好,只要有一个男娃,足了。妇联主任笑笑说,叔说的话还是离不开男孩,假若梅桂妹子没生男孩,您是不会让她回来。王老头苦笑下说,原来是想让梅桂生两个男孩子回来。妇联主任说,这么说您的思想是进步多了。王老头只是脸上笑着,不说话。妇联主任说,叔也不看一看梅桂家院里都有些啥东西,她现在有四个孩子,和杜娃靠啥养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