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优秀人才,也为了奖励你们,本学期,校方特地挑选了一些智商比同龄孩子都要高的学生让你们教,学校相信,有你们这些优秀的教师,加上这些高智商的学生,他们会变得更加优秀,但你们无需特例,只需像平常一样教他们即可。”这两位教师听后感到非常自豪,也更加努力地教学。
一年后,这两个班级中的学生是全校中最优秀的,成绩也比其他班学生的成绩要高出几倍。后来校长把这个真相告诉了老师,这些学生的智商并不比其他学生高,他们是在学生中随机抽取的,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也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取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心理学家指出,这种用直接或者间接的话语、行为,期待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的影响力,也就是直接告诉他人成为你想象中那个人的影响力。实验中,实验人员对校长的期待、校长对老师的期待,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通过这一心理活动,把这种积极的感情、语言、行为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因这种期望,萌生出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力量,而成为优秀的学生。
心理学上的这种效应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以及为人处世中,要想有效地影响对方为自己办事情,就要对对方寄予某种期望并且要将这种期望通过言语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你有这方面的期望,这利于对方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无论是爱、称赞、感谢、期盼,还是其他,都应该说出来让对方知道。如果你认为只放在心里就行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对此,不妨看看卡耐基小时候的事情。
卡耐基很小的时候,他的亲生母亲就去世了。9岁那年,他的父亲给他娶了一个继母。继母进门的第一天,父亲便指着卡内基对继母说:“他,你可要小心了,他是邻居们公认的坏孩子,也许以后最令你头疼的事情,便是他惹出来的。”
本来卡耐基对继母就有想法,所以产生了抵抗情绪,但继母的举动却让他感到意外。她走到卡耐基面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卡耐基的头部,然后笑着责怪他的父亲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看他现在多乖,应该是最聪明听话的孩子。”
继母的话让卡耐基感动万分,就连他母亲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称赞过他。正因为这句话,在以后的日子中,他和继母相处得很好。
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尔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生活需要像称赞一样直接明了的期望,因为这种期望更易于被人理解,也更易于让人接受。当人们完全地理解并接受了这样的称赞后,它能转化成无穷无尽的力量,也能够促使人们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俗语言:“善意需要适当的行动表达。”事实就是这样,不只生活需要这样的期望,影响人更需要这种期望。因为当你试图影响对方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有让对方完完全全地明白了你的意思,并懂得了你的期望,他才能更好地向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也才能让你更好地影响对方。
√影响力智慧
每个人在心里都期待别人的欣赏和赞许,如果你给予别人积极的、正面的期待,那么别人就会努力维护自己在你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所以,把你对别人的正面期待告诉对方,对方就会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不断努力,并且最终成为你所期待的那种人。
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
个人的积极性信念对个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积极性的信念。这种适当的积极的自我期待,能够增加影响他人的砝码。
——心理学物语
当人们听他人说“当你有了天才的感觉,你就会成为天才;当你有了英雄的感觉,你就会成为英雄”的话语时,也许会认为对方有白日做梦的嫌疑。但事实上,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话或者遇到这样的事情,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时,告诉你,是你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你受到了人性弱点的左右。因为,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对某件事情作出想象时,才会更好地付诸行动,即只有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才更易获得成功。正如史迈利·布蓝敦在他的著作中写到的那样:“适当程度的‘自爱’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很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种目标,适度关心自己是绝对必要的。”对于这一点,从影响力的角度讲,用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的做法,可以更好地向他人施加影响。于是,这让我们想起了推销之父原一平。
原一平在25岁的时候报考了明治公司,虽然被录用,但主考官却对她说:“原一平,你不是干得了这种困难工作的人。”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原一平,他瞪着眼睛注视着主考官,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说:“我必须证明给你看看。”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他努力工作了三年,最终在该公司站稳了脚。
就在他取得了一些业绩的时候,他心中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推销想法:找明治公司董事长串田万藏,要一份介绍日本大企业高层次人员的“推荐信”,这会更利于他推销保险业务。但向董事长提出这样的请求怎么可能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了这个想法,他坐立不安,并发誓要实现自己的推销计划。
一天,他终于咬紧牙关,鼓足勇气,信心十足地推开了董事长的门。当他支支吾吾地向董事长说出他此次来的目的时,串田董事长立刻反问道:“什么?你以为我会介绍保险这玩意儿吗?”
原一平曾设想过串田拒绝他的很多种方式,但就是没有想过串田会用轻蔑的语言“这玩意儿”来形容保险这个行业。他被激怒了,毫不犹豫地向前跨了一步,对串田说:“你这个家伙。你刚才将保险这个行业说成了这个玩意儿对吗?公司不是一直对我们说‘保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正常行业’吗?怎么今天变成了这个玩意儿了呢?你还是公司的董事长吗?我回去立刻告诉大家你今天所说的话。”他说完便出去了。
走在回去的路上,他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同时又觉得自己说得没错。就在他回到公司准备辞职时,他的上司对他说:“刚才串田董事长打来了电话,尽管你对他的恶语相加令他很生气,但你走后他经过仔细地考虑,同意了你的请求。”
原一平能够成为被人们称赞的推销之神,不仅在于他灵活的推销技巧、坚毅的推销意志、勇敢的推销方法,还在于他敢于时刻警醒自己,告诉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有时就像一个人的目标一样,可以激励人们不停地为之奋斗。
对此,心理学家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你的信念是否会影响你的行为?经过各项调查研究发现,个人的信念对个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无论生活中人们认为做某件事情的方法是科学、正确,还是荒谬、无知,个人的思想都会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义无反顾地执行,这既是人的优点,也是人的天性弱点。
之所以理解为人的天性弱点,主要是从影响力的角度而言。具体而言,就是你可以针对欲影响之人的个人喜好以及生活方式,设定自己与之相符的信念和行为,并时刻告诫自己成为这样的人,这会帮助你在影响人的过程中,更易施加影响。身为公司部门主任的马丽女士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马丽是一名大专毕业生,由于学历低,刚到公司的时候受到同一部门中的其他同事的排挤。她们曾嘲笑她是一个文盲,甚至对她的能力有所怀疑。对此。马丽从不理会,她只是装作不知道,对其他同事还像以往一样热情,但心里却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比他们都优秀。半年过去后,马丽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被评为公司中季考核的十佳员工,这令周围的同事对她刮目相看,再也没有人说她是文盲了。两年后,她被提拔为该公司的部门主任。
马丽的成功源于什么?作家乔治·巴纳说:“远见是在心中浮现的将来实物的可能性或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图画。”马丽正因具备了“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这种远见,才成功地影响了周围人,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偏见。心理学上,把这种迎合他人的要求激发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的方法,划分为期待效应的法则之一。主要是向人们揭示,适当的积极的自我期待,也能够增加影响他人的砝码。
所以,生活中要时刻告诉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这更能完善自己,激发自己体内的潜能,进而使自己能够获得有效影响他人的秘密武器。
√影响力智慧
你可以针对欲影响之人的个人喜好以及生活方式,设定自己与之相符的信念和行为,并时刻告诫自己成为这样的人。这在影响人的过程中,更易施加影响。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想让他表现更差,就给他负面评价
在不被重视、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的内心深处会习惯性地受到负面信息以及负面评价的影响,进而顺着该种信息,作出对自己比较低的评价。
——心理学物语
一个每天在恶语、批评、责备、谩骂声中生活、成长的孩子,他的性格中孤僻、自卑、自弃这些负面倾向所占的比例会更多一些;一个每天在批评、指责、挑剔环境中工作的人,他对待工作的进取心、积极性、自信心会渐渐地减弱;一对每天在唠叨、抱怨、谴责中生活的夫妻,他们的婚姻常常会轻而易举地亮起红灯……诸多常见的生活现象,向人们展示了负面评价对人的不利影响——如果你想让他表现更差,就对他负面评价。
有人说:“说句好话轻而易举,只需要几秒钟,但它的功效却是巨大的,有的甚至能够让一个人受益终身。”的确,生活中的好话确实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同理,说句坏话或者负面评价也能够起到相反的影响。正如美国第一权威专家迪克斯所说:“在所有婚姻中有50%以上是不幸福的,许多充满色彩的梦想之所以破灭,其原因之一,就是那些毫无用处的,却令人心碎的批评以及负面评价。”不只不幸的婚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如此。如果你对此还有什么质疑,那么下列这些常见的工作现象,会让你对负面评价给人带来的影响力有更深的领悟。
埃利斯在一家对外贸易公司工作,学国际贸易的他一毕业便开始在这家公司工作,已经在此工作了四年。几年下来,他在公司的表现一直默默无闻,从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究其原因,在于他的上司杰克是个傲慢并且刻薄的人,埃利斯在他的手下工作了四年,杰克从没赞扬过他,还经常挑他工作上的缺点。埃利斯每次工作的时候都小心翼翼,但仍不能得到他的认可。
一次,埃利斯主动搜集了其他公司出口纺织品的有效措施,但是杰克知道后,不但没有赞赏他对待工作主动、认真的积极性,而且还批评他不好好儿工作,上班期间做其他非本职工作。后来,对自己业务范围之外的事情,埃利斯再也不敢轻易关注,更不轻易发表言论。渐渐的,埃利斯成为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对待工作也是听从指挥,从不主动去做其他工作。
后来,公司进行人员调整,将杰克调到其他部门,埃利斯所在的部门调来了新的主管进出口工作的皮特。从美国回来的皮特是个性格开朗,对下属以及同事都敬重有加,且喜欢经常赞赏他人的人,他提倡大家在工作中畅所欲言的工作原则。在他的带动下,埃利斯也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看法。在皮特的积极鼓励下,埃利斯的工作热情不断高涨,并且不断地接触新东西,起草合同、参与谈判、跟外商周旋……半年后,埃利斯惊奇地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一个健谈的人,并具有这么大的潜能。
有人说:“鼓励与赞美能使白痴变天才,批评与谩骂能使天才变白痴。”埃利斯前后完全不同的变化正是这句话的形象代表。埃利斯前后的不同取决于什么?显然,取决于不同环境因素对人的不同影响。心理学上认为,在不被重视、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的内心深处会习惯性地受到负面信息以及负面评价的影响,进而顺着该种信息,作出对自己比较低的评价。心理学上将其称为期待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此,请大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直以来,老师总是喜欢各方面优秀且成绩好的学生?为什么这些学生的成绩和行为总能不负众望?为什么老师漠视甚至冷落的学生,他们各个方面以及学习成绩都会相对较弱?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及行为总不符合老师以及学校的要求?对于这种常见的现象,令人不解的是,是老师影响了学生使其成绩行为化,还是两级分化的学生影响了老师,使其有了喜欢与不喜欢的区别?
在此不去详细地追究谁影响了谁,但从整个影响过程中可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即个人的行为总会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对此,心理专家指出,如果周围的环境向某个人始终如一地传递一种良性暗示期待,这个人的心里会产生追求出色的动机,并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但是,如果周围的人给他传递一种不良的暗示期待,人们心里便会产生相反的动机,做出负面行为。
也许,有人会问不良的暗示期待主要包括什么,心理学上将对人的贬低、歧视、批评、过分的挑剔、斥责、抱怨等能够让人产生消极、自卑、自弃等情绪,乃至一事无成的负面言行,定义为不良的暗示期待。
英国医生卡罗琳说:“让我们建议处在危机之中的人,不要把精力如此集中地放在所涉入的危险和困难上,相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