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批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批判-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结果,英国出现了长期的大萧条,持续了将近25年。在这一时期,英国出现了普遍的失业、破产和通货紧缩——许多商品的价格下跌了将近50%。①
  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由于伦敦的金融和国际贸易利益集团控制了决策,英国忽视了对本国工业和农业的投资,在应对技术变革的研发领域尤其如此。②在《百年战争》一书中,威廉?恩达尔写道:“这是英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由于废除《谷物法》而肇始于大约30年前的‘自由贸易’决定了英国工业技术衰落的命运,结果金融成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事务。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轻松地领导世界工业国家的时代显然已经结束了。”①因此,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大厦——大英帝国的基础——正在分崩离析。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这种“自由贸易”体系的基础是对英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剥削。这种绝对自由贸易的经济模式失去了它的魅力,尤其在欧洲大陆更是如此。
  正是因为按照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民族保护主义学说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德国才出现了历史上最快的工业发展,崛起成为一个大国。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的政府和政治教授,1825年移居美国,并且从那时起到1832年一直居住在美国。在客居美国的时候,他对汉密尔顿的经济政策了解并印象深刻。这就是他写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的促因。在回到德国后,李斯特在德国实施了美国的制度。他成为自由贸易最激烈的反对者,并且他的著作成为“如何反对英国帝国世界‘自由贸易’掠夺体制罪恶的手册”。②
  按照李斯特的观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从未讨论过国民经济问题,反而提出了一个世界共和国的空想观点”。①李斯特认为英国实际上从未实践过“自由贸易”,并且对英国的贸易实践作出了如下评论:
  英国并不愿意为了在亚洲建立殖民地而使自己在工业方面屈从于亚洲。它所要争取的是商业优势;它的看法是,当两个国家彼此之间有着自由贸易关系时,售出制成品的一方所占的是优势,而只能供应农产品的那一方是居于劣势地位的。它对北美洲殖民地所执行的就是这个原则,它甚至不许那些殖民地造一只马蹄钉,更不许把那里所造的产品输入英国。①
  李斯特重申“自由贸易”不过是英国用来维护其世界霸权的手段,并且明确强调主权和民族性是一个健康经济的关键:
  个人主要依靠国家并在国家范围内获得文化、生产力、安全和繁荣,同样地,人类的文明只有依靠各个国家的文明和发展才能设想,才有可能。①
  英国会把关税当作保护和培育钢铁和造船等本国工业的手段。要不然,廉价的进口商品就会摧毁这些工业。对李斯特来说,国家必须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提高就业、稳定价格以及发展新的制造业和农业技术。①
  在亚当?斯密看来,每个人倾向于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并由此促进了所有人的利益。国家干预市场和关心本国人民的福利是错误的。他的“自由放任”经济学理论把保护主义视为愚蠢的做法:只要可能,个人就应该能够购买最便宜的产品,这将给国家带来繁荣和财富。①
  在李斯特看来,财富不仅仅是所占有的财富,更是生产力。如果一个人的消费超出了他的产出,那么他就是穷人。因此,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为重要,并且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尤为正确。他把人力资本当作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创造性将会使一个国家更富裕、更强大和更繁荣。这个最重要的财富因素“从简单的交换价值来看是无法解释的”。①
  由于大英帝国的自由贸易霸权,英国成为一个商业国家,它的工业缺乏技术上的投资。在最受尊重的英国作家约瑟夫?凯(Joseph Kay)看来,在英国这个亚当?斯密和自由贸易的大地上,“贵族比世界其他国家都更富有和强大;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穷人相比,英国的穷人受到的压迫更多,更加贫困,数量更加庞大,无神论倾向更加强烈,并且所受的教育也更加可怜”。①另一方面,在李斯特的影响下,德国批判了英国的商业政策,把“总生产量”而不是“贸易利润率”当作衡量国家实力的准绳。①由于在19世纪50年代后抛弃了英国的经济模式和“自由贸易”原则,德国把注意力转向建设本国的工业和农业上,并把此作为它的国家经济战略,最终产生了惊人的结果。在这一时期,作为一个比英国相对落后的工业国家,德国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一举超过英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之一。①1850~1913年,德国的国内产出增加了4倍,并且德国人的生活水平和实际工资也不断提高。①
  到20世纪初,由于严格遵从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经济政策,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之一。德国也抛弃了“绝对自由贸易”,同时,在李斯特的“国民体系”政策下,德国已经清楚地证明,保护民族工业是实现工业快速增长和国内繁荣的正确道路。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20世纪末,另一种形式的“自由贸易”经济政策在“新自由主义”的旗号下被强加给第三世界国家,要求它们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实行无限制的市场进入。事实上,华盛顿现在正强加给第三世界的政策恰恰是汉密尔顿和李斯特强烈反对的政策。
  

庞氏骗局与美国金融(1)
由于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60年代的越南战争、柬埔寨战争和老挝战争,美国被迫对外举债,导致国际收支出现赤字。为了保护美元,尼克松政府被迫放弃了全球金融体系的金本位制。起先,美国政府官员对这一形势变化充满了忧虑:他们担心美国会由于法定美元的走弱和国际支付问题的持续而失去经济上的主导地位。然而,迈克尔?哈德森教授却认为,美国大大地受益于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他描述了1971年的形势:
  但是,新的形势拥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处。这一点不久就变得一目了然了。只要在1971年后(实际上在1968年后)美国不必用黄金来解决它的国际收支赤字问题,外国政府对美元的使用只会年复一年地帮助尼克松政府控制不断攀升的联邦债务。①
  美国在融资战中与一些欧洲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不会对任何外国政府产生(带来契约义务的)债务。事实上,让全世界人民感到愤慨的是,美国曾经说过,它不可能也不打算偿还它的美元债务。②
  由于这一天才举动,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没有任何成本地——印刷作为世界外汇储备的纸币的国家,而且能够使用这种纸币来获得其他国家的资源以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其他所有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在低工资的条件下努力工作,乃至付出环境遭到巨大破坏的代价,生产向美国出口的产品来换取所谓的纸币。①
  正如安德烈?冈德?弗兰克教授简洁描绘的那样:
  美国“支付给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不过是这些除了纸墨之外已经开始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美元。因此,特别贫穷的中国把价值成百上千亿美元的国内实物产品送给富有的山姆大叔,任由山姆大叔消费,却什么也没得到。然后,中国掉过头来,用这些所谓的美元花纸从山姆大叔那里换来更多的被称为‘国库债券’的纸张。这些‘国库债券’除了得到一定的利息外更是一文不值。因为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美国的国库债券不可能兑换成现金,只能全部或部分地被赎回,并且无论如何对山姆大叔来说都已经失去了它们的大部分价值。”①
  因此,按照1971年的这种全球金融安排,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成为了美国强大而不是衰弱的根源。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开始吹大美国经济,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并且向其他国家输出通货膨胀。不久,美国的消费者形成了“挥霍性消费”的生活方式。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到2002年进口了超过全球6%的商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正在进行激烈的竞争,试图在美国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赚取美元来偿还以美元结算的外债,购买同样以美元来结算的石油,并把美元作为外汇储备加以持有。②
  由于美国的贸易赤字,那些对美贸易的供应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美元,并且这些过剩的美元最终流向了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别无选择,只能用这些美元购买利率非常低的美国国债。(美国政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佳的债务人,并且美国的国债被视为是世界上没有任何风险的金融工具。)
  但是,有人可能会问:美国的国债仍然是一种没有风险的投资吗?近年来,随着美联储加速制造货币和债务,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现在,美国的外债已经超过其GDP的三分之一,并且它的内债超过了其GDP的1倍。显然,美国并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借款者,因为没有人会偿还这类债务。①

庞氏骗局与美国金融(2)
这种状况变得让人越来越忧虑。前里根政府的助理财政部长保罗?克雷格?罗伯茨(Paul Craig Roberts)评论说:“世界各国用实物产品来同美国人进行贸易,换取美国的一张张纸钞,而这些纸钞是不可能用可交换产品和服务进行赎回的。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久并不清楚。倘若考虑到优质工作岗位的流失、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对进口的依赖,现在难以确定会是什么使美国摆脱下一次的经济衰退。”②
  甚至美国联邦政府的真正赤字数量现在也正遭到怀疑。按照《今日美国》的丹尼斯?科雄(Dennis Cauchon)所说:
  联邦政府的手里有两本账。政府拿给公众看的那本拥有一个比较健康的账本底线:2005年度的财政赤字是3180亿美元。政府没有提的那本账是美国政府的会计师按照标准会计准则审核的财务决算。这本账提出了一个更为不妙的财政状况:2005年的财政赤字是7600亿美元。如果社会保障和医疗预算包括在内的话——就像制定会计准则的委员会正在考虑的那样,那么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本该是万亿美元。③
  在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经济和美元都进入了动荡的时期。为了吸引全球资本流入美国,美联储在主席格林斯潘的领导下决定提高利率。然而,提高利率将会对美国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将会产生使房地产市场——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崩溃的危险。美国房地产的崩溃将会直接影响消费开支、抵押再贷款、投资和公司利润。因此,提高利率可能导致经济衰退乃至萧条,并且使人们对美元和美国经济完全丧失信心。
  美元贬值的另一个后果是石油交易可能不再用美元进行结算。由于美元不断贬值,支付给石油生产商的费用很可能是比较稳定的货币,例如欧元、日元和人民币。这可能导致外国央行和国内外投资者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抛售美元的行为。美元和美国经济将会陷入悲惨的境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意大利移民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策划了一场阴谋,向投资者承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回报率:90天内翻一番。结果,这个骗子把下一批投资者的金钱支付给上一批投资者。他最终把这种骗局发展成一场数千万美元的操作行动,继续这一过程长达数年之久——直到他被审核和泡沫破裂。这成为在金融丑闻的历史上所说的“庞氏骗局”。这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原则。①
  美国政府的筹资方式似乎越来越像一场“庞氏骗局”,因为它依靠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中央银行——的贷款来偿还目前的债务。既然美国的国内赤字和贸易赤字不断增加,再加上美元的贬值——近年来贬值了40%左右,那么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就可能会意识到,无论挥金如土的美国多么强大,同这样一个卑劣的客户进行贸易,并且向其提供贷款,都是无利可图的行为。这无疑会阻止廉价产品和资本流入美国。
  这种庞氏骗局肯定会以失败收场,泡沫也必定会破裂。但是,这也可能是最不幸的结局,因为辛勤劳作的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将会由于美国信贷泡沫的破裂而遭受巨大的损失。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近1万亿美元,而海外的华人据说对美国的国债也投资了将近1万亿美元。它们将成为这场庞氏骗局的两个最大受害者。
  美国人民也会遭受损失。当外国央行和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并且把美国的筹资制度视为另一种庞氏骗局的时候,它们将会抛售手中的所有美国债券,从而导致各级利率急剧攀升,将会对美国经济产生破坏性的影响。高利率成本和海外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将会对美国人的生活标准产生直接的破坏性影响。
  中国多年累积的美元外汇储备将近世界外汇储备的20%。同时,中国依靠对美国的出口来驱动本国的经济。对中国的决策者来说,现在是应该放弃这种战略和集中发展国内经济与市场的时候了。至于世界其他国家,它们彼此也应该开始进行更多的贸易活动,尤其是在亚洲。它们应该集中精力发展它们自己的共同市场,而不是依赖处在破产边缘的美国。当美国筹资的庞氏骗局最终大白于天下的时候,做什么都已经太迟了,更不用说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了。
  

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1)
1997年7月初,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东南亚国家的货币遭到美国对冲基金的猛烈阻击。货币的动荡导致资本撤出这两个国家,随后又导致泰铢和印度尼西亚卢比的崩溃。在一开始,克林顿政府态度消极,它拒绝采取任何稳定货币的行动。只有在危机持续到第二个月的时候,美国政府才派遣了一个代表团前往泰国,要求泰国政府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经济会遭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这场金融危机对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因而认真地为这两个国家提出了摆脱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