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文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素素文章-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晷光影,缶的敲击,四大发明的呈现,中国画卷,造字故事,流泉瀑布、桃花阵、传统戏曲、中国功夫、古诗古韵、龙柱,五千年文明以极致的美丽在人们的眼前快速掠过,直到郎朗舒展优美的钢琴曲缭绕。行云流水的曲声中,和平鸽,太极拳,祥和宁静的氛围给本来热烈的盛会笼罩上意境深邃的气质。

  运动员入场简直就是一次服尚大典,中国红、皇家明黄成为最耀眼的色标。许多国家也都在细节中融入中国元素或绣上象征好运的汉字、或印上富有寓意的凤凰、或铺排上浓郁中国风情的图纹。

  中国符号无所不在,被善于在影视作品中无限张扬的老谋子用得玲珑剔透。

  最后环节由“体操王子”李宁以“空中飞人”的方式点燃了设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北京奥运主火炬台。李宁高擎着手中被点燃的火炬,徐徐升到空中,并作出跑步姿势,随着他的步伐前进,一幅“祥云”卷轴徐徐展开……

  这是余音绕梁的开幕,在闭幕式仪式中,随着闭幕倒计时烟花腾空而起,一场“全人类狂欢的大Party”正式上演,相较于开幕式,闭幕式重点在阵型的变化,在气质上不再是大气宏伟而是舒缓与沉静,虽然依旧用到了所谓的团体操战术,但是阵型的多个组合与变化透露出些许新意,鸟巢的中央变成的世纪花坛和处处张显的中国符号使这场闭幕礼成为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加冕礼。《相聚》、《记忆》、《狂欢》三个章节的文艺演出尤其是明星献唱增加了更多光辉。*与多明戈对唱《爱的火焰》成为闭幕礼的点睛之笔。随着音乐,体育场内十万名观众有节奏地晃动手中的荧光棒形成闪烁的星空,*的大气雍容与多明戈的宽厚细腻使鸟巢显得“美丽无比浪漫无边。”云南元素、少林功夫、记忆之塔、祥云薄纱、二胡美女、*与多明戈的合唱……“鸟巢”外的五彩烟花令整个北京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国人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向世界致意。

  闭幕式也是一场对北京奥运会的很有高度的豪华总结:

  本届奥运会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各国运动员的努力,提高了奥运会的水平,无论他们是否获得了奖牌,都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贡献。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荣誉,我们也看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都秉承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发挥出了很高的水平和风格……

  我们都是东道主,我们骄傲的内心随着奥运会的开幕而激动,也随着闭幕式而慢慢平静下来。繁华与热烈过后,我们还应、更应进行深入的思考。

  之于我们的国家,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并不能等同于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根本改变,中国仍是发展国家,在主权、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等诸多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之于我们每个个体,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并不等同于我们每个人都从此永远成功,我们参与过、目睹过奥运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永远拥有了奥运,但是奥运会带给了我们每个人新的机会、新的激情、新的视野、新的体验。

  奥运会使我们不出家门不出自己的城市就走向了世界。

  在奥运造就的环境和背景之下,我们,做了什么?做着什么?还能再做什么?

  
  张闻素20080827北京。 最好的txt下载网

长征瓜园
觉得自己很快俨然就成为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了,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应长征战友张继业孙瑞们的邀请,生凭第一次应邀到长征瓜园象崔永元、敬一丹那样认养了几颗长征西瓜,选苗,裁种,平土,浇水,现在,就等着那些秧苗们开花结果了………。。

  长征,定是能改变并推动生命运动轨迹的壮举,无论对于策划者、执行者、参与者还是支持者们。

  去年直至今年,我的长征,曾经成为以CCTV为核心点全国上下飘红的高热度社会事件,我们有幸参与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具有非同寻常历史意义的片段,飞夺沪定桥。

  而今,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们策划与践行的长征结束了,企业队员的我们当然更是在原来的领域里辛勤耕耘,长征队员们又各自回归社会,或重操旧业,或重新选择,或另起炉灶,或休养生息,或突发奇想,长征瓜园就是我的长征后续的硕果之一。

  上周,长征队员长张继业发来短信邀请周日与战友和中央电视台、长征家园、奥运合作伙伴代表等朋友们共同来大兴种西瓜,于是欣然前往。在中央电视台集合,十辆专车浩浩荡荡地开至派尔庄园,“地主”张继业安排大家参观附近梨园和生态观光园。仿佛一步跨进了亚热带的江南,芭蕉椰树,小桥流水……正在浏览之际,突然周围烟雾升腾,置身其中有飘飘欲仙之感,惊讶之时慌忙寻找那云雾的出处,原来是隐藏于草丛树木之中的喷灌装置开始喷洒,只是喷涌而出的不是水,而细若游丝的云雾,升腾,盘旋,缭绕……不远之处是喷泉和瀑布飞流直下的水声,让人想起花果山、水帘洞、亦或玉帝天庭。

  ……。

  生长于大兴的张继业长征归来后把家乡多位种植西瓜的农户们联合在一起共同组建了以长征为题的西瓜园联盟,并且与北京市区的大型机构联谊共同合作未雨绸缪提前号召大家认养西瓜,从插秧裁苗之时开始。

  数十位同仁蜂涌至西瓜园,便可看到被塑料膜覆盖着的西瓜地,一垄垄一畦畦地标注着崔永元、敬一丹等策划参与并主持过长征专题的名人率先认养者的名字标牌。

  我想肯定所有人也都如我一样想到在此也树立一座历史丰碑。

  磨刀霍霍,从不事农桑的大家跃跃欲试,职场白领们的纤纤玉指套上塑胶手套似乎要大干一场的样子,长征家园的网友不知是谁为大家免费提供了印在长征瓜园网站字样的白色T恤,我的长征赞助商大义普洱茶的老总、中国石油长征团队代表和曙光集团的企业代表们数十人纷纷挥臂上阵,似乎只是瞬间,那半亩瓜园的种植就大功告成。

  认购认养,签字画押,坐地收银,那半亩瓜园的秧苗几乎是被预订抢购而空的。

  张继业说他是在长征路上策划了如此之高妙的创意,今日得以彻底实施。

  种瓜得瓜,有时间我们一起去看看咱家的长征西瓜地吧,一起浇浇水施施肥,看着这些不苗儿们长大,然后就等着分享几个月之后的生态美味西瓜吧,“地主”张继业说如果认养的“家长们”没有时间他会代劳的,收获之时他会亲自送西瓜上门,提供尤如鲜花礼仪特快专递般的服务。无论如何,我会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去看望那些瓜苗们苗壮成长的。

  好啦,预约吧,我会把我未来的西瓜慷慨地分享给大家。

  张闻素20070416北京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被一个城市怀念着也是幸福的 happy to be yearned by a whole city
故乡城市车友会的版主“精辟”来电说:受杨老师之托,打电话给你,整个车友会的同仁、整个城市的人们都在想念你,还有人特别在网站上撰文《怀念张文素》,怀念你写的文章,怀念你办的杂志,希望我们还能再续或重建合作的缘份,期盼未来能有机会再合作一份杂志,哪怕以你的名字命名都可以啊。 

  
  
  哇! 

  
  
  真的吗?真的整个城市都在怀念吗?夸张。 

  
  
  不过,杨老师提及合作杂志的事情已经第N次了,最后一次几乎是下命令:不合作也得合作,这件事情是交给你的任务! 

  
  
  两周前杨老师专门为此冒着酷暑驱车来京商洽此案,一起用了韩式午餐,在百公里外用了京城里最经典的晚茶,又在百粥乡边观看着世界杯边宵了夜,最后,杨老师义正词严地说:别犹豫了,有人会联系你的。果然,二周后的今天,代理人“版主”终于来电话了。 

  
  
  杨老师是北大最初的那批MBA,有着极好的学术底蕴与社会修养,早年他每月驱车千里迢迢地来北京大学上课,之后在电信业就职,之后于做生意于美日等国家,后来他到了我的那个城市工作,当时我杂志知名度正处上升之时,那一阵自己也被一夜成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于是特想看点什么降降温给过度发烧的脑子,冷静冷静,看什么呢?后来有朋友提议:《毛泽东选集》。 

  
  
  乐得眼泪鼻涕一把一把,之后,发愁地问:“上哪儿去找那些书读啊?” 

  
  
  在你杂志上,朋友说。 

  
  
  我的杂志上哪里有啊? 

  
  
  在杂志上面登条有偿征集的广告不就有了吗? 

  
  
  果然,终于有人打电话了,说送一套毛泽东选集,无偿地,我乐不颠地到他们办公室去取,还在一家叫做“天庄”的茶馆被请喝了茶,送书的人就是时值正在电信业高就的杨老师。从此,开始认真地了解电信工作,了解车友会及那里的发烧友,后来被N次的邀请参加他们的汽车电影院、汽车越野赛、时不时的车会聚会,于是知道那个车友会有“精辟”、“上岛”、“新时空”、“红酒”等人。对了,杨老师还是一个高风亮节之君子,据说,非典时期,他是第一个代表公司冲到前线,并且开着自己心爱的大切诺基来来往往地协助市政府冒着生命的危险做救护工作。 

  
  
  后来,杨老师说一起做本杂志吧。但是,终于因为种种因素未果,自己也很倦怠于左右周旋,很多合作伙伴都看得出来我的疲惫与不耐烦,时不时有人劝告:这本杂志的所有权不是你的,但它因你而生,也会因你而灭,即使再有苦衷,也要坚持,因为,在这个城市,它是你最好的名片。可后来,我还是选择放弃,之后离开了那个城市,以到清华考博的名义,带着三五本厚重的书。 

  
  
  北京,对于我这样一个赤手空拳的女孩,是厚爱的,周围总是充溢着各种各样的机会,三教九流的朋友越来越多,但始终,也许机会太多,也许因为太多犹豫与掂量,没有象当年那样在一个领域里执着坚守,所以,仍然,在这里沉默着、沉淀着,虽然也运作着各种名义不同的项目,但对于杂志的热爱,从未减少一丝一毫。更有甚者,为了见到《时尚》杂志的主编,连续两天在中粮广场他们办公室的会客厅等候,咖啡喝了一杯又杯,直到期盼了数年的那个心目中的主编出现。每每,在所到所及的每个时尚之所,都会下意识地翻看摆放在那些地方的读物,憧憬着未来有一天也许会重操旧业。 

  
  
  会吧? 

  
  
  杂志生涯中,那些让我痛并快乐的日日夜夜,那些奋笔疾书的分分秒秒。。。。。。两年半之久之后的今天,当得知仍然被一个城市怀念着,期待着,就已经足够,就已经有足够的幸福和喜悦。 

  
  
  感谢“精辟”,感动杨老师,感动那些多年失散但仍怀念着当年那本杂志主编的读者与朋友,觉得,自己应不再完全地仅仅属于自己,更应该属于社会,属于群体,属于读者,属于合作伙伴,如当年那样。 

  
  
  归来时,不会是空空的行囊,而且,有太多沉重得拎不动的思想。 

  
  
  谁说离去是对故乡城市的轻易放弃? 

  
  
  离去,是为了更好更多更完美更长久地拥有,不是吗? 

  
  
  
  
  
  
  
  文/张文素 于2006年7月17日 txt小说上传分享

剪不断理还乱的杂志情结
杂志总编已成为职场生命的主旋律与导向牌,那段生涯成为化茧成蝶般工作历程中最为骄傲最值得珍惜的辉煌回忆。

  虽然那个终结点已距现在两年有余,虽然已离开那个当年创办城市杂志并精耕细作四年有余的故乡城市,虽然已与那个主创团队的同仁们疏于联络,虽然也与那个时期的合作伙伴们疏于联络。可是,那些关于杂志工作的花绪片断、那些大悲大喜、那些起超落落、那些柳暗花明、那些编辑部里数也数清的激情故事,却成为烙印在大脑纹路中永不磨灭的痕迹。

  初生牛犊不怕虎,集团公司那些个毕业不久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往往不是被安排在公关部,就是集团报,或者经常被派到新项目中去尝试闯荡,而我经历了这几个环节中的每个流程,从公关部、报纸、酒店管理、食品工业、shopping mall、franchise、网络公司,直到上个世纪末年,北京的一位朋友说素素你不妨在你现在网络策划与营销的基础上考虑做份报纸,那个时候为了做网络营销促进,我每个月都要加班加点地创意并陪着设计部编排那些空前冗长靓丽的电子商务POP,并亲自跑到《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石家庄日报》总编社长的办公室请求他们进行夹页发行,当发行了一两期之后,各家报纸都拒绝了这项业务,说,你的广告做得这么漂亮,与我们的报纸走一个渠道,那我们的报纸怎么生存啊?万般无奈之下,左思右想,与其这样真的不如自发创办自办发行。于是,一纸建议书送到了集团公司董事长的案上,才结束了我当时正在效力的集团新经济的代表作、那个首家以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的网络公司的烧钱生涯,创办了那个城市中首册发行量最大、最为时尚的城市杂志,并最终走上自我策划自主经营之路。

  在每期杂志中,最关注的栏目是封面,每期封面都是亲自打字做标题、亲自中英文互译、亲自选择图片、亲自坐在设计人员身边看看他们成型版式,更重要的,是经常亲自撰写封面人物,于是有了关于李阳、俞敏洪、张朝阳、潘石屹、陈伟鸿、王姬、陈娟红、席殊、陈鲁豫、于红岩、陈放、Anna Stackler等名人与成功人士的专访文章。这些都是向读者们推介社会精英的再加工的作品,基本是通过简单访问而后在大量素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