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绮丽的李白卷下,也能写出这样深沉热烈的情感。
青梅竹马,青梅竹马,反反复复念过几次,便以为是两小无猜,白头谐老的故事,可细细读完这曲《长干行》才知道,原来这青梅竹马的开始,只写就了忧伤的结局。
这只是一个故事,开始并不特别,与其它所有的故事并无什么不同之处。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诗中的女子同那男子自小在长干里长大,她初见他时,只是幼时的垂髫女童,而他也是骑着竹马嬉戏的少年,或是邻家之子,或是世交长兄,折花弄梅,同在一起玩耍长大,可谓是亲密无间,情益深厚,又纯净得如水般透明。再得大了几岁,友情便沉淀出了另一种滋味。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虽是幼时亲厚,当她真嫁为他的妻子时,却也是羞涩不安的,她不知道那样一个兄长般的男子,怎么一夜之间竟成了她需托付一生的良人,这样的转变让她不习惯也让她不安,虽是心中有情结千千,化到嘴边终是说不出,扭过头去,只对了暗处难为情。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转眼便是一年而去,那羞涩单纯的少女也有长成之时,她终还是他的妻,他结发不离的人,这样的情谊是什么都不能换的。古代的女子总讲究三从四德,妻为夫纲,即然她嫁了他,那么他便是她的天,她的世界,她的一切。所以她存了这样的念头,生生世世永不分,即便百年之后,化做尘土,也要相伴相依!
忠贞如她,又怎会想到,世事总不如人愿,她只是一味的想着夫妻情深,鸳不离鸯,眼前新婚之间自是浓情蜜情如胶似漆,她唯愿如为了等候爱人抱柱溺水而亡的尾生一般伴他一生,又怎么想到,日后还有独上望夫台,候其其不归的痛苦呢?
可是,她再是不愿,终还是有那一天,诗中写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此句提到的瞿唐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峡口有巨大的礁石,名滟滪堆。农历五月夏水涨时,滟滪堆淹没水中,仅露出顶部一小块,舟船来往,极易触礁遇祸。而在滟滪四周的三峡山上多猿,它们的叫声凄厉,常常牵动离人思愁。便在这个时候,诗中女子的夫君离她而去,或许是为了博取功名,或许是为了赚钱养家,不管是因什么原由,他必须得离去。
那个江水湍急的五月,正是春光明媚花繁树茂之时,而他却不能伴她共赏美景,纵是风光锦绣如画,在她眼中也与枯木败草无异。她无疑是在时时担忧着他的,水路难行,他是否能平安到达;在外艰难,他是否能过得习惯;时局不稳,他是否又能全身而退……种种思绪,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她只盼着他能回来,是否能求得功名财富都并不重要,只愿她回来就足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四)郎骑竹马来(2)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就如诗中写的一样,《长干行》中的女子,苦苦从五月等至八月,五月是他初走之时,滟滪水涨,猿声凄绝;六月是他无信之期,望断巫山,却求不得家书一封。七月应是他初定返程,长风千里,可捎闺思?八月是他归来之时,却难见归人,门离他离去之时留下的足迹早已长满了青苔,而秋风又起,落叶凋零,蝴蝶双飞而去,心字已成灰。
那诗中的女子在窗前痴痴守候,到夜沉寒梦冗,看月白清霜重,何处能觅得他踪,却怎耐生死难懂,原来是情独衷,徒峥嵘,佳期成空。从五月候至八月,又从八月等至无期,终于是感伤妾心,坐愁红颜老!若能得他归信,便是千里迎至长风沙又何惧路遥。
这样的女子可叹、可怜、可敬,幸运的是,她并未所托非人,那人并非是衣锦薄幸儿,比翼连枝也是指日可待,自小青梅竹马的情份,成人又结发夫妻,这样的情感也应是坚贞、持久、专一、深沉的。虽然有心酸几分,却仍能感到爱情甜蜜之处。于恋爱中的人们,相聚是甜,离别是甜,执手是甜,思念亦是甜。诗读到未句,不免生出万千的期望,只愿这诗中的女子能与她日日思念的男子早日团聚,又成就一段平凡圆满的佳话。
同样是思念,卓文君却不见有此幸运,她最初不管不顾夜奔司马相如,应也存了与子谐老的心,可是相如薄情,见不得美人白头,朱颜早散,竟忘却当年生了它心。文君得知,当即提笔写下《两地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诗中从一数至百千万,又从万千百数回至一,写尽种种思念,她的相思与《长干行》不同,《长干行》中的女子是候郎归聚,成就佳偶,而文君的思念更则多的带上了一种绝望的色彩。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等来的只是失望,她又怎么不会心寒成冰,纵是这样的句子念在口中,字字都是一股怨尤之意。文君深闺独守以其最美的青春华年,换来的,竟是这样无尽无端的守候么。
她定是怨的,从前抛却了身家名声以性命相随的男子,却是个见不个富贵的世俗小人,可怜她当他是子期难遇,如今只剩下绝望,终也要做“悔教夫婿觅封候”之叹!原来男人有钱便变坏是古时便留下的真理。
读到此处,便愈发觉得情贞意笃的可贵之处,人生短短数十载,又有几年是大好青春?韶光易逝,若能求得有情之人,即使是等也是值的,怕就怕是如文君般,久候而得是只是自已的错误。
你看吧,上古之期便有望夫归而化石的女子,纵是几经风重雨复;饶是心愿不转,不知游子经年;可有青鸟为探,痴心如斯,确是情能感天。可幸的是,她总有一个值得她等侍的人,终其一生,能得一人,也是足矣。
君下瞿塘,妾从长干。难忆当时,谁调琴瑟。凋尽朱颜,亦可相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波澜誓不起(1)
《烈女操》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我不知道写出“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的孟郊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那短短几句把情投意合、相爱不离心思写得淋漓尽致的他,骨子里也全是迂腐。
这阙列女操写得荒谬,整首诗均是赞颂贞节,宣扬“贞妇贵殉夫”,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封建礼教均对女子束缚得极死。
自周天子定制而分天下,我中华便多号称以礼而治国,原本多用于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名位”,也是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至了后来,“礼”在伦理道德方面也具备了相当广泛的含义:有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
恰是这个“礼”字,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逐渐成了保障男权、束缚女子的枷锁。
再看这诗,一句“鸳鸯会双死”直令人发笑,再加上个“舍生亦如此”就是着人愤慨了。偏偏它正是当时女子地位的真实反映:拿了动物和植物做榜样,要求女子贞烈。
所谓的贞妇烈女便是指古时那些刚烈有节操的女子,或是夫死守寡,或是殉夫而死,或是抗拒强暴,总之,便是把声名看得比命重要。
这是何必,我总认为,人生短短数十载,总要自已活得开心便好。
说什么梧桐、鸳鸯,人非草木禽兽,哪里能混为一谈,若是为一个好名声,拿着木头牲畜做为自已的学习对象,那真的是枉自为人了。
想起初读这诗时,只看到了一句“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细细读来,竟也有满腔的哀怨,如融雪沾衣,不经意间冰入骨髓。
我看到了井旁素衣如雪的女子,她年华锦瑟,泪似珠,声如泣,那些鸳鸯梧桐、烛花灯影,一提便是心中的疼,或许并无什么家长强迫,舆论非议,她只是心死罢。
那可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无奈,还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伤痛。
元稹,那痴情得让人叹息的伟大诗人,无论是他的《离思》五首还是《遣悲怀》三首,均是为他的亡妻韦丛所写,字字如诉,句句噙血。
我仿佛还能看到,一个清癯消瘦的男子,擎一杯冷酒,当秋风残月,一字一字的念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他的爱人已死,带走了他的全部情感,如一片浮云,来无影去也无踪,那些伤疼只隐于心的最深处,在寂寞的难眠之夜,辗转反复之时,轻轻的一触便是鲜血淋漓。
他以为他忘了,在转身的瞬间他竟又想起了她,那样子的巧笑嫣然,盼兮倩兮。原来那张脸是再长的年月,再深奥的道术也抹去不了的。她一直都在,在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秒的思念中。
道家多求清心寡欲,道家只修鹤骨仙风,可是,元稹却写下这样的诗句: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他也知道他所谓的修道只是自欺欺人罢,他的心永远长傍着那人,如同古井之水,再不能起半点波澜。
莫非这样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换来的只有悲剧么,如王维、如苏轼、如纳兰,我不信,那旧陈的乐昌公主,数年苦候,换来破镜重圆的佳话,她用她最美的年华和青春,告诉我们不放弃,便总会有希望。
《本事诗》中,曾提到乐昌公主“才色冠绝”,且把它当做是一般文人巴结权贵的恭维话,可是乐昌的所行所止的确是难得知情识礼,难得的更是她的眼界胸襟,并非一般闺阁所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波澜誓不起(2)
适时陈国多行奢靡之风,王公官僚无不沉溺于一日一日的寻欢做乐中,玉树*花,花开不复久。乐昌便生于那个时代,贵为公主,她注定是要嫁于权臣贵族。可乐昌并不愿那样虚耗终身,自主选择了江南才子徐德言为妻。
才子佳人,已是数世结下的传奇,乐昌生来对权势富贵看得太多,所以她选择的是一份平凡的爱情,流光度尽胭脂色,煮茶傍得泼墨香,也是琴瑟相合的幸福。只是在那个时代,身不能由已,又哪里来的幸福。
成婚不久,陈国为北方隋所灭,旧陈后主及皇族被虏北上,乐昌亦在此列,临行前,她将一面铜镜摔做两半,与徐德言各执一半,并同约定:每年正月十五,均在长安街市叫卖铜镜,以此为记,直至重逢。
我不知道乐昌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心情才许下这样的誓言,国破家亡,明天是生是死也不可知。那遥远的长安,对她来说,应是未知的恐惧,可她却执了那破镜,笑意满满的告诉徐德言:今生来日,必能相见。
她的心中也是没有答案的罢,她希望的是,徐德言能好好的活下去,而自已会怎样,她却全没有考虑。承君一诺,守至一生,他那样的君子,绝不会不遵守对一个女子许下的诺言。
乐昌是给他、也是给自已一个虚无飘渺的希望,做为在这个乱世苟且偷生的借口。
这是何等聪明的女子,更是大爱无言,上止若水,若不是她的一片苦心,哪里能有来日的相聚。
乐昌至了长安后,被赐给丞相杨素为妾,或许杨素为乐昌也曾百般宠爱,钟情无双,只是那样刚烈的乐昌怎么会忘怀故国,失信于旧人呢?
年年的正月十五,她都依誓命老仆持破镜上街叫卖,一年不得,再是一年,她始终不曾绝望,不管徐德言是否已死,不管徐德言是否背信弃义,不管徐德言是否到来,她始终在等,在等,一直在等。
我很诧异,究竟是什么能令她如此,杨素亦是一代英豪,富贵荣华也不并委曲了她去,只是结发夫妻,那份情谊是什么都不能换的。
若说到贞烈节妇,有谁能比得上乐昌,那些愚昧的女子只会一昧的重视声名,不管自已早是一片狼藉,可悲可叹。而乐昌不然,她的忠贞,她的坚持,只是为了爱情。
那美得恒永的爱情,是她心中的花,纵是耗尽年华,竭尽生命也不会后悔,虽是身陷囹圄,也要守此一诺。在静夜无人时,她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甜蜜笑着,那张已经了风霜的脸也变得明媚起来,只凭了那一点回忆,便能渡过这一生,乐昌,便是为了那曾经的灿烂而存在。
她说:我无怨无悔的等着,只愿在你的心中也能有同样的期待,不管结局怎样。我的心中有你,便再容不下其它,那些才子豪杰,都是别人说的笑话,我俩怎能相忘相弃。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我是如此诚惶诚恐,小心翼翼,若是再见,不要管我是多么的尴尬,请带我离开,那便是我多年所乞。
所幸的是,徐德言并不是什么负心男子,他终于到了长安找到了乐昌。俩人执了镜去杨素面前哀诉,竟将杨素打动,放乐昌自由,从此以往,两人云游四海,只羡鸳鸯不羡仙。唐太宗十年同年而死,夫妻合葬一墓,以铜镜陪葬。
破镜重圆的故事至此已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读多了些绯侧缠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