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见证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墙见证录-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总理又问:“你们是怎么定位的呢?”
  大副支持船长的看法,他说:“当时没有岸标,加上天气不好,只能根据计程仪上得到的距离,再根据电罗经定位,在航海上这只能是概位。第二天天气始终不好,无法进行天文定位。”大副还说,“船上的仪器设备质量不高,有些根本不适合远洋航行的要求,这各种各样的误差加在一起,很可能使船偏离规定的航线。”
  周恩来没有做结论,他建议再进一步调查,此事要请海军帮忙。

“跃进”号巨轮沉没之谜(4)
改由陶勇当指挥
  一开始,海军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责成东海舰队与交通部门协商,迅速组织调查沉船原因的海上编队,并指定由东海舰队常务副司令周仁杰、第二政委段德彰负责。当时周仁杰正在北京开会,海军周希汉副司令把他找去,将周总理的指示和海军的决定告诉了他,要他立即去总参谋部参加杨成武副总长召集的部署调查“跃进”号沉没原因的会议。
  从杨副总长那里接受任务后,海军立即派专机把周仁杰送回上海。周回到舰队,立即向陶勇等人传达了上级指示,在吴淞码头设立了指挥所,要求准备出海的各分队于5月5日12时以前做好出航和战斗准备,待命行动。
  1963年6月4日,陶勇(右)调查“跃进”号事件远航归来,海军政委苏振华前往迎接。5月上旬,上海依旧是暮春的清凉天气,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一派繁忙景象,各种人物进进出出,神色匆匆。
  5月12日,周恩来总理来到上海,亲自检查海上调查的准备情况。他首先听取了上海和东海舰队负责同志关于出海编队的汇报。当汇报到编队领导干部时,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插话说:“这次东海舰队出海调查‘跃进’号是个很重要的任务,怎么舰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不亲自出海呢?”
  周仁杰回答说:“出海编队指挥员是由海军指定的。”
  周恩来点了点头:“呵,我知道了。”
  陶勇说:“编队指挥问题我们回去再研究一下。”
  周恩来接着问:“你们出海的船只准备好了吗?”
  周仁杰回答:“根据总理的指示,我们已抽调了舰艇和船只,上海市抽调了潜水作业、打捞救生船3艘,即‘和平60’号、‘救捞1’号、‘救捞8’号。全编队舰船10艘,人员1097名。”周仁杰又把出海的准备工作做了详细汇报。
  返回上海的打捞局长张智魁汇报了潜水作业的准备情况。
  周恩来见无人再说什么,做了一个总的发言。他说:“你们这次出海查清‘跃进’号货轮沉没的原因,是个重要任务。查不清‘跃进’号沉没的原因,就不好对外发表公告,这件事关系到我们的国威军威。所以你们不能把这次到远海执行调查‘跃进’号的任务看简单了。这是海军成立以来,首次到远海执行的一项复杂任务。你们调查的海区,来往的各国船只、飞机很多,一定要防止发生涉外事件,同时还要准备国民党来袭击我们。”
  舰队的领导都在忙着记录周恩来的话。周恩来拿起桌上的一份材料看了一下,继续说:“你们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搞好部队政策教育,要把中央对你们执行任务中规定的对外八条政策和公海公约、法规向部队讲清楚,使人人自觉遵守;二是要作好充分战斗准备,以防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他们挑衅。”那是国际局势十分紧张的时代,也是中国刚刚开始“反修批修”的时代。海峡对面的国民党部队,除了在东南沿海不断骚扰、派遣特务登陆之外,还同日本极右势力、南朝鲜统治集团沆瀣一气。美国、苏联“两霸”除了互相争夺之外,又同我国形成了复杂的敌对形势。黄海、东海之外的太平洋,几股力量交聚,时时涌起战云,激起惊涛。
  周恩来又拿起桌上那份文件,指了指说:“我们考虑在你们起航时,新华社将发表调查‘跃进’号货轮的新闻公告,所以你们一定要准时到达海区。”他对东海舰队的领导特意说到要在调查中搞好练兵:“你们这次到远海执行任务是一次在公海上训练的好机会,能学到很多知识,既可熟悉公海的规章条例,又可了解你们所在海区的情况。”

“跃进”号巨轮沉没之谜(5)
周恩来向张智魁详细询问有关打捞的问题:“这次出海打捞,还有什么困难吗?”
  “条件比较差,没有一条潜水母船。”张智魁回答。
  总理挥挥手:“明天你到码头上去看,从吴淞口到黄浦江口挑船,看中哪一条,就拿来!”
  张智魁又汇报了潜水技术问题,说:“我们过去潜水最高记录是42米,而济州岛一带水深是60米左右……”
  总理急切地打断:“那我们的潜水员能否下得去?比方说,你能下到多少米?”
  “我可以下到40米。我们优秀的潜水员可以下到60米深度,关键是如何排除潜水病。”
  总理问:“什么叫潜水病?”
  张智魁回答,“18米以下为深水。因为压力随着深度增加,高压气体进入潜水员体内后变成液体。这在下潜阶段即加压阶段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是从深水返回水面的减压阶段,随着压力减小,人体内的液态气体很快变成气泡,它可以破坏血管,破坏大脑和心脏,或者残废,或者死亡。如果让压力缓缓地减低,那就不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水面上有减压设备……减压舱。”
  总理说,“我基本明白了。张局长,你需要怎样的减压设备?”
  “要有25公斤的空气压缩机,有大的储气罐,压缩机可以买到,储气罐我们没有。”
  “你知道哪里有?”
  “华东电业局有两个,是为了保证发电机组启动用的。”
  总理转向上海市的领导:“通知华东电业局,从两个储气罐中拿来一个,还要保证电站的工作和安全,制定出缜密的措施。”
  “我们水下调查还需要密封的水下照相机,国内没有。”张智魁又提出一个问题。
  总理回头叫过秘书:“通知香港,立即买两架送来。这次要以打捞‘跃进’号沉船为基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打捞队伍,为走向海洋而努力。”
  汇报结束后,东海舰队的领导回到水电路的机关大院。陶勇对周仁杰说:“关于编队指挥问题,我到锦江饭店去看望周总理时,柯庆施同志就对我说过:调查‘跃进’号问题,周总理都亲自出马到上海来抓,你们司令员、政委不出海好吗?我考虑了柯庆施同志的意见,想和刘政委一起,率编队出海,你和段政委负责第二梯队编队指挥。不知你的意见怎样?”
  周仁杰本来就是直性子人,他已经在汇报会上听柯庆施说过这个意思,所以很快就同意了。编队指挥人员变更情况上报后,海军党委同意舰队常委的决定。这样,海上编队指挥员改为陶勇,政委改为刘浩天,并组成临时党委,其成员是陶勇、刘浩天、张学思(海军参谋长)、傅继泽(海军副参谋长)、李长如(舰队政治部主任)、陶琪(交通部海运局副局长)、韩克辛(上海海运局局长)、张智魁等8人组成。陶勇任书记,刘浩天任副书记。为了加强海上支援兵力,海军从东海、北海舰队共抽调了30艘舰艇、140架飞机,组成支援海上作战二梯队。第二梯队的指挥员为周仁杰,政委为段德彰。
  大家还讨论了周总理关于做好打仗准备的意见。
  谈起形势,陶勇司令员分析的意见是:大打不可能,中打有可能,小打很可能。要做小打的布置,中打的准备。他要求作战部门拟定实施细则。
  周恩来关照着每一个细节
  这一天是星期日。可参加调查的人早都忘了休息。陶勇已经几天没回家了。周总理当然更忙。他在上午听取汇报之后,下午又驱车到海军医学研究所,看望潜水员。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跃进”号巨轮沉没之谜(6)
周恩来走到加压箱旁边,问龚锦涵:“潜水员在高压下,身体会有什么反应?”
  “由于氧气压脉搏会减慢。”龚锦涵回答。
  周恩来随手拿起加压舱上的电话对舱里正在加压的潜水员说:“你数数自己的脉搏告诉我。”
  潜水员从窗孔里看到了周总理,情绪十分激动。接电话的是潜水卫生员丁章来,他赶紧按自己脉搏,然后向周总理报告:“每分钟脉搏56次。”
  当压力增加到6个气压时,水深相当50米时,周恩来又拿起电话,身体微向前倾,神情专注,右手扶着加压舱,问:“感觉怎么样?”
  “报告总理,感觉很好!”
  出舱时间到了,潜水员们从圆门里钻了出来,当他们抬头时,发现周总理还没走,都高兴地叫起来。周恩来戴着老花眼镜,迎上去和潜水员们握手。他伸手拉住丁章来,问:“小丁,你再量量脉搏。”
  周恩来一边看表,一边轻轻按着小丁的脉搏。每分钟69下。周恩来从口袋里摸出2寸长的一截铅笔头,把这个数字记在本子上。
  周恩来还要去上海打捞局听汇报,临行时,他突然问随行的陶勇:“‘跃进’号舱里装的是玉米,这东西鲨鱼爱吃吧!”
  “可能。”陶勇点点头。
  “潜水员到舱里工作,遇上鲨鱼怎么办?”
  “这问题我们没有想过。”
  “这么大的问题要注意,不能伤了潜水员。”
  “好,我们马上研究解决。”
  5月13日清晨,出海编队舰船挂满旗,整齐地靠在吴淞码头,等候周恩来的检阅。上午9时,周恩来在柯庆施的陪同下,来到吴淞码头。陶勇、刘浩天、张学思等领导已在码头列队迎接。周恩来身穿深灰色中山装,乌黑的头发整齐地往后梳着,显得容光焕发。他微笑着和大家一一握手,然后在陶勇、刘浩天等陪同下检阅了部队。周总理边走边喊:“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
  水兵们一呼百应:“总理好!总理辛苦了!”
  随后,周恩来登上海上编队指挥舰“成都”舰,检查该舰出海的准备情况。舰长安立群向总理致军礼,周恩来含笑和他握手,问他:“你们发现过‘跃进’号?”
  “是的。”安舰长一边回答,一边把声呐班长陆万鑫找来。
  周恩来坐在声呐室里,先听班长的介绍,然后亲自用手摇着声呐回音操纵柄问班长:“这是什么声音?”
  “这是过往船只,泥土、港岸的回音。”
  周恩来又问安舰长:“你们到过‘跃进’号沉没海区吗?”
  安立群回答:“我们营救‘跃进’号船员时曾到过那个海区,但我们对该海区水文、气象、地质情况还不够了解。”他还向周恩来简要汇报了舰上的准备工作。
  周恩来又问:“你们出海调查‘跃进’号有什么困难吗?”
  安立群回答:“请总理放心,我们不怕困难,有信心完成任务。”
  周恩来扬了一下手:“好嘛,祝你们成功!”
  周恩来来到该舰指挥室看海图,指出“跃进”号沉没的大致方位,又询问起战士们的生活情况。等总理从另几条舰上走了一遍,又是11点钟了。周恩来就在码头食堂吃了点饭,一边吃饭一边办公。
  下午3时,在吴淞水警区礼堂召开了编队出海动员大会。到会1000多人。周恩来健步走进会场时,全场掌声雷动。陶勇主持大会,他招呼大家坐下:“同志们,周总理在百忙中来到我们编队,指导我们调查‘跃进’号的工作。上午总理检阅了我们出海的舰艇部队,并登舰视察和看望大家。下午总理又亲自参加我们的动员大会,我们衷心感谢总理对我们的关怀。现在请总理作指示。”

“跃进”号巨轮沉没之谜(7)
在掌声中,周恩来走向讲台,向大家致意:“同志们,今天我非常高兴地来参加你们的动员大会。大家已经知道了,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远洋货轮,5月1日驶向日本途中不幸遇难沉没。这是我们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海洋事故啊!它不仅在经济上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在政治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国外议论纷纷,可是我们自己还不知道‘跃进’号是因为什么沉没的?这是个很大的事件嘛!所以我们决定海军派舰艇协助交通部到现场查清‘跃进’号沉没的原因。现在这个艰巨复杂的任务交给你们去完成!”
  掌声再次响起。
  周恩来继续说:“同志们,你们是首次到远洋执行这样的任务,而你们去的那个海区北有南朝鲜,南有台湾,还有美国第七舰队在那里活动。因此必须提高警惕。要准备敌人来捣乱。另外,你们这次到公海执行任务,一定要注意执行好党的政策,特别要防止误击外国舰船、飞机事件。遇到外国舰船。飞机对我舰船照相时可以警告它,但决不允许贸然开枪射击。我要求你们不能在外交上惹事,要严格遵守党中央的八条规定,并严格遵守公海法规……”
  周恩来是即兴讲话,没有稿子,但坐在下面的人无不敬佩他的记忆惊人,逻辑性强,他讲“跃进”号沉没的许多数据分毫不差。
  陶勇在大会上保证:“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查清原因,决不收兵!”
  动员大会后,天色已晚,陶勇劝周总理休息一下。周恩来说:“我们再去看看‘跃进’号的船员们。”
  他们驱车来到锦江饭店小礼堂时,“跃进”号的全体船员都已等候在那里。交通部长王首道见总理到了,向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望大家,这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大家鼓起掌来。经历了巨大风险的船员们,顿时激动不已,不少人流下眼泪。
  王首道请周总理作指示。周恩来说:“同志们,今天晚上我是来看望大家的,不是来做什么指示。‘跃进’号沉没,同志们心情难过,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心情也很难过!可是‘跃进’号沉没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所以我们决定组织舰船到现场去查明‘跃进’号沉没的真实原因。但是问题已经发生了,我希望大家振作精神,认真总结‘跃进’号事故的沉痛教训,把坏事变好事,使我们今后的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