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更别说改变其他人了。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结局,我甚至向了然于眼前的命运鞠躬!然后,扭头,再然后大踏步地走出去!
聪明的女人是不较劲的:我知道自己不一定是决定者,不一定是所谓的赢家。我只知道我在整个过程中已经竭尽全力了!而结果不在我的把握之中!这样,就能够进退自如!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一讲 放弃曲折的网恋爱情(9)
进与退的拿捏对智慧都是一种历练。对大部分人而言,进比退容易,退比进要难得多!因此,在一些关口练就“退”的艺术与胸怀未尝对自己无益!然后才有能力去接受人生给予我们另外的馈赠!
第八节 现实的分析很重要
【经典案例】
我们网恋了三年多,就在六月底时他告诉我他爱上别人了,我好难受,也恨他,但更希望他回来。
三年里我们感情很好,虽然没见过,但心好近,他已经工作好几年了,而我还在读书。我很在乎他,不想失去他。
他因为另一个女孩子可怜缺少爱,就舍弃爱了三年的我,他难道不知道我有多难受吗?在我和他分手期间我一个朋友在追我,是很多女生喜欢的类型,我拒绝了。
家里让我去相亲,那人家庭情况很好,过几天从加拿大回来和我见面,那男生妈妈挺喜欢我的。我可能会去她家族里做事。心里还是想等恋了三年的他回来,他答应我等我工作了去找他,他现在心情很差,因为离得远我也不知道他和那女的发生了什么事。
三年多我除了没在他身边,作为女朋友该做的我都做了。我很爱他,我对别人一点感觉都没有。三年多的感情我放不下,我总想和他一辈子在一起,我的朋友都说我傻。我知道,其实该清醒过来了。可我拔不出来,心里好难受。我不知道该去挽回他还是等加拿大那男孩回来后去见面?
【案例分析】
你的确够痴情的。
如果你的网恋仅仅是限于网上而没有什么现实接触的话,那么够悬的。男女的感情是需要实实在在接触的。在恋爱的时候已经够云山雾罩的了。你如果再来个只网恋而不见面,那么到头来你所喜欢中的人,更多的是想象中的,而不是实际的那个人。
爱情是最能调动一个人的想象力的。所以那么多的艺术家会在热恋和失恋的时候写出好的作品。但更多的人是想活得平实些,而不总是在壮怀激烈当中。你说你们三年来从没有见过面,但心却很近。这里面的幻觉多于真实感觉。因此,我建议你放弃八字还没一撇的感情,并且做适当的调整,让自己幻想少一些,现实的分析多一些。否则的话,很容易在感情里跌跤的。
对于想成家的人而言,再浪漫的感情也要接受柴米油盐的检验。因此,让自己在谈恋爱的时候就多一些现实的考虑不是坏事。多看看张爱玲和亦舒的小说,她们的东西有一些辛酸感。可那是人生的真相啊!
如果有机会接触其他的男生,不管是加拿大的还是中国的,对忘了过去都是好办法,谈恋爱是一个学习了解自己和男人的过程。男人和女人是很需要真正地了解的。否则你就会活在吃惊当中。当然在这之前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重要了。
让自己多一些人生的体验,如果会用的话,里面就有金子!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二讲 家庭成员和谐相处(1)
无婚不成家,因为有了婚姻,才有了家。人们通常把结婚叫做成家,意义当在于此。以佛为念、独善其身的和尚、尼姑没有家,因为他们出了家,把胸怀放到普度众生上去了。
家是以婚姻关系建立、经过繁衍生息略为壮大起来的小团体。这个团体的核心组成是人,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等。三世同堂是中国目前最为常见的家。四世同堂乃至五世同堂在新婚姻制度之前并不鲜见,但现在不多了,五世同堂甚已绝迹。这是因为国家的婚姻制度和人们的婚姻观发生了重大转变的缘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结婚年龄的大大推迟。尽管现代医疗水平日新月异,人的寿命大为增加,但多数老人还是挨不到重孙出生就撒手人寰。可以说,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上不见曾祖、下不见重孙的时代。分析人丁兴旺家庭的人员构成,大约有两类情形,由直系血亲关系组成的,我把它叫做单线关系家庭;若再加上旁系血亲关系,我把它叫做复线关系家庭。
翻开任何一个复线关系家庭的家簿,其人员组成无不像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那样叫人眼花缭乱。复线关系家庭的规模若相当的大,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家族。一个家庭可能对社会构不成大的影响,但一个家族尤其大家族就不同了,如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掌控了民国的命脉。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家族的意义更趋淡化,到现在,即便是三世之家,有多少还同着堂?多变成了2+3型的分居式家庭,虽是一家人却多不在一个屋檐下,这样的现象在城市最为普遍。甚至出现了“丁克”家庭,连孩子都不要了。更有甚者连婚都不结了,要将单身进行到底。这样的大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譬如国家首脑权力的分散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中央集权化程度的加大和地方权力的缩小,对土地依赖性的减弱和市场经济的形成,传统观念的沦落和自由化思想的淫侵等等。
“家”字的结构,上是房,下是猪,原意是猪舍。所以光有人没有住所,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家。人和固定的住所,是家的基本构成,仅有这两个还不够。爱情缠绵、亲情牵挂、故土情怀,便是人文的东西从物的现实存在中升华起来的意识形态,这种形态形成的是一种有磁性、有引力的“场”,我把它叫做“家场”。你之所以觉得家是“港湾”、归家之心似箭、身无后顾之忧,是因为不管你走到哪里,“家场”的半径就会延伸到哪里。你漂洋过海远走异国他乡,“家场”的半径就扩大为“国场”延伸到了国外。“落叶归根”正是这种“场”在起作用。正是其赋予了情感的比喻。因此,人、固定的住所、情感三位一体,才是家的全部意义。没有人的家,冷清得如同一处待售的房子;没有房子,人的处境就跟流散于荒野里的鸟兽一样;没有情感,有家也不想归。
人存在自立的问题,爱情存在经营的问题,家也是需要经营的。过去,当孙子辈、重孙辈出世的时候,许多爷爷辈的弟兄们还在一个锅里舀饭吃,现在多成了单线家庭,这反映出一个问题,现代人不太注重经营“家”了。过去一个老太爷子往高堂上一坐,下面众儿孙哪个敢言分家,分家被视为自私自利,被看做家败的表现。经营一个家就如同经营一个工厂,不易。“清官难断家务事”,说明治家是多么的难。没有一个老人不愿自己的儿孙们都能和和睦睦团结共处于一家的,可面对现在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儿孙,一家之长们已经没有了经营一个大家的能力。于是,与其等弄出矛盾了不欢而散,倒不如回避矛盾早作了断,结婚一个分出去一个,结婚两个,分出去一双。这是让天下父母非常悲哀的做法,但又是无奈的。事物是进步的,人越是复杂就越难管理。人被当做奴隶的社会、土地被私有的社会的已被替代,人权的逐步扩大,民主旗帜的不断张扬,正是被管理者越来越聪明,管理者步步退缩的结果。
人们都希望家庭和睦。家庭和睦其实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子母子关系、兄弟姊妹关系、爷孙婆孙关系、婆媳关系、公媳关系、姑嫂关系、妯娌关系、叔侄关系、叔嫂关系等等。这些关系中,最难相处的是非血亲关系,其中夫妻关系是基本,婆媳关系是焦点,正因其难度大才千百年来演绎出许多让人或捶胸或扼腕的悲欢故事。现在许多人把离婚当喝凉水,对家庭是个致命的威胁。婆与媳的矛盾,多是婆看媳不敬,媳嫌婆苛刻。家的基本发生了动摇,“家场”受到了削弱。家庭规模的缩小、离婚、单亲、婚外情等等问题,使家的凝聚力逐渐缩小,家的结构更趋松散,家原来的意义逐渐失去。就像爱情的基础是感情而非物质一样,住所及其他生活条件的好坏,对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影响不大,影响家庭和睦的主要因素在于成员的素质,包括成员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处事方式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生态度。男女走入婚姻既意味着爱情的升华,又意味着新的责任的降临。养育子女、孝敬父母、兄弟相帮、婆媳互敬,都是责任,担当各有不同而已。见孩婴残疾就弃之大街是逃脱,对长辈不敬不养是忤逆,手足相残是不道,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家庭成员相处又是一门技巧。真诚与善意的谎言同样重要,设身处地地替别人考虑与正确对待不良回应,更是一种境界。
第十二讲 家庭成员和谐相处(2)
百事孝为先,万念贪最过。“孝”和“无私”是家和的核心要素。试想,一个连生养自己的人都不爱惜的人,他会爱别人吗?更谈不上有社会责任;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的人谁不愿与之共处?所以,现代社会难以形成十几口人乃至几十口人共处的大家庭的根源,主要在于缺少了“孝”而多余了“贪”,这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家庭和睦的外在表现是,各成员都能身心愉悦地共处并为此心满意足:居者虽贫亦乐其道,离者纵远却近其心。“家和”便有凝聚力,外人不敢言欺。“家和”便有创造力,掣肘相衬,事业共谋,甘苦与共,万事可兴。“家有高堂不远游”可以变通,“儿行千里母担忧”却由不得人,但不管“家”原有的意义如何变化,其结构如何的松散,做人的原则没有变,人类社会的美德没有变。家庭和睦人所共求。
家是社会的元素,“家和”对于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家家和睦,社会岂有不和谐的道理?社会和谐,万事岂有不兴旺的道理?万事兴旺,国家岂有不发达的道理?
第一节 和谐家庭的构成要素
生存要素是和谐家庭的基本条件
生存意识、生存能力、生存智慧和生存艺术,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和谐家庭,它的每一个成员更不能例外。
生存意识是一个家庭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决定一个家庭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能不能兴旺发达的思想前提。一个家庭的主要成员没有顽强的生存意识,没有在逆境中拼搏的思想动力,这个家庭即使有很大的社会背景,有丰厚的资产继承,都可能坐吃山空。一个家庭的主要成员如果具备了顽强的生存意识,即使眼前十分贫穷,不断遭受天灾人祸的严重打击,都不会使这个家庭破败,相反,会一天天好转,最终彻底翻身,走向兴旺发达。
生存能力不是一般的生活能力,它是家庭成员在各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命环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它是一个生命个体能够不断发展强大,不断适应环境、战胜环境,最后改造环境的生命力和意志力的集中体现。
生存智慧是保护自己,战胜困难,走出低谷,趋利避害,实现理想和自身价值的智力品质。具有生存智慧的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仅能够克服困难,摆脱厄运,而且能够获得成功,取得胜利。没有生存智慧的人,即使在十分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在十分有利的社会环境中,都很难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更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甚至失去对生活的热情,背负沉重的生活包袱和无穷的思想压力,一生无所成就。
生存艺术是在生存能力和生存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具智力因素和思维艺术的智力品质,是一种生存方式和创造能力的更高境界。一个家庭的主要成员不能固守自己祖辈遗留下来的基业过日子,也不能依靠亲朋好友的权力庇护过日子,更不能按照祖辈的治家方略和对家庭的经营模式维持生活,而应当创造新的家庭业绩和新的家庭生活模式,在更高的层次上建设自己的家庭,使自己的家庭真正成为“五型家庭”,即:自由型、民主型、开放型、学习型、和谐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家庭的主要成员只有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智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较高的生存艺术。这种生存艺术集中表现在对家庭的经济活动、文化生活、教育行为、对外交往、发展模式等重大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实际运作上。
这些基本的生存要素要根据每一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可能,尽量使每一个成员都能逐渐习得和掌握,从而使他们在和谐家庭的建设上能够有用武之地,能够成为现代家庭中的现代人。如果一个家庭缺乏这种生存要素,它的生存都不太可能,还谈得上什么和谐?
道德要素是和谐家庭的核心内容
和谐的社会不是单纯地依靠法律的制裁和威严来维系的,它更多的是靠道德的力量来维系的。同样,一个和谐的家庭,道德要素也同样重要。一个道德不良的社会是病态的社会,一个不讲究道德的家庭也必然是病态的家庭。病态家庭是不可能有和谐而言的。因此,在建设和谐家庭过程中,就应当把道德要素放到更高的地位来考虑,把道德要素作为和谐家庭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把握。 。 想看书来
第十二讲 家庭成员和谐相处(3)
首先,要使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确立健康、高尚、科学、进步的道德观念,在思想上明确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道德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因此,道德观念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一切都应当成为家庭成员耳熟能详的基本道德知识。这些观念大体上有:是非观念、真假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公私观念、人己观念、取舍观念、法理观念等。体现在这些道德观念之中的社会精神是人们对社会、人类、自然和生命的关爱与呵护,是对美好的社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反社会、反人类、反自然与反生命陈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