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造酒之城的芬芳年谱:葡萄光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座造酒之城的芬芳年谱:葡萄光年-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瓦兰特大桥(Pont Valentré)算是卡奥尔著名的标志建筑之一,我第一次见到它是在晴朗无风的下午,在完全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映衬下,中世纪的古
  桥横跨洛特河,倒映在水中的影子比桥本身更有种奇妙的引力,带着某种特别不真实的鲜活感。因为瓦兰特大桥被定为“马尔白克日”那一系列品酒活动的中
  心地点,此后我便有很多次机会,坐在沿河的长凳上看这座桥。
  瓦兰特桥建于1308~1350年,像所有那时带有桥头堡和塔楼的哥特式桥梁一样,它是作为军事工程被修建起来的,共有三个用于射箭的高耸塔楼和六个可以
  通过船只的尖拱,桥宽约5米,全长138米,每个拱的跨度大概16米左右,在当时绝对属于大工程。我很感叹在法国南部所看到的令人望之兴叹的大型建筑,除
  了教堂外,追寻起来大部分不是监狱就是碉堡。军事建筑并不奇怪,我只好奇在如此秀丽优美的建筑中,做些杀人审讯的事情时,士兵们会不会分心。若我是当年驻扎在这里的兵士,每天守在河边,看着绿树蓝天,看着桥在水中的倒影,如果不晒,风好,不时犯起瞌睡,如此一段时间,意志消磨,一定懒得打仗,只想横刀立马,找个姑娘,回家务农,生一堆孩子去。大概因为我没见过太多世面,看过的欧式风景太少,便以自己的感受和逻辑去揣度每日身在其中之人的想法了吧!所以当导游女士跟我们介绍高耸塔楼上的小窗和小孔洞是射箭和投石的地方时,我本能就有些抗拒。我们这些小姑娘,从小读的故事书里,都说高塔里住着被看守起来的公主,公主看到心仪的人,就把金色的辫子从塔楼的窗户伸出去,好让王子抓住辫子爬进来。说起传说,瓦兰特桥也被称作魔鬼桥。传说当年修建这座桥时,由于工程太过浩大,建筑者认为单靠人力根本无法完成,于是他与魔鬼立下了约定,将灵魂卖给魔鬼,以换得大桥能如期建造。大桥因为魔鬼的力量,果然在以神奇的速度完成修建,但随着大桥的成形,建筑师却开始后悔与魔鬼的约定。他想要拯救自己的灵魂,于是便在施工过程中施了诡计,破坏了与魔鬼的约定。这时,大桥只剩最后一块基石就能修建完成,魔鬼为了报复建筑师,便在每天晚上打破最后的基石,使得大桥总也无法最终完成。人们没有办法,于是请当时的雕塑家将桥上的一块石头塑造成魔鬼的样子,以此镇住了魔鬼,才最终完成了瓦兰特大桥。现在,我们依然能看到那块被雕塑成魔鬼样子的石头。我向来对欧洲故事中的魔鬼有好感,他们似乎笨得很,最能遵守约定和承诺,瓦兰特大桥如此之美,我愿意将它解释为借用了魔鬼执著的魔力。在桥上发生的最好的事,是“马尔白克日”的那几天,整座桥在白天都成为各酒庄的品酒摊位,当你踩着黑色地毯从桥的这头拿起酒杯,一路品尝卡奥尔黑酒直到桥的那头,你坐在另一面的河岸上,这时太阳的位置恰到好处,不刺眼却能让河水闪光,你的骨头被酒气浸得有些酥麻,头也有一点点昏,你眯起眼睛享受着一切,这时时间和空间都凝固了,你仿佛听到魔鬼的笑声,他一定也爱这美景,爱这美丽的桥,不舍得看它功亏一篑。
   。。

石头屋
在卡奥尔游览时,路过那些并没有被写进旅游手册的小村落,会看到当地最普通不过的园丁小石屋,在木栅栏与黄绿色草地,鲜花和牛的点缀下,小房子们朴素得分外好看。这样的石头小房子,是卡奥尔地区民居的基础。都说葡萄酒是讲究风土的,我觉得民居也讲这一套。因为当年人们来卡奥尔定居时,发现这里遍地是碎石块,连种植的土地都没有,于是人们弯下身将碎石集合起来,盖成了最早一批农舍,这一来也腾出了土地,于是有了种植,有了放牧,又有了村庄。自然与人会塑造酒的性格,也会塑造村庄的形貌。
  上大学时我在西安,去半坡遗址的时候,我写了篇感慨的日记,大意是说这个最早出现房屋迹象的地方,现在满眼望去也看不到高过五层的房屋等等。大学时爱事事发感慨,现在成熟了些,学会了赞赏,我开始赞赏洛特河谷地域的村庄仍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圆形石屋,我赞赏村落里的人懂得欣赏自己已拥有的生活形式,并使我们眼目所及之处永远能看到盛开的花。
  

村庄
旅游手册上说,洛特河谷有五座“法国最美的村庄”。事实上,沿河谷而建的村庄是很难不美丽的。在沿河的山坡上建立的村庄,总是房屋紧凑,坐拥河与山的美丽风景,而坡度明显的窄小街道更会将一切景物浓缩。我们没办法在经过这些村庄时不停下来,我们必须去拍一拍他们在二楼鲜花盛开的小窗,以及后院里别开生面的园艺和稻草人。我没办法不羡慕住在这里的人,因为我只是在他们的街道上步行了10分钟,就足以心情舒畅个半天了。
  圣·锡尔克·拉波皮(Saint Cirq Lapopie)因为建在耸立的悬崖上,本身又是紧凑高耸的哥特式建筑群,因此格外令人印象深刻。这里除了村民外,也住着一些画画和做雕塑的人,有一些小型的工作室和举办展览的画廊,因此少了些朴素,多了些柔软和精致。圣·锡尔克·拉波皮有着一直向上的道路,在最高处,有一个可以俯瞰村庄全景,更能欣赏洛特河谷的观景台,在那里你会发现这果然是座极懂得珍惜自己美丽价值的村庄,因为在这里找不到一根代表着现代化的天线或者电线杆,据说为了保护村庄古朴的原貌,人们将电线和天线藏在屋檐里面。
  这个建筑群只有三种建筑材料组成——象牙石灰岩的墙壁,棕色橡木质的门,深红色黏土覆盖的屋顶。这样的美学搭配从中世纪以来一直未变。我总感叹法国南石块,连种植的土地都没有,于是人们弯下身将碎石集合起来,盖成了最早一批农舍,这一来也腾出了土地,于是有了种植,有了放牧,又有了村庄。自然与人会塑造酒的性格,也会塑造村庄的形貌。
  上大学时我在西安,去半坡遗址的时候,我写了篇感慨的日记,大意是说这个最早出现房屋迹象的地方,现在满眼望去也看不到高过五层的房屋等等。大学时爱事事发感慨,现在成熟了些,学会了赞赏,我开始赞赏洛特河谷地域的村庄仍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圆形石屋,我赞赏村落里的人懂得欣赏自己已拥有的生活形式,并使我们眼目所及之处永远能看到盛开的花部的美丽,感叹的不是美丽本身,而是法国人对美丽的自知以及保持。这样推演,同样的态度,放在法国女人身上也一样适用——法国女人的美丽不同于其他,除了娇艳外,我向来认为法国女人美得很有派头,而那种强大坚定的自我风格,也许正来自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改变的节制。
  另一个值得讲的村庄是罗卡马杜尔(Rocamadour),著名的朝圣之地。同样
  位于悬崖边上的Rocamadour我认为值得放进任何一部大制作的魔幻电影,或者复古的好莱坞史诗电影中。2002年5月27日,法国邮政曾为Rocamadour发行过一枚邮票。这个村庄的名字来源于“Rock”——岩石和Amadour, Amadour据说是一个圣母玛利亚的仆人; 12世纪时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他保存完好的尸体。这里的另一个著名典故是“黑圣女”,“黑圣女”的木像被供奉在山顶的一处礼拜堂里,那里不准照相,当地的导游现在还在向人们讲述黑圣女的神迹,据说她上一次显灵是在距今300多年前,拯救了一班陷入风暴中的可怜水手。
  法国邮政发行的邮票非常美丽,但还不足以体现这里因信仰建立的神秘气场。Rocamadour狭小的地域里有七所神庙,单独来说,都称不上气势磅礴,但是当七所神庙如此紧密地汇聚在一起,并搭配着老街、塔和小礼拜堂从陡峭的悬崖俯冲而下时,你会知道朝圣之地的确有非同一般的气场。然而著名的地方必然不安静,这里如今是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仅有的小街上开满了没什么地域识别度的纪念品商店,有一些在成堆地兜售衣服。为游人代步的小火车和圣城的庄严不大能扯上边。这里没有艺术家,最令我屏息凝神的是从底部通向教堂最高处的搭电梯,因为是从内部向上走,能看到黑色的墙壁。电梯旁卖的羊奶酪样子雪白非常诱人,但说真的口味有些重。
  

一堵居住着鸟儿的墙
拉波里丹贝尔农场(La Borie d'Imbert)是一座奶酪厂,这里是集合智障人士工作的福利机构。这里的工厂是智障工人们自己盖起来的,其中有一堵表面凹凸不平,但是非常朴素美丽的墙,据说是这里的一位工人用好几年的时间砌成的,那些凹凸不平的表面,我认为是他故意的创作,是很好看的。除此之外,他在墙上很高的地方留了几个洞,这里的负责人说,工人希望小鸟能住在这些洞里,现在,也确实有鸟在里边安了家。我们在参观这座工厂时,并没有见到工人们,负责人弗朗索瓦·拉莱芒迪 (Fran?ois Larramandy)也只是带我们参观了工作现场。我没有听说特别感人或励志的故事,但是,我总是记得那堵美丽的墙。
  不仅因为那位工人对小鸟怀有的温柔的心,福利组织有耐心等待一个工人用几年的时间去砌好一座墙,并允许他在上面留下喜欢的洞,这同样,也是件温柔的事情。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马尔白克的前世今生(1)
不少球迷应该会记住2010南非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的两场比赛,一夜之间,英德和阿根廷墨西哥分别大战。很多人爱世界杯,因为它能让你在一个夜晚的
  时间看到足球的前世今生;很多人爱葡萄酒,因为它能让你在液体从口腔到喉咙的瞬间感受到一个酒庄、一个葡萄品种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在2010年的卡奥尔,你可以看到马尔白克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
  一夜之间,阿根廷淘汰墨西哥,德国淘汰英格兰,南非世界杯上发挥出色的阿根廷和被淘汰的英格兰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起源于法国西南部的马尔白克,却在阿根廷发扬光大,成为阿根廷葡萄酒的骄傲和代表。
  一个多世纪以前,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普拉塔河港口,欧洲各国的货船经过此地,煎熬多日的船员们上岸后,晚上过着丰富的夜生活,白天休息时便喜欢围观着一帮无比傲慢的英格兰人把一个皮球踢来踢去。这个港口便是阿根廷足球的诞生地,在阿根廷人接触足球后,他们认为这个简单的皮球游戏太简单了,至少比探戈简单得多。由于深受英国足球影响,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阿根廷的足球风格和英国足球相似。但阿根廷人的“足球本土化”十分成功,在经历了足球风格最初的模仿期,这个来自潘帕斯草原的足球健将们将他们的聪明、灵巧、技术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现在全世界球迷钟爱的足球风格。而一直扮演着现代足球传播工作的英格兰,却只能默默地看着其他人的丰收和喜悦。
  而马尔白克这个葡萄品种在阿根廷和足球有着似乎相同的经历。起源于法国西南部的马尔白克却在阿根廷发扬光大,在法国人的心中,当地所产的马尔白克葡萄酒一直以来上不了什么大台面,甚至在美国人心中阿根廷才是马尔白克的代名词。
  好吧,回到本书正题:葡萄酒,马尔白克葡萄酒。
  葡萄酒中酚的平稳含量和葡萄酒的味道息息相关,我们时常赞赏波尔多的
  Temranillo,但源自法国南部城市卡奥尔的马尔白克却在它之上。绝大多数人说到马尔白克便会想起阿根廷,令卡奥尔人不得不承认的是:马尔白克在其“新家后母”的关照下,小日子过得极为惬意,生活质量不说,仅是在新家阿根廷产区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71%,主要集中在门多萨(Mendoza)地区。
  153自从罗马军团进入Divona Cadurcorum,也即今天的卡奥尔城,这里的“高卢葡萄园”就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种植区。在古代,这里的葡萄酒已经被称之为法兰尼(Falerne)酒,也就是特级酒庄葡萄酒的意思。公元12世纪,阿基坦的阿莲诺公主(Alienor)嫁给了英王亨利二世,他们的联姻使卡奥尔葡萄园更加兴盛。这里出产的黑葡萄酒在英国大受青睐,乃至13世纪初50%从波尔多出口的葡萄酒都是卡奥尔葡萄酒。从1325年开始,在阿维尼翁教皇、出生于卡奥尔的让二十二世时期,卡奥尔葡萄酒的知名度又有很大的提高,他还从Quency请酒农来培育教皇新城堡的葡萄园。在整个中世纪时期,去往圣雅克之路(Saint
  Jacques de postelle)朝圣的信徒源源不断地从这里经过,也使更多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了卡奥尔葡萄酒。这次我们在卡奥尔也有幸见到了几位去往圣雅克之路的信徒们。
  文艺复兴时期,曾在卡奥尔从师习武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ois 1er)一世,也决定把Quercy的马尔白克葡萄种植到他的枫丹白露王宫内。在这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卡奥尔葡萄酒迎来了非常辉煌的时刻,在美洲、德国 、荷兰等地受到广泛喜爱,尤其是在俄罗斯,沙皇们把它作为典礼用酒,东正教的教士们用它做弥撒用酒。在19世纪的下半期,阿根廷引进了卡奥尔的马尔白克葡萄品种,在安地斯山脉的Mendoza地区开始种植,这也是马尔白克新时期的开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马尔白克的前世今生(2)
不幸的是在1880年,卡奥尔葡萄园遭受了一次因根瘤蚜虫引起的毁灭性灾难,几乎100%的葡萄酒庄园因此而毁灭。后来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人力缺乏的缘
  故又延缓了葡萄园的恢复进程,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葡萄种植者才
  提出来要恢复卡奥尔葡萄酒庄园的重新建设。1947年,在帕尔纳克(Parnac)成
  立了洛特联合酒窖(Cte d'Olt),在1951年卡奥尔葡萄酒又成为优质限量葡萄酒(AOVDAS)。但是祸不单行,1956~1957年的霜冻又使洛特地区的酒庄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直到1971年,法国蓬皮杜总统宣布卡奥尔葡萄酒为法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