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品牌中国-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想一下,当同事夸你“今天好漂亮喔!看起来特别有精神”的时候,你身上穿戴的都是哪些服饰呢?它们都是你衣柜里最贵的那几件吗?不全然如此。某些衣服成功地为你注入魅力,带来赞赏,不管这些衣服贵不贵,它们就是属于你的“最好的衣服”。

  “好衣服怎么可能不贵?”这么想并不奇怪,那是对何谓“最好的衣服”仍存在着小小的误解。所谓“最好”的定义,是要让身材看起来最棒、人看起来最精神、最漂亮。有人穿的两千块钱的套装看起来价值上万,也有人将香奈尔套装穿得毫不起眼。所以说,最好的服饰可能只需五百块人民币,也有可能是两万块的高级精品。

  ——别太拘泥于品牌

  古小姐,29岁,公司职员

  我虽然在衣服上追求牌子,但对化妆品则比较理性。因为皮肤这东西很怪,个体差异特别强,不是说知名品牌的东西用在你身上就好。

  大学时,我曾经发过一阵子痘痘,有同学用了某国际知名品牌的去痘产品十分有效,我一咬牙一跺脚,狠心用了近一个月的生活费买了一瓶。结果,用在人家脸上效果特好,用在自己的脸上却一点反应也没有,痘子一如既往地疯长。后来,误打误撞下用了一个特便宜的东西,居然对我很有效,让那些需买高价化妆品伺候皮肤的同学羡慕不已。于是我以后再挑化妆品时,就不局限于知名品牌了。

  ——别让品牌太影响自己

  林小姐,23岁,市场推广人员

  我是比较崇尚国际名牌化妆品的,因为它们都经过时间、市场的考验,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化妆品市场生存下来,说明它们本身是有实力的。而且通常一个知名品牌后面都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公司支持,强大的研发团体、良好的信誉,这都是产品品质以及售后服务的保证。我周围的女朋友们用过这些名牌化妆品后,口碑也不错,都觉得化妆品往往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当然,我觉得大家崇尚名牌,主要是出于虚荣和攀比的心理。上次我们办公室里盛传用了某名牌化妆品的保湿面膜皮肤会水嫩水嫩的,于是大家团购了一批,几乎人手一支。结果我拿回去涂抹了一阵子,尽管自我感觉良好,但老妈、朋友都没觉得我的皮肤有什么改善,反而归结为我的心理作用。

  品牌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这种需要既是商家的需要,也是购买者的需要。当前的品牌发展,与现代的物品相对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消费群体对品牌本身的重视和依赖程度也有差异。有的人重视品牌,愿到专卖店购买;有人强调实惠,喜欢到大卖场货比三家;有人容易形成品牌忠诚;有人常常发生品牌转换。此外,不同类别的产品对消费者生活的意义有所差别,因而也影响着消费者对其品牌的态度。

  总体而言,人们对品牌的倚重与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加快有关。名牌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但一般情形下质量和相关服务较好,令人放心。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缺乏在商场中精挑细选的时间,购买品牌产品不仅可体现品位,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风险、时间风险、社会风险等。

3、生活在品牌时代
品牌的气息散发在空气中,不论喜欢与否,品牌已经包围了我们的生活。选择一种无品牌的生活?这基本是个幻想。物质发达到过剩,生活的每个层面都留有品牌的印记。每个品牌都有一种生活的理念传递给消费者,因此,选择一个牌子也是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

  当生活里充满了品牌的时候,生活方式也跟着品牌起来,品牌的制造者也试图通过塑造文化品味去引导人们消费。但是,消费者并不是品牌的奴隶。他们忠诚于心仪的品牌,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钱袋。 因此,不论是中低收入者,还是高薪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怡然自得地选择符合自己的品牌生活。要挣钱、要消费、要生活,不同收入的人群分别过着怎样的品牌生活?从某种意义上,人和品牌之间进行着一场充满张力的战斗。

  中低收入人群的品牌生活:精打细算+自得其乐

  每个城市都有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在小城市,他们的收入通常以百元计,而在上海、北京这样的繁华之地,收入1000多元也属于这个范畴。他们每天也都面对着众多品牌的强大宣传攻势。在国内外品牌的跳跃闪烁下,先看——反复想——咬牙买是品牌消费的基本模式。他们的品牌生活,更多地体现在面子(品牌)与里子(经济实力)的“斗争”,而“斗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了妥协,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小李:奢侈一把为名牌  (小李,北京,某小区保安,月收入900元)

  我在北京打工的工资不高,有时还要接济一下老家,用起来总是捉襟见肘。我不会做饭,平时到小区对面的胡同小店里吃面条或盖浇饭。遇到老乡或朋友来,我也会带他们下馆子,但一般只能去附近小菜馆,幸好味道还真不错。不过有一次我家人来北京,我请他们去便宜坊吃了正宗烤鸭呢。来北京3年多了,一些门票便宜或免费的景点、公园我都去过。不过,有些地方的门票实在太贵了。我们有统一的制服,省了买衣服的钱,所以我在北京最大的一笔开销就是花差不多500块钱,买了一条高级“金利来”皮带。配上新制服,显得特别精神。

  刘小姐:开心淘品牌 (刘小姐,上海,某机床厂装配工,月收入1400元)

  南京西路上有一家“堡狮龙”品牌专卖店。从去年起就不断变换着促销手段,最早是买一送一,接着是全场5折,到了最后是员工内部促销价。我看中了一款女装,前后来了几十次,到了6月30日内部促销价的最后一天,才买了下来,只花了19元,而原价是118元。 

  每逢周六周日,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是我经常逛的地方,那里云集了全世界的服装品牌,像LEE、ESPRIT、KENZO等等,可以说是与香港、米兰同步流行。 

  房子我可以住得差点,但家具决不马虎。沙发是真皮的,厨房和厕所里的洁具是TOTO牌,油烟机、燃气灶全是美的牌。 

  生活用品的品牌本着实用、经济的原则,比如力士香波,夏士莲香皂等。 

  每天精打细算地过上属于自己的品牌生活,我觉得挺开心。 

  中等收入者的品牌生活:用心包装+彰显品味

  相比起中低收入人群,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已成为中等收入者必备的特征。在当代中国,城市里的中等收入者常常被人们称作“白领”甚至“小资”。这个称呼更像是送人的礼物,必须有好看的包装,而他们也正是用这些包装来聚焦别人的目光…… 

  Rosemary:生活中品牌无所不在 (Rosemary,女,北京,某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年薪12万)

  我的工作性质注定了我必须注重自身的外部形象。我们不仅仅要穿名牌,而且还要设计感非常强,任何饰物都不可以掉以轻心。鞋子和手袋也从不马虎,几十块钱的折价皮鞋不可能出现在我的鞋柜里,就连我逛街时随意拎的小布包也绝对“系出名门”。价格不菲、品质优良的香水、化妆品也是我不可或缺的“武器”。 

  在吃的方面,我倒不是很在乎。可以从高档的西餐厅吃到特色的野味餐厅、小菜馆,从城里吃到城郊,只要味道好,服务过得去就能接受。有时我甚至会一个人去肯德基,坐在靠窗的位置吃双份炸鸡翅。

  我喜欢那种小区管理到位、环境优美、附带会所的高层公寓。在我的公寓里,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脑、音响、藤制沙发一件也不少,而且都是师出有名的高档品牌。为了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我没有选择全款买房,而是贷了一部分款。我买的帕萨特轿车也是如此,从银行贷了10万。

  其实,我倒并没有什么特别偏好的品牌。不过,只要是质量、口碑不错的东西,就肯定是品牌产品。

  Frank:身体感触名牌  (Frank,男,广州,某公关公司新闻总监,年薪15万) 

  直接与身体接触的用品肯定要用名牌。我喜欢有个性的品牌,像荷兰的J…star,休闲、个性突出、总在一些不经意的部位有精彩的表现。所以有时我也穿唐装和民族服装,当然是被时装化了以后的。最近我喜欢穿军装,那种美式、德式的正牌军装,我身材比较高大,穿军装很威风。鞋子我喜欢“步行者”,它给我一种沧桑、步行了千里的感觉。生活用品里,直接与身体接触的肯定要用名牌,这马虎不得,我用日本的男士护肤品。香水我一定要用3天不散味的牌子,Colofne我就很喜欢用。家具我喜欢原创的、用原木做的,与价格无关,只要样子喜欢就买。手机、数码产品我会紧跟潮流,车我喜欢越野车,正准备买,为了以后驾车旅行。旅游,我喜欢到能与心灵对话的地方,像西藏、青海、新疆,到了那些纯净得让你落泪的地方,能让我有一种小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感觉,温暖、安全、单纯。 

  高收入者的品牌生活:描述身份+高度自信

  市场需求催生了新一代的高收入阶层。他们的年薪一般都在50万以上,有的甚至百万。他们大多是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CFO(财务总监)或COO(首席运营长)。能描述他们不凡身份的惟有与身份相抵的品牌了,这些品牌充斥着他们的一切…… 

  Helen:我爱经典 (Helen,女,上海,某传播公司高级顾问,年薪90万) 

  我的品牌观念可能和我的工作有关,我经常接触世界顶级品牌,所以自己也很注重建立有品牌的生活。比如香水,我偏爱的香水牌子很多,常用的有兰蔻、Lanvin,它们的香味会持久不淡,使我工作的时候始终心情愉快。我的衣服大都在国外买,尤其比较偏爱拉夫劳伦,即使是休闲服,也大都是拉夫劳伦系列的。我在上海我经常去巴黎春天这样的百货商店,但主要是看,并不买。我不喜欢钻石,但是钟爱蓝宝石,像卡地亚的戒指我就很喜欢。对于这种小饰品,我是很迷恋的。我觉得品牌的有名和实用很重要,比如开车,我在美国有一辆奥迪,在美国度假时就喜欢开车旅游。品牌里的感情因素也很重要,曾经有一个好朋友送我一枝万宝隆的笔,现在看来虽然很俗,但我后来买笔还是喜欢用这个牌子,因为情感的因素已经溶入品牌的联想中了。 

  Jack:折射内心世界 (Jack,广州,某模特公司艺术总监,年薪70万) 

  我的工作以培养模特为主,所以我常在时尚圈里混,这使得我格外在乎男人应有的品味。我觉得一个男人的穿着可以折射出内心的许多东西,男人的服装和配件一定要精。我常穿ARMANIi、GUCCI、POLO、PRADA、BOSS、BURRY、VERSACE、登喜路这些牌子的服装,袜子一般是POLO和BURRY,内裤是CK、梦特娇和韩国的伊卡露丝。像ARMANI、GUCCI、POLO比较适合时尚的男人穿,而登喜路则适合稳重的男人穿,我是不同场合穿不同的衣服。我比较注重生活的品质,我沐浴用纪凡希,面霜用Anew,累时我会用天然的香精油泡澡,既消除神经疲乏又可缓解肌肉酸痛。我用香水很讲究,运动时我用Elenenes,平时则用圣洛郎、JAZZ和GUCCI,我觉得男人用香水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让谈话对象身处于一个气味芬芳的环境,本身就是对他(她)的尊重。 

  经济实力不同,每个人追求的具体目标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现代中国人向科学成熟的消费心态靠近:适当地选用适合自己的商品,在减少用量和花费的情况下挑选更优质的产品;不盲目追求名牌,在个人经济实力允许时,优先选择品牌产品。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不同人群的品牌生活才能越来越接近追求美好生活的品牌精神。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品牌分子和NONO族
随着品牌对日常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广、越来越深,有时都很难说是品牌改变了人还是人造就了品牌。人们对品牌的态度也因人而异,有的激情投入,有的保持距离,由此也产生了两种迥异的时尚人群——品牌分子和NONO族。

  品牌分子的标准很简单:热爱品牌;对品牌挑剔而又忠诚;具有保持一贯生活水准的经济实力。生活方式的潮流在不断演变,总想走在前沿的品牌分子用品牌来界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在寻找真正的可以作为生活标准的品牌意义:专业的设计水准和精细的制作程序;有口皆碑的品质保障;商业化演绎的品牌精神……

  “稍好一些,稍贵一点”是很多品牌分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谦虚的概括。在不与自己收入脱节的前提下,用名牌来宠爱自己有什么错呢。 

  所有的品牌分子对于品牌都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心情。在外资企业担任高级营销代表的王峻不无感慨地谈到自己的感触:奢侈背后的潜台词是实力和追求,只是追求的程度和方向在发生着变化。起初,对于品质的迷恋让我们尝到了“品牌”的好处,接下来“品牌”的制造者们已经不满足于你只是享受他们所提供的高品质,他们在稳固品质的基础上,努力地向你推销一种品位文化,并通过打包的形式提升产品的价值,最终来提升你对品牌的忠诚度,让你对品牌的依赖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当一切成为你的习惯,你便成了真正的品牌分子,自此无法逃遁。 

  “关于品牌,我们必须要多次面对‘性价比是否合理’这个问题的拷问。如果你最终也无法解决内心深处关于这个问题的纠缠,那么你不会成为品牌分子。作为品牌分子你应该明白‘贵的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对的一定不会便宜。’” 坚持用名牌来宠爱自己的王峻颇有心得:“其实作为品牌分子,你要做的决不是考虑它的价格,而是要衡量它的品质、品质背后的文化以及它所要宣扬的生活方式是否是你所期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