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品牌中国-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在电脑教室里,工作人员教授小朋友使用一些软件,让他们学习到初步的电脑入门知识。

  一位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说,他已经去过两次“索尼探梦”了,他喜欢这个好玩的地方,并在这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像他这样能在“索尼探梦”得到满足的小朋友非常多。另一位小朋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昨天我去‘索尼探梦’,玩得非常开心,在那里我看到了光电音的科学测试,学到了光电音的许多知识,还看到了各种万花筒,还学会了用电脑制作照片。这一天过得很高兴,希望下次能再去。”

  给中国消费者带来快乐体验的国际品牌并不止索尼一家,迪斯尼在这方面同样备受推崇。正如迪斯尼乐园创始人沃尔特&;#8226;迪斯尼所言,“迪斯尼所带给你的将全部是快乐的回忆,无论是什么时候。”

  2005年9月,香港迪斯尼乐园开张后不久,在北京一家外企上班的韩小姐慕名而往。回来后,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了许多迪斯尼的“快乐体验”:从乘坐香港地铁开始,游客就被包围在迪斯尼的氛围中;在乐园入口喷水广场,看到水柱上方颠簸的米奇,期待的胃口已被吊足;进入闸门口,卡通人物轻轻拍她的头,还和她握手合影,让她回来后几天都沉浸在兴奋的情绪之中……

  对于那些追求生活品位的中国人来说,星巴克咖啡厅则是体验轻松情调的好去处。很多在高级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女士,平时都爱去公司楼下的星巴克去坐坐。典雅浪漫的装饰,木质的桌椅,清雅的音乐,考究的咖啡制作器具……一切都是与众不同的体验。在这里,可以静静地发呆、悠闲地上网,也可以和朋友们随意谈笑,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让人流连忘返。事实上,星巴克已成为不少白领在家庭和办公室以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在这一时期,从索尼、迪斯尼,到星巴克,国际品牌在某种意义上已远远超出具体产品和服务的范畴,而延伸为让中国消费者难忘的生活体验。

  
  &;#61548; 网络化生存一代诞生

  林非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他说:“每天我都会上网,通过MSN聊天、通过Google搜索,通过雅虎收发邮件。写文章时就会上网浏览一下需要的资料。比如,我要是写‘夜生活’这个话题,除了查找有关的报刊,其实更多的时候我宁愿在网上输入‘夜生活’三个字进行搜索,又快又方便。”

  对于林非这代人来说,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微软、雅虎、Google等IT企业所创建的网络世界,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甚至人本身,网络成为了人体听觉、视觉和部分记忆的无限延伸。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因网络而改变,于是诞生了所谓“网络化生存一代”。他们用MSN、Google或Yahoo帮助自己完成每天的日常生活,网络不仅是他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助手,还成为了娱乐的工具。调查表明,有一半的网民认为如果没有互联网,娱乐生活将会非常单调。中国互联网迎来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体系,娱乐大行其道。

  2007年7月;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0次互联网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亿,仅次于美国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而十年前这一数据不过62万。另外,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小时数为小时。其中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的网民占总人数的,超过40小时的占,超过70小时的占%。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网络一族的规模正在迅速壮大,而以微软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又一次充当了始作俑者的角色。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4、“品牌崇洋”的终结
在一批中国新富阶层的带动下; 市场上好像逐渐形成了“洋品牌就一定代表高品质、高品位”的消费意识; 渐渐的整个消费市场几乎对于洋品牌形成了“集体崇拜”。很多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某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 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倾向于选择那些 “国际知名品牌”;如果同类竞争品牌的价格相同,他们更加会毫不犹豫地“偏爱”或者“眷顾”心目中的国际品牌。这本无可厚非,因为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但是,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在媒体的报道里,在许多经济学家的论断中,国际品牌向来都是商业神话,只和成功联系在一起,言必称宝洁、肯德基,开口闭口都是可口可乐、雀巢,这些品牌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神化了。神化的结果就是这些品牌成为了完美的代名词。然而,事情果真就是这么绝对吗?

  江西的吕小姐是2005年宝洁公司SK…Ⅱ“腐蚀剂”事件的当事人,她看了SK…Ⅱ关于“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的广告宣传而购买其产品,使用后反而导致皮肤灼痛。另外该产品还存在成分标示不明及含腐蚀性物质“烧碱”、“特氟龙”嫌疑。为此,2005年3月7日,吕小姐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被受理。当地工商管理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封存部分产品。“烧碱风波”由此在国内迅速升温。大约一个月后,此事以宝洁上交20万元罚金并向广大消费者致歉告终。

  几乎同一时间,APP(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毁林风波”也在中国大陆闹得沸沸扬扬。绿色和平组织指出,APP在海南营造纸浆林过程中,大面积毁坏了天然林和公路防护林,并出示了他们2005年3月份在海南实地调查时拍摄到的APP毁林录像。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引来环保团体和高校志愿者的一片抗议之声,中国政府也因此介入调查。

  仅在最近两年时间内,陆续发生的国际品牌危机事件可谓层出不穷:亨氏和肯德基的“苏丹红一号”、卡夫的“双重转基因标准”、强生的“石蜡油”、立顿的“氟化物超标”、高露洁、佳洁士的“三氯生”、雀巢的“碘超标”、博士伦护理液“诱发炎症”以及哈根达斯的“厕所门”、戴尔的“邮件门”、丰田雅阁的“婚礼门”等等,不一而足。而这些国际著名品牌在事件发生之初,往往都采取了矢口否认、回避问题、推卸责任等错误处理方式,对中国的曝光媒体、广大消费者和相关执法部门态度傲慢、态度消极,等到事情弄到不可收拾,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承认责任并采取道歉、退货、赔偿等补救措施。但是,事后的公关策略已经无法完全抹去中国消费者心头的阴影。

  最近的一次网络调查显示,在这些洋品牌频遭质量危机之后,有%的被调查者因这些不良事件而对洋品牌的可信度打折扣,还有63%的人认为,洋品牌之所以“完美”是过去中国人在他们头上罩上了一层光环,因而让人产生盲目信赖。一位调查者在留言中写道:这些大品牌从来都是贵得吓人的价钱,理所当然说自己是最好的品质,所以值最高的价钱。这下子出事了,看他们以后怎么收场?

  不可否认,这些国际品牌在引导中国大众生活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只是长期以来,只宣传成功,而回避失败,它们对中国消费者的不尊重,给人们带来了不愉快的品牌体验,伤害了不少忠实消费者的感情。国际品牌质量危机频发,证明这些国际品牌在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并没有对中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环境做彻底的了解,低估了中国消费者对质量丑闻的强烈抵触心理,因而会导致一些缺乏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这也说明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摸索和适应过程,需要更成熟的经营之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前言
在1978年改革开放初始,中国社会还处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阶段,当时的中国企业从来就不愁产品卖不出去,而是担心生产不出足够多的产品满足中国百姓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一家企业只要拥有生产一种产品的设备和技术,就能飞速发展,真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在那种环境下,除了一部分都市潮流人士外,普通老百姓对于产品是不是品牌并没有太多的要求,所以一般的中国企业也没有想过要去真正塑造一个自己的品牌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选择产品到选择品牌,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曾经封闭多年的中国消费者对世界潮流的学习热情和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往往在企业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把握消费者目前的心态和偏好时,市场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网络公司任职的杨先生至今还记得,1995年他结婚的时候,父亲从乡下过来帮忙操办婚事。当时出于经济考虑,家电、电脑、电话等东西计划从商场采购国产品,而家具、窗帘等物品,父亲按照过去家乡的传统本来想请人订做,认为更加牢靠、实用。他把这意思转达给妻子时,自小在城市长大的妻子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样“跌份儿”,无论是国产品,还是定做的东西,都没法体现自己的品位和情趣。在短暂“斗争”了一会后,杨先生很快就做出妥协,亲自陪妻子到商场买回了不少国外品牌的家电;而其他物品,即使不买国际品牌,也都是买国内知名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老百姓消费需求的改变,为中国品牌诞生和成长提供了巨大推动力,原本满足于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的中国企业,不得不重视品牌的塑造和提升,于是一批接一批新兴品牌诞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老百姓开始买彩电,于是诞生了长虹、康佳等彩电品牌;后来有了冰箱、洗衣机需求,又涌现海尔、科龙这样的电器品牌;当计算机进入老百姓家的时候,计算机消费增长,就诞生了联想、方正等电脑品牌;再到后来通信发展,便催生了波导、中兴这些通信品牌。

  凭借对中国消费者、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本土品牌比国际品牌在很多方面似乎更能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中国本土品牌由此渐渐融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家电、IT、餐饮、美容、教育、文化、休闲、运动、购物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消费领域,中国品牌正在无孔不入地影响并创造着中国人的新品牌生活。

1、餐饮消费与品牌生活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可见餐饮对中国人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老百姓餐饮观念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人越来越习惯于下馆子,也促进了本土餐饮品牌的形成和发展。2006年12月,由150多万公众投票选出的北京“影响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揭晓,与餐饮业有关的东来顺、古船、王致和、牛栏山、龙徽、三元就占了六个。

  &;#61548;  餐饮连锁在口碑中成长

  在吃的过程中,一些餐饮场所渐渐在老百姓形成了口碑,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就成了当地有名的餐饮品牌。现在,几乎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有让人称道的餐饮名店,像北京的全聚德、东来顺、九头鸟,长沙的玉楼东、火宫殿,成都的大蓉和、巴国布衣,杭州的楼外楼、天外天,武汉的湖锦、太子等等。另外,近年来一些全国性的餐饮品牌也正在崛起,像小肥羊火锅、马兰拉面、陶然居等。许多人出差到外地,如果不知道哪里合自己的胃口,只要选择这些全国连锁的餐饮店,往往能找到自己熟悉的东西,可谓省时省心。在这些餐饮品牌之中,来自内蒙古的“小肥羊”火锅的上升势头值得关注。

  1999年8月,第一家“小肥羊”餐厅在包头开业,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不久,排队等候成为“小肥羊”的一景。星火成燎原之势,“小肥羊”的连锁店当年便开始向全国延伸。上海、深圳、成都的经营场面非常火爆,在不习惯吃羊肉的无锡、宁波、温州等地也都流行起来。短短几年时间,“小肥羊”就已经成为中国的餐饮名店,其秘诀何在呢?

  “小肥羊”既保留了传统中餐的美味,同时又采纳了快餐化的市场运作和模式化的经营方式。其“三统一原则”:汤料羊肉标准统一,服务管理统一,视觉形象统一。久负盛名的草原羊肉,加上“全国一锅汤”的原汁原味,成为“小肥羊”火锅遍布全国、赢得消费者的两张王牌。

  由此可见,通过连锁经营形成规模效应只是成功的一方面,质量标准化和形象一致性才是中式餐饮企业与外来餐饮品牌竞争的本钱。

  &;#61548; 从“喝不喝奶”到“喝什么奶”

  饮奶并不是中国人的传统。20世纪90年代以前,乳制品还是一种奢侈的营养品,主要限于老人、儿童、孕妇、患者等特需人群。大约从1998年开始,随着人们对饮食的健康和营养日益关注,牛奶作为营养最全面的天然食品,得到舆论的广泛支持和消费者的认可,乳制品逐渐成为一种日常消费品。

  喝牛奶渐渐流行,与蒙牛、伊利、三元等乳业品牌的大力引导是分不开的。他们首先集中推广牛奶的消费习惯,宣传牛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从效果看,这种宣传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过去很多没有喝牛奶习惯的人,通过宣传知道了喝牛奶的好处,并变成了牛奶产品的忠实消费者。在蒙牛和伊利的大本营——呼和浩特,大街小巷上的牛奶专卖店很多,对牛奶的主力消费群——中小学生来说,简直可以“像喝可乐一样喝牛奶”。

  林太太当了十几年家庭主妇,一直亲自负责全家人的食品采购,牛奶是她每次购物必不可少的采购对象。她说,正是伊利和蒙牛等品牌的不断宣传,培养了她购买牛奶的习惯。几年前,牛奶的品种很少,不同的只是包装,酸奶的品种稍多一些。但现在,超市里呈现在林太太眼前的牛奶已经不下10个品种,更不用说种类和包装更繁多的酸奶了。仅仅以时间段划分的牛奶就有好几类。“早餐奶、晚安奶、加钙奶、低脂奶、巧克力奶、特浓奶、优酸乳、加上传统的白奶,我都不知道要给家人买哪种牛奶更好了。”林太太有些为难。

  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已经由“喝不喝奶”变成了“喝什么奶”。一个简单问句的改变背后,蕴藏的是生活水准的提高;另一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