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安乃明朝人士,现在就在望津寨,他闻听明军进兵,便遣人前来相认,欲为内应。国器大喜,派人相约日期,令其于寨内纵火,明军见火为号,举兵攻寨。

  九月二十,国器率兵渡江,久兼马上领倭兵布阵江边。这时,望津寨中如期火起,炎焰蔽天。倭兵见寨中起火,大惊失色,阵形大乱。国器趁机催动所部杀到江岸,倭兵大败而逃,弃尸一路,国器遂夺望津寨。永春寨倭兵见望津火起,也随之大乱,一元则乘势率军破之。昆阳寨独木难支,也于翌日被攻陷。一元先礼后兵,派人到泗川城劝说义弘投降,但被拒绝。

  两日内竟连破三寨,看来泗川城也旦夕可下,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回  战露梁胜败已定 终浩劫得失小论
九月廿八,明军偷袭故馆寨,岛津义弘即令驻守此寨的倭将川上忠实、相良赖丰及三百兵撤回泗川城。翌日,倭兵出城割禾稻,大明骑兵突然冲至,斩首一百五十余级,倭军大败而回。

  十月初一未明时分,董一元派茅国器、彭信古、郜道立、马呈文、蓝芳威、叶邦荣、柴登科、祖承训、郝三聘等率兵围攻泗川城。城中七千倭兵负隅顽抗,义弘父子更是登橹指挥作战。只见橹上火枪齐发,硝烟弥漫;义弘也亲自扣动板机,开枪射击。北门外明兵蜂拥而至,以鸟铳、弓箭还击。据说,鏖战正酣,忽有一红一白两只狐狸自城头窜入战场。义弘惊呼道:“此乃战胜之祥也”,倭兵士气为之一振。原本残酷的战争如今又添加了些神话色彩,后来,一只狐狸死于城外乱军之中,另一只则不知所踪。

  战至午前九时,明军终于用木杠撞破一扇城门。信古所部明兵多半不善火器,城门打开之时,本应以鸟铳掩护,可能慌乱之间火药捣得不是很结实,铳口放出的竟是黑烟。明兵一阵混乱,义弘父子趁机领兵杀出城外,信古所部不敌败走。国器见大部分倭兵出城追杀信古所部,城内空虚,引兵再来攻城。岛津忠长赶紧带人防守,但手下兵马太少,死守肯定不敌,于是他下令杀出城外与明军展开肉搏。很快,忠长所部便被围困数重。危机之时,寺山久兼命火枪手射击国器所部后队,加以袭扰。明军果然中计,后队被袭受惊大乱,前队不明情况,回顾后队。忠长所部趁机死战,明军前队慌乱间节节败退,忠长则领兵于后追击。蓝芳威见国器所部败走,倭军正在后面追赶,于是想引兵断敌后路,谁知又有一批倭军赶来增援,芳威不敌败走。

  都司马呈文、游击郝三聘见数支部队战败,撒腿便跑。一元见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撤退,明军随之溃散,倭军于后一阵掩杀,明兵死伤无数。信古所部三千人马仅剩五六十,芳威所部损失六七百,其余各部也死伤无数。国器败至望津寨,谓一元道:“吾兵可复守望津,否则前功尽矣”,一元道:“此地孤立,倭兵来攻,何以防之?不如回星州以图再举”。于是,明军残部悉数撤走,天寒地冻,兵士相互搀扶,日夜奔走一二百里,哭声震野。从此,义弘在明军、鲜兵中便有了“鬼石曼子”的绰号,石曼子乃日语中岛津的音译。万历皇帝闻听泗川大败,盛怒不已,诏命立斩马呈文、郝三聘,彭信古等充为事官,董一元革官衔,降府职三级,各戴罪立功。

  陈璘又提水军,下辖邓子龙、马文焕、季金、张良相等,战船数百艘,列于全罗、忠清、庆尚三道诸海口,但被义弘偷袭而败走。义弘将胜报呈至名护屋,前田利家、德川家康、上杉景胜三大老答书赏其大功。

  十月初八,从日本渡海而来的德永寿昌赶至泗川,传达五大老的命令:“诸将于翌月十五会于釜山,班师回本邦”,后又至顺天通知小西行长。诸倭将不明何故,但军令难违,况且他们多数人早有回家之意,便积极准备撤往釜山。

  却说福建都御史金学得知一条雷人的消息,立刻上奏明廷:“丰臣秀吉暴毙,倭军欲撤兵归国,若不趁机重创,恐其国内稳定而复来”,万历皇帝闻听,大喜过望,令邢玠火速南下,不得延误。

  邢玠得诏命,立即令各路明军再度进攻,果然发现倭军正登船,欲撤回国。他急命陈璘配合李舜臣,督水军切断敌军退路;麻贵、刘綎等由陆路追击,务必全歼倭贼。陈璘大喜道:“此成功名之时也”,遂遣七旬老将邓子龙,及李舜臣统水军三千、三艘巨舰为先锋。

  刘綎所部在水军先锋的配合下,开始进攻顺天。小西行长闻讯,吓得差点尿了裤子,赶紧向义弘求援。义弘得报,领水兵一万余众、战船五百余艘前去接应。行至兴善岛时,岛津忠恒得病,无法随军出行,只得留于岛上。明水军先锋杀至顺天时,行长及松浦镇信、大村嘉前、五岛孙右卫门尉、有马晴信等人已于十一月十五撤往釜山(清正也火烧蔚山城寨,向釜山方向撤退),不得已转而进攻泗川。

  十一月十八黎明,义弘等正行至露梁海峡,突然迎面杀出三艘巨舰,两军遭遇,顿时听得海面上炮声隆隆,对鬼子的最后一战——“露梁海战”打响了。老将邓子龙颇有常山赵子龙的勇猛,年逾七十,却意气犹厉。他欲得首功,跳上一艘朝鲜快船,亲率二百勇士以铁爪钩住敌船,并向其内抛掷火器。敌船很快起火,船上倭兵被击毙五十四人,余者皆跳海逃生。

  就在此时,不料友船一发炮弹误中子龙座船,顿时起火。舜臣见老将军有难,立刻督促座船前去营救,与前来阻止的倭舰战在一处。恶战间,一颗流弹正中舜臣前胸,从后胸穿膛而过。随从赶紧将他扶入船舱,舜臣道:“战方急,慎勿言吾死”,言罢,这位为抗倭战争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代名将与世长辞,时年五十三岁。舜臣之侄李芫秘叔死讯,以舜臣令继续督战。倭舰见子龙座船起火,趁机向其船开枪放炮,子龙不幸中弹牺牲,二百勇士也全体遇难。

  两员先锋大将皆战死,形势不利。千钧一发之际,陈璘率主力赶至,副将陈蚕、季金从侧翼夹击。战斗中,陈璘旗舰被倭船包围,李芫指挥舰队前去救援,终将敌船杀散。陈璘派人到舜臣船上答谢,才知舜臣已死。陈璘禁不住从椅子上瘫坐在地,哭道:“吾意公生来救吾,何故去耶”,全军将士也失声痛哭,声声震海。后来,李朝赐舜臣谥号“忠武”,以示纪念,韩国各地矗立的舜臣雕像竟多达三百余处。

  义弘所乘旗舰水手死伤惨重,他见势不妙,率仅剩的五十艘战船突围而逃,绕至唐岛躲避。立花宗茂、寺泽正成、高桥直次手下倭水兵也死伤过半,随义弘一同杀出重围,逃入唐岛。跳海逃生的倭兵不是溺死,就是在泅渡到岸边后被从陆路杀来的明军击毙。义弘逃跑途中遇见忠恒,父子二人携入唐岛。再看自己乘坐的旗舰,义弘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只见船板上满是羽箭,净是弹丸打的窟窿。他擦擦头上的汗水,心道:我这鬼石曼子真差点成了鬼。十九日,义弘等从唐岛出发,返回日本。其余倭将也率所部退往对马岛。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倭庆长三年)腊月初十,倭军返回博多,长达七年之久的日本、朝鲜、明朝之间的浩劫正式宣告结束。

  万历皇帝因扫荡余倭有功,先赏邢玠银一百两、大红纻丝蟒衣一袭,赏万世德银八十两,大红纻丝飞鱼一袭,回朝后另行赏赐,文武将士也按功次皆有封赏。翌年三月,明廷命麻贵、陈璘、董一元撤出朝鲜。闰四月,万历皇帝以平倭诏告天下,同时敕谕宣祖李昖。大明满朝臣子莫不举手相庆,莫不动色而相勖。大学士沈一贯上疏总结这次平倭的感触,耐人寻味,其部分文字如下:

  关白虽黠不过一倭奴耳,群类虽繁不能当我一大郡也。螫仅中于一隅,师遂勤于七省,数百万之裹粮,六七年之奔命,东功之成,天幸不至之绝耳。痛定思痛,至今思之不能不为之栗栗者,如水火焚溺可复蹈哉。故《周书》有言:“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今日举朝忠计,成谓国家之武功虽若可观,而文治实多阙失,……,孔子有言:“有国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伏望皇上居高听卑,思患预防,勿任一己之情而拂百姓之欲;勿贪沾沾之利而轻丕丕之基。夙夜栗栗如倭患未平之时,而不少怠荒社稷。幸甚。(记于《明神宗实录》,卷三三四,第五十九册)

  真是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位二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若能听进去就好喽。

  纵观整个战争,倭军人数众多,将士素质相对较高,虽个别将领间存在矛盾,但配合较默契。倭军火枪虽凶,但火炮配备较少,水军实力更是低劣,导致后勤补给跟不上,绵长的战线表现出明显的后遗症。明军则装备精良,火器技术占压倒性优势,虎蹲炮、迅雷铳、大将军炮、灭虏炮、佛郎机等等各式火炮是敌人从未见过的,因此压制了倭军火枪的优势。明军于战场上败多胜少,一方面由于参战人数较少,更主要的是最高指挥官指挥失利,战斗中看到一部败退,便撒丫子逃跑,部下也纷纷效仿,岂能不败。

  很多学者,特别是韩国、西洋的学者否定大明援朝抗倭的历史意义,认为即使明朝不出兵,朝鲜一样可将敌人赶出国门。糜烂不堪的朝鲜官兵就别提了,单凭散沙一样的各路义兵、僧兵?他们所玩的游击战术仅能起到袭扰敌人的作用。依靠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他们也只能起到切断敌人补给线的作用,十余万倭兵完全可以采用屯田法,及四处掠夺,最终将陆上的反抗势力一一扫光,朝鲜水军基地也必会由此暴露于倭军魔掌之下。

  大明援朝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明军雄赳赳气昂昂得跨过鸭绿江,给朝鲜军民无比的信心,振奋了他们的士气。君不见倘若没有大明为后盾,朝鲜君臣恐怕早就投降了。有大明在,至少朝鲜还有指望,这在战略上是意义非凡的。若无李如松指挥的平壤大捷,壬辰倭乱恐怕不会出现最终和谈的结局;若无解生指挥的稷山之战,怎能挫败倭军锐气,从而扭转战争态势。明军虽败多胜少,胜也多为惨胜,对于泱泱大国来说甚是难堪,可明军于关键战役中表现出色,从而在战略上有效控制住了局面。因此,明军入朝的意义是应该被肯定的。

  对于日本,这场侵略战争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秀吉曾宣称日本为神国,表明日本要跳出中华文化圈之外,开始积极吸收欧洲文明。因此,有人认为秀吉乃“脱亚论”的始作俑者。他的战略方针:先进攻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原大陆,被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所采纳,从而制定了其战略三步走:先占朝鲜,再占中国,再次占领全世界。

  秀吉以初成统一、千疮百孔的弹丸小国,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无疑对本就薄弱的国力来说是雪上加霜。日本发动这场侵略战争无异于练了一趟七伤拳,正所谓:一练七伤,七者皆伤,实则是先伤己,再伤敌。它不仅未能巩固丰臣政权,反而搞得国内怨声载道,无疑动摇了统治根基。

  对于朝鲜,这场历时七年的卫国战争消耗了大量的民力、物力。朝鲜八道的众多城池被焚为焦土,王京汉城也未能幸免,百姓更是无家可归,死伤无数。五六万百姓及手工业者被押到日本为奴,使得朝鲜人口严重流失。对于明朝,虽出兵不多,拿出的钱粮却不少,本就不富裕的国库几乎被掏之一空,数万将士死于异国。参战的明军乃精锐之精锐,辽东铁骑的大量损失使得压制女真的兵力大为减少。

  一个意外的结果是这场战争对于日本、朝鲜的文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朝鲜的印刷、陶艺、建筑、刺绣等大量工匠被押到日本,他们所带来的陶活字技术为江户时代的出版之风奠定了基础。学者姜沆以虏囚之身,给日本的儒学带来极大影响。另外,他所写的《看羊录》痛斥了倭军在朝鲜的暴行。

  李朝上下为缅怀抗倭英雄,褒扬忠烈精神,修建大量的忠烈祠,定期祭奠。忠烈祠现在不仅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场所,也成为吸引观光客的重要景点,形成韩国特有的“忠烈文化”。釜山乃倭军的根据地,因此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历史遗迹和纪念物为最。其中,釜山市的忠烈祠(位于该市东莱区安乐洞的山坡下)、统营市纪念李舜臣的忠烈祠最著名。

  釜山市忠烈祠原为纪念宋象贤的宋公祠,后被赐名忠烈祠。忠烈祠迁至现在的位置后增建讲堂、东西斋,并命名为安乐书院,使其具备了祠堂与书院的双重功能。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祭祀活动被强行禁止,书院祠堂因久无修缮而逐渐倒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韩国政府的大规模修建及多次扩建,才形成如今的规模。它的主殿供奉在釜山附近牺牲的宋象贤、郑拔、尹兴信、赵英圭、卢盖邦等二十二位英雄,及4位无名勇士和六十一名士卒。此外,于忠烈祠广场举行传统婚礼,也是韩国的一道人文景观。

  距釜山不足两小时车程的统营市忠烈祠乃纪念李舜臣的祠堂。统营市取朝鲜水军根据地的三道水军统制营之意,建有舜臣的铜像。该祠由本殿、正门、重三门、东西斋室、礼堂和崇武堂等部分组成,每年农历二、八月中丁日举行春秋祭祀活动,四月廿八,舜臣生日那天也举行纪念活动,十一月十九举行殉国忌辰节活动。

  另外,丽水市忠愍祠、光州市褒忠祠、牙山市显忠祠也是著名的纪念场所和观光胜地。牙山市显忠祠乃为纪念舜臣所建,被称为韩国最宏伟的祭祀场所之一,其中收藏舜臣的《乱中日记》及一些遗物,纪念馆里陈列着龟船的复制品和其他一些文物。于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崇礼门(汉城的南大门)被韩国政府确定为第一号国宝,讽刺的是2008年2月它被韩国自己人蓄意纵火焚毁。

  很多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写下历史著作将当时的战况记载下来,成为研究壬辰战争的重要史料。其中,最为著名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