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CCTV艺术人生 精彩记录:极端制作-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怡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李谦专程赶到上海秦怡的家中进行了采访。
    李谦采访手记……《永远的美丽》
  不知是了解了她太多悲惨命运的故事,还是那阴雨天气的缘故,我带着有些沉重的心情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秦怡老师的家。这是一个散发着温馨气息的家,光滑的木质地板,客厅墙上挂着秦怡老师的一幅油画,不大的客厅里摆放着淡粉色花纹的沙发,四周的家具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篮,显然前来拜望的人很多。在她家的茶几上放着一大盆水仙,也许是缺少〃照顾〃的缘故,长得有点过于蓬乱,秦怡老师说因为太沉了,家里没人能搬得动它,所以也就从没挪过地方。也许您还不知道,在这个家里住着三位老人,除了秦怡老师外,还有她87岁的姐姐、60多岁的保姆,家中唯一的男人还是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54岁的儿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阅尽人心(9)
1979年是秦怡的儿子小弟发病最厉害的时候,秦怡在海南拍摄《海外赤子》期间每天被儿子打得浑身是伤,为了保护脸,她总是弯下腰让儿子打自己的背,为了不让儿子伤害到别人;她总是关上门让儿子在屋里打。但是秦怡说起自己的儿子,眼神中闪烁出强烈的母爱,〃我要面对现实,只有我在旁边我儿子才能有一点幸福。〃
  李谦用心采得这些丰富的素材,在《艺术人生·秦怡》中给观众展现了秦怡真实的命运轮廓……同时拥有〃最美丽〃和〃最悲苦〃的巨大反差。
  《艺术人生·秦怡》节目现场
  朱军:我想问问您,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秦怡:我盼望我儿子的病完全好,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希望他能再好一点,我希望一点一点地去教他。
  朱军:那我还想问问您,经历了一生这么多坎坷之后,您是怎么理解美丽的?
  秦怡:美丽,我想一个人多给予别人一点,不要老想着人家给我,我能够多给别人一点,本身这个也是一种幸福,你看我给他做了一件事我就很高兴了。
  秦怡是美丽的,这美丽不仅是外在的美,而且是心灵的、性格的美。通过这期节目我们看到了一个拥有美丽的容颜、凄美的爱情,热爱生活、执著艺术的观众心中美丽的演员,孩子心中美丽的母亲。这种在凄凉中成就的美丽是永恒的。
  喜宏:李谦将这种人格魅力在《艺术人生·秦怡》这期表现得比较成熟了,她身上有比较经典的风范。秦怡遭遇女性人生中三次不幸,给大家一个很大的启示。李谦抓住了情感、故事和人格转折点,她抓住女性三次重大人生悲剧的遭遇,但是她给我们感动的是秦怡面带微笑从容理解社会的苦难。
  策划人赵梅:李谦能够走进嘉宾的内心,并且以很谦和的态度对待人,有一种对人的温和。她说话、表达时总是带着微笑,很让人喜欢,让嘉宾接受她。她有一种对人内心深刻的体验,对痛苦的理解。
  曲折的经历对于脆弱的人来说是一种痛苦,而对于坚强的人来说是一种财富。李谦经历了从电台到电视台,从省级卫视到中央台的过程,她总是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
  李谦:这么多年下来累肯定有,焦虑也会有,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一直没有停止对《艺术人生》的思考。从2002年起我连续负责《艺术人生》节目发展规划的撰写,在节目创作上提出〃细节魅力、故事为王、厚德载物、强化节目场效应〃等观点。2002年起在选题策划上就提出:做系列化选题,如〃主题系列化、热点系列化、家庭系列化〃等节目选题的发展思想。在节目内容上提出:强化节目新的核心竞争力,如〃原创性、历史性、独家性、现场性、品位垄断性、收视主流性、社会影响力〃等理念。
  我认为做任何艺术类工作都需要有灵性和悟性,做电视更是这样。我这人嘴笨,不像有些朋友口吐莲花能说会道,但我发现,我不缺乏做电视的灵性和悟性,这就是我为什么节目越做越有想法、越做越有信心的原因了。再说,如今在社会各个领域〃光说不练〃的人早晚会被人们看明白,我不想做一个外强中干的人。毕竟,一个人实在些、踏实些、善良些、真诚些才是人生的正道,忠厚传家远嘛。我很推崇: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君子敏于行、讷于言。制片人王峥为了让《艺术人生》的团队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她安排我负责带新人。我经常对跟着我做节目的新编导说,一个人不要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做任何工作,从事任何事业,如果光靠一张嘴,自己没有金刚钻,是不能揽瓷器活儿的。多在真材实料上下功夫,少在虚头巴脑上牵扯精力,因为这个社会已有太多的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的能说者,而恰恰最缺的是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实干家。
  人们的生存经验越丰富,阅历越曲折,反思世界的能力越精细,内涵世界越密集重叠,其生活风格就越浓缩艺术美的特点。一个人的生活风格是他的身体和心灵结构的外在表演形态,也是他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态度的综合体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七章  阅尽人心(10)
  对〃度〃的痛苦找寻
  李谦:我觉得保持〃激情〃的秘密就在于〃投入〃,要有钻研和探究的精神,要善于发现自己的进步,就能在工作中找到无穷的激情和动力。我喜欢在策划每一个文案,接触每一位嘉宾,编辑每一段音乐,剪辑每一个画面中体会乐趣。
  在每期节目策划时她都会很细致地做出很扎实的一堆文案,每次她的文案会分好几种,有策划结构类的,有基本素材类的,总之,能想到的地方,她都会很细致地归类整理。通过掌握更加详实的嘉宾资料,使每期节目有更加精彩丰富的内容,能让主持人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以彰显主持人和节目的双重魅力,这对节目、对主持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永远在学习〃的态度使得编导李谦总是把每项工作做到事无巨细的地步。但渐渐地,她追求高纯度完美的工作方式却给她身边的工作伙伴带来了〃劳累〃的感觉。
  李谦:我必须找一个合适的方法,认真而不能让别人感到累,不能一味地追求完美而让合作者感到不舒服。所以我开始慢慢调整,从心态上调整自己,做事有时不能太较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制作《艺术人生·邓玉华》那期节目,给了她很大的职业启迪。
  邓玉华自幼喜爱唱歌,16岁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成为一名当年舞台上年龄最小的独唱演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她因唱《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毛主席是咱社里人》而初露头角。1964年邓玉华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扮演彝族姑娘,以一曲《情深谊长》一举成名。
  邓玉华对主持人和现场的观众表示:〃我的性格很突出,对自己的事业特别酷爱、执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坚持,一直坚持到现在还在唱。〃
  但是,在邓玉华的事业刚刚有所起步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她演唱的抒情歌曲全被打成〃封资修〃,1966年到1970年五年不许唱歌,这对邓玉华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她心情很茫然,不知所措,这期间曾经两次自杀。
  李谦:那期节目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邓玉华那么较真,较真到自杀的程度了,她现在的感悟就是说人生不能太追求完美,我当时做那期节目的时候就抓住那一点,这也启发了我,人生活在〃度〃中,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求分寸。
  采访完邓玉华李谦很兴奋,她觉得自己和嘉宾内心的感受实现了呼应。
  王峥:做《艺术人生》的时候,我们都在不停地积累丰富的人生,这是对人生的一个历练,不断地明白什么是好的价值观。
  《艺术人生》的成长史也是编导们的心灵成长史,他们在每一次与嘉宾心灵碰撞的同时,也以嘉宾的人生的艺术来启迪、感染自己的内心。
  在节目中,尽职的编导往往是全身心地投入,之后从嘉宾的人生经历中抽离自己的感情,并且从中汲取能量,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如何做到〃投入〃与〃收入〃的平衡,这取决于个人的情商。情商高的人可以凭借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凭借对世态人情的了解,不断地完善和充盈自己,开拓出生命中新的空间和意义。
    侦探式的调查
  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经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嘉宾,李谦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刑警侦探式的调查。这对于嘉宾资源的分析非常重要。
  以《艺术人生·宋丹丹》那期节目为例,编导李谦就先后在四个不同的地方造访了五个人:
  李谦首先从外围入手,在北京图书大厦咖啡厅约见了宋丹丹的二姐宋清清。从宋姐姐嘴里 〃挖〃到不少细节,〃在我眼里小时候的丹丹最没有文艺细胞。后来,她报考文艺时,还 '偷'了我的漂亮衣服、高跟鞋去考试!〃另外,宋丹丹考北广、《红白喜事》后遇到的人际危机、宋丹丹的启蒙老师……周稷老师等很有价值的线索,也是从宋清清那里聊来的。
  

第七章  阅尽人心(11)
第二步,李谦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北京市文联宿舍楼宋丹丹的父母家。和宋丹丹的父母见面,可以说让编导获益匪浅,因为在这儿,他们找到了重要的道具……1975年的留言条和1992年《北京青年报》的调查表。当李谦问起宋老先生,有什么女儿用过的儿时的物件或她喜欢的东西时,两位老人到屋里很快就抱出一堆东西来,其中有宋丹丹从小学到高中的奖状,而且张张都是崭新的,显然是被老人精心保存下来的,另外还有在1975年的一天宋丹丹丢了钱后向父亲承认错误的一张字条以及她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的画、写的字。
  第三步,李谦到北京女人街附近的一座公寓里造访了宋丹丹的好友张暴默。张暴默说,宋丹丹说话特别有感染力。张暴默本来对股票一窍不通,有一天宋丹丹突然告诉她,要她投资股市,没用三句话,张暴默就跟着宋丹丹一起办了入市手续,成了一个股民。
  第四步,李谦才把重心落在节目主嘉宾宋丹丹身上。晚上11点,李谦准时与宋丹丹约见在长富宫饭店的咖啡厅。她们聊的内容很广泛。从她小时候的一些人和事儿,到她近几年来和英达的婚变,与赵先生的结合;从当初演小品时红遍全国,到现在为生活来者不拒地接拍电视剧。宋丹丹说:〃艺人是靠自己艺术赚钱的人,艺人和艺术家是有区别的。艺人更加具有市场气息,很符合我如今在市场经济中的生活状态。〃李谦从这一点上了解到宋丹丹是一个非常直率的人,她敢于真诚地面对媒体,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当观众们和《艺术人生》舞台上的宋丹丹一同泪洒父亲珍藏的小纸条的时候,当观众们和《艺术人生》舞台上的宋丹丹一同为见到恩师雀跃的时候,精彩的现场最完美地回报了编导李谦的职业功夫。
  在节目光鲜现场的背后,隐匿的是编导李谦N+1次的努力〃坚持〃。
  〃成〃是李谦最想要的东西。她将这种近乎偏执的习惯带进了《艺术人生》,一点点打磨自己手中的作品,使其趋向〃成〃的境界。因为导演李谦明白:这个世界上所有精致的东西,只有细节精致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精品。
  李谦:通过执导《红楼梦再聚首》、《东方红再聚首》这几个大的特别节目,我有一个很强的感受……永不放弃。其实我们一直是按照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去做节目。
  《红楼梦再聚首》找嘉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李谦当时就坚持不放弃,她说:〃放弃了,少打一个电话可能就错过一个机会,你错过一个机会,也许你就错过了更多寻找线索的机会。〃
  那时候李婧琛(李谦当时的助编)说怪了,我们打这个电话怎么就老打不通,怎么谦姐一打就能打通。其实李谦的〃秘密〃就是不停地打,隔十分钟打一次,甚至用留言的方式,实在不行就找别的方式。很多时候她们找道具、找人都是在最后一刻才完成的。
  《东方红再聚首》中有一位老先生在现场吹笙,又唱又跳,气氛极为活跃,是那期节目不可多得的亮点。殊不知这位老先生也是在录像的最后一天由李谦找到的。
  李谦:现场太多出彩的点都是在最后一刻不放弃才达到的效果。其实要想做成任何事都会遇到困难,只要有不放弃的精神,有对节目、对人生端正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心无杂念,才能把每期节目当作一件艺术品去雕琢。一个专心致志做事的人,做什么事都没有不成的。我在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做人做事的准则,要有职业的操守、创新的理念、追求完美的理想、正直无私的品格、务实踏实的作风。在对栏目的新编导传帮带中,我也是这样要求的,希望她们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艺术人生》栏目讲究〃极端制作〃,所谓极端就是对嘉宾的故事,穷尽一切可能进行发掘,因为这是对观众负责;对制作手段,穷尽一切可能,达至视觉的盛宴,因为这也是对观众负责。每个细节都强调完美,正是这些微小的〃细节〃构筑了《艺术人生》的〃极端品质〃,使之呈现出非同寻常的〃专业质地〃。
  

第七章  阅尽人心(12)
  现场美不胜收
  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过程。《艺术人生》经过前期的策划、采访,接下来就是演播室现场的录制。这个环节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观众只能看到这个环节。演播室现场是摆在栏目组面前的一份答卷,演播室现场表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这期节目的成功与否。
  朱军:我要特别感谢我们栏目组的那些年轻编导,他们十分敬业,不怕苦不怕累,可以为了一期节目24小时连轴转,甚至一个星期也不回家。为了收集嘉宾的资料,他们想方设法、不厌其烦地去〃骚扰〃和嘉宾有关的各色人等。所以我们栏目组里没有胖子,都是和我一样的瘦子。
  马宁:我认为我和朱军是最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