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这么说来,这夫差接下来的日子可不好过喽。哈哈哈,来,我再敬大人一杯。”
范蠡也举杯干了,见田常如此高兴,就趁机说到正题,“我此次来,就是想和田相大人商讨如何共同*吴国。”
田常点点头说:“夫差这家伙很讨厌,这几年不断攻打齐国,还占了齐国的不少土地,我也正寻思着如何对付他。大人有此打算,正和我心意。”
“我们越王也知道这几年吴国经常搔扰贵国及晋国,所以希望齐晋越三国修好,结成同盟,共同*吴国。”范蠡说。
“三国结盟,这主意好是好,不过不知晋国愿不愿意?”
范蠡知道齐晋两国关系甚好,如果齐国答应结盟,晋国想必也不会反对。见田常的脸色阴晴不定,知道他还没拿定主意。于是便说:“其实不管怎样,我们越王都是要*吴国的。到时也不需要你们两国出兵吴国,只是希望在吴军攻打你们时,你们能出兵牵制,然后我们再乘机出兵,攻其不备。”
田常所顾忌的也正是让齐国出兵吴国,吴国多河汊,而齐军不善水战。听范蠡这么说,就再没有推辞的道理,于是便说:“不管晋国愿不愿意,我们齐王想必是一定会答应的。只要吴军来犯,我们当然要出兵。”
“我还有个想法,如果吴军出兵攻齐,就让晋军出兵攻吴,吴军必然回师迎战晋军,然后晋国不战而退。齐军再假装攻吴,等吴军回师迎战时,齐军也不战而退。这样两国轮流出兵,让吴军疲与奔命,等他战斗力大减时再两国合击,一举而歼之。大人你看是否可行?”
“哈哈,好计策,好计策!我看晋国也一定会同意的。”田常高兴地说。
“只要你们能牵制吴国在北面的军队,我们越国的大军就可全力攻吴。灭吴后,我们会退还吴国所占齐国的全部土地。”
“好,只要能灭吴,什么都好说。”田常痛快的答应,“大人深谋远虑,佩服!佩服!我敬大人一杯,祝大人早日灭吴!”
“多谢大人!”范蠡见田常如此痛快的答应,也高兴地举杯。
第二天,在田常的引荐下,范蠡拜见了齐平公,正式达成了两国结盟的意向。
第三天,范蠡继续出访晋国,田常派卫队一直将他们护运到齐国边境。
四十六
范蠡一行离开齐国途经宋国的陶,看到这时物丰民富,甚是繁华。时近中午,他们便挑了一家生意兴隆的酒店进去。
酒店已没有空桌,只有一张大桌旁独坐着一位年青公子,店里伙计甚是热情,问他们愿不愿和这位公子拼桌。范蠡见这位公子相貌俊朗,举止优雅,便有意结交,他对伙计点点头。伙计走过去和公子协商,公子抬头打量了范蠡他们一番,对伙计点点头,于是伙计走过来请范蠡他们过去就座。
范蠡走过去对公子拱了拱手,说道:“我们自越国来,路过此地,打扰之处,敬请见谅。”
“请坐。”公子还礼说道:“越国来此地的人甚少,能认识各位,不胜荣幸。不知应如何称呼?”
“我叫范蠡,原是楚人,现在越国。”
“原来是范大人,久仰大人贤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我叫呈颀,原是曹人。”
“我看公子气宇轩昂,神采照人,很想和公子交个朋友,不知公子愿否?”范蠡拱了拱手说道。
公子也拱手说道:“能和大人结交是呈岂的荣幸。”
伙计在旁问范蠡要什么菜,公子对伙计挥挥手说:“今天我请客,把你们的拿手好菜尽管上来。”
范蠡对公子说:“岂有让公子请客的道理,应该是我们请公子才对。”
又对伙计说道:“你就按公子说的,有什么好菜尽管上来。”
伙计答应着去了。
那位公子对范蠡说:“范大人远道而来,让我略尽地主之谊,也是应该的。”
范蠡说:“能相识就是缘分,谁请客都一样,这个不重要。”
席间呈颀说了一些自己的身世。陶原本是曺国的国都,呈颀祖上几代均是曹国大夫。在他父亲当大夫时,曹国为宋国所灭,他父亲不愿投降,就自尽了。家中封邑也被收回,因此现在靠家中积蓄生活。
范蠡问道:“公子接下来有何打算?”
呈颀听了摇摇头说:“还没想好。现在这里是宋人的天下,我们这些曹国旧人,能有什么好日子呢。我也正想去别国看看。”
“不知公子对各国有何看法:”范蠡问道。
“现在晋国、齐国是大臣当权,内乱不已;楚国我想大人比我更清楚,鲁国、郑国积弱已久,吴国连年征战,只怕也好景不长。听说秦国正在招贤纳良,我想去那里看看。”
范蠡见他颇有见识,便有意延揽,“公子可愿随我前往越国,共同为越王效力?”
呈颀想了片刻,答道:“对越国我实在知之甚少,我听说越国军队不久前打败了吴军,不再臣服于吴国,有大人等贤臣辅佐,越国必会更加强盛,不知越王以后是什么打算。”
“越国是臣服吴国二十多年,但越王之心却从没有屈服,经过二十多年励经图治,越国已今非昔比。至于吴国,你说的没错,貌似强大,但盛极必衰,吴王不知爱惜百姓,连年征战,已是外强中干。这样吧,公子不是想去各国看看吗,你可随我出访晋国,再随我回越国看看,如果你觉得不好,我送你回来,你看可好。”范蠡说。
呈颀一听,不免心动,便说:“这样也好,其实我也不愿做官,只是不想终日无所事事,如果大人不弃,我愿追随大人左右。”
“公子出身高贵,见识过人,必能做出一番事业,岂可屈就于我。”范蠡真心实意地对他说。
“我现在还看不出有哪个君主值得为他卖命,不如跟随大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也好长些见识。”呈颀说道。
范蠡沉吟片刻,说:“以后的事情,等到了越国再说,公子如果愿和我们一起,就回家准备一下。”
“好,不过请容我回家禀报家母。”
“那是应该的,我们今天在这里住宿,如你母亲同意,你到广舍找我们,我们明天早上出发。”
四十七
第二天,呈颀如约来到范蠡所住的广舍,一起启程前往晋国。到了晋国国都,先拜见了晋出公,然后又分别拜会了掌握晋国实权的韩、赵、魏三位上卿。
晋国上下对让吴国在黄池夺得霸主一直耿耿于怀,得知范蠡的来意后,自然不会反对,于是范蠡与晋国顺利的达成了结盟意向,晋国也同意按他的计略出兵。范蠡怕日久生变,便请求晋国派上卿与他一起前往齐国,三方共同协商具体的计划。由于韩氏的封地与吴国相近,晋出公便派韩氏与范蠡同往齐国。
来到临淄,范蠡和田常、韩氏一起商定了具体的方案。约定如果吴国出兵来犯,则晋国出兵攻吴,然后越国也出兵攻吴。如果吴国不出兵,则齐国于来年春天*吴国,待吴军出兵迎战齐军时,晋国也趁机出兵*。待吴军分兵后,越国也借机出兵,让吴军疲于奔命,然后找机会一举歼之。商谈完后,三人相视而笑,仿佛吴国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就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范蠡达成了此行预期的目的,而且过程比他想像的更为顺利。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一时心情大好。
第二日他决定好好轻松一下,就带着随从在临淄城闲逛。临淄街上很是热闹,行人熙熙攘攘,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范蠡见齐国的织品做工精细,图案精美,比越国的强多了,就买了许多,打算回国时作为礼品送人。
他们走到一条街道的尽头,却看见前面有片空地,很多人围在那里。一打听,才知原来是交易奴隶的市场。范蠡一时好奇,也来到跟前,只见大约有三、四百名奴隶双手被缚地站在那里被叫卖。
范蠡见大多数都是青壮年,而且体格强健,一问才知原先是被俘的士兵,被分到一位大夫的封邑做了奴隶。后来集体逃跑时被抓住,主人杀了为首的几个,其余的也不敢再留用,杀了又可惜,就只好拉到这里卖了,到此时已陆续成交了一百多人。
范蠡想起了海边的那片滩涂。当时他对大成说要派人过去,本来打算等回越国后再派人过去,如今这里有现成的人,正好可以顺路带到那里。于是便让那位齐国来的门客上前打听要多少钱,一听要价不高,就将剩下的一百多人全部买下。围观的人见奴隶都已成交,也便陆续离开了。
范蠡将他们先带回住处,让人给他们解开绳索,然后对他们说,他并不将他们视为奴隶,而是想带他们共同去开发一片荒地,收成也会分给他们。这些奴隶原先是不堪忍受监工的虐待才逃跑的,他们即使回国,也会因做过奴隶而被人看不起。所以听范蠡这么说,就都答应了。
第二日范蠡就带着这些人一起启程回国。途中经过那片滩涂时,就让船在退潮时停靠在滩涂上。山阳和几个亲兵带着那些奴隶先下船,卸下在齐国购置的粮食、衣物等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工具。然后范蠡带着伊杰、呈颀也一起上了岸,其他人则留在船上等待。
范蠡他们沿着上次大成带他走的那条路往里走,经过一里多地,终于穿过了芦苇地,看见前面不远处那十几个茅草棚,只是不见一个大人的身影,只有几个小孩在那里玩耍。问他们大人去哪里了,他们用手指了指,范蠡想起正是上次大成带他去的那片高地的方向。
他们先把东西卸在这里,然后让人带上工具往那个方向走去。到了高地,果然看见几个人正在搭建草房。那几个人见忽然来了这么多人,很是吃惊。后来有人认出了范蠡,就上前招呼,同时派人去叫大成,大成得知消息后,赶紧跑了过来。
“大人,您怎么来了?”大成惊喜地说。
“我回国时经过这里,就来看看你们。”
“大人,您来的正好,快帮我们看看,有哪里做得不对的地方。”
望着大成热切的目光,范蠡对他说:“你先别急,看看我给你带来的帮手。”然后用手指指身后的这一百多人。
“太好了!太好了!”大成连声说好,“想不到大人还真带人来了。这边正缺人手,接下去天马上要变冷了,就不好干活了,我都快急死了,这下可好了。”
“他们是我在齐国遇见的,愿意来这里和你们共同开荒,所以就把他们带来了,也不知你们欢不欢迎?”范蠡有意不把他们的身份说破。
范蠡身后的那些奴隶见范蠡真的不把他们当奴隶看待,自然心生感激。
“欢迎,欢迎,当然欢迎。只怕你们不愿来,来了哪有不欢迎的道理。”大成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于是大家相视而笑。 。 想看书来
四十八
“自从上次听了大人的话,我就和村里人商量,大家也都觉得可行。就等不及大人派人来,先在这里开始挖鱼塘。”大成指了指正在搭建的草棚,“等鱼塘挖好了,我们就把家也搬到这边来。”
范蠡点了点头,问大成:“你们的鱼塘挖得怎么样了?”
“我带你们去看看。”大成带着范蠡他们去高地的另一边,边走边说,:“大人,我按您的吩咐,在湖边挖了几个鱼塘。然后把挖出的土用来填路,一直通到河边,”
“你们挖了几个鱼塘了?”范蠡问大成。
“已经挖了两个了,正在挖第三个。”
果然远远的看见一些人正在挖塘,来到近处,只见离湖不远的地方三个鱼塘一字排开。每个鱼塘约有一亩大小,各相距一丈多远,已挖好的两个鱼塘里面积满了水。
“这鱼塘有多深?”
“最深的地方大概一人多高吧,这里一挖下去就出水,我们只能一边排水一边挖。”
“你们以前养过鱼吗?”范蠡问大成。
大成摇摇头,说:“我们以前只捕鱼,没养过鱼。”
范蠡在越国曾参观过一些鱼塘,了解一些养鱼的知识,现在正好可以教大成,“你在已挖好的塘里多种些水草,在湖里捉些鱼放进去,一定要大一点的,这样到春天它们就会生下小鱼,就不用你放鱼苗了。然后你要每天投食喂它们,到来年秋天你就能捞鱼了。”
“想不到大人还懂养鱼。”大成敬佩的看着范蠡,“那平时要喂什么饲料呢?”
“那要看什么鱼了,鲤鱼、鲫鱼的食性很广,什么都吃,除了多放水草,还要经常捞些小虫子喂它们。”范蠡说着又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了,你还要在鱼塘和湖之间挖条沟渠,让湖水能流入鱼塘,然后在沟口设个栅栏,不让鱼跑出去就行了。要是看到鱼浮头了,就将塘里的水排一些出去,让湖水流进来,换换水就好了。”
“原来养鱼还这么麻烦。”大成挠挠头,一副发愁的样子。
“别嫌麻烦,到时候光这几塘的鱼就够你们吃的了,只怕还吃不完呢。”
“吃不完就养着呗,还怕它们跑了不成?”
大家听了都笑了。
范蠡对大成说:“光养鱼还不够,你在附近再找块地,看能不能种些庄稼,这样才能吃饱饭。”
“好的,我们再试试,不过在海边很难种庄稼。”大成说。
“如果不能种庄稼,就只好拿东西换粮食了。”范蠡想了想,对大成说,“你不是会烹盐吗,我们就拿盐去换粮。你在涨大潮时海水才会到的滩涂上挖几个盐田,待涨大潮时灌入海水,晒上几日,然后再用这水烹盐,这样是不是会快一些。”
大成想了一想说:“大人这办法太好了,我怎么就想不到呢?这样不但快多了,而且海水经过沉淀,烹出的盐还干净。”
范蠡继续对大成说,“平时你就按这个办法晒盐,等盐多了就拿去换粮食。以后等鱼养大了,吃不完的鱼你把它剖开,洒上盐,再放在太阳下晒。这样晒干的鱼能放很长时间,就可以运到别的地方去卖了。”
大成听了不住地点头说好。
“这些人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