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雄吞吞吐吐的说:“越王让臣转告大王,他会让大王迁往甬东,做一百户的主人。”
夫差沉默不语,过了半晌,叹气说道:“孤老了,不想伺候他了。只恨当初没听伍相国的话,孤没脸见他啊!”
当年,夫差听说齐国的齐景公死了,新继位的君主年幼,大臣们相互争权,于是决定出师北上伐齐。
伍子胥进谏说:“大王,臣听说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彩,慰问死者的家属,探望患病的人。这明显是在收买越国的民心,勾践必有阴谋,这个人活着必然要成为吴国的祸害。现在大王不先除去越国这个心腹之患,而去*齐国,不是很荒谬的事吗?”
夫差不听,仍然出师伐齐,在艾陵大败齐国军队。以后几年又持续*齐国,均打败了齐军。夫差心中很得意,对伍子胥也日渐冷淡,再不似以前那样言听计从了。
勾践带着臣子来朝见吴王,献上了丰厚的贡品。夫差和其他大臣很高兴,只有伍子胥感到害怕,说:“这是要葬送吴国啊。”
他向夫差进谏说:“大王,越国处在吴国的心腹之地,如今大王虽在齐国大获全胜,但得到的犹如都是石头的田地,没什么用处。并且《盘庚之诰》有颠越勿遗,商之以兴的训导,对越国大王不可不防啊。”
夫差见伍之胥如此贬低他伐齐的成果,心里颇为恼怒,就特意让伍子胥出访齐国,想让他亲眼看看自己伐齐的成果。
伍子胥就趁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儿子带到齐国,并将他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自己回国复命。伯嚭得知了这件事,就告诉了吴王,并暗示说伍子胥有谋反之意。吴王听说后勃然大怒,就派人将鱼肠剑赐给伍子胥,让他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家人说:“在我的墓地上种上梓树,让它们长大后可以做棺木。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姑苏的东门上面,好亲眼看着越国是怎样灭掉吴国的。”
夫差一边想着往事,心中悔恨交加,一边步履蹒跚地向山上走去。来到山顶,两眼直直地注视着远方的姑苏城。
山下的越军已开始进攻,喊杀声越来越近。夫差拔出宝剑,青铜剑在阳光下闪出一道耀眼的寒光。
夫差万念俱灰,举剑抵住脖子,抬起左手,用长袖遮住脸,右手用力一挥,身子慢慢倒了下去,衣袖无力地盖在脸上。
“夫差自杀了,夫差自杀了!”胜利的越军士兵欢呼着。范蠡亲自上山看了夫差的尸体,命令士兵将他抬回姑苏。
范蠡回到王宫时,看见伯嚭和一些吴国的大夫恭候在大殿外。
越王听说吴王已自尽,轻叹了一口气,吩咐要厚葬夫差。
然后越王问范蠡:“那些吴国旧臣,尤其是伯嚭,你看该如何处置?“
范蠡答道:“大王,伯嚭虽说也帮了越国不少忙,然而此人身为吴国太宰,却不忠于君,加之贪婪无比,这种人,决不可留。”
“那该处何处罚?”勾践又问。
“按律当处烹刑。”范蠡答道。
“那其他几位大臣呢?”
“判国投降,也是不忠于君,当共处之。”
“那就按律办吧。”勾践说道。
“大王圣明!”
二十九
越王在姑苏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仪式。范蠡居功至伟,封为上将军,赏黄金千镒。其他各将也依功封赏,重赏士兵每人千钱,三军将士欢声雷动。
第二天,越王召见范蠡,想问他下一步的打算。
范蠡说:“大王,此次灭吴,看似越军打败了吴军,实则是因为夫差内外交困,气数已尽。夫差对内不修德政,民生凋敝,对外多方征战,与所有邻国交恶。实在是上天要灭他啊!”
勾践点点头说:“是啊,几年前夫差还在黄池争霸,做了霸主,没想到这么快就亡国了。”
范蠡接着勾践的话说:“所谓盛极必衰,就是这个道理。吴国这几年穷兵黩武,外强中干,耗光了吴国的国力,当然文种大人的计策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没有你和文种,孤不知何日才能灭吴啊。”勾践感叹说。
“有件事要提醒大王,吴国毕竟是周王赐胙的候国,夫差的祖上吴太伯是周武王姬昌的伯父。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其他诸国可能会联合起来帮吴国复国,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
“你是说其他诸候会联合起来对付越国?”勾践有点不安地问。
“这几年夫差一直不断攻打周边各国,各国对吴国是又惧又恨。也正因此,我们*吴国时,吴国竟无人可求,也无人主动帮吴国,大家心里也是希望吴国早被灭吧。臣只担心诸候会借复吴之名赶走我们,然后瓜分吴国。”
勾践点点头,“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目前越国的国力,并不比齐、晋、楚强大。但因越国刚灭吴国,而他们三国的军队以前都曾被吴军所败。这样他们就会产生错觉,以为越国很强大,因此定不敢冒然与越国为敌。如果大王借机与各国修好,成为友邦,自然能化险为夷。”
范蠡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勾践忍不住问他:“那该如何结交各国?”
范蠡接着说:“诸候中以齐、晋、楚三国为强。齐、晋两国在臣上次出访时,已和他们达成了共同灭吴的意愿,这几年也确实帮了越国的大忙,大王可借机提出与他们结盟。至于鲁国、宋国,可将他们以前被吴侵占之地还给他们,自然也无异议。只有楚国,与吴是世仇,而楚君一向贪婪,必打吴地的主意。臣有一建议,不知当不当讲。”
“你和孤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但讲无妨。”
范蠡便说:“大王知道,越军是专门征对吴军所建,所有训练就是为了打败吴军。至于其他各国的战车战术我们了解不多,越军对他们作战并没有优势。所以臣想,吴国的淮上之地与中原各国相邻,远离会稽和姑苏,日后必成是非之地,会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臣认为不如主动舍弃,将它送于楚国,楚越本就交好,楚王如得到淮上之地也应该知足了,以后自然不会再打吴的主意了。而舟师现在已是越国独有,以后如以淮河为界,便可充分发挥舟师的优势,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勾践听了微微点头,对范蠡说:“你说的有道理。如能与齐、晋会盟,自然再好不过。楚国帮了越国不少忙,你和文种又都是楚人,淮上之地送给楚国也是应该的。”
范蠡听勾践似乎话里有话,便辩解说:“大王请别误会,我和文种大人早已将自己当成越国人,一切都只是为越国着想。”
“你想到哪里去了。”勾践打断了范蠡的话,拍拍范蠡的肩膀,动情地说:“你和文种就是孤的左膀右臂,要是没有你们,早已没有越国了,哪有孤的今日。孤早就想过,等灭了吴国,孤要将国土分于你共享。”
“承蒙大王厚爱,臣愧不敢当。臣本是布衣,是大王让臣作了越国的大夫,为大王做事是臣的本份。”范蠡不想过多表白,就转换话题说:“臣还有一事请奏大王,当年吴国得到周王室的赐胙,成为伯候,吴国正式成为候国。如今越国既已得了吴国之地,何不借机向周王纳贡,也要求赐胙呢。”
“好,好,这个建议好,孤虽是大禹的后人,然越国地处蛮夷,一直不敢求周王赐胙。如今要求赐胙应该也不算过份,你说周王会同意吗?”范蠡的建议正合勾践的心意,但勾践还是有点吃不准。
“越国已今非昔比,大王*,不管周王是否赐胙,越国向周天子纳贡也是应该的。”
“那就依你说的办。”越王勾践欣然采纳了这个建议,就令人准备贡品向周王室纳贡。
范蠡想起要他操办会盟之事,于是问勾践:“大王,您看在哪里会盟比较合适?”
“你看在哪里为好?”勾践反问范蠡。
范蠡想了一想,说:“臣认为在三国交会之处比较合适,比如徐州就比较合适,大王也可趁机巡视吴地,北渡淮河便可到徐州。”
“好,那就按你说的办。”勾践痛快地答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十
越王勾践分别派大夫送国书给齐、晋两国国君,邀他们在徐州会盟。又派人前往周边各国邀请他们参加会盟。
得到齐、晋两国同意结盟的回复后,勾践便由范蠡陪同,亲率越军渡过淮河,前往徐州。
齐平王、晋出公也陆续到达徐州,宋景公、楚惠王、鲁哀公也应邀前来参会。越王勾践与各位国君是初次见面,大家以礼相见,甚是客气。
吴国是新任的霸主,此次越国一举灭掉吴国,使齐平王、晋出公和其他国君对越国刮目相看。又见越军军容齐整,武器精良,可知打败吴国绝非侥幸,因此对越王勾践很是尊敬。
随后几日,越王勾践相继和宋景公、楚惠王、鲁哀公达成友好协议,退回以前吴国侵占他们的土地,又割让淮上之地给楚国,泗水东岸之地给鲁国。
齐平王、晋出公又推越国为新的霸主国,其他各国也都承认越王勾践为霸王,越军在长江和淮水以东可以畅行无阻。
勾践推辞一番后接受了盟主之位,随后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周元王也派人向勾践赐胙,任命他为伯。
此时的勾践可谓是春风得意,风光无限。
勾践非常满意会盟的结果,对范蠡说:“孤有爱卿,如齐恒公之有管仲,孤要与你共治越国。”
“臣怎敢与管仲相比,大王过奖了,臣愧不敢当。”范蠡有些惶恐不安。
“不是你不能和管仲比,而是我不能和齐桓公比。不提这个了,回国后,孤要重重赏你。”
随齐平王一同前来的齐相田常,与范蠡是旧识。五年前范蠡访齐时,两人相见甚欢,相互称兄道弟。在徐州再度重逢两人都很高兴。但由于各随其主,会盟时两人只是进行了礼节性的问候。
仪式结束后,田常邀范蠡晚上一聚,范蠡也正想见他,便欣然同意。
两人见面后,田常首先给范蠡贺喜:“范兄此次一举灭吴,劳苦功高,我敬范兄一杯。”
范蠡也举杯说:“没有齐国和贤弟的支持,越国岂能顺利灭吴,该我代表越国敬贤弟一杯才是。”
两人相视大笑,一饮而尽,放下杯子,田常对范蠡说:“范兄如今贵为上将军,在越国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不知以后有何打算?”
范蠡笑了笑,说:“飞鸟尽,良弓藏。如今既已灭了吴国,也算对得起越王的知遇之恩了,我想也该辞官谢恩了。”
田常听了很纳闷,疑惑不解的问:“范兄何出此言。越王刚刚称霸,正需范兄的大力辅佐,而且我看越王对范兄甚是尊重,范兄借机大展手脚才是。”
范蠡笑着摇摇头,说:“以前越国弱小,遭吴欺辱,我有心助越王一臂之力,也验证一下自己的治国之道。如今越国已强大,也不再需我相助了。再说,我本就不喜为官,还是做平民实在。”
“这未免太可惜了。好好的上将军不做,为什么要做平民呢?”田常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范蠡就对他说了几句真心话:“以前越王一心灭吴,只要事关灭吴,必不遗余力,所以我做事也尽心尽情。如今吴国已灭,越王心事已了,如今又做了霸主,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不如早点离去,以免自取其祸。”
田常摇摇头说:“真不明白大人是怎么想的。你这么大的功劳,越王给你多少奖赏都不为过。怎么会嫁祸于你呢?”
范蠡笑笑,说:“功劳太大了不一定是好事,所谓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做人也应见好就收。再说了,当初我帮越国,本就不为做官,但求做事。既然事已成,又何必再为官呢。”
“既然如此,我就不再多劝了,范兄如来齐国,一定要来找我。”
“会的。”范蠡答道。
“以后的事先不说了。今天我们难得相聚,一定要尽兴而归,来,我再敬你一杯。”田常举杯说。
范蠡也举杯应道:“好,干杯。”
田常唤上随行的乐工和舞姬,和范蠡在乐舞中尽兴畅饮。
第二天,越王与各位国君一一道别,然后班师回越。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十一
越王率领越军返回会稽的那天,文种早已带着越国的臣民在会稽城外五里之处迎候越王。君臣见过礼后,一同前往会稽城。
会稽城内早已是万人空巷,全城的居民都涌到城门到王宫的主道两旁,夹道欢迎凯旋归来的越国大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简直比过年过节还开心百倍。
范蠡穿戴着上将军的铠甲,站在马车上,显得威风凛凛,气概非凡。所到之处,万众瞩目,大家都用充满敬意的目光看着他。
看到每个人都显得情绪激昂,范蠡的内心却异乎寻常的平静,仿佛是位过客来到一座正在狂欢中的城市,虽然情不自禁的为人们的欢乐所感染,但心里清楚,自己并不属于这里。
他含笑注视着兴高采烈的人们,在人群中不时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无不绽放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他喜欢这些纯朴善良的人们,想着以后也许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心中产生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仿佛眼前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那些欢声笑语似乎近在耳边,却又是那么飘渺,总是无法到达他的心灵。
达到王宫后,越军在宫前的广场上整齐列队。越王率众大夫先到祖庙告慰祖先,举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
一系列活动结束后,最后便是盛大的庆功宴。席上众大臣不断的给越王勾践敬酒,勾践此刻也是非常开心,开怀畅饮,很快便酒意浓浓。
他拿起酒杯对范蠡和文种说:“你们二人从楚国来到越国,成为孤的左膀右臂,随孤辛辛苦苦二十多年。没有你们,岂有越国之今日。孤要重重的赏赐你们,要把越国的土地分给你们。”
文种和范蠡赶紧起身对勾践行礼,说:“大王,臣等承蒙大王不弃,为越国效力是臣的本份,决不敢再要大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