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力: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定力: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场贡献更大的能量。
“个人磁场”的奥秘(6)
    (四)他们的追崇者

    所谓的吸引力,绝对不是一个人的身材相貌、身份地位。钱有花光的时候,人有变老的一天;再性感的体型都会缩水,再大的官也终究还是要退位。

    所以,真正的吸引力是什么呢?

    是一个人优雅的气质,让人如痴如醉,如品芝兰芳馨;是一个人卓绝的才干,在路遥知马力的岁月里,让人钦佩敬重,五体投地;是一个人心灵的感召力,召唤踽踽独行的人聚以灵魂的盛宴,召唤归心彳亍的行迷者迷途知返于精神的故乡。

    我没有见过莫汉达斯·甘地,但据说他有很多的追崇者,无论在他的生前或是死后,追崇他的人内心笃定,虔诚而执着;我没有见过马丁·路·德金,但据说他有一个梦想,在林肯纪念馆前,这梦想被点燃,燃烧成千万人内心坚定的信仰。

    这就是吸引力,就是人格魅力所形成的强大磁场,而对于职场而言,也是如此。一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凭借心中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知,赢得了同事的尊敬以及上级的信任;一个中层管理者,依赖深厚定力提高其执行能力与沟通能力,对上堪称左膀右臂,对下可算亦师亦友;而一个高层领导者,更应有高瞻远瞩的决策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也是定而能慧的有力体现么?

    所谓的气质,其实是内心文化、情感等各方面素养的积淀,是内在定力的外在表现。个人磁场的力量是惊人的,而其中奥秘,在于平定心气以审时度势,戒骄戒躁以坚定信念,隐忍谦让以结交人心,秉持正道以同心同力、众志成城。简言之,你的定力有多深厚,你的磁场便有多强大!
逆流行驶需要掌控(1)
    逆流行驶需要掌控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在世,若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一定要勇于并善于逆流而上。如同鲤鱼跃龙门般,在激流勇进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许多意想不到的伤痛甚至是死亡,因此,我们需要定力来进行掌控。

    “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成然”,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逆流的本领。相传,东海有一群鲤鱼,听说禹王挑选风流毓秀之才守护龙门,便成群结队沿黄河逆流而上。一路上,一条接一条的鲤鱼被泥沙击打地迷失方向,顺流直下,不费吹灰之力便回到了起点。事实上,没有哪条鱼天生就适合逆流,能够逆流而上的往往是个头大、控制力强的。人也如此,基础很重要,自身能力的锻造是关键,逆流的人生更需要以强大的实力背景做铺垫。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万丈高楼平地起”,若是缺乏坚实的基础,固执己见地一意孤行,恐怕只能以失败作结。而掌握定力,我们才能耐得住性子沉住气,聚少以成多,厚积方能薄发。¥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逆流行驶的艰难之处,在于外界的阻力。面对阻力,及时地调整方向与速度至关重要。

    在保持前进的基础上,通过航向的微小调整常常能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而所谓调整方向,是一种分析环境并借助有利因素抵消不利因素的行为。知进退,明得失,真正内心有定力的成功者,往往能审时度势,做到以退为进、失而复得。林清玄说,“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上一个门框,哪里就是唯一的出,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个弯,去寻找生命的出口”。刻板的成功定向或人生定位是愚蠢无知的表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谓“鱼的哲学”就是能够随波转向、成为适者。但我们知道,随波转向是一个高难度系数的动作,一旦角度掌握不好,就很可能变成了随波逐流,而后就会顺流直下、一落千丈。如何掌握好这个角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内心定力,定力影响着你观察环境的能力,并决定了你是否能自始自终地坚守住你的阵营。
逆流行驶需要掌控(2)
    速度,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有人说“兵贵神速”,也有人说“欲速则不达”。保持一个怎样的速度为好?从行动的角度来说,那便要看你是个将军还是个书法家了。而着眼于现实,从不同维度考量,“慢下来”往往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一方面,现代社会浮躁成风,成熟稳健的行事作风十分难得;另一方面,无论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都要遵循“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法则,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方能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以十六字箴言对“欲速则不达”作了一番解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可见,慢速度的后面蕴藏着完备的筹划、切实的目标、笨鸟先飞的勤勉和庖丁解牛的反复训练。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定力助阵。@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所谓逆行,在于选择了一条非常规的人生路线。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观念常使人们对这样的行为产生质疑与否定。如果你低调也就罢了,时代的冷漠之风对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并不是很感兴趣;只是,一旦在别人的眼里你表现地过分高调,汹涌澎湃的声讨批斗甚至是侮辱谩骂就会纷至沓来。逆流行驶,真正有能力到达目的地、成功靠岸的人,需要有一份坚持、一份执着,而这些正源于定力。他们不仅教会你以自己的心做前行的方向标,更指导你如何沉下去、浮上来。成功如此,人生更是这样。十年前央视的《对话》节目,曾以“叛逆青年”韩寒与“优秀学生”马楠、刘亦婷、黄思路同台对比。可以看到,节目中几乎所有的嘉宾、专家,甚至是大部分台下的观众,有些表示困惑,有些人表示出其作为主流群体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更大一部分人则站在教育、国家的高度,以“卫道者”的形象不遗余力地上演了一场批斗会。而在十年后的今天,韩寒以他的文字激励着更多的人,那些所谓的“优等生”早已消失在时代的视线里。可以说,智慧的人,内心的定力将化为强大的坚持力与忍耐力,在逆行的路上,它教会你耳听六路八方,心却坚守如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定力实际上是一种延展的力量,让自身优势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巩固提高,你才会在平凡中突围,在逆境中勇进。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试图逆行以至人生彼岸者并不为少数,只是大部分人或在滚滚洪流中沉沦欲海、丧身鱼腹,或在“回头是岸”的呼唤下轻松地还于此岸。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不仅意味着身体上的疲倦劳累,更意味着心灵上的饱受煎熬。面对末路之难,如果没有定力,失足与失败都是难以避免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掌控了定力,才能在逆流而上的挑战中,谨慎地行,巧妙地进。
压力与现代人的怪圈(1)
    压力与现代人的怪圈

    “现代人不幸福”、“现代人有压力”、“现代人无未来”……显而易见,当今社会对现代人生活的抱怨常常充满了失落甚至绝望的情绪。城镇化、都市化建设的步伐在冰冷的机器运转声中显得异常沉重而可怕,仿佛并不是踩在土地上,而是赤裸裸地压在了每一个现代人的肩膀上。如果说以第三次科技革命揭幕的经济全球化将我们的社会一发不可收拾地推向了现代化,那么所谓的现代人便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被狠狠地推进了全球性的竞争氛围中。

    或许这个时代进步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所能承受的范围,现代人的生活被无情地挤压、扭曲,以致于在整个社会工厂的机械运转下,大多数人都要为了生活甚至是生存而疲于奔波。

    一方面,从个人角度来看,“上今天的班,睡昨天的觉,花明天的钱”——这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形象表达。昨天、今天以及明天的严重错乱,似乎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或者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普遍命运。“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涨价的速度”、“她的房子就是她的坟墓”——这些小说《蜗居》里的经典语句,无一不讽喻着中国高房价给前后几代人带来的迷失感与苍凉感。

    拥挤的公交,恶劣的环境;飞速上涨的物价并没有让我们看到乐观的失业率水平,而辛苦了大半辈子也可能就只落个背井离乡、居无定所;裸婚有风险,恋爱需谨慎……当我们的物质生活面临着种种压力与挑战之时,精神的家园自然也就荒芜凋敝,很多时候,甚至我们还来不及思考生活,就已经瘫倒在生存的跑道上。

    另一方面,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整个社会,也真得需要极大的定力来保护好脆弱的心脏。动不动就脱轨的动车;一打叫李刚的“强大”的爸爸;好几万元的小学择校费,似乎比“计划生育”更有缓解人口压力的作用;“挤出”三氯氰胺的奶牛,爱吃瘦肉精的猪;当然还有风靡全球的各种“门”事件……这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时代怪谈让人们在惊讶中惊恐。然而,不知道是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无暇思考,还是看客身份的我们早已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热门会降温,人们则习惯于在遗忘中麻木,在麻木中冷漠。
压力与现代人的怪圈(2)
    人类这种动物,是极善于模仿的。当昏暗的阴雨天已经成为城市的背景,冷灰色的时代情绪就这样弥漫开来。世界需要规则,一旦形成了某种固定的规则,这规则便很难被打破,在中国尤是如此。所以,很少有人能不被社会以及时代的恶习所感染。尽管你曾经厌恶,甚至是深有体会的受害者,但当主流群体以卫道者的姿态邀请你加入他们的阵营,大多数人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沦陷进去,最后,大部分的我们就成了他们。

    从心灵深处讲,现代人的压力来自于内心的种种矛盾与挣扎。自由地生活还是自私地生存?我们都渴望自由,但在获得自由之前,我们要活着。

    在《杨澜访谈录》里,曾有一期与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美籍华人崔琦的对话。从小在河南农村长大的崔琦,10岁时,在母亲的坚持下离开家乡,随亲戚远赴香港求学。母亲安慰他,麦子熟的时候就可以回家。谁知,这次离别竟成了母子的永诀。当问道崔琦如何评价母亲当年的决定,主持人以为他会说一些感谢母亲、教育很重要之类的话时,崔琦却说,他宁愿自己没有离开家乡,这样至少他的父母不会因为家中缺少劳动力而在大饥荒中活活饿死。

    是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做想做的事、快乐地生活,但是生活并不可能满足所有人。面对以上的种种,定力很难对现实生活状况产生丝毫有效的改善;然而,它却时刻融化人们内心的坚冰,让麻木变得生动,让冷漠变得温暖。之后,我们才可能开始重新思考,脸上会渐渐释放出笑容,尽管这生活有那么多的艰难和不易,但有什么能阻挡了活着的幸福呢?

    这就是定力,当我们被淹没在大片大片的痛苦中难以自拔时,它是一种解脱的力量,不执著于痛苦,方能不败给苦难。现代人内心定力的缺失,是我们无法应对社会压力的原因之一。

    所以,如果将压力分为外在和内在,定力的作用就是缓解我们的内在压力。无论如何,人要先学会承受,当我们在死亡的边缘站稳了脚步,才有可能一步步攀向更美好的生活。正如,天阴就应该让心放晴朗,天黑就更要把眼睛擦亮,定力不是“阿Q精神法”式的自我安慰,而是一个不放弃的信念。
压力与现代人的怪圈(3)
    诚然,人们常说适度的压力是前进的动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所面临的压力已经不再适度、不再平衡。就如同占社会财富极小比例的工薪阶层以其微薄工资承担了个人所得税税收的近百分之九十程度一般,这一大部分群体也承担着这个社会绝大部分的压力。沉重的物质、精神压力让他们难以喘气,幸福、梦想这些明媚的色彩都离他们太遥远。与此同时,就有一小撮人群,因为承受了较少的压力而可以恣肆妄为,甚至是肆无忌惮。

    当我们因为住房压力而疲劳奔波、不知所措时,是不是该想想以炒房谋取暴利的房地产大亨们是怎样毫无压力地坐拥山川?当我们在这天南地北的生命旅程中为人身安全而倍感压力之时,难道没有权力去质问一下那些飙车、酒驾甚至不可一世的铁路部门等相关人员的压力跑去哪里了么?很显然,人类社会永远摆脱不了阶层,身处最底层的广大群众迫于生活的压力,而自身又缺少基本的定力,常常就在应对生活压力的过程中忘记了反省与检讨,忘记去思考与申诉。因为缺少定力,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似的被动的自我防卫。而处于社会上层的某些人士,本来就不知压力为何滋味,加之内心定力不足,就会给他人、甚至是整个社会,带来重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困扰。: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透彻地说,现代人怪圈无非是等级差距悬殊的外在表现,究其原因,每个人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是不平衡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定力,来对自身的压力进行掌控。压力太大,定力将教会你巧妙地化解并承受压力,给过度的压力以流淌的出口;缺少压力,定力将引导你进行适度的自我增压,并为压力的定位划下一个合理的底线。

    生活,是不可能离开压力的,能感知到压力,这本身也是证明活着的一种方式。在压力中挣扎是一种苦难;湮没于压力则是一种毁灭;对于那些凌驾于压力之上、无法感觉到压力的人来说,活着,多少就有一点行尸走肉般的程序化的意味了。所以,我们需要深厚的定力将生活中的压力调到一个适当的范围——我们需要不间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