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师在归德野鸡岗的主力阵地上,第2团第3营的官兵们正被前所未见的猛烈炮火炸得灰头土脸,战战兢兢龟缩在掩体中,不知道倒霉的炸弹何时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成为炮灰。张灵甫新官上任,他一抵达阵地就发现营里官兵士气不振,大为不满。炮声中,传令兵向各连排长传来了命令:“营长要训话!”正抱着脑袋躲避轰炸的连排长们只好顶着炮火,匆匆跑到临时挖出的壕沟中听训。新任营长神情严厉,狠狠地为部下打气道:“我等应努力奋勇作战,坚定必胜信心,发扬黄埔革命精神,打胜这仗。”张灵甫不愧是蒋介石忠实的“好学生”,对着同样出生黄埔的连排长们,他仍不忘再加上一句:“否则对不起校长!”
炮弹在连排长们的头顶上呼啸着,炸开的弹片和着冲天的泥土,像下冰雹一般不时散落到壕沟之中。张灵甫不为所动,他沉着脸的样子相当吓人,目光带着逼人的杀气。连排长们对这个从原第2连连长升上来的新营长并不陌生,张灵甫在战场上的拼命作风和对部下严厉的要求,早就令他们心生敬畏,在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在他面前露怯言退。在战场上,一个具有猎豹般攻击斗志的带兵官可以将绵羊般的部下带成群狼。当年在场听训的军官中,有第2团3营机枪第3连中尉连长杜鼎,杜鼎日后长期追随张灵甫,在第74军系统历任过团长、旅长、军长等职,在晚年的*中,杜鼎对当年张灵甫初到野鸡岗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并毫不掩饰对老上司冷峻镇定的军人气质表示崇拜之情参见杜鼎《八十*》自印(台湾) 1988年。。
西北军与中央军在归德展开了对峙,他们对当面的中央军大修防御工事。西北军的防御工事外壕高深足可行车,而且密布诡雷、鹿砦。在这森严壁垒面前,中央军由正面硬攻强打的战术显然难以奏效,刚刚由中央军校教导示范部队编组的教导第2师在正面强攻中一败涂地。转入僵局的战况对中央军渐显不利,连蒋介石也感到了豫东战场的危险,亲自跑到前线的柳河沟车站坐镇督战。
这时的第1师却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在与孙良诚的交战中,他们把这个冯部大将打得难以还手,以至孙良诚一听到对面是第1师就下令撤退。结果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奇观,张治中的教导第2师、卫立煌的第10师等同样在归德前线的中央军主力部队纷纷冒用第1师的番号,碰到西北军的人马就喊:“我们是胡宗南的第1师!”逼得对手望风而逃,悲叹说胡宗南的第1师真是神勇无比,到处都碰得到。第1师成了中央军在中原战场的中流砥柱,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意味着将成为中央军的下一个主要战场。
接下来的两个月,张灵甫随第1师在中原战场来回奔波,犹如战场救火队。9月6日;蒋介石指挥大军兵分十八路向郑州全面出击,第1师这一路由商丘经鹿邑、商口、郾城、密县、许昌向新郑进攻,是攻击军中迂回最远的一路。这一次,第1师的对手是西北军的第1路军总指挥张维玺。此时适逢黄河严重泛滥,第1师在洪水中艰苦推进,迟至九月底才到达许昌县城。
而在此之前,西北军第8军已经有充裕的时间做好布防,以逸待劳。
张灵甫的独2团第3营这次又被挑选作为进攻突击部队,师里还调来一列铁甲车与一架飞机掩护第3营的进攻。但是,西北军的工事完整,射击军纪良好,而且擅长近战搏斗。面对西北军的深沟高垒,张灵甫指挥第3营从上午8点打到下午6点,迟迟未能突破敌阵,攻击队反而被敌火压制,困在西北军阵地前三十公尺左右的开阔地白白挨打。黄昏时分,第3营连长以下官兵的伤亡人数已达百余人,两名连长一伤一亡。
第五节初露锋芒(5)
天色已暗,目睹手下的严重伤亡,张灵甫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鸣锣收兵。
守军的深沟高垒依然在夜色中巍然不动,似乎在向他示威,心高气傲的张灵甫咽不下这颗失败的苦果,他不服气地瞪着敌方的高深工事,暗自盘算着次日如何设法一举突破这难以逾越的障碍。算他走运,办法还没来的及想出来,第二天,许昌的西北军却忽然自动消失了。原来,由于中央军的另一个师向许昌侧翼迂回,为了免于被包围,张维玺不得不放弃许昌率领全军退往新郑。
河南战局的最终改观,还是得益于西北军第9路军的突然倒戈,由于第9路军总指挥吉鸿昌出人意料地投向了蒋军,郑州一带的西北军被自己人的反戈一击摧毁了继续坚持的意志,不是投降就是缴械。第1师一路畅行无阻开进了河南首府开封。
张灵甫在开封获得了一段难得的休整时光。1931年的农历新年,第3营的营房里酒肉飘香,笑声喧哗,一派久违了的欢乐气氛,这是营长张灵甫在犒劳部下。张灵甫平时对部下出手颇为大方,还在当连排长的时候,打了胜仗就时常邀请部下会餐,有时还会自掏腰包给大家加餐。这一次,大概是他自黄埔毕业后连年征战之中第一次享受过和平年的滋味,平时一向几乎烟酒不沾的张灵甫,也破例兴致勃勃,陪着部下一道吞云吐雾,开怀畅饮。
开封,是张灵甫当年南下广州的起点站,正是从这里,他开始滑向自己的人生轨道。五年过去了,在这五年里,国家发生了太多的重大变故,个人的命运又何尝不是。1925年的秋天,一个从开封出发登上南下列车的热血书生未必会想到,经过五年的腥风血雨重回故地,自己将非复当年吴下阿蒙,变成一个生死不惊的冷血军人,他也不再是对国民党一知半解的政治白丁,而成了蒋校长的忠实信徒,愿意为所信仰的领袖、*、主义战死沙场。这个二十八岁的青年军官,此刻正春风得意,他的前途不可限量,他将随着国民党军的战车,在这条轨道上开足马力,疾驰、前进,永不回头,直至车毁人亡。
四
第1师在中原大战中打出了名气,成了蒋介石手下名副其实的王牌之师,但是该师在中原大战期间也伤亡惨重,由于所谓的“革命战术”的激励,伤亡将士中各级军官的比率也相当高。
在战场上,死神总是追逐着勇者。胡宗南明白,优秀干部的损失是部队的致命硬伤,在开封整训期间,他成立了军官训练班,对在战场上提升的下级干部施以小部队战术动作的速成补习,以提高他们的素质。下级军官的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速成,而中上级指挥官的培养,却不可能如此的多快好省。
作为当时国民党军的头号王牌师,第1师有着一种被神化的威势,而第1师的这种威势,又被在部队调用上捉襟见肘的蒋介石鞭打快牛,连续在各个新战场上作超负荷的使用,这使得第1师一直没有充裕的时间从容整训。在其他部队中的同学纷纷进入高等教育班、兵种专门学校等深造班进修时,张灵甫没有此等幸运机会坐下来安心学习,原因并非是他自己不愿意进修,或是不够资格。据担任过第1师参谋长的于达说:“当时在部队里,也不仅是在第1师,有一种风气,即对那种用也不好用,而撤差也不好撤的军官将领,有一种处理的方式是:拿他去应付受训,常常部队里需要派人去参加训练班,便到处叫他去办训练。这种人我们当时叫做‘受训专家’。胡先生处理部队里这种被冷落的人,也有这种嗜好。”《于达先生访问记录》 于达口述 张朋圆等访问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历史研究所 1989年张灵甫当时正深得胡宗南的赏识嘉奖,在这种风气下,胡宗南当然不会让骁勇善战的张灵甫离开战斗中的部队,到后方坐冷板凳上学进修了。
在国民党比较有名的战将中,有一类是属于接受过较完整的高级军事教育者,比如邱清泉、廖耀湘、孙立人等,而更多的则是如张灵甫这类在实战中凭战功和个人天赋一步步晋升高阶者,比如杜聿明、王耀武、胡琏等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这一点上,张灵甫与他后来的对手解放军将士们,似乎并无太大的差别。
第五节初露锋芒(6)
许昌攻击的失利有可能对张灵甫造成一定的冲击。事实上在经过惨烈的中原大战之后,原本以“革命战术”相标榜的中央军军官,也开始检讨战场上用弟兄们鲜血换取的经验,中原大战对中央军战术思想的进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虽然这种进化并没有多大长进,以致在最初对红军发动的围剿中,依然大败而归。没有原始的资料可以证实许昌失利对张灵甫的战术思想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但从后来的实战表现来看,张灵甫除了早期作战锋芒毕露的“勇”之外,在战术指挥上也多了几份“智”,因地制宜、声东击西、攻其不备、灵活多变,都成了他以后的作战特色。
第1师这次在河南的时间有将近一年,但并不是一直在休整。
先是因为这期间河南地方上不太平。经过连年战乱之后,河南出现了大量强寇土匪,新上任的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对此十分头疼,驻扎在省城的第1师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剿匪的重任。仅仅休息了两个月,张灵甫又奉命随第1师独立旅出发,进剿长期在确山、桐柏一带流窜的豫南巨匪洪德昌。对于第1师来说,剿灭这些土匪是杀鸡用牛刀,河南匪患在第1师不断扫荡之下,渐告肃清。紧接着,第1师被急调沿平汉线北上,参加*在河北邢台称变的原西北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石友三,与张学良的东北军连手将其击败。
1931年8月,第1师才返回开封驻地,就接到调令前往江西参加围剿红军的作战,部队刚刚出发,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调第1师进驻郑州警备陇海铁路,防范日军向华中进犯。但是,在东北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国土大片沦丧,国人群情激奋。12月15日,在全国因九一八事变的一片*声中,蒋介石被迫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与陆海空军总司令等头衔,宣告下野。
蒋介石短期下野期间,一向是天之骄子的第1师失去了主心骨,士气消沉。不过由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成立的新政府的表现也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面对日本浪人在上海滋事挑起纠纷,东北日军乘机攻取锦州,新政府手忙脚乱。
“像往常一样,蒋介石的‘下野’发生了奇迹般的作用。1932年1月2日,政府郑重请求蒋介石马上返回南京,就连学生也请他回去。蒋介石平静地住在山区的家里,比平时更为繁忙。政客们向蒋介石发来雪片般的电报。另外,两位离任的国民党领导人汪精卫和胡汉民也发来电报。这些
电报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急需制订‘对日新政策’。”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
日本人可没这个耐心让国民政府慢慢讨论“对日新政策”,他们迫不及待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当时驻上海的19路军奋起还击,著名的淞沪抗战因此打响。国情艰危,穷于应付的新政府只好又把蒋介石请到南京主持局面。蒋介石就坡下驴,一回到南京马上布署上海的防务,同时命令第1师改称第43师,紧急开往常州、无锡、江阴等地部署上海战场的二线阵地。
得知将被调往抗日战场,张灵甫像一头嗜血的猎豹闻着了血腥般地兴奋起来,第1师的士气也由极度消沉转入空前的亢奋之中。但是此时的蒋介石尚无意继续上海的战事,只想在国际调停下将战事早日结束。这个“第43师”也就只能停留在上海附近无所作为。张灵甫在沪战一个多月期间对作战的唯一贡献,只是按照胡宗南个人的规划,参与赶修完成无锡-江阴、常州-溧水及常州-溧阳之间的公路,并加固了江阴要塞的工事。
19路军和后来投入的由张治中率领的蒋军嫡系第5军正与日军在上海激战,张灵甫却整天在安排部队挖土修路,他只能沮丧地想象着不远处的友军与日军交战的枪炮声,而没有机会进入近在咫尺的上海战场助战。三月十四日,沪战由国际协调而停火。张灵甫与第1师的其他官兵一样,对未能在抗日战场上一显身手感到万分遗憾。他还得再等待漫长的五年,才有机会跟随另一支部队重返淞沪战场,打响他为国家民族而战的第一枪。
第五节初露锋芒(7)
淞沪停火协议墨迹未干,内地的烽火又频频延燃。这一回,惊人的消息并非来自反蒋的各路军阀,而是从大别山区传来。红四方面军攻破了黄安,并在潢川成功击溃国军另一支王牌部队,即由原来北伐时代第1军改编的第2师。
国民党军队在大别山区的围剿作战全面失利,武汉震动。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节陌生的对手(1)
一
黄安(今红安),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之处。七十多年前,在这片贫瘠的鄂东山区,曾经上演过一场暴力革命的史诗,其惨其烈,已经载入了中国现代史的革命史册。董必武、李先念、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小小的黄安走出了两位共和国主席,二百多位共和国将军。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红的,是血。
红军在黄安的发展,最早可以上溯到北伐中期,当时激进的国民党黄安县党部已经执行董必武制定的《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在黄安积极发动土地革命。国共分裂之后;*黄麻特委依据八七宣言的精神,在潘忠汝、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等人领导下,于1927年11月在黄安、麻城发动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这是继毛泽东不久前在湖南领导的秋收暴动之后,又一次影响较大的武装暴动。“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的打仗,女的送饭。”从起义期间流传于当地的这首民间小调,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火热的暴力革命气息扑面而来。
起义的革命武装很快组成了由潘忠汝、吴光浩领导的鄂东军。但是,初生的红色政权与红军武装在国民党军的进剿之下,不久就被击溃,到了1929年,由鄂东军演变而成的红31师实际上只剩下四个大队约二百五十人的实力,各种枪支不到二百支,战士们只有对革命的热忱,却没有良好的训练与给养。1929年5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