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读清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办公室里读清史-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跟着努尔哈赤白手起家、为扩大圈子出生入死的人,对褚英轻而易举地成为二把手,对这群劳苦功高的人指手画脚,很是不适应。最关键的是,褚英无法成为维护他们利益的代言人。
  为了创建建州圈子,这群人自认为自己流血又流汗,献完青春献子孙,谋的就是功名利禄,图的就是荣华富贵。褚英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刻薄寡恩、事事较真、很难沟通的人,跟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他们怎能把自己后半生的幸福赌在褚英身上?像褚英这样的人,一旦成为他们的圈主,他们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由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组成的四大贝勒,由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安费扬古、扈尔汉组成的五大朝臣,为了各自的目的、利益和前途,迅速形成一个小圈子,与圈主努尔哈赤进行谈判。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冤死,也是一种死法
四大贝勒和五大臣子,联名向努尔哈赤反映,褚英不适合做建州圈子的圈主。褚英是个好战无德、嗜权如命的人,他当了建州圈子的圈主,建州圈子是要倒大霉的。作为现任圈主,您得为圈子的长治久安负责,为圈里人的前途负责。
  他们的理由是:
  一、褚英没有人格魅力,闹得本来十分团结的四大贝勒和五大朝臣,已经无法合作。
  二、褚英贪婪成性,还没有当上圈主呢,就惦记上其他弟弟的财产。
  三、褚英嗜杀成性,对看着不顺眼的人,无论是谁,已经公开叫嚣,一旦他成为圈主,对弟弟们、大臣们要进行三光政策。
  最后,他们警告努尔哈赤,圈子里有褚英这个糟糕的二把手,就没有四大贝勒五大朝臣,有我们四大贝勒五大朝臣,就必须把褚英从二把手的位置上拿下。
  建州圈子高层这么一乱,正是努尔哈赤需要的。他就是想先把圈子里的水搅浑,然后摸到自己需要的鱼。
  努尔哈赤见四大贝勒五大臣一起反对褚英,心里窃喜,但表面上还得做出公正、公平的样子。他对这些人说:“你们是建州的四大贝勒和五大臣,要为自己说的话、办的事负责。我不可能听你们一面之词,就做决定下结论,我要亲自进行缜密的调查。既然你们认为褚英有这么多条罪状,那就在罪状上签上你们的大名。如果不敢为你们所言负责,那就别签。”
  四大贝勒五大臣知道,他们现在是给一把手配戏,当然要卖力气演出。他们信誓旦旦地说,我们既然说了,就能为我们所说的话负责,刀架脖子也不改。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签名画押。
  努尔哈赤把众人俱名的罪状,摆在褚英的面前,问他对此怎么看。
  褚英看后,联想到前几天与父汗的争吵,顿时啥都明白了。
  褚英扪心自问,自从自己代理国政以来,想的,做的,全是为了建州的发展和壮大,根本就没考虑过个人的前途。自己不贪、不占、不畏权势,不管什么事情,涉及到谁的利益,自己都是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办事,按律执行。
  为了整治圈子里的陈规陋习,难免会与圈子高层的利益发生冲突。一些人,仗着自己有军功,为圈子做过贡献,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特殊利益,有组织无纪律,有地位无人性,为所欲为,已经成为严重损害圈子健康的病毒。作为父汗的助手,他不能熟视无赌。因此,他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贵族发生冲突,产生矛盾。
  褚英一直认为,父汗和他一样,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的健康发展,永远是首要任务。他所做的一切,父汗应该明白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现在看来,父汗并不是这样的人。最起码,他为国家的苦心经营,不是父汗最需要的。
  褚英明白,如果没有父汗的授意,四大贝勒和五大臣,绝对不敢拿着身家性命跟他这个二把手过不去。他们敢这样公开造谣中伤自己,一定得到某种有力的支持。
  在一个圈子,一个光明正大的人,面对十个心怀叵测的人,肯定要吃亏的。
  一个人,可以做好人,可以做好事,但不一定得到好报。
  褚英对自己曾经无比尊重的父汗,对是非颠倒的圈子,从希望变成失望,从失望变成绝望。
  他能做的,只有沉默,也只能沉默。
  努尔哈赤见褚英如此倔强,还真有点心虚。毕竟,他知道,从建设圈子的角度看,褚英所为并没有错,而且完全正确。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站在一把手的队列之外。
  努尔哈赤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圈主,不想就此偏居东北一隅,手下有群打手,有房子有地有女人,就满足了。他要的,是更庞大、更富足的天下第一大圈子。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他必须一直牢牢地掌控着这个圈子。圈子里的人,必须对他言听计从,唯他马首是瞻。
  任何圈子里,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褚英是有能力的人,也是努尔哈赤最不放心的人。二把手有能力却不让一把手放心,一把手就会做出对彼此都省心的选择,哪怕是不公平的。二把手的公平,和一把手的野心相比,永远不值得一提。
  人类会有很多死法。冤死,就是其中的一种。
  努尔哈赤肯定要在褚英面前扮演正确、正义的使者,他指着褚英大骂道:“对他们的控告,你既然无话可说,我不得不认为他们说对了。我,年事已高,对外,不能舞戈伐敌;对内,不能全身心处理政务。因此,特意把更多的战事、政事交给你,把大量的部属、牛羊甚至金银都交给你分配、处理。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你拿着东西收买人心,树立权威。你可到好,被提拔没几天,就把东西全搬到自家后院仓库里去了。你自己大口吃肉,别人一点汤都喝不着。你要是偷偷摸摸地这样做,也就罢了,还得意洋洋地把这当成本事,到处炫耀,闹得*人怨,姑子不得睡,和尚不得安。既然你没资格当这个圈主,那就别当了!”
  于是,努尔哈赤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在会上,努尔哈赤宣布,对褚英实行双规审查,他的家产和部众,平均分给众人,以息众怒。
  努尔哈赤出于对褚英管理能力的恐惧,再也没有给褚英任何机会。在乌拉部将士的心目中,褚英是不可战胜的战神,非常恐惧。但是,后来,在努尔哈赤两次*乌拉部时,都没有使用这张王牌。既没有让褚英随队出征,也没有命他把守建州,而是让他待在自己的家里。
  圈子里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个能力超强的二把手,已经被限制自由了。名为反省,实为软禁。褚英在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圈子里,成为可有可无的人,不再受重用、重视,被赶出圈子的决策层。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在权力核心,正确与错误是相对的(1)
建州圈子的人,依仗自己兵强马壮,能杀能掠,视别人的生命如草芥,视非满族人如奴隶,一时间全部胡来、乱来,谁抢的财富多、杀人多,谁就是英雄。
  民不畏死,有何惧之?当地的百姓,特别是汉民,在无路可走、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纷纷起义,以命相搏。满汉两族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地步。
  其实,老百姓要求不高,只要能有一片地种,一家人能填饱肚子,过年过节吃顿饺子,就不做他想。然而,他们这点低得无法再低的要求,却得不到满足。
  既然窝囊的活着比壮烈地死去还难,很多老实人都拿起杀人的武器。
  对于这种现象,建州圈子的很多人,不会问为什么,也懒得问为什么。有人敢造反,他们就敢*。
  褚英对此问题看得很清楚。他认为,要想扩大建州圈子,只靠枪杆子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妥善经营、悉心打理。否则,圈子再大,有也等于无。
  责任感和事业心,在一个人的骨髓里,不会随着他的职位高低、命运改变而改变。褚英身在家里,心忧天下。
  以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见人怕、鬼见鬼哭的二把手褚英,现在成为人见人欺、狗见狗吠的废人,心里自然难以平衡。他更接受不了的是,建州圈子里的人,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褚英是从来不考虑自己前途的人,他心里只有建州及建州的前途,即使现在的建州,已经与他无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褚英做不到。只要建州圈子能健康地发展,圈子里的人和谐共处,在正确的道路上共谋大业,他允许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是处。他却不允许自己看着建州当局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知错不改,而自己苟且偷生。
  无职无权、从旁观到悲观的褚英,只能跟身边人谈谈国计民生,借着酒劲儿,发点牢骚,抱怨当局在政治、政策上的错误。
  褚英身边的人,都是努尔哈赤派来监视褚英言行的奴才。这些人,一无文化,二无才能,只有一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心。他们根本没有褚英那么高的无私境界,更理解不了褚英的忧虑实质。
  他们善于揣摩主子的心思,然后再去满足主子的真实需要。他们是来监视褚英的,于是他们从褚英的言语中,断章取义地拼凑出证明主子正确的证据。
  这些人向努尔哈赤汇报说:“褚英经常发牢骚,说父汗太狠了,居然因为一点破事,把我一撸到底,把我的队伍解散,分给其他的弟弟,让我成为无职无权、没枪没人没钱的光杆司令,啥事都没我的份,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努尔哈赤明知道褚英不会这样说,但他还是选择相信,并以此当作继续关押褚英的证据。
  圈子里,对褚英不放心的人有两个:一是努尔哈赤,二是皇太极。努尔哈赤担心聪明而又单纯的褚英,继续不管不顾地揭露他的短板,质疑他的管理缺欠,这有损他在圈子里一贯正确的高大形象;皇太极担心,建州圈子乱到一定程度,努尔哈赤会反思褚英的正确,重新任用他。
  努尔哈赤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选择继续关押褚英,不让他与外界接触,不给他证明自己无罪的机会。
  皇太极决不允许褚英这块巨大的绊脚石存在,即使他已经无职无权。褚英活着,就有机会东山再起,因建州的健康发展,的确需要像褚英那样有远见卓识的人。一旦褚英重新获得权力,皇太极就彻底失去竞争接班的人机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在权力核心,正确与错误是相对的(2)
只有褚英死,皇太极才会感到安全。只有死人,才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
  皇太极买通了褚英身边的3个幕僚。
  墙倒众人推。以前那些在褚英面前,大贝勒长大贝勒短的3个幕僚,本想借他是圈子二把手的光,成为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的鸡犬,没想到却成了腐尸上的蛆虫,心里怎能甘心?皇太极逐渐成为圈子里的红人,他们巴不得有一棵这样的大树罩着。
  1613年,努尔哈赤二次班师回建州,褚英的3个幕僚,便主动向努尔哈赤揭发褚英,控告他在家里不好好反省,在努尔哈赤带兵出征之时,便请来阴阳先生,把父汗、弟弟、出征大臣的名字写在黄裱纸上,附上咒语,找个时辰焚烧,并虔诚祷告,求天神让建州兵败,该死的全死,不得好死。
  努尔哈赤派人把褚英找来,问,3人所控是否是事实。褚英死不承认,因为他无论怎么努力,也卑鄙不到那种程度。他单纯,但不幼稚。
  不管褚英承不承认,3个他身边的幕僚,一起向老子告发儿子,无风不起浪。努尔哈赤见褚英到现在还不向他低头,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改变,这个有能力的儿子,对他来说,已经毫无利用的价值。
  在圈子里,有能力的人才不服从一把手的意志,拒绝站在一把手的队伍里,下场远不如百无一用的奴才。
  努尔哈赤想立刻处死褚英,但是,他不得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和影响。一旦他开了屠杀亲人的先河,后来的掌权者,就会理直气壮地对自己的兄弟、儿子大开杀戒。这样的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顾及到这一点,努尔哈赤决定,先把褚英囚禁。
  从19岁开始,褚英就跟随父亲过着刀头舔血的戎马生活,全身心投入到协助父亲统一女真各部的伟业中,被誉为“阿尔哈图土门”、“广略贝勒”。多临战阵,有勇有谋,功劳如山。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攻城拔寨褚,如探取物。为了圈子的建设和发展,大公无私,不畏权贵,用心良苦。
  褚英实在没想到,也无法想到,父汗给他的回报,居然是这样。
  困在笼子里的老虎,永远不会变成老鼠。只要它走出笼子,依然是森林之王。
  即使褚英不再说话,对圈子不再发表意见,但是,依然有加了N条修饰语的反动言论,不断地传入努尔哈赤的耳朵里。
  在囚禁长子褚英的两年时间里,努尔哈赤并没有把他彻底从心里抹去。在杀与留之间,反复掂量,难以取舍。这个人,这件事,都成了努尔哈赤作为父亲、圈主难以医治的一大心病。
  作为圈主,努尔哈赤不允许圈子里任何人对他构成威胁,挑战他的权威,否定他的决策。留下褚英,褚英死不悔改,死猪不怕开水烫,一条道上跑到黑。对努尔哈赤来说,褚英已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虽不能导致他众叛亲离,但也时刻威胁到他的权威。
  思来想去,努尔哈赤还是选择了让褚英消失。亲情事小,权力事大。于是,他向自己的儿子、曾经的圈子二把手,举起屠刀。
  那一年,褚英36岁。为扩大后金圈子拼杀15年,被囚禁2年。
  褚英,的确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一员战场上的虎将。可惜,在后金圈子里,他不知道一把手的需要,也没摆正二把手的位置。
  宝贝放错了位置,就是垃圾;英雄找不到准确的位置,就是很多人的心腹大患。
  在充满巨大利益的圈子里,褚英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位置上,做出了错误的坚持。
  在一个圈子里,自然位置越高利益越大,但是,风险也大。圈子里的任何位置,一把手都有具体的要求。一个人,不论在什么位置上,首先得了解一把手对这个位置的要求,圈子里对这个位置的需要。没有聪明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