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天机之黄金天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绝世天机之黄金天书-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对众人说到:“郎先生的主意很好,值得采纳。下面我做个安排:老大和老三与郎先生的人一起连夜赶回朔州赶制脚踏式鼓风机,老二、老四以及剩下的人就按照老二的办法顺着墓砖墙往下挖,一直挖到墓墙的地基再打横向上。这次挖掘大家都把郎先生带来的防毒面具给戴上,以备不测。各自准备去吧。”

第14章  人脚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金山兆、徐良平当天夜里回到朔州城,找到了冯庄宋铁匠,根据郎一泉所画的草图,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三台“大功率”脚踏式铁叶片鼓风机算是造好了。

  在这个星期里,盗洞里的工作是一刻也没闲着。杜天昌指挥着马应天、谭世祥,带领所有剩下的人二十四小时轮班倒沿着墓砖墙往下挖,一天一夜就挖到了用作地宫地基的人工夯土,然后打横与原来的方向垂直九十度再继续 挖了三天,经过仔细测量已经越过了墓砖墙。杜天昌叫大家停工,他自己一个人在盗洞尽头象一只追踪猎物的猎犬朝着上方的土壤足足嗅了一个钟头,这正是古法盗墓中的“闻”字诀,然后对后面的人说:“行了,可以不用再往前面挖了。我已经闻到了应该有的味道了。老二、老四你们俩在洞底上方用3米左右的洛阳铲往上戳,我估摸着这土层也就三米左右。我们的上方应该就是一间墓室。”话说完,他指了指头顶上的那层土。

  没想到,那层土仅仅只有两米不到。马应天和谭世祥的洛阳铲只朝上戳了一米多就已经感到戳穿了,也就是说离头顶不到两米的地方就是他们辛苦了两个多月苦苦寻找的地宫。

  脚踏式鼓风机运来了,而盗洞只要再向上挖一点点就可以直接进入地宫。似乎一切都准备就绪。杜天昌感到还是应该按照老法子,象这样的大墓,应该搞一个祭奠祖师爷的仪式,一来振奋一下大家的士气,毕竟连续干了两个多月,大家都很累了,二来可以图个吉利,为探墓取宝博个好的彩头。于是选了黄道吉日,宰了三牲头摆在案上,杜天昌带领着大家跪在地面上,先是朝着正南方向磕了九个头,然后朝着东南方向又磕了九个头,最后朝着东方磕了九个头,口中念叨着:“请三位祖师爷在天之灵保佑我们此次倒斗成功,我们将取墓中明器而行侠义之事!”郎一泉跪在地上,边跟着念边在想:“*人的臭规矩真多,要不是为了这次任务,堂堂大日本帝国的军人怎么能向*人的祖先进行跪拜。”

  为什么要朝着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跪拜呢,这是有说头的。倒斗行里尊称的三位祖师爷分别是伍子胥、项羽和曹操。伍子胥是楚国人,出身在现在湖北监利,所以要朝正南方向跪拜,项羽是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市),因此朝东南方向跪拜,而曹操的大魏国定都洛阳,朝东方跪拜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倒斗行的祖师爷偏偏是这三个人呢?原来七十二行中能被尊为祖师爷的,并不一定是做这一行的第一人,而是各行各业之中青史留名的人物,起码是在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倒斗之事,可最有影响力的,怕是要数伍子胥发楚王墓,鞭尸雪恨之事为首了,伍子胥挖坟掘墓是为了报不共戴天之仇,并非为了楚王墓中陪葬的明器,他这是“有所为而非为财”,所以后世同样“有所求而非求财”的搬山道人,便向来尊伍子胥为祖师。

  秦末楚汉争霸,项羽发秦陵烧阿房,掠取其中宝货不计其数,项羽刘邦皆为秦末义军,故后世卸岭之徒取其“义”字,作为聚义分赃的招牌,并尊西楚霸王为祖师爷,而且霸王力拔山兮,也是以外力掘墓的卸岭力士所图之彩头。

  汉代的盗墓活动已经非常频繁了,摸金校尉这一字号正式出现于后汉三国,实际上早在西汉便已成形,但尚未成势,后来三国时期,曹操以需要军饷扫平乱世,从而还百姓清平世道为借口,吸纳了不少倒斗高手,并设立正规的倒斗部队军事编制,至此才有了摸金校尉之说,千百年来沿用至今,古人云:“名不正,言不顺”,各行有了祖师字号才可自成一体传承后世,但摸金校尉的行规和种种手艺,及其易理五行之框架,都是到了唐代才彻底发展完备,后来更是吸取了江西形势宗风水理论的精髓,有了“寻龙诀”和“分金定穴”这些摸金校尉独有的风水秘术。

  这三位祖师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都有一个很相近的共同点,曹操既是诗人也是军人,伍子胥伐楚时做过将军,项羽更是统帅三军的楚霸王,可以说他们全是能征惯战的兵家出身,有着很深的军事背景,这恐怕也不能单纯的说是某种巧合,他们敢于带头去倒斗,多半与久经战阵之人身上罡气足,不信邪有关,若非是行伍出身,又哪有这般胆气见识。”

  摸金拜曹公是自后汉开始的,但实际上摸金校尉穿梭往来于阴阳界,所遵循的鸡鸣灯灭不摸金之行规,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当时有个作为给幽王人殉的奴隶,埋入墓中竟得不死,取走了幽王墓中的丹砂异书,传于后世,摸金校尉进退八门之法,全都得自其中,按说真正的祖师爷,是这位从墓中活着出来的奇人,不过遗憾的是,此人姓名和日后结局都已失传,不可考证了。

  祭祖仪式的第二天一早,真正的工作开始了。杜天昌吩咐人将最底部的水平盗洞左右扩宽到能同时站立五个人,又将三台脚踏式鼓风机布置在盗洞口,每人分发了小鬼子的防毒面具,指挥四个徒弟拿着铁锹、铁划犁等物朝着头顶方向挖,而郎一泉和他的伙计继续往外运土。

  最多过了两个小时,徐良平的铁划犁首先挖通了土层。大家刚要兴奋,就在这时,只听见“噗。。。。。”的一声闷响,如同一个吹得很饱满的气球突然被锋利的匕首刺穿了一般,同时一大股褐色浓雾喷涌而出,很快浓雾弥漫了整个最底部的盗洞,伴随着浓雾的还有一大股霉烂腐臭的味道。虽然大家都戴着防毒面具,但还是闻到了这股刺鼻的味道,只觉得头晕眼花,胃里直泛酸水,着实想吐,要是仅用湿毛巾遮住口鼻,怕已经是当场毙命了。就在大家呆立着不知所措的时候,毕竟姜还是老的辣,杜天昌大吼了一声:“上鼓风机!大家撤”虽然戴着防毒面具起了点隔音效果,但这声吼还是把大家惊醒了,全部鱼贯而出。三台脚踏式鼓风机推到了盗洞口,不停地朝着盗洞里吹风。

  人停机不停,三台脚踏式鼓风机连续工作了两天,基本上闻不到那种恶心的气味了。按照事先的安排,带齐了所有的装备并暗藏了四把盒子炮,杜天昌带领着众人头戴防毒面具下到了盗洞的最底部。将头顶上的洞口扩大并向上搭好了两座木头楼梯,徐良平自告奋勇第一个上。

  那墓室中是一片漆黑,徐良平身子踩在楼梯上,伸手在墓室的地面上乱摸,突然他大叫一声:“啊!师父!”“老三你瞎叫什么?”杜天昌训斥道。

  “师父!我摸摸,摸。。。。。。摸到了一只人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5章 诡异兵阵
“老三,你瞎嚷嚷什么,也不怕别人笑话,我看你是睡娘们睡多了,胆子也变小了,以前倒斗摸的死人脚还少吗?”在另一架楼梯上爬了一半的金山兆嘲笑道。徐良平连滚带爬地从楼梯上下来回答说:“大哥你胆子大,你上去瞧瞧。以前摸的死人脚都是躺着,这个死人是立着的。”

  金山兆听到徐良平的话也不由得心头一惊,死人也有立着下葬的?以前可从来没见过啊!但毕竟是大徒弟,有时候即使心里害怕,但面子也是要撑起的,要不怎么服众。他爬在楼梯上转过身说到:“大家都等着,等我先上去瞧瞧。老三你给我瞧好了,老子上去就算它娘的是立着的,你大哥我也要把它变成躺着的。老二,把汽灯递给我。”说完接过了汽灯别在了腰间,右手掏出了二十响盒子炮,“噔噔噔”几步就从那个凿穿地宫地面的盗洞钻了上去。

  众人屏息静气都在盗洞底部焦急地等待着,谁也没说一句话。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约莫过了两分钟,上面硬是一点动静也没有。这两分钟给众人的感觉比两个小时还要长,哪怕上面传来几声枪响,他们也好有个应对呀,最怕的就是这种死一般的寂静。

  老四谭世祥终于是忍不住了,他怯声声地叫了两声:“大哥!大哥!”

  盗洞的上面终于传来了金山兆那熟悉的河南口音:“老四,你叫得那么惨,哭丧啊?你大哥还没死呢。老三你摸到的那确实是个人脚,不过不是死人脚,而是石头人脚。呵呵,看把你小子给吓得那熊样。大家都上来吧,来瞧瞧这千载难逢的大场面。”

  杜天昌听到大徒弟的回答,心里的石头总算是暂时落地了,心想来上面暂时应该还不会有什么危险。于是就指挥着众人提汽灯的提汽灯,拿手电的拿手电,给用的装备都背在了背上,从那盗洞口钻了进去。所有的人都上来了,十几把汽灯和手电提供了足够的光源。等大家的眼睛终于适应了地宫的黑暗,也慢慢看清楚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什么,那是他们一辈子做梦都不会梦见的东西。

  那是一个兵阵,一个庞大的兵阵,一个由石俑组成庞大的地下军队。

  而他们凿穿地宫地面的盗洞正好就位于兵阵的西南角,老三摸到人脚正是一个石人兵俑的脚,当然是立着的。

  这是一间足有五百平方米的墓室。墓室的最前面是三十个骑着石马的石人俑组成的骑兵方阵,每一个士兵都是左手持缰,右手拔刀出鞘,身穿着一种一直到膝盖的窄袖袍服,腰间系带,外罩彩绘的黑色镫甲,膝下裤筒裹在绑腿内,每个石俑均是抬头挺胸,精神抖擞,呈现威武昂扬的姿态。可以大致地分辨出士兵和军吏的区别。士兵头饰挽成圆形发髻垂于脑后,脚穿麻鞋。而军吏则在披发上包扎巾帻,巾带沿两颊垂至颏下系结,脚穿华丽的高筒靴。整个骑兵方阵只有两名军官,所以很好区分。

  每个石人兵俑大致有一米七至一米八的高度,造型简练,彩绘精致,神态威武。而战马多呈傲然肃立待命状;少量作昂首嘶鸣姿态,造型优美,静中寓动,器宇不凡。这些骑兵俑的脸部都非常特别,脸型较长而眉骨突出,鼻子较短呈三角锥形。郎一泉的大脑在飞速旋转着,记得他曾经读过的《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天水,地势迫近胡羌,民俗修习战备,高上用力,鞍马骑射。”估计这些骑兵部队是秦汉时期甘肃天水一带的秦人,由于他们接近当时的少数民族,因此民风是相当地彪悍。

  小孩四五岁就能鞍马骑射,并作为日常活动,就连妇女也能骑马射箭,所以秦汉时期经常作为骑兵部队被征调。而他们所穿的那种窄袖袍服也非常有特点,郎一泉猜想这种衣服应该叫做絮衣,一般都比较厚。《汉书》里曾有这样的记录:“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由此看来,絮衣也能够起到防御的作用。

  第二个方阵是弩兵方阵,一共有三排,每排二十个,足有六十个之多。每个兵俑均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均作蹲跪姿,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手持石弩,双目炯炯,凝视着正前方。每个石弩都有一枚石箭呈待激发状。

  秦汉时期弩兵的战法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来说弓弩的射击都有一条规律,临阵不过三发,当敌人往前冲的时候,这只箭装上去后射出,你再装一只箭,敌人还在往前冲,与你的距离更近了,当三只箭都射出去的时候,基本敌人已经就冲到你的面前来了,因此古代弩兵射击的时候必须进行轮番射击。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就已经发明了这种当时最先进最经典的连续射击方式。前排的士兵正在射击,后排的蹲着准备,一起一伏,配合默契。当第一排弩兵射击的时候,后两排弩兵拉弦搭箭,三排弩兵因此可以轮番射击。在战场上,密集的杀伤力是最为致命。

  最经典的战例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长平之战。当时秦赵两国在一个长平的谷底一共集结了一百多万人的军队,真可以说是一场大会战。赵军骑兵首先发起进攻,那可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训练出来的强大骑兵。秦军主将白起并没有向通常的那样用己方的骑兵与之对冲,而是派出了新训练出的能轮番射击的弩兵。当成千上万的赵军骑兵象波涛一样翻滚而来的时候,秦军弩兵万弩齐发,一波接着一波,赵军骑兵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基本能冲到秦军阵前的只剩下十之三四了,一大半的士兵都成了刺猬。

  第三个方阵是排成四排共有八十个手持长矛的步兵方阵。每个兵俑手中的长矛足足有五六米长。可以想象当敌军就要冲到阵前的时候,三排弩兵的箭已经射完并迅速后撤,矛兵上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而敌人的骑兵基本上是无法靠近的。徐良平摸到的人脚就来自于这个方阵中最外侧的一个兵俑。这些矛兵兵俑的脸部形态又与骑兵有所不同。他们的脸部呈长方形,前额宽而高,颧骨比较光平。郎一泉猜想这些俑估计是陕西关中地区的士兵。因为关中地区,靠近汉都城长安,征兵便捷,所以这一地区的兵士数量较多,是汉军中步兵的主力。

  据史书记载,汉代中央军队有两支:一称南军,一称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都城内的卫戍部队。“周勃夺军”的故事,讲的就是吕后死了以后,太尉周勃骗取了吕禄掌管的北军兵权,杀入宫廷,诛灭吕氏势力,恢复了刘氏天下。北军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关中地区,平时护卫京师,负责京城的安全方面,一遇战事,就作为步兵主力外出打仗。

  众人都被这震撼人心的大场面给吸引住了。倒斗的暂时忘记了倒斗,执行秘密任务的暂时忘记了任务,都在仔细的看着这埋藏了几千年的地下军队,想象着如果这些石俑都是活的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