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休闲方式:玩在唐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人的休闲方式:玩在唐朝-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大唐最繁盛的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应该衣食无忧,然而不缺吃穿并不能决定一切。那时的手工业并不发达,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穿的鞋子全要靠鞋匠和女人们一针一线地做出来。在一般的百姓那里,要做成一双布鞋,不但要花费铜钱拼凑好做鞋的材料,做鞋的过程本身也费力耗时,十分不容易。
  由此看来,除去达官贵人和军中的将士,那些在长安街头和里坊的屋巷中间蹴鞠的少年,只怕多有赤足的,或者像那位三鬟女子一样,脚上穿着一双简陋的木屐。
  在电视上看过非洲孩子赤脚玩足球的样子,唐朝的少年们玩蹴鞠时大概也是那种情形吧,只是当时的鞠球可要比现在的足球硬得多。
  这种全民皆习的玩意儿自然也在唐诗中有所反映。比如韦应物的《寒食后北楼作》一诗中写道:
  园林过新节,
  风花乱高阁。
  遥闻击鼓声,
  蹴鞠军中乐。
  写的是寒食节时,军兵们伴着鼓乐之声,在兵营中玩蹴鞠,阵阵欢声被春风远远吹送过来。
  而贯休的一首《少年行》中“自拳五色球,迸入他人宅。却捉苍头奴,玉鞭打一百”,描写街头上踢野球的贵家子弟的豪横无理,读起来就很让人扫兴了。
  

鞠杖如刀马球场(1)
1
  公元824年四月的一天傍晚,十几辆马车驶过长安城的街道,一路驶进大明宫。
  马车上装满了紫草,堆得高高的,沿着宽敞的大路驶向紫宸殿。静穆庄严的宫城内,这些重载的马车看上去特别刺眼。
  几名卫士迎上前来,拦住马车查问。坐在第一辆马车上的一个男子跳下来,自称名叫张韶,是宫内染坊里的匠人。
  “这些车上装的是什么?”卫士们问。
  “是送往染坊的紫草,用作染料。”张韶说。
  卫士们满脸狐疑,“真的是紫草吗?怎么这些马这样吃力?”卫士们嘴里说着,就要上前去掀开车上的紫草查看。
  张韶一见脸色大变,突然大喝一声,只见十几辆马车上的紫草一下子掀开来,草堆下面猛地冒出百十个刀手,扑上前挥刀砍向卫士。
  鞠杖如刀马球场眨眼之间几个卫士便被杀死,刀手们毫不迟疑,跟随着张韶直奔银台门杀去。
  这是一次谋划周全的叛乱。
  张韶供职于皇宫中的染坊,他有一个朋友苏玄明,是一位占卜大师。有一次,苏玄明为张韶卜测未来,结果大吃一惊。
  “唔,你可不是个凡夫俗子,将来有机会坐到大明宫里的殿堂上去。”
  “真的吗?”张韶听说此言,心中一阵狂喜,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
  “当然。不过要在我的辅助之下才能成功。”苏玄明说,“当今皇上每天只知道打猎玩马球,很少留在宫中,这可是我们成就大业的好机会。”
  两个人暗中开始准备,张韶在宫内的染坊中串通好一些染工,又在长安城里招集一些市井无赖之徒,打着运送紫草的旗号,将兵器和刀手藏在草车中偷偷运进宫里,打算深夜里动手。
  现在既然事情已经败露,众人索性放开手脚,一路杀向宫中。
  此时,年青的敬宗皇帝正在清思殿那边打马球,听到消息时刀手们已经杀了进来。慌乱之中,敬宗带领臣下直向右神策军的驻地奔去。
  侍从们以为皇上吓糊涂了,左神策军近在眼前,而右神策军离这里很远,只怕人还没有跑到,就被刀手们追上来了。急切之中大家顾不得上下尊卑,拉住皇上,直向左神策军奔去。
  敬宗舍近求远要投奔右神策军,自有他的道理。原来,平日里敬宗爱看马球、角抵、拔河这类玩意儿,也常让左右神策军分队对抗。比赛中总难免出现一些争执,每一次敬宗都是偏袒右神策军。所以危急关头,他实在不好意思往左神策军那里跑。
  再说张韶等人一路杀进清思殿,发现敬宗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张韶顾不上别的,小跑着奔上前去,一屁股坐到皇帝的御榻上,让人赶快去搜罗来宫中的珍馐美食,与苏玄明坐在榻上大吃一顿。
  张韶一边吃还一边对苏玄明说:“你卜算得真准,你我今天果然进到宫殿里,而且还坐到御榻上来啦!”
  苏玄明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说道:“可是……坐在这里,如果做不成皇上,可就要把脑袋丢掉啦。”
  苏玄明又一次说中了。很快,左右神策军陆续杀到,苏、张二人和手下的刀手们全部被杀死在皇宫中。
  这是发生在唐敬宗长庆四年的一次未遂叛乱,当时在位的就是那位短命皇上唐敬宗。这一次敬宗侥幸逃过一劫,但两年之后,贪玩的敬宗皇上被一位击球的军将杀死在宫中,当时他们夜猎狐狸归来,正在宫中一起喝酒。
  2
  马球古称“击鞠”、“打球”或者“击球”,玩者骑在马背上,以球杖击球入球门。
  关于马球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它来自波斯,古时称为“波罗球”;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马球起源于吐蕃。
  还有人考证前两种说法之后认为,从年代上讲,中原地区出现马球的时间要比波斯和吐蕃都早一些。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唐朝时马球已经是一种流行广泛的运动,称得上唐朝第一运动。
  

鞠杖如刀马球场(2)
马球中所用的球为木质,有拳头大小,内中挖空,外描彩色。所用球杖称“鞠杖”,木质或藤质,有一个数尺长的长柄,长柄一端的杖头为弯月形,外裹一层兽皮。
  唐时的马球有单球门和双球门两种玩法。单球门的玩法是球门位于球场中央,玩者各立马于球场两端,比赛开始后众人催马向前,最先得到球并将它打入球门的人得到头筹。
  要打好马球,必须有健壮的体格,要勇敢机智,骑术精湛,同时必须有一匹好马。
  即使在今天,马球运动也是所有运动当中最昂贵的一项。所以唐朝的马球首先是一种皇家玩意儿。
  曾经有一段时间,唐太宗很喜欢站在宫城的城门上看别人打马球,居住在长安的胡人知道后,为讨太宗的欢心,故意聚集起来跑到宫城外打球,玩得十分卖力气。
  太宗对此颇为警醒,担心此风蔓延,便拿来自己的马球烧掉,以此自戒。
  1971年发掘的陕西乾陵陪葬的章怀太子墓中出土过一幅壁画(见本页),画高一米六,长约七米。画面上二十多个人骑在各色骏马上,个个头戴巾幞,身穿各色袍衫,脚蹬黑靴,一手抓马缰,一手挥着长杖,纵马奔驰。画中的马全部骨骼清俊,窄鬃短尾,奋蹄向前。
  这就是那幅著名的《马球竞技图》。
  墓主章怀太子生前大概很喜欢打马球,他的兄弟唐中宗也是一样。
  唐中宗当政时,吐蕃特使到长安来迎娶金城公主,中宗款待使者,请他们到梨园去看打球。哪知道吐蕃使者自己就热衷此道,球技也不错,在场边看得心里直痒,最后亲自下场一试身手,结果大获全胜。
  中宗感觉很没有面子,就派上侄子李隆基带着驸马杨慎交等三人上场,大败吐蕃使者,总算挽回了些颜面。其中李隆基的球技尤其出色,“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
  等到李隆基自己做了皇上,打马球的事反而少见,转而做了马球的看客。可见他心中一直还迷恋着马球,只是为江山社稷而爱惜龙体,轻易不肯挥杖进场了。
  开元十二年,河南府告成县一个名叫王利民的人献给玄宗李隆基一篇表文,文中说:
  陛下往在藩邸,扈从三阳,在臣宅上休憩。臣宅北坂之下,陛下以为球场,自夏徂秋,往来游赏。其地因感圣气,今有瑞麦生苗。或六穗分荣,或一茎数秀,方圆纵横,不离场边。自非至德潜通,岂有瑞应若此?
  按照王利民的说法,当初玄宗为藩王的时候曾经在他家的田地里打过几次马球,结果那块田地沾了圣气,种下的麦子不同寻常,一根麦茎上生出多个麦穗,实在是祥瑞之兆。
  这种话哪个皇上都爱听,玄宗也不问真假,下令赏赐给王利民三十匹绢,打发走了他。
  一篇表文能换回三十匹绢,实在划算。不过,如果王利民换一个思路,先把那块地辟成专门的球场,对外宣扬这里是圣上早年玩马球的场地,吸引别人来此打球,那样获得的收益一定远远多于三十匹绢。
  《新唐书》记载了另一位皇上唐穆宗多次玩马球的情况:
  元和十二月,“壬午,击鞠于右神策军,遂猎于城西”。
  长庆元年二月,“辛卯,击鞠于麟德殿”。
  这位据说是近亲结婚生出的皇上,在位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史家书写的功绩,所以留在史书上的篇幅很小,大多都是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像:
  幸丹凤门观俳优。丁亥,幸左神策军观角抵、倡戏。
  观竞渡、角抵于鱼藻宫,用乐。
  观乐于麟德殿。观神策诸军杂伎。
  玩乐之后,还是玩乐。没想到乐极生悲,长庆二年冬天,穆宗与一群宦官在宫禁内打马球,正玩得热闹时,突然一个宦官大叫一声,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一样,一下子从马上摔了下去。
  大概当时那个宦官摔得非常离奇,摔的样子也很惨,穆宗被吓得不轻,不敢再玩下去。当他从马背上爬下来,想回到殿上去的时候,他的双脚已经无法走路。
  

鞠杖如刀马球场(3)
穆宗大病了几天,心生悔意,下令“五坊鹰隼并解放,猎具皆毁之”。
  为防备不测,在大臣们的劝说之下,穆宗又立长子李湛为太子。
  在那以后,穆宗一直没有完全康复,好好坏坏,拖到长庆四年正月驾崩西去。太子李湛继位,是为唐敬宗。
  日薄西山的大唐王朝,皇上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唐敬宗子承父志,极喜欢打马球,比起父皇来有过之无不及。
  按《新唐书》所载,敬宗在长庆四年二月开始听政,先把母后封为皇太后,来不及处理政务,这位年少气盛的皇上就急忙忙打起马球来:
  丁未,击鞠于中和殿。戊申,击鞠于飞龙院。己酉,击鞠,用乐。
  从此段文字看,敬宗接连玩了三天的马球,每次还选择到不同的场地上去玩。
  在当皇上的三年时间里,敬宗除了打马球,还多次“观竞渡于鱼藻宫”、“观竞渡于新池”、“观渔于临碧池”、“观百战于宣和殿,三日而罢”,最终丧命于玩乐之际。
  有鉴于此,随后即位的唐文宗在即位诏中提出克己复礼,修政安人,在他颁布的一系列去奢从俭的政策中,就有一条针对马球的:
  东头御马坊球场,并却还左龙武军。其殿及亭子,令所司拆毁,余舍并赐龙武军收管。
  再往后,唐僖宗也很喜欢击球,不过,在他身上最著名的还是那个击球赌三川的故事。
  西川节度使的位置空出来之后,宦官田令孜一下子向唐僖宗推荐了四个人,分别是陈敬瑄、杨师立、牛勖、罗元杲,而此四人全部是田令孜的心腹。
  僖宗本来就有些呆傻,一时犯起难来,不知道在四人中间选哪一个好,最后想出一个好办法:让他们到球场上去打球,谁赢谁做节度使。
  结果陈敬瑄获得头筹,得到了西川节度使一职。
  这位陈敬瑄是田令孜之弟,出身低贱,酒量惊人,早年曾经在集市中做过饼师。他到川中之后不理正事,每天只顾喝酒,一日之内要喝掉一大壶酒,吃掉一整只狗。
  3
  除去皇上和朝中显贵,唐代马球的另一部分玩家来自军队——军将们每天有的是闲暇工夫,也有骑马的便利,具备玩马球的条件。
  在飞驰的马背上挥舞球杖,其实与骑兵在马背上砍杀的动作有些类似,因此爱打马球的唐玄宗登基之后,就把马球引入军队中,规定从军者须要练习马球,《封氏闻见记》就有“打球乃军州常戏”的说法。
  打马球首先要有一匹像样的马。当时,马匹在军事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观察一国之力的重要指标。初唐时,全国马匹的数量一度多达七十多万匹,随后因为朝廷不够重视,马匹的数量逐渐减少。
  开元、天宝年间开始鼓励民间养马,又在边地设立互市,用黄金、丝绸与番人交换马匹,朝廷还规定,用三十匹马可以换得一个游击将军的职位。这样一来缺马的状况才得以改观,最多的时候所蓄马匹达到三四十万匹。又因为与外来的马种杂交,马匹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
  马匹数量的增加,为马球的兴盛提供了雄厚的基础,唐朝因此成为我国马球运动最兴盛的时期。
  大唐军队中有许多精于马球的人物。《酉阳杂俎》中记有一个姓夏的河北将军,马球技艺高超。
  夏将军的一个绝技表演是:在球场上叠放十几枚铜钱,夏将军从远处打马飞驰过来,挥动手中的鞠杖,探身打下去,不多不少,恰好把最上面的一枚铜板打飞出去,一直飞到六七丈高的地方。
  然后他折马再飞奔回来,又一杖打下去,依然只把最上面的一枚铜板打飞出去。可见这位夏将军手中的鞠杖用得异常娴熟,十分精准。
  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写有《酬韩校书愈打球歌》,论及军中习玩马球的益处:
  仆本修文持笔者,今来帅领红旌下。
  不能无事习蛇矛,闲就平场学使马。
  

鞠杖如刀马球场(4)
军中伎痒骁智材,竞驰骏逸随我来。
  护军对引相向去,风呼月旋朋先开。
  俯身仰击复傍击,难于古人左右射。
  齐观百步透短门,谁羡养由遥破的。
  儒生疑我新发狂,武夫爱我生雄光。
  杖移鬃底拂尾后,星从月下流中场。
  人不约,心自一。马不鞭,蹄自疾。
  凡情莫辨捷中能,拙目翻惊巧时失。
  韩生讶我为斯艺,劝我徐驱作安计。
  不知戎事竟何成,且愧吾人一言惠。
  从诗中内容来看,张建封认为打马球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可以让军中兵将们习练骑术,所谓“不能无事习蛇矛,闲就平场学使马”。
  二、可以让兵将们习练射术,理由是:“俯身仰击复傍击,难于古人左右射。齐观百步透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