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额尔金确认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参见弗利上校提供的见证),即:在他巡访圆明园之际,正是疯狂掠夺之时。蒙托邦试图做些解释,说明他曾试图阻止抢掠行为,等待英军到来,但是毫无效果……额尔金巧妙地避而不谈蒙托邦的解释,却马上提到把从皇宫里弄来的东西进行拍卖的可能性问题。勋爵承认,派军队防止宫殿遭抢掠看来很困难。掠夺令他感到遗憾,“更糟糕的”是法国人的破坏行为,他们是打砸抢分子……
第十七章 英国人见证的洗劫(4)
法国历史学家雷吉纳·蒂里埃曾用英文发表了一本很有价值的关于西方摄影师的著作,那些摄影师拍摄的是圆明园欧式建筑的风景照。她在此书中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她认为法国人在圆明园这个地方本身抢东西是有限的,因为他们没有马匹,他们在圆明园周围走不了多远。相反,英国人有骑兵,可以向圆明园四周大大地扩展范围,那里还有很多其他宫殿,所以他们在放火之前,运走了大批财物。
不管英国人在圆明园大洗劫中抢走的东西有多少,英国的历史回忆录作者们,无论是戈登、姆吉,还是郇和、塔洛克,或是邓恩,都对法国人进行了谴责。
芮尼医生是唯一一个把法国人的作用贬低,至少是给以公正评价的英国人。他说:“即便许多奇珍异宝确实都落在首先进入圆明园的法国两个海军陆战连队和一个炮兵中队的手中,鉴于法军士兵的数量,法军进行的掠夺可能被相当夸大了”。
芮尼还提供了一个法军工兵军官吐露的隐情。此人认为,掠夺非常挫伤士气。据这个军官(贝齐亚上尉?)所言,第一天部队只想拿些小玩艺儿做纪念。但到了第二天,气氛整个变了,不论军官还是士兵,疯狂抢夺的欲望大增,纪律全当耳旁风。
戈登是圆明园遭劫几天之后,由约翰·米启尔将军指挥的放火焚烧圆明园的行动队成员之一,此人对法国人的破坏行为也大加谴责:“很难想象那座皇宫的壮观景象和法国人对它进行的令人憎恶的破坏……。法国人极没有理性,他们摧毁一切。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十足的大破坏”。
尊敬的姆吉牧师显得尤其尖刻。在他看来,他的同胞像雪一般清白、像刚出生的羔羊一样无辜。他奚落孟托邦将军的态度和解释,“我们什么都没碰”。他用戏謔的口气说,“很奇怪,对吧?不过的确是真的,有时我们就是看不见眼皮底下发生的事”。他假装相信蒙托邦的说法是诚心的,但是又对将军只字未提他自己的营帐里堆满五光十色的丝绸和贵重的刺绣品一事表示诧异。他同样感到奇怪的是,孟托邦将军居然不知道在那里拿几美元就可以弄到好几只镶珍珠钻石的钟表。姆吉讥讽说,明明是从法国带来的嘛!那不可能是从皇宫里弄出来的,因为那里有人把守……
为了替同胞洗刷掠夺嫌疑,姆吉继续说,有些法军军官和未被获准陪同霍普·格兰特爵士和额尔金勋爵进入宫殿的英军军官搭讪说:“先生们,你们干嘛不进去,可以进的,请看”(此话在姆吉的原文中用的是法文)。然后,这些法国军官把手伸进衣袋拿出金条:“你们瞧,这是真金子”(同上)。姆吉又说,即使这些事都发生在孟托邦将军眼皮底下,他也不知道。这位英军牧师再次肯定地说,实际上,英军军官和士兵得来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从法国人手中买到的。只需问问拿贵重物品的英军官兵,那些东西是从哪里弄来的,所听到的回答五分之四都是说从法国军营搞到的。
姆吉信誓旦旦地说(完全是欺人之谈),除了几个例外,没有一个英军士兵也没有一名英军军官从圆明园里偷过任何一件值钱的东西……尊敬的牧师最后下这样的断言未免过了头,这使他的话失去了可信度。此外,这位圣人竟然敢于提出英法军官之间的差别:一个是为自己或者朋友搞件小纪念品,另一个则只考虑物品的固有价值,然后再去抢……
英国领事兼格兰特将军的翻译郇和,有幸跟随巴特尔准将率领的英军骑兵到达圆明园门前。所以,他的证词应该予以另眼看待。总之,他有资格讲述开始阶段法军军官抢掠皇宫的情形。但是读他的记述有点儿头绪混乱,不知道他是不是把10月7日孟托邦对圆明园的两次巡访搞混掉了。实际上第一次巡访是早晨六点,有巴特尔准将陪同;第二次是将近中午时分,与格兰特将军和额尔金勋爵同行。
下面是郇和对掠夺情况的记述(篇幅冗长,但饶有趣味):
。。
第十七章 英国人见证的洗劫(5)
“孟托邦将军带领我们进入园内。他一再说,他严格禁止其部队入园,要求在英军到来之前不得发生任何抢掠行为,以便与英军合理瓜分”。但是他发现御座宝殿已经涌进一帮士兵,满地都是属于皇帝的贵重物品。有一些是准备献给另外两位奢华的君主的。“请看,”孟托邦将军用手指着那些东西说,“我已经请人把几件准备分送给大不列颠女王和法兰西皇帝的最稀罕的东西放在一边。”
随后,郇和进入后宫和皇帝的寝宫。人们在一张桌子上竟然发现1858年天津条约的英文本!郇和继续写道:
“多数艺术品都摆在地上,我们像博物馆的人员对待艺术品那样,准备对它们一一进行检查。而使我们大吃一惊的是,法军军官却已经开始‘捞取’(郇和的原文中用的法文)合其意的物品了。所有的金表和值钱的小物件一转眼都被那些‘君子们’偷走,迅速地消失在他们的大口袋里”。
郇和也跟姆吉一样,对法军最高指挥官的无能或虚伪奚落了一番:
“将军允许他的部下以最快的速度在十分钟之内各取所需,然后要求所有人都跟他出去。他一再说,严禁抢东西,他不容忍抢劫行为,而就在他讲这话时,他的部下却厚颜无耻地、在他的眼皮底下干起那种事情来。而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他还在向巴特尔保证,在霍普·格兰特爵士到来之前,任何东西都不能碰”。
在这里,我们应该把郇和的证词与阿尔芒·吕西以及保罗·瓦兰的证词对照一下,这后两个人所说的正好与之相反:首先动手的是巴特尔准将手下的军官……。
郇和还叙述了一件会让蒙托邦不快的事:“我们正从一条干道走出时,一个军官走到将军跟前说,有人发现一个中国穷汉正在偷一双旧鞋子。‘把他带过来。’将军气愤地命令道,‘我不是说过严禁抢东西吗?’被抓来的人哆哆嗦嗦地走向前,而这位勇敢的将军却用手杖顶住那位倒霉的替罪羊的肩膀,发泄他的愤怒”。
然后,这位英国领事到法军军营走了走,那里堆满了丝绸锦缎和金银首饰。因为他是翻译,应该把他当成行家。有人拿给他看一些贵重物品,想知道它们值多少钱。他叙述道:有个法国军官拿出一条大粒珍珠项链给他看,后来这位军官可能傻呵呵地拿到香港去卖,荒唐地要了三千镑。其他一些人拿的是嵌宝石的毛笔护套,还有些人搞到镶珍珠的钟表和花瓶。
他对孟托邦不依不饶。他继续写道:“事实上,要把从圆明园弄出来的所有珍稀贵重物品都一一列出来,恐怕是写都写不完的。而法国将军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申,什么东西都没拿,原因很清楚:抢劫是严格禁止的”。郇和证实,格兰特爵士到达的时候,孟托邦将军向他保证说圆明园里的一切都保持原样。但经过法军军营时,格兰特亲眼目睹,已明白这种说法的虚伪性。
郇和借用一个法军军官的话,揶揄孟托邦所发布的那个禁令。那个法军军官承认:“将军使我们不知所措。他一方面对我们说不得抢东西,另一方面又允许我们当着他的面去抢”。他还引述额尔金勋爵的话,说这位英国全权代表强烈反对掠夺,直截了当地说:“圆明园里的很多东西,我也想得到,但我不是小偷”。
写到这里,郇和暂时把这一切搁在一边,转而对圆明园优美迷人的景色进行了一番描写。他由《导报》(当时的《政府公报》)的一名法国记者和一个太监陪着,继续在皇家园林中穿行漫步。他参观了皇后的寝宫,桌上仍零乱地摆放着一些装果品的篮子和糖果盘,这说明皇后可能刚刚离开。接见大殿的右侧是一排房屋,里边全是丝绸锦缎和珍稀物品;还有御膳房,里面摆满了珍馐美味,比如燕窝、干果、茶叶、烟草等等。所有的宫殿都用狭长的画廊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没有尽头的迷宫。
从郇和对圆明园连续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观察得很仔细,抓住了此园的独特之处。主殿后面是一个御花园,周围有十二英里长的宫墙。鹅卵石铺就的小路通往一簇簇非常漂亮的树丛,一个个圆形湖泊和精巧的宫殿,相互之间有造型奇特的桥梁连接。三五成群的黄鹿摇头晃脑,在他们走近时都往后轻轻地一跃。此处有一单独的宫殿,在湖心突兀而立,好似童话一般,其影倒映于碧蓝的湖波之中,似乎在浮动。再前行有条小路缓缓而上,通到一假山组成的神秘的洞中,循而前往,又至另一湖畔小岩洞中。
。 想看书来
第十七章 英国人见证的洗劫(6)
他所看到的景物真是变化万千、优美如画、无限迷人,他欣赏之极,发出如此感叹:“的确,艺术尽量使自然的严酷约束力更逊一筹,而把它变得神奇美妙。人们所能想象到的中国式的最优美的景色,好像都集中于这美好的空间,要达到这般完美,建筑者应具有非凡的才华,金钱耗费则在所不计。所有那些在中国画中经常可以欣赏到的、被认为是出自艺术家想象的最美好的景物,一一在此重现,栩栩如生”。
第二天,10月8日,郇和又去了圆明园,这回他所能看到的就只能是英军和法军掠夺的规模了。那场面真是满目疮痍:
“凡是获准离开(英军)军营的军人,全都去了圆明园,因为将军(格兰特)对抢劫圆明园已不再有异议……法军军营就驻扎在圆明园前面,有值勤哨兵在栏外巡逻,但无需任何通行证件。每一个人都可以搞破坏。何其可怕的破坏场面!昔日搁架上摆放着艺术品的宁静的殿堂,如今被搞得一片狼籍!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个个都毫不顾脸面地奔过去,贪婪地抢夺最珍贵的物品。大多数法国人都带着短粗木棍,凡是拿不走的就敲碎砸烂。在一间屋里,可见到一堆人,什么官衔的都有,脑袋同时扎进一个柜子里搜寻翻找,相互撕打着争抢里边的东西。在另一间屋里,乱哄哄的人群围在一整排华丽的裙袍前面。有些人为了这些东西,在大镜子前用掷币的方法决定输赢;还有些人以砸烛台取乐。什么自尊之心,什么对舆论的顾忌,统统不存在了,有的只是极度的混乱。”
郇和还解释说,格兰特将军曾决定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把东西集中起来,然后进行出售,其所得归部队所有;被委以此任的军官们,一整天都用来对那些没有被动过的东西进行挑选。但是这项措施没能制止数百名军人继续为一己之利大抢出手。抢夺者发现还有一些宫室没人去过,于是就扩大搜索范围。新发现的那些宫室里装满了青铜器、挂钟、彩釉花瓶以及无计其数的玉器。那些掠夺者对这些玉器情有独钟。东西抢得非常之多,但是运输工具少得可怜。
郇和的文章颇有价值,他继续写道:“附近村庄的中国人成群结队来到圆明园,加入抢掠者队伍。他们当中几百号人一天跑好几个来回,用包袱把抢到的东西带出去。这样折腾了一段时间,轻便好运的物件不多了,那些本地人后来被征用来搬运大件东西。有个军官手里抱着古式花瓶,身上披挂着皮货和绣花衣,摇摇晃晃,不胜重负。他看见一个中国人也带着些东西往外走,就强迫那个中国人打开包袱,从中又挑了几件,然后让那中国人把自己抢的东西扔掉,帮他拿东西”。
这位英国外交官还详细说明了英军指挥官们是打算怎样处置这些战利品的:
“不出所料,那天大抢劫结束时,部队里好些人都有些闷闷不乐。很多军官和大多数士兵由于任务的需要,没有参加抢东西;而参加的人当中,有些抢到极为贵重的物件,而有些则只拿了些一般的小玩艺儿。有几个拿皮耳将军参谋部的军官,他们把一个亭子的屋顶给拆了搬回来,开始他们没有当回事儿,以为是黄铜的;但后来证实那几乎是纯金的,值九千英镑。他们文质彬彬地把它交给了自己师的将军。当霍普·格兰特爵士闻说此事时,拿皮耳正准备把它分给他的部队。格兰特担心这样分配给军中部分人,肯定会产生不满情绪。为了做到对那些因为有任务而没能参加抢掠的人更公平合理些,他下令把军官们抢来的所有东西都集中起来”。
“他要求他们以军官和绅士的名誉保证,光明磊落地把他们抢到的所有东西都交出来。他的这一措施自然在那些为抢夺和搬运到手的东西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人中引起强烈不满。有个军官用他的马载着财宝,牵着缰绳一瘸一拐地走了五英里。这个命令一下来,他还成了不少人取笑的对象”。
郇和还继续写道,“英军中能进入圆明园的士兵只有的印度锡克族士兵和一些龙骑兵,他们要把抢来的那些绸缎布匹和衣服卖掉,所以他们的营房招来不少顾客。每匹丝绸的价格约为一美元(四先令六便士)。而实际价值是三至五英镑(1英镑=20先令,1先令=12便士)。随军的仓库保管员和食品店管理员拿各种供应品和整瓶的烈性酒去交换上述物品,获利甚丰。至于小玩艺儿以及首饰,有好几天法国军营里都在卖这些东西,机会最为难得。只要问个法军士兵有没有东西要卖,人家立马就拿出金表、宝石项链、玉质饰品或者皮货之类的东西给你看。所以,很多带有美元的英军军官,很快就能从法军军营买到非常值钱的东西。”有数周的时间,英法联军的军营中谈论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圆明园抢到什么奇珍异宝,